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8703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酸菌,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提高活菌存活率、并能延长活菌在常温中保存期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



背景技术: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研究得知,人体100万亿个细菌,80%存在于肠道,其种类达100种以上。按照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有益菌、无害菌和有害菌3大类。植物乳杆菌是乳酸菌的一种,最适生长温度为30ˉ35,厌氧或兼性厌氧,菌种为直或弯的杆状,单个、有时成对或成链状,最适pH 6.5左右,属于同型发酵乳酸菌。此菌与其他乳酸菌的区别在于此菌的活菌数比较高,能大量的产酸,使水中的PH值稳定不升高,而且其产出的酸性物质能降解重金属;由于此菌是厌氧细菌(兼性好氧),抗性较差,对氧极为敏感,活性保持较困难,导致进入市场的产品中活菌数量会急剧下降,产品的贮存稳定性极差,保健功效损失快。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活菌存活率、并能延长活菌在常温中保存期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包括豆粕核,所述豆粕核外依次包裹有植物乳杆菌层,所述植物乳杆菌层外依次包裹有缓冲层、抗氧化层和防护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缓冲层和抗氧化层之间还有一牛樟芝免疫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缓冲层为非还原糖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抗氧化层为VC抗氧化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防护层为海藻酸钠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豆粕核为椭球形。

本实用新型为确保其能抵抗胃酸顺利到达肠道并定殖,在植物乳杆菌核周围形成抗氧化层、缓冲层和防护层等保护膜,并为了使其在肠道内能具有有益的生长环境,将植物乳杆菌层包埋在豆粕核外,使其到达肠道内液化后能有充分的营养,并将植物乳杆菌层包埋在保护膜内,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避免菌体冻干损伤,保护植物乳杆菌免受噬菌体的侵害,提高活菌存活率,并能延长活菌在常温中的保存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请参照图1,包括豆粕核1,所述豆粕核1外依次包裹有植物乳杆菌层2,所述植物乳杆菌层2外依次包裹有缓冲层3、抗氧化层5和防护层6。

本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为确保其能抵抗胃酸顺利到达肠道并定殖,为了使其在肠道内能具有有益的生长环境,将植物乳杆菌层2包埋在豆粕核1外,使其到达肠道内液化后能有充分的营养,并在植物乳杆菌层2周围形成缓冲层3、抗氧化层5和防护层6等保护膜,即将植物乳杆菌层2包埋在保护膜内,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避免菌体冻干损伤,保护植物乳杆菌免受噬菌体的侵害,提高活菌存活率,并能延长活菌在常温中的保存期。

本实施例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请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缓冲层3和抗氧化层5之间还有一牛樟芝免疫层4。从而利用牛樟芝免疫层3中的三萜类及多醣体能有效地改善肠胃方面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等等。

本实施例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请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缓冲层3为非还原糖层。

本实施例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请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抗氧化层5为VC抗氧化层。

本实施例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请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防护层6为海藻酸钠层。

本实施例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请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豆粕核1为表面粗糙的椭球形。表面粗糙的椭球形增加了其表面积,从而增加了加载在表面的植物乳杆菌的量。

本实施例的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请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豆粕核1的半径为200-500nm。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植物乳杆菌微胶囊颗粒进行了阐述,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