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长生素及其专门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93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绿长生素及其专门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一种新型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红绿长生素”及其专门生产工艺。(一)作为新型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的红绿长生素及其专门生产工艺属于衰老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技术相互交叉的新兴科技领域。(二)现有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微生物
技术领域
、食品科技界和医疗卫生界对抗衰保健食品的研究方兴未艾。在这种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有作为天然保健食品的红曲食品和麦苗食品,以及生菌剂。红曲(即红曲米)是制作中国传统食品红豆腐乳的原料,同时也可直接入药。早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即有详细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红曲有活血、健脾功能。但此种食品原料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特别的青睐。近年来国外对红曲药理作用的研究表明,红曲有多种医疗保健和抗衰老功能,它有降低血压、血脂、血糖、以及防止血管老化、保护肝脏、治疗便秘、抗菌等作用,还是理想的天然食用色素。日本健康食品中心营养开发事业部以红曲作原料已研制开发成功含红曲的面包、面条、点心、米饭以及红曲醋、红曲酱和红曲酱油等“功能食品”。其中有些还相当走俏(如红曲面包)。所谓“麦苗食品”也叫“麦草食品”就是用大麦或小麦的嫩叶为原料的各种绿色食品,如小麦叶纤维食品、大麦叶健康食品、麦草汁饮料、麦绿素可乐、青麦酶营养品等。早在我国医学经典《伤寒类要》中就记载大麦苗可以“治诸黄,利小便”;《本草纲目》中记载用大麦苗“治冬月面目手足皲瘃,煮汁洗之。”但因缺乏现代科学手段,长期以来人们不了解麦苗提取物的抗衰保健功能及其机理。本世纪中叶以后才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1969年日本医学博士获原义秀就发表过《禾木科植物绿叶成分及作为稳定的药品、食品研究》一文,并着手进行产品开发。科学家认为,小麦嫩叶是一种食疗佳品。因为它富含叶绿素、酵素、天然维生素、矿物质及氨基酸,能够消除长期累积于血液中的毒素,补充体内氧气,均衡体内营养,因此对哮喘、便秘、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大麦嫩叶的清汁中不仅所含的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远远高于其他食品,而且含有能除去活性氧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氨减氧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多种酶。美国加州大学等两所大学进行的对大麦嫩叶汁粉(即麦绿素的一种)作为艾滋病治疗药和抗衰老药的研究表明,它对于损伤的NDA有促进修复的作用,还具有消炎镇痛、变有害物质为无害、抗溃疡、抑制艾滋病感染、防止血管老化、冠心病、脑溢血、肺气肿、视为低下及多种遗传病发生等功效。近来人们还发现,大麦嫩叶汁中有一种成份能刺激脑下垂体前叶,促进乳腺和精囊腺的发育,促进与免疫有密切关系的促乳激素的分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将大麦嫩叶汁制品作为食品增补剂允许在各地市场销售。本世纪初,俄国学者Melihnkob提出,人体肠道中所寄居的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毒素,如吲哚和吲哚乙酸等。毒素被大肠吸收后,会导致机体慢性中毒,从而促成人体的过早衰老。后来,人们发现,饮用酸牛奶等发酵制品和各种生菌剂则可取代肠道内原有菌群,抑制大肠菌群产生毒素,从而减缓自体中毒。但长期以来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而从发现抗生素等抗菌剂的使用会引起公共安全问题以来,国际上日益重视生菌剂的使用,并极力研究开发。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
技术领域
。因为生菌剂区别于医药(特别是化学合成药物),它不仅具有医疗作用,更主要的是具有养生保健作用,并且不产生抗药性。研究表明,生菌剂本身所包含的有益菌可调整人体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其代谢物可使肠内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并能清除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自由基,从而重现中老年人机体年轻时的表观微生态环境,起到延缓衰老、防治疗病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外生菌剂均用深层发酵工艺制作,并且大多为单菌制剂,存在生产设备昂贵、操作工艺复杂、售价高、含生菌少以及抗衰防病功能不理想等缺点。而红曲食品、麦苗食品的抗衰保健作用则比较薄弱而单一。(三)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比较实验、抗衰老实验和人体实验的结果为基础,设计一整套将红曲、麦苗提取物和生菌剂加以合理组合的生产工艺。使组合后的产品其抗衰保健作用优于红曲、麦苗和生菌剂单独作用的效果,且克服工艺复杂、售价昂贵等缺点。为此要解决以下技术关键第一,确定红曲、麦苗提取物和生菌剂这三类组份的最佳配比;第二,作为红曲和生菌剂发酵菌种的红曲霉菌株和生菌剂菌株的筛选技术;第三,革新生产工艺,以取代生菌剂的深层单菌发酵工艺。(四)
