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马乳酒亚种zw3菌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亚种ZW3菌株。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食品工业对于天然高聚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微生物产生的胞外多糖的兴趣。许多微生物包括乳酸菌,藻类,真菌以及植物,都具有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并且可以把它以可溶性聚合物或者不可溶性聚合物分泌到细胞外。微生物胞外多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及化学领域,作为生物絮凝剂,生物吸附剂,重金属脱除剂,药物释放剂等。工业上应用的重要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有右旋糖苷类,黄原,结冷,支链淀粉,酵母葡聚糖和细菌藻酸盐。微生物胞外多糖已经发展成为像黄单胞菌产生的黄原、假单胞杆菌伊乐藻产生的结冷一样的食品添加剂。然而这些高聚物的物理特性表明它们不具备所有的应用条件,对于具有更好的流变特性的新物质的需求随之产生。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常渗于培养基的一类糖类化合物,有的依附于微生物细胞壁形成荚膜,称为荚膜多糖;有的进入培养基形成粘液,称为粘液多糖,它们都是微生物适应环境的产物。近几十年来,由于微生物胞外多糖在产品结构、性能及生产方面所具有的特别优势而得到深入研究和开发,新的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开发已成为工业微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乳酸菌是食品级工业生产菌,与其他菌相比安全性高,所以近年来对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产量低,菌株稳定性差,仍是制约其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因素。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稳定性好、乳化能力强、胞外多糖产量高的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亚种ZW3菌株。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马乳酒亚种ZW3菌株,该菌株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期是2008年12月18日,保藏号是CGMCC2809。该ZW3菌株的分类命名为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亚种,拉丁文学名为Zs^o力3w7A/s而且,所述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反应和过氧化氢酶反应鉴定,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阴性菌,菌株外形呈杆状,凸菌落表面极其光滑,在15°C,37。C和45。C条件下生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1.本菌株是由开菲尔粒中筛选分离出一种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亚种ZW3菌株,并从ZW3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ZW3菌株胞外多糖培养物。该ZW3菌株具有热稳定性好、乳化能力强、胞外多糖产量高的优点。2.本ZW3菌株胞外多糖是大分子生物多糖,既可以作为食品工业中的增稠剂、乳化剂,又可以作为益生素促进肠道内其他益生菌的生长,又与益生菌的抗肿瘤、抗瘘管、免疫调节、降胆固醇或调节血压作用有关,具有用作保健食品的巨大潜力;此外,该ZW3菌株胞外多糖具有生物降解性,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可作为一种在废水处理、饮用水生产和下游加工等食品领域中有效的絮凝剂。