一种多微保健黑小麦麦芽粉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602151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微保健黑小麦麦芽粉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微保健黑小麦麦芽粉的生产方法,特别是用生物强化法生产富
硒、铬、锌食用面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一种比较稀有的准金属元素,自1817年瑞典化学家Berzelius发现了元素硒 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有毒元素。直到1957年Schwarz和Foctz在对"Factor3"的研究中发 现了硒的营养作用。硒的营养化学研究,日益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并且被列为人体必需的微 量元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硒与许多疾病有关,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癌症等。人常 年保持适量的硒摄入,有保护生物膜、消除自由基、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对癌症、 心血管病等起到治疗和预防作用。铬是胰岛素不可缺少的辅助成分,参与糖代谢过程,促进 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化验证明,糖尿病人的头发和血液中的含铬量比正常人要低,而且心 血管疾病和体内铬的含量低也有关系,增加饮食中铬的摄入量,可以起到预防和抑制2型 糖尿病的作用,很多人在铬的摄入上都严重不足。锌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缺 锌的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味觉减退,皮肤粗糙、干燥,创伤不易愈合,思维迟钝、机体免疫 功能低下等。 目前,由于天然食品中的硒、铬、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而相应的无机盐类 因其毒性高只能用于医药品而不能用于食品。利用植物的生物转化法提高食物中的硒、铬、 锌的研究方法报道很多。 蒋士龙等[不同富硒条件对麦芽硒含量的影响,广东微量元素,2001年第8巻第6 期]探讨了不同浸麦度、Na2Se04及制麦添加剂浓度对麦芽富硒的影响。其最佳条件浸麦度 为42% ,抗生素P和赤霉素浓度分别为100mg/L和0. 05mg/L. 王志民等[富硒麦芽的制备,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探讨了培养富硒 麦芽的最佳条件及有机硒在麦芽中的分布,用蒸馏水低温长时间浸泡,去除大部分无机硒, 麦芽采用7(TC以下分段干燥法。 朱虹[富硒麦芽生产工艺研究,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9年第18巻第4期]探讨 了采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麦种,不同溶液浓度,不同发芽条件,对硒麦芽的生产工艺进行了 研究,得到的麦芽粉含硒量达40ug/g以上,有机硒含量大于97X,产率(麦芽粉/麦种)为 45% -50%。 石海英[富硒麦芽的生产工艺研究,酿酒,2003年第30巻第3期]采用啤酒生产 原料大麦,对制麦过程添加微量元素生产出富硒麦芽。即用0. 2g/kg大麦的亚硒酸钠水溶
液均匀喷入麦芽品温14-i5t:刚下麦的发芽箱中效果较好。 田亮[富硒麦芽或豆芽的生产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0310106621.幻采用普通 小麦进行富硒培养,得到的麦芽粉含硒量在40士10ppm。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富铬酵母的生产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710143066. 6]在酵母发酵过程中流加铬盐溶液,通过离心分离、洗涤和干燥得到富铬酵母产品。 郑彦巍[一种含麦芽粉的富铬酵母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03153233.0]将 麦粒在氯化铬或硫酸铬溶液中培养,风干粉碎制备富铬麦芽粉;用麦芽汁或基本培养基,加 入氯化铬或硫酸铬接种酵母培养并提取,制备富铬酵母;将酵母泥与富铬麦芽按比例混合, 制成含麦芽粉的富铬酵母成品。 陈清[富锌豆芽的生产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0310107025. 3]将豆子放入锌离 子浓度小于800卯m、 pH值4. 5 6的锌溶液中浸泡,然后用水发芽,或用锌离子浓度小于 800卯m的上述溶液浸泡和发芽,或用上述溶液浸泡,并用此溶液和水发芽,生产含锌丰富的 豆芽。 上述所有方法均是单一微量元素产品的生产,所用原料为大麦、普通小麦生产或 大豆,而用黑小麦生产含硒、铬、锌等多种微量元素麦芽的方法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铬、锌黑小麦麦芽粉的生产方法。应用此方法不 但能得到含有机硒、铬、锌丰富的黑小麦麦芽粉,且生产工艺简单,易推广普及,成本也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其工艺步骤如下 将颗粒饱满的黑小麦,在15 3(TC的温度下,首先用浓度为50 300ppm的亚 硒酸钠水溶液浸泡5-6小时,过滤收集亚硒酸钠水溶液备用,再用浓度100 600ppm的氯 化铬和浓度100-1000ppm硫酸锌混合水溶液浸泡6-7小时,过滤收集氯化铬、硫酸锌混合 水溶液备用,将浸泡后的黑小麦放在筛床上发芽;每隔12小时用收集的亚硒酸钠水溶液和 氯化铬、硫酸锌混合水溶液浸泡或喷淋一次每次5-10分钟,喷淋时以筛床底部见液体滴出 为宜,喷淋间隔期间通过筛床底部对黑小麦进行鼓风5-10分钟,风压控制在50-1000Pa,风 温控制在15 3(TC,湿度控制在60% _70%,早晚各翻麦一次,当麦芽长至1. 5-3CM时,将 麦芽放入30-5(TC蒸馏水中水浴3-5小时以除去无机盐,沥干,在室温下风干24小时,然后 在30-7(TC条件下烘干、磨粉、包装得到富含硒、铬、锌多种微量元素的食用黑小麦麦芽粉成