发明内容一种新型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红绿长生素”及其专门生产工艺是指将特制的红曲,麦苗提取物和两种生菌剂等三类四种组份按一定配比相组合及其最终产品。所说的特制红曲,是指以筛得的红曲霉菌为菌种、以米为原料经固体发酵而成的红曲(即红曲米)。该红曲霉菌可为红曲霉属(Monascus)中的红曲红曲霉(Monascusanka)、紫红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变红红曲霉(MonascusSerorubosens)和马来加红曲霉(Monascusbarkeri)等菌种之一。所说的麦苗提取物,系指未受任何污染的大麦或小麦的新鲜嫩叶经榨叶、用海带灰水提取液吸附中和、最后进行干燥处理所得的粉状产物。所说的两种生菌剂,是指分别单独地以特选的双歧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为菌种,以动植物蛋白粉(膏)、碳水化合物、全脂乳粉、白砂糖、食盐等(均为食品级)为原料,运用液—固结合工艺发酵而成的两种产物T1物质和T2物质。所说的三类四种组份的一定配比是指红曲占5~20%,麦苗提取物占0.5~3.5%,生菌剂T1占50~70%,生菌剂T2占20~40%。(五)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1.菌种和麦种的筛选(1)红曲霉菌株的筛选。筛选依据①生长繁殖快,抗杂菌能力强;②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强。根据第一条原则,我们从28株红曲霉属的菌种中初筛出16株。初筛方法同常规方法。根据第2条原则,我们从初筛的16株菌种中复筛得4株作为生产菌种。方法是以大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不同菌种发酵的红曲对大鼠血清脂蛋白影响的比较实验。每株菌种制成的红曲均分三个组实验组、普通对照组、高脂对照组。实验组大鼠样品食入量为0.03g/kg/d;普通对照组只喂5701配方饲料(见武汉医学院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人民出版社,1981,第378页);高脂组和实验组饲料均为5701饲料占91%,胆固醇占1.5%,猪油占7.5%。但高脂组不喂实验样品。按赵氏法(见《天津医药》,1982.N012赵睿珊一文,第752页)测定大鼠血清TC、HDL-C和LDL-C等三项指标,并做统计学处理。根据P值大小决定菌种取舍。(2)生菌剂菌株的筛选筛选原则①用筛得菌发酵而成的生菌剂中活细胞数含量高,并可在室温下存活一年以上者;②经抗衰老比较动物实验证明,小鼠肝SOD活性最高(即机体衰老速度最慢)者。根据第一个原则,运用GB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所规定的常规方法测定18种生菌剂出品时和一年后的活细胞总数,从中初筛得8株生菌剂菌株。根据第2个原则,从初筛的8株菌中复筛得2株菌作为生产菌种。方法是以小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不同菌种的生菌剂对小鼠肝SOD(过氧化物歧化酶)影响的比较实验。每种生菌剂均分为三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小鼠样品食入量为0.03g/kg/d;阳性对照组食入占饲料2%的灵芝浸出液;对照组用5701配方100%。按王氏法(见王厚德《动物衰老指数测定方法》,天津医学院出版,1986,第72—75页)测定肝SOD指标,并做统计学处理。根据P值大小决定菌种取舍。(3)麦种的选择除要求麦种在储存、浸种、栽培和传代等全过程中无任何农药和工业三废等有毒物质污染外,无其他特殊要求。大、小麦的选种按常规方法进行。2.红曲和麦苗提取物的制作工艺与国内外通行方法无任何特殊之处。此不赘述。3.生菌剂的专门生产工艺(1)菌种培养对双株特选菌双歧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分别进行一、二、三级好氧或厌氧培养。①斜面培养其步骤为按一定配比称取食品级培养原料,并置于烧杯中;用食用碱水调PH至7~7.2;在电炉上加热使之溶解;装试管并高压灭菌,摆成斜面;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30℃下培养24小时。保存,待用。②三角瓶培养其步骤为称取麸皮若干加水煮20分钟后过滤;将滤液加入一定配比的培养原料(食品级);调PH至7~7.2;将培养液装入三角瓶中,高压灭菌;降至室温后,在无菌环境下将斜面菌种接入;在20~35℃室温下震荡培养36小时,当细胞数达到10亿/g时,终止培养。保存,待用。③扩大培养其步骤为按三角瓶培养中的第一、二步骤制取培养液;高压灭菌;待料温降至50℃以下时,将培养液放入发酵容器中;接入三角瓶培养液;在室温下无菌培养,待细胞数达到30亿/克以上时,终止培养。保存,待用。(2)发酵原料的确定与配制以产品营养成份合理为原则,经反复实验和严格精确的计算,最终确定了发酵原料的配方。该配方包括动植物蛋白粉(膏)、碳水化合物、全脂乳粉、白砂糖、无机盐等成分。其中每种原料均为食品级。配制步骤为①称取打浆碳水化合物若干,加自来水,煮沸20分钟。然后加入动物蛋白膏、白砂糖(蔗糖)和无机盐等,趁热溶解。最后用澄清的食用碱水调PH至7~7.2。即制得液态培养料。②取动植物蛋白粉、乳粉等,按一定配比混合,即制得固态培养料。③以1∶0.4的比例将上述固、液培养料和料,并经高压灭菌,即得固体发酵用的培养料。冷却至40℃以下时,即行接种。(3)固体发酵主要步骤如下①将在液态环境下分别独立进行三级培养的双株特种菌分别接入新配制成的各自的培养料中,进行单独发酵。②把接种后的培养料摊放在特制的清洁、无毒、无菌的具盖糖瓷盘中,在26~29℃下分别进行好氧或厌氧发酵。当积温达到760℃,细胞数达到160亿/克时,终止发酵。然后进行低温干燥、粉碎。4.三类四种组份最佳配比的确定确定配比的原则是①根据目前国内外生菌剂中单位重量细胞数及人体食入建议量来确定本品中两种生菌剂的基本含量范围;②根据国外红曲米及麦苗食品参考食入量来确定这两类组份的用量范围;③以正交实验法确定各种成份的最佳比例。