图1是本发明ZW3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的胞外多糖的红外光谱图2是本发明ZW3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的胞外多糖气相质谱色谱图;图3是本发明ZW3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的胞外多糖与黄原胶和卡拉胶絮凝能力的对比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开菲尔粒(&/_z>^rai/7s)是传统开菲尔(A^/Yr)的发酵剂,它具有不规则的外形,表面巻曲,不平整或高度扭曲,多为白色或浅黄色,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特殊的酸味,直径320mm不等,看上去像花椰菜。具有活性的开菲尔粒可浮在乳的表面,粒的主要成分是水、粘性多糖、蛋白质、脂质,以及在粒上栖息的大量益生菌,如乳酸球菌、乳酸杆菌、明串珠球菌、醋酸菌及酵母菌。开菲尔粒和开菲尔之所以具有营养保健功能,主要是由于这些益生菌的共生作用,本发明中的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亚种ZW3菌株由市场上购买的开菲尔粒中筛选分离得到。一种马乳酒亚种ZW3菌株,该菌株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期是2008年12月18日,保藏号是CGMCC2809。该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反应和过氧化氢酶反应鉴定,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阴性菌,菌株外形呈杆状,凸菌落表面极其光滑,在15"C,37°C和45'C条件下生长。该菌株的筛选方法是1.开菲尔粒的活化;2.菌株的分离在开菲尔粒发酵液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然后将lml混匀的逐级稀释的生理盐水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的乳清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是3(TC厌氧条件下培养79天,气箱内的混合气体为80%的N2,10%的C02和10%的&(体积份数),这样比较粘稠的细菌就会被分离出来。乳清培养基的成分是lg/100ml乳糖-水合物、0.5g/100ml葡萄糖、0.5g/100ml胰蛋白胨、0.05g/100ml半胱氨酸-盐酸盐、0.5g/100ml乙酸钠、0.lml/100ml吐温80、lml/100ml矿物质溶液、2g/100ml琼脂。上述乳清培养基中添加的乳清是通过脱脂奶过滤得到的,并用乳酸调节其pH为5.5,IO(TC加热30min。上述乳清培养基中的矿物质溶液的组成是0.4g/LMgS047H20,0.15g/LMnS044H20,0.18g/LFeS047H20和0.1g/LNaCl。a).产胞外多糖菌株的初筛将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中粘稠度高,形态为粘丝状的菌落挑出继续培养。(2).产胞外多糖菌株的复筛将具有粘稠度高,形态为粘丝状的菌落分别接种2%于50ml液体乳清培养基中培养,培养4872h之后,发酵液在12000rpm,4。C条件下离心15min,去除菌体后,将上清液进行透析,透析袋规格为10kDa,置于蒸馏水中4"C浸泡72h,每天更换24次蒸馏水,透析至蒸馏水中无单糖检出为止。胞外多糖的产量通过苯酚硫酸法进行测定并以葡萄糖作为标准,其中某一菌株产胞外多糖的量高达1215mg/l,如果该菌株的发酵液在10(TC加热30min后,再进行离心和胞外多糖的产量测定时,其产量可达到1675mg/l,该菌株产胞外多糖的量同现有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现有已知相同培养条件下最高产量为405mg)高很多。复筛中所用的液体乳清培养基的成分是液体乳清培养基lg/100ml乳糖-水合物、0.5g/100ml葡萄糖、0.5g/100ml胰蛋白胨、0.05g/100ml半胱氨酸-盐酸盐、0.5g/100ml乙酸钠、0.lml/100ml吐温80、lml/100ml矿物质溶液、2g/100ml琼脂。上述液体乳清培养基中添加的乳清是通过先使用2N的HC1调节脱脂奶pH到4.6,IO(TC加热30min然后过滤,上清液使用2N的NaOH调整pH到6.8,10(TC加热30min然后再过滤就得到除蛋白的乳清。上述液体乳清培养基中的矿物质溶液的组成是0.4g/LMgS04*7H20,0.15g/LMnS044H20,0.18g/LFeS047H20和0.1g/LNaCl。3.