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膨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6787阅读:9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膨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膨化机。



背景技术:

膨化食品是六十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型食品,国外又称挤压食品、喷爆食品、轻便食品等。它以含水分较少的谷类、薯类、豆类等作为主要原料,它们经过加压、加热处理后使原料本身的体积膨胀,内部的组织结构亦发生了变化,经加工、成型后而制成,由于这类食品的组织结构多孔蓬松,口感香脆、酥甜,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现有的膨化机现有绝大多数是单螺杆膨化机,由于玉米、大豆等主要原料膨化时需要高温高压,需要强的剪切和摩擦,因此螺杆特别容易磨损,现有的膨化机的进料口处容积小,物料在此处的堆积比小、松散,螺杆带进的料少,限制了设备的产量,针对这类情况迫切需要研究新型的膨化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膨化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膨化机,包括底部机架、控制操作面板、电源电机、压力表、进料口、粉碎装置、减速箱、连轴器、锥形桶体、挤压螺杆、支撑梁、挤压模具、输料装置、挤压电机、切割导料口、出料口和移动滑轮,所述底部机架与输料装置相嵌合,所述控制操作面板与电源电机线路连接,所述粉碎装置与进料口内部连通,且其左端固定安置有压力表,所述减速箱与连轴器固定连接,所述锥形桶体与挤压螺杆连通,且其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梁,所述挤压螺杆的外围设置有挤压模具,且其尾部与挤压电机线路连接,所述切割导料口与出料口相连通,所述底部机架的下端固定安置有移动滑轮。

优选的,所述粉碎装置内设置有限位报警器,该限位报警器包括电源、传感器、与声音报警。

优选的,所述挤压螺杆为双螺杆,且其为可更换装置。

优选的,所述锥形桶体内部安置有加热装置,且为电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为漏斗状且开口向上,且其内装有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膨化机设双螺杆,锥形由大到小,并排同向运转的结构方式,使膨化机具有自清功能,不会出现堵机现象,由于物料容积的变化形成压缩比,在挤压力和摩擦力等作用下通过控制扭矩形成不同的物料的撕裂力度,可以让物料的膨化效果更好,该机器自动化程度较高,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膨化效果好,有效的提高了食物膨化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部机架,2、控制操作面板,3、电源电机,4、压力表,5、进料口,6、粉碎装置,7、减速箱,8、连轴器,9、锥形桶体,10、挤压螺杆,11、支撑梁,12、挤压模具,13、输料装置,14、挤压电机,15、切割导料口,16、出料口,17、移动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膨化机,包括底部机架1、控制操作面板2、电源电机3、压力表4、进料口5、粉碎装置6、减速箱7、连轴器8、锥形桶体9、挤压螺杆10、支撑梁11、挤压模具12、输料装置13、挤压电机14、切割导料口15、出料口16和移动滑轮17,底部机架1与输料装置13相嵌合,控制操作面板2与电源电机3线路连接,粉碎装置6与进料口5内部连通,粉碎装置6内设置有限位报警器,该限位报警器包括电源、传感器、与声音报警,进料口5为漏斗状且开口向上,且其内装有过滤网,且其左端固定安置有压力表4,减速箱7与连轴器8固定连接,锥形桶体9与挤压螺杆10连通,锥形桶体9内部安置有加热装置,且为电加热器,且其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梁11,挤压螺杆10的外围设置有挤压模具12,挤压螺杆10为双螺杆,且其为可更换装置,且其尾部与挤压电机14线路连接,切割导料口15与出料口16相连通,底部机架1的下端固定安置有移动滑轮17。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自动膨化机时,首先需对整个自动膨化机有一个简单的结构上的了解,在使用时能够更加便捷的使用,接通电源,使用控制操作面板2,将材料放入进料口5内,选择启动按钮,电源电机3带动粉碎装置6与减速箱7工作,挤压电机带动挤压螺杆10工作,材料在粉碎装置6作用下粉碎送到减速箱7内,然后输送到锥形筒体9内进行膨化,在膨化系统挤压螺杆10的推力作用下进行强烈挤压、剪切,最后从挤压模具12中被挤压出来,通过切割系统,切刀将挤压出来的物料切成合格的颗粒,在膨化系统的挤压过程中,也要通入一定压力的蒸汽或冷水对物料进行保温或冷却,最后从切割导料口15送到出料口16,进而完成一系列的膨化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