在上述原则基础上,经正交实验最终确定上述三类四种组份物质的配比范围。5.红绿长生素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①红曲霉:斜面→培养皿培养→糖瓷盘培养→扩大培养→浸曲→②麦种:备专用土→播种→栽培管理→采收嫩叶→洗净→榨汁→③双歧杆菌:斜面培养→三角瓶培养→液体扩大培养→固体发酵→④地衣芽孢杆菌:斜面培养→三角瓶培养→液体扩大培养→固体发酵→①→烘干→粉碎②→用海带灰水提取液中和→干燥→粉碎③→低温干燥→粉碎④→低温干燥→粉碎(六)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指标1.外观和感官要求(见表1)表1外观和感官要求项目要求外形色泽气味滋味组织状态胶囊或片剂去掉胶囊或糖衣,内为黄棕色粉末其粉末具有红绿长生素固体制剂特殊气味。无异味其粉末略带甜味,适口。呈均匀粉末状,无异物。</table></tables>2.理化指标(见表2)表2理化指标3.微生物指标(见表3)表3微生物指标(七)本发明的优点1.本产品由于是将红曲、麦苗提取物和两种生菌剂正交组合而制成,有利于发挥三类四种组份物质之间在抗衰、营养、保健方面的互补作用,因此产品的抗衰保健功能优于红曲、麦苗提取物和单菌生菌剂单独作用的效果。2.由于用液—固结合工艺取代了国内外传统的深层单菌工艺制备生菌剂,使得设备投资大为降低,操作简便合理,成本和价格低廉,且产品中有益活菌细胞数较深层单菌工艺产品高160倍以上。***参考文献1.[日本]《食品与科学》93—2835—2第47页,93—8816—7第23页。2.《世界科技日报》,1994年4月20日。3.Anon,《食品工业》(日本),35(7)。29~32(1992);35(9)。30~33(1992)。4.《食品工业》(中国),1994,N04,第44页。5.《农业科技通讯》(中国),1993,NO11,第37页。6.白家祥等主编《老年与抗衰老医学》,学苑出版社,1989,第51页。英文参考文献从略。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红绿长生素及其专门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将特制的红曲(即红曲米)、麦苗提取物和两种生菌剂T1物质和T2物质等三类四种组份物质按一定配比组合,并经调质、成型、包装成产品。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及其专门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说的三类四种组份物质的配比为(1)红曲占5~20%,(2)麦苗提取物占0.5~3.5%,(3)T1物质占50~70%,(4)T2物质占20~40%。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及其专门生产工艺,其特征是该产品所含生菌剂活细胞总数≥19.0×108个/g(出厂一年内),所含红曲孢子数≥1.2×108个/g。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及其专门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说的特制红曲是指以米为原料对红曲霉属中的下列菌株之一进行固体发酵的产物(1)红曲红曲霉(M9nascusanka),(2)紫红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3)变红红曲霉(MonascusSerorubosens),(4)马来加红曲霉(Monascusbarkeri)。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及其专门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说的麦苗提取物是指未受任何污染的大麦或小麦的新鲜嫩叶,经榨汁、用海带灰水提取液吸附中和、并加以干燥处理所得的粉状产物。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及其专门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说的两种生菌剂T1物质和T2物质是指以双株特选菌为菌种,以动植物蛋白粉(膏)、碳水化合物、全脂乳粉、白砂糖等(均为食品级)为原料,运用液—固结合工艺分别单独发酵所制备的两种产物。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及其专门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说液—固结合工艺是指在以液态为主的环境下对双歧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分别单独进行三级菌种培养,然后在固态为主的培养料中分别单独进行固体发酵。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及其专门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说的制备T1物质和T2物质的双株特选菌种其名称是(1)双歧杆菌B(Bifidobacteriumsp.)(2)地衣芽孢杆菌L(LichenBacillus)。全文摘要一种新型的抗衰老营养保健食品——“红绿长生素”及其专门生产工艺,是指将特制的红曲、麦苗提取物和两种生菌剂等三类四种组分物质正交组合,并加工成型。所获产品中生菌剂活细胞数为19.2亿/克以上,比深层单菌生菌剂高160倍以上,红曲孢子数为1.2亿/克以上;其生产投资少,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与价格低廉;由于三类四种组分物质之间的互补作用,使本品抗衰保健功能优于红曲、麦苗提取物和生菌剂单独作用的效果。文档编号A23L1/28GK1106230SQ9411696公开日1995年8月9日申请日期1994年10月19日优先权日1994年10月19日发明者袁保善,王厚德申请人:袁保善,王厚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