该菌株的微生物学特征是(1).形态学特征该胞外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反应和过氧化氢酶反应鉴定,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阴性菌,菌株外形呈杆状,凸菌落表面极其光滑,在15'C,37。C和45-C条件下生长。(2).生理生化特征①检测方法如下a.VP实验的检测方法和实验结果以无菌操作接种少量菌苔至装有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的试管中,空白对照管不接菌,置37'C恒温箱中,培养2448h。取出以上试管,振荡2min。另取2支空试管,分别加入35ml以上对应管中的培养液,再加入40%NaOH溶液1020滴,并用牙签挑入约0.5lmg微量肌酸,振荡试管,以使空气中的氧溶入,置37"C恒温箱中保温1530min后,若培养液呈红色,记录为V.P.试验阳性反应(用"+"表示);若不呈红色,记录为V.P.试验阴性反应(用"—"表示)。b.糖发酵实验的检测方法和实验结果1.用记号笔在各试管外壁上分别标明发酵培养基名称和所接种的细菌菌名。2.分别接种ZW3于2支葡萄糖发酵培养基试管2支,另取一支相同培养基试管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3.在接种后,轻缓摇动试管,使其均匀,防止倒置的小管进入气泡。4.将接种过和作为对照的试管均置37。C培养24-72h,24、48、72h各记录一次,缓慢者需要更长时间(14-30d)。其它糖类发酵实验方法相同。5.观察各试管颜色变化及德汉氏小管中有无气泡。6.其它糖类(阿拉伯糖,乳糖,纤维二糖,蔗糖,木糖,半乳糖,鼠李糖,麦芽糖,核糖,果糖,棉籽糖,海藻糖,蜜二糖,山梨醇,甘露醇)发酵实验方法同上述方法。。_表1糖发酵实验结果_实验所用糖类实验结果实验所用糖类实验结果~~葡萄糖+阿拉伯糖乳糖+纤维二糖蔗糖+木糖半乳糖+鼠李糖麦芽糖+果糖+海藻糖-山梨醇-淀粉_葡萄糖产气胄糖糖醇酸錄子二露氨棉蜜甘精上述实验表明该菌株可能属于马乳酒样乳杆菌属,该菌株最终所在的属和种的结果通过16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的分析确定,该菌株的DNA测序过程是首先在它16SrRNA基因和ISR区域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一个通用引物,乳酸菌的rDNA序列是从基因库中得到的。引物P1(5,-GAGTTTGATCCTGGCTCAG-3,)和P2(5'—TACCGCGGCTGCTGGCAC-3,)分别对应16SrDNA的828和542549的位置,该两个引物用来克隆目标分离物的16SrRNA基因。从MRS过夜液体培养提取总的染色体DNA的方法已由Forsman和Alatossava所阐述。DNA片段的扩增过程如下初始变性94t:,10min;接着94"C,30s变性,30个循环;退火58°C,30s;延伸72°C,lmin;最后延伸阶段72。C,10min。检测后长度大约550bp的扩增产物使用DNA序列试剂盒来测序,其核苷酸序歹(l通过BLAST(BLAST全禾尔BasicLocalAlignmentSearchTool艮卩"局部相似性基本査询工具",是由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一个基于序列相似性的数据库搜索程序)分析相似性。16SrRNA基因多个区域的大约550个碱基对被扩增,500个碱基对被测序。通过BLAST的核苷酸序列来分析序列的相似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与马乳酒样乳杆菌高加索奶粒亚种和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亚种相似度达100%。但是两个亚种间的不同物理实验结果,如该菌株能在15'C生长,凸菌落表面极其光滑,大量产胞外多糖,阴性七叶苷水解反应都表明该菌株属于马乳酒亚种,所以该菌株被鉴定为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亚种并命名为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亚种ZW3。4.