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营养土豆派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683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豆食品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一种复合营养土豆派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土豆,学名叫马铃薯,多限于鲜贮、鲜运、鲜销、鲜食。在传统的膳食结构中,95%以上的马铃薯作为蔬菜鲜食,很少作为主食直接食用。近年来,马铃薯加工食品在我国备受欢迎,马铃薯食品将逐步成为我国城乡调剂和丰富人民日常食物结构的主食之一,在日常膳食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土豆食品的风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土豆食品里需要不断的创新,研发各种不同口味以及不同风格,才能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但是,我国国内土豆食品的加工还处于非常单一的食品加工阶段,更加没有属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土豆食品有关的民族工业产品,虽然土豆本身含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对于我国消费者来说,还是主要以大米和小麦为主食,对于土豆食品,如不进行多种原料加工,将很难被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市面上也有土豆加工食品,但是存在着口味口感不好,而且也没经过冷藏定型处理,不易存储和携带,给消费者饮食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复合营养土豆派,还介绍了该复合营养土豆派的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复合营养土豆派,是由下述原材料所占百分比制成的:土豆占比50%、牛肉占比30%、海鲜占比10%和果味占比10%,所述土豆派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适合人食用口味的盐和香精。其中,上述海鲜可以是鱼松和牛肉松;上述果味可以是苹果、梨、草莓。

一种复合营养土豆派的制作方法,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的:

(1)把牛肉放入锅中蒸熟,并把蒸熟的牛肉剁成牛肉泥,然后牛肉泥中加水和盐,腌30分钟备用;

(2)把土豆剥皮后,放入电饭煲蒸40分钟后取出,并把取出的土豆拌成泥,在这个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食盐;

(3)把海鲜剁成多个小块备用;

(4)把果味用刀切割成多个小块点备用;

(5)烤盘刷一层油,将土豆泥、牛肉泥和海鲜放入烤盘,铺成薄薄一层,然后放入烤箱烤20分钟后取出;

(6)取出后冷却60分钟,然后把备用果味撒在表面上,至此制成了未定型土豆派;

(7)将步骤(6)的所述未定型土豆派倒入事先铺好保鲜袋的保鲜盒中厚度为3cm,表面再铺上保鲜膜,放入冷藏柜中定型;

(8)将步骤(7)冷藏定型后的土豆派放置至室温并根据包装盒的形状大小切割成薄块;其中,这个包装盒可以是盒装,或者是冰激凌形式的袋装;

(9)最后将步骤(8)的薄块装入包装盒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良好的配方和工艺制作出的复合营养土豆派价格低廉、色泽纯正、味道香浓、营养价值极高;通过冷藏定型并以盒装或袋装包装出厂,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对加工副食品的饮食习惯,极大了方便了消费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由下述原料制备而成的,土豆500克、牛肉300克、鱼松100克、苹果100克,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盐20克和香精10克。

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由下述原料制备而成的,土豆500克、牛肉300克、牛肉松100克、苹果100克,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盐20克和香精10克。

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由下述原料制备而成的,土豆500克、牛肉300克、牛肉松100克、梨或草莓100克,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盐20克和香精10克。

上述实施例1、2和3是按照下述步骤制备的

(1)把牛肉放入锅中蒸熟,并把蒸熟的牛肉剁成牛肉泥,然后牛肉泥中加水和盐,腌30分钟备用;

(2)把土豆剥皮后,放入电饭煲蒸40分钟后取出,并把取出的土豆拌成泥,在这个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食盐;

(3)把鱼松或牛肉松剁成多个小块备用,以及把苹果、梨或草莓用刀切割成多个小块点备用;

(4)接下来在烤盘刷一层油,将土豆泥、牛肉泥和剁好的鱼松或牛肉松放入烤盘,铺成薄薄一层,然后放入烤箱烤20分钟后取出;

(5)取出后冷却60分钟,然后把已备好用的苹果、梨或草莓撒在表面上,至此制成了未定型土豆派;

(6)将步骤(5)的所述未定型土豆派倒入事先铺好保鲜袋的保鲜盒中厚度为3cm,表面再铺上保鲜膜,放入冷藏柜中定型;

(7)将步骤(6)冷藏定型后的土豆派放置至室温并根据包装盒的形状大小切割成薄块;其中,这个包装盒可以是盒装,或者是冰激凌形式的袋装;

(8)最后将步骤(7)的薄块装入包装盒里。

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制成的复合营养土豆派,最终以盒装或者冰激凌形式袋装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所述复合营养土豆派是我公司自主创新的加工食品,是我国民族工业食品,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土豆食品加工的广泛推广,给消费者提供营养价值高、口味口感良好的土豆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