PR o 本发明的优异效果是 1本发明生产的麦芽粉富含硒、铬、锌等多种微量元素。 2采用的黑小麦营养成份比普通小麦均高出许多,生产出的黑小麦芽粉有机硒等 微量元素含量高。 3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易普及推广,成本低,产品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药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 将颗粒饱满的黑小麦,在15 3(TC的温度下,首先用浓度为50 300ppm的亚 硒酸钠水溶液浸泡5-6小时,过滤收集亚硒酸钠水溶液备用,再用浓度100 600ppm的氯 化铬和浓度100-1000ppm硫酸锌混合水溶液浸泡6-7小时,过滤收集氯化铬、硫酸锌混合 水溶液备用,将浸泡后的黑小麦放在筛床上发芽;每隔12小时用收集的亚硒酸钠水溶液和 氯化铬、硫酸锌混合水溶液浸泡或喷淋一次每次5-10分钟,喷淋时以筛床底部见液体滴出
4为宜,喷淋间隔期间通过筛床底部对黑小麦进行鼓风5-10分钟,风压控制在50-1000Pa,风 温控制在15 3(TC,湿度控制在60% _70%,早晚各翻麦一次,当麦芽长至1. 5-3CM时,将 麦芽放入30-5(TC蒸馏水中水浴3-5小时以除去无机盐,沥干,在室温下风干24小时,然后 在30-7(TC条件下烘干、磨粉、包装得到富含硒、铬、锌多种微量元素的食用黑小麦麦芽粉成
Cl 实施例2 黑小麦种子在20°C的条件下,用含硒200卯m的亚硒酸钠溶液浸泡6 7小时,再 用150ppm的氯化铬100ppm的硫酸锌混合溶液浸泡5_6小时,沥干保温进行发芽。在最初 的24小时,每12小时用上述溶液分别浸泡10分钟,以后每天早晚各用水冲洗翻拌使麦层 适当降温,促使发芽均匀,防止麦层粘结,并通入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在整个发芽期间 要控制空气湿度,保持麦粒既有的水分。当麦芽长至1. 5-3CM时,将麦芽放入30-5(TC蒸馏 水中水浴3-5小时以除去无机盐,沥干,在室温下风干24小时,然后在30-7(TC条件下烘干,
磨粉,可得到富含硒、铬、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的黑小麦麦芽粉。
实施例3 : 黑小麦种子在20°C的条件下,用含硒200卯m的亚硒酸钠溶液浸泡6 7小时,再 用150ppm的氯化铬100ppm的硫酸锌混合溶液浸泡5_6小时,沥干保温进行发芽。在最初 的24小时,每12小时用上述溶液分别浸泡10分钟,以后每天早晚各用水冲洗翻拌使麦层 适当降温,促使发芽均匀,防止麦层粘结,并通入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在整个发芽期间 要控制空气湿度,保持麦粒既有的水分。当麦芽长至1. 5-3CM时,将麦芽放入30-5(TC蒸馏 水中水浴3-5小时以除去无机盐,沥干,加水磨浆,喷雾干燥,可得到富含硒、铬、锌等多种 微量元素的黑小麦麦芽粉。
权利要求
一种多微保健黑小麦麦芽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步骤如下将颗粒饱满的黑小麦,在15~30℃的温度下,首先用浓度为50~300ppm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浸泡5-6小时,过滤收集亚硒酸钠水溶液备用,再用浓度100~600ppm的氯化铬和浓度100-1000ppm硫酸锌混合水溶液浸泡6-7小时,过滤收集氯化铬、硫酸锌混合水溶液备用,将浸泡后的黑小麦放在筛床上发芽,每隔12小时用收集的亚硒酸钠水溶液和氯化铬、硫酸锌混合水溶液浸泡或喷淋一次,每次5-10分钟,喷淋时以筛床底部见液体滴出为宜,喷淋间隔期间通过筛床底部对黑小麦进行鼓风5-10分钟,风压控制在50-1000Pa,风温控制在15~30℃,湿度控制在60%-70%,早晚各翻麦一次,当麦芽长至1.5-3CM时,将麦芽放入30-50℃蒸馏水中水浴3-5小时以除去无机盐,沥干,在室温下风干24小时,然后在30-70℃条件下烘干、磨粉、包装得到富含硒、铬、锌多种微量元素的食用黑小麦麦芽粉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微保健黑小麦麦芽粉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步骤如下将颗粒饱满的黑小麦,在15~30℃的温度下,首先用浓度为50~300ppm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浸泡5-6小时,过滤收集亚硒酸钠水溶液备用,再用浓度100~600ppm的氯化铬和浓度100-1000ppm硫酸锌混合水溶液浸泡6-7小时,过滤收集氯化铬、硫酸锌混合水溶液备用,将浸泡后的黑小麦放在筛床上发芽;当麦芽长至1.5-3CM时,将麦芽放入30-50℃蒸馏水中水浴3-5小时以除去无机盐,沥干,在室温下风干24小时,然后在30-70℃条件下烘干、磨粉、包装得到富含硒、铬、锌多种微量元素的食用黑小麦麦芽粉成品。本发明的黑小麦麦芽粉富含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铬、锌。生产的麦芽粉,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以作为药用营养补剂。
文档编号A23L1/186GK101692886SQ20091001489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1日
发明者孙爱玲, 柳仁民 申请人:聊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