该菌株的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将ZW3菌株在500ml摇瓶的液体乳清培养基(与"产胞外多糖菌株的复筛"步骤中使用的液体乳清培养基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相同)中3(TC厌氧振荡培养72h;然后将摇瓶在10(TC的温度条件下加热30min来溶解结合在细胞上的胞外多糖;加热后,再将摇瓶在12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5min;离心后,分离出的上清夜中加入等体积的冷无水乙醇进行胞外多糖沉淀的粗提,温度为4'C,过夜沉淀;沉淀后的产物在12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5min;回收沉淀物,将其溶于温度为低于5(TC,体积为100ml的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的冷无水乙醇,在4°C,25000g的条件下离心25min;将分离出的的胞外多糖沉淀物再次溶于温度为低于5CTC蒸馏水中,蒸馏水的量不超过20ml,然后4。C透析72h,每天更换三次蒸馏水,这样小分子的中性糖就被去除,然后把透析袋内容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部分纯化的胞外多糖;部分纯化的胞外多糖再溶于14%三氯乙酸并搅拌过夜进行进一步的纯化,析出的蛋白通过12000g离心15min去除,将分离出的上清液调pH为7,再加入等体积的乙醇于-2(TC进行沉淀,分离出沉淀物后溶于双蒸水,冷冻干燥后得到进一步纯化的胞外多糖。5.该菌株胞外多糖的分析细胞游离培养基黏度的测定(1).测定方法细胞游离培养基中发酵液的黏度通过室温下使用带有紫外吸收计主轴的BrookfieldRVDVIII+粘度计进行测定,流动特性通过增加剪切率(0400s—')进行分析。(2).测定结果细胞游离培养基(未预热)的流变特性的测定是相对于黏度和凝胶强度测定进行的。上清液剪切力的测量表明高聚物溶液黏度(")随着剪切力(O的增加而下降,并且由于剪切力的影响它具有非牛顿流的特性。起初测量的黏度非常高,达到i.e27mPa,随后由于剪切力的增加黏度开始下降。因此,ZW3菌株胞外多糖的发酵溶液呈现抵制假塑性的行为。红外光谱分析(1).分析方法纯化的ZW3菌株胞外多糖的主要结构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测定。ZW3菌株胞外多糖的红外光谱图使用KBr法得到。ZW3菌株胞外多糖样品加入KBr球团中,其比例为样品KBr为l:10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通过BrukerVector22仪器在4000-400cm—1区域得到,分辨率为4cm—1。使用BrukerOPU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2).分析结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是用来检测生物大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碳水化合物如黄原胶的组成可以通过1040cnT1(乙醇内部的C-O键),2940cm—1(C-H键)和3400cm—1(-OH键)的波峰数来分析。纯化后的ZW3菌株胞外多糖的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从2950到1200cm—'峰的复杂性。ZW3菌株胞外多糖含有相当数量的羟基,它能够屏蔽大量的3000cm—1以上区域的圆形吸收带,在那个区域中的吸收带具有羟基典型的圆形吸收带的特点,由此可以表明这种物质就是多糖。ZW3菌株胞外多糖的红外光谱揭示了它的特征功能,比如3,405cm—i处广泛伸展的羟基组,2924cn^处甲基组弱的C-H峰。1000-1200cm—'区域宽的C-0-C,C-0峰说明碳水化合物的存在,所以在指纹区域(低于1500cii^区域,此处一个峰带对应一个分子)1067处出现一个最强吸收说明这种物质就是多糖。在1643cirf'处的强吸收证明酰胺I〉C=0的存在,C-N弯曲峰说明是蛋白质或多肽胺类,在1378cm—'处出现在峰能够断定COO一中的〉oo健和c-0键。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证明了羰基的存在,是二价粒子的结合部位。此外,光谱也表明了羧基,羟基,胺类的存在,这些基团都与絮凝有关,类似于聚合电解质。显然ZW3菌株胞外多糖不同于藻类多糖,因为它在1240cn^区域存在附加峰,证实为o-乙酰酯类的存在。糖分分析(1).分析方法糖类组成的测定试验,首先将ZW3菌株胞外多糖在2MTFA中进行水解G2(TC,2h),得到的糖就会转变成相应的糖醇乙酯,然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标准的糖醇乙酯是通过将等比例的鼠李糖,葡萄糖,核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醇和半乳糖的初始混合物置于与胞外多糖相同实验条件下作用产生的。胞外多糖组成是通过比较糖醇乙酯与混合的标准糖醇乙酯不同峰值的滞留时间来测定的。数据分析使用VarianGC/MS4000仪器(VF-5ms30mX0.25mmX0.10um柱),实验条件为注入器温度320°C,分光比10,柱流动lml/min,载气He,99.999%,烘箱温度150°C(保温2min)到300。C(保温2min),温度升高梯度为10°C/min,电离EI全扫描(2).分析结果ZW3菌株胞外多糖的组成通过气相质谱色谱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色谱表明ZW3胞外多糖仅有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不同糖环的存在表明胞外多糖是一种杂多糖。在对以往的开菲尔粒中分离出的马乳酒样乳杆菌类胞外多糖的研究中得出过相类似的生化组成,因此在本次对照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果与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ZW3菌株生长于50ml液体乳清培养基中,培养4872h之后,发酵液在12000rpm,4。C条件下离心15min,去除菌体后,将上清液进行透析,ZW3菌株胞外多糖的量通过苯酚硫酸法进行测定并以葡萄糖作为标准。其产量可达到1500mg/L以上。热学性能分析(1).分析方法ZW3菌株胞外多糖的热力学性能通过使用不同的量热计(DSCModel141SETARAMScientific&IndustrialEquipmentCoLimited.France)来测定。在铝盘上放置4.2mg干燥的胞外多糖样品,然后密封进行分析,使用一个空盘作为对照,测定其熔点和焓变。温度20°C-3(TC加热速率为10°C/min。(2).分析结果除了化学特性外,胞外多糖的应用主要依靠于它的热性能和流变性。胞外多糖的热力学性能,热吸收和热释放都伴随着高聚物结构的物理变形或晶体的融化。ZW3菌株胞外多糖的能量水平可用不同的量热计在2535(TC范围内测量,并且可以黄原胶和瓜尔胶作为标准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ZW3菌株胞外多糖、黄原胶和瓜尔胶分别在93.38°C,153.4°C,490.1'C熔化,并且该吸热反应地焓变(AH)需要分别在249.7"C,93.2"C和192.9。C熔化lgZW3菌株胞外多糖,黄原胶和瓜尔胶。因此ZW3菌株胞外多糖具有不同于黄原胶和瓜尔胶的热力学性能。至于多粘芽孢杆菌的突变体分泌的胞外多糖,其熔点为1S3.25。C,热焓是100.3cal/g。在早期的报道中,果聚糖聚合酶合成果聚糖的热学性能的测定表明其熔点高达178.4°C,热焓是1.66cal/g,与残留微生物分泌的胞外多糖的热性能相类似。熔点(。c)焓变(Jg—')ZW3菌株胞外多糖97.38249.7黄原胶153.2.493.2瓜尔胶490.1192.9表2ZW3胞外多糖、黄原胶和瓜尔胶熔点和焓变的比较乳化稳定性(1).分析方法ZW3菌株胞外多糖乳化能力的测定方法如Bramhachari等人所述。冻干的ZW3菌株胞外多糖(0.5mg)溶解于0.5ml去离子水中,并在IO(TC加热大约15-20min,然后于室温冷却(25°C)。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定容至2ml,样品中加入0.5ml正十六垸涡旋lmin,在涡旋前后迅速于540nm测其吸光度(A。)。记录室温培养30min和60min时吸光度的降低值(At)。注意控制好2mlPBS和0.5ml正十六垸的量。乳化能力的表示通过一定时间内乳化的滞留时间比来表示t:At/AOX100。(2).分析结果微生物和植物的胶质以及一些植物和动物的蛋白质己经被认为具有脂质乳化能力。特别是微生物分泌的黄原胶因具有很强的乳化能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胞外多糖的乳化能力被定义为在水中获得烃类乳剂的强度。大致上来说,乳化剂在最初培养的30min内断裂,在30和60min后的吸光度读数能够很好地说明乳化剂的稳定性。ZW3菌株胞外多糖的乳化稳定性被用来与多种商业多糖来比较,包括黄原胶,瓜尔胶和刺槐胶,结果如表2所示。ZW3菌株胞外多糖纯的组分在30和60min后可分别得到91.25%和88.04%的乳化活性,ZW3菌株胞外多糖部分纯的组分(与纯组分差异不大)乳化活性结果表明30和60min后达88.09%和84.12%。其他多糖如槐豆和瓜尔胶,与ZW3菌株胞外多糖相比显示出较低的乳化活性,瓜尔胶为72.67%和37.47%,槐豆为86.34%和65.46%,而黄原胶在30和60min后得到92.66%和81.10%乳化活性。所以部分纯化的ZW3菌株胞外多糖与黄原胶相比显示出相似的乳化活性,而纯化的ZW3菌株胞外多糖则显示出更强的乳化活性。由这个结果可以看出,ZW3菌株胞外多糖分别在30和60min具艮强的乳化能力。乳化剂培养时间(min)A540nm处吸光值乳化活性(%)标准物00.173100300.06638.1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表3各絮凝剂乳化活性对比絮凝能力分析(1).分析方法絮凝能力的测定方法如Lim等人所述。活性炭用来作为检测材料悬浮于去离子水(浓度为5g/1)中。在试管中加入10ml活性炭悬浮溶液和0.1mlCaC12溶液(6.8mM),在此混合物中加入不同稀释度的胞外多糖涡旋30s,接着室温静止10min。将上层lml的混浊相置于550nm进行测量。对照实验不加入胞外多糖,其他条件相同。絮凝能力(%)的表示和计算如下公式絮凝能力二[(B-A)/B]X100X稀释度其中,A:包含胞外多糖的悬浮液浊度,B:对照组浊度。(2).分析结果絮凝能力的实验是使胞外多糖浓度保持在O.ling到lmg溶于5mg/1活性炭离散溶液中,并且加入6.8mMCaC12.H20。分离菌的絮凝能力与同样条件的黄原胶和瓜尔胶相比较。起初絮凝能力随着ZW3菌株胞外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浓度增至0.3-0.5mg/l时絮凝能力达到最强,此后随着ZW3菌株胞外多糖的升高絮凝能力降低。在实验溶液中,最优的絮凝浓度为0.4mg/ml。而黄原胶和瓜尔胶的最优絮凝浓度分别为0.3mg/l和0.5rag/l。如图3所示,图中直观地说明起初絮凝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达到最高之后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多余的絮凝剂的吸附作用使颗粒不稳定造成的。由于过多的絮凝剂不完全分散,只有在絮凝剂外围的颗粒在那时参与了絮凝反应。大分子量的絮凝剂通常很长,所以有足够数量的功能基团作为桥梁把许多悬浮颗粒吸引过来,因此在絮凝反应中形成了较大体积的絮凝物。ZW3菌株胞外多糖具有比瓜尔胶更强的絮凝能力,几乎与黄原胶差不多。此外,ZW3菌株胞外多糖的絮凝能力也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由于ZW3菌株胞外多糖具有生物降解性,并且对人体和环境都无害,所以它被认为在废水处理,饮用水生产和下游加工等食品领域作为很有效的絮凝剂。权利要求1、一种马乳酒亚种ZW3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期是2008年12月18日,保藏号是CGMCC28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乳酒亚种ZW3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反应和过氧化氢酶反应鉴定,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阴性菌,菌株外形呈杆状,凸菌落表面极其光滑,在15"C,37'C和45'C条件下生长。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马乳酒亚种ZW3菌株,该菌株从开菲尔粒中经过筛选分离得到,并被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期是2008年12月18日,保藏号是CGMCC2809。本发明的ZW3菌株具有热稳定性好、乳化能力强、胞外多糖产量高的优点,从ZW3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胞外多糖是大分子生物多糖,既可以作为食品工业中的增稠剂、乳化剂,又可以作为益生素促进肠道内其他益生菌的生长,又与益生菌的抗肿瘤、抗瘘管、免疫调节、降胆固醇或调节血压作用有关;而且该胞外多糖具有生物降解性,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它可以作为一种在废水处理、饮用水生产和下游加工等食品领域中有效的絮凝剂。文档编号C12N1/20GK101586090SQ20091006840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申请日期2009年4月8日优先权日2009年4月8日发明者超李,王艳萍,阿哈迈德申请人:天津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