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物品、鞋类物品的元件以及相关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8338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是申请人基恩瑞士公司于2013年11月20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310589788.X、发明名称为“鞋类物品、鞋类物品的元件以及相关的制造方法”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3年6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1/833,808以及2013年9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14/037,97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鞋类物品(articleoffootwear)、鞋类物品的元件以及相关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类型的鞋中,鞋的下部或脚底部可以包括直接附接至鞋面(upper)的中底(midsole)。中底可以被设计成主要为脚提供稳定性和/或减弱冲击。外底(outsole)可以附接至中底并且通常被设计成耐磨损并提供抓地性。在跑和走时,穿用者的脚通常在后跟区域的横向部分与地面最先接触。最先接触时,跑步者典型地以其体重的2.5倍的力撞击地面,这可能以每分钟180次(每只脚每分钟90次)的速率重复。因此鞋通常被设计成使得其鞋底具有期望的坚固性和/或弹性以提供期望的冲击缓冲性。

技术实现要素:
现代的鞋是元件的组合,这些元件能够协同作用以在增加舒适性、缓冲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减轻重量。然而,这些目标有时相互冲突,并且结果是,在努力获得这些目的中的一个时,可能产生对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目标的不利影响。大多数运动鞋的缓冲性可以通过能在新的时候提供富足的缓冲性的泡沫中底来提供,但是会具有随时间推移由于重复的剪切力和上下方向的力的施加而因为结构材料的失效产生损失其一部分缓冲能力的倾向。鞋类工业中的一个趋势是倾向加厚运动鞋的中底以提高鞋底的缓冲效果。然而,增加了厚度的泡沫会引起鞋底具有在弯折方面的不期望的硬度或其他不期望的特性。这里说明的鞋能够提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的数个有利特征。例如,通过提供改善了的缓冲性、稳定性和/或鞋内的弹性弹簧配置,能够在满足冲击吸收性、舒适性和稳定性的需求的同时根据鞋子的该部分所承受的力来对鞋进行裁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鞋类物品的鞋芯体(shank)可以包括:大致平面的基部,所述基部在沿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横向方向的第一平面内延伸;大致平面的斜坡部,所述斜坡部被设计成吸收上下方向上的鞋载荷,所述斜坡部在未压缩状态下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倾斜的第二平面内延伸。所述基部和所述斜坡部被配置成使得所述基部和所述斜坡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不重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可以包括鞋面,其被设计成收容使用者的脚面部;外底,其被联接至所述鞋面并且被设计成与地面接触;和鞋芯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组件可以包括:外底,其被设计成与地面接触;和中底,其被设计成收容穿用者的脚底部。所述外底可以被分成位于所述鞋底组件的前脚部处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鞋底组件的脚弓部处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被贴附于所述中底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中底分离。所述第二部分可以被设计成由于所吸收的鞋载荷而在压缩状态下接触所述中底,并且被设计成当所吸收的鞋载荷被去除时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中底之间形成间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类物品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将被设计成吸收鞋载荷的鞋芯体定位在被设计成与地面接触的外底的上面,将被设计成收容使用者的脚底部的下部的中底定位在所述鞋芯体和所述外底的上面;并且以使得所述鞋芯体被固定在所述中底和所述外底之间的方式将所述中底固定至所述外底,以形成鞋底组件。如应该明显看出的,这里说明的鞋能够提供数个有利特征和益处。应该理解的是,在实践本发明时,实施方式可以被构建成包括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或益处,而非其他。于是,可以理解为,任何图示实施方式都作为示例被提供并且不应该解释为限制性的,特别是因为实施方式可以形成为实践不包括已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各特征的发明。附图说明从对以下说明的阅读以及从对附图的研究将会更好地理解发明。这些仅提供作为本发明的非限制性示例。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鞋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处于未压缩状态的图1中的鞋用的鞋芯体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鞋芯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2中的鞋芯体的俯视图。图5是图2中的鞋芯体的侧视图。图6是图1中的鞋的仰视图。图7是图1中的鞋用的外底的仰视图。图8是图1中的鞋用的鞋底组件的外侧视图。图9是图8中的鞋底组件的内侧视图。图10是沿着图6中的线10-10的图8中的鞋底组件的截面图。图11是沿着图6中的线11-11的图8中的鞋底组件的截面图。图12是沿着图6中的线12-12的图8中的鞋底组件的截面图。图13是沿着图6中的线13-13的图8中的鞋底组件的截面图。图14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鞋芯体的立体图。图15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鞋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地进行对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参考,其示例示出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鞋10的侧视图。鞋10可以例如是运动鞋的形式,如为网球、跑步、步行、篮球或其他活动设计的鞋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10可以是礼服鞋、凉鞋或其他类型的鞋的形式。鞋10可以在长度方向12、横向方向14和上下方向16上延伸,并且可以被分成多个部分,如与穿用者的脚在鞋10内的部分对应的后跟部18、脚弓部20、前脚部22和脚尖部24等。如这里进一步说明的,鞋10可以由诸如鞋面26和鞋底组件28等的多个零件(piece)组装而成,鞋底组件28可以包括中底30、外底32和鞋芯体34。下面将进一步详细地说明鞋10的多个部件。鞋面26可以被设计成收容和保护使用者的脚面部。鞋面26可以被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鞋10的诸如中底30和/或外底32等的一个或多个零件,并且可以由诸如缝合织物、皮革、帆布、尼龙等多种合适的材料和/或其他类型合适的天然或合成的材料制造。鞋面26可以由单种材料或材料的组合制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面26可以包括重量轻且透气的高机能合成网布(engineeredsyntheticmesh)。鞋面26可以额外地包括熔接至透气网布以提供额外强度的无缝材料。鞋被设计用于的具体活动会影响用于构建鞋面26的材料。例如,篮球鞋鞋面可以使用诸如皮革等的较重材料,这种材料在一些情况中能够为穿用者的脚及踝部提供相比于帆布或尼龙改善了的支撑。例如,跑步鞋鞋面可以由相对重量轻、透气和/或易于清洁的某些合成材料形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面26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反光片或其他反光元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面2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标识或其他类似元素,这些标识或类似元素可以例如用诸如透明或不透明的热塑性聚氨酯(TPU)覆盖物等的覆盖物保护起来。鞋面26可以包括允许穿用者将其脚以可脱掉的方式固定在鞋内的鞋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面26可以额外地或可选地包括锁扣(latch)、鞋带、或者一个或多个其他合适的紧固件。中底30可以被设计成缓冲和/或收容使用者的脚底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底30的脚收容表面可以是大致平面或者可以被形成为具有穿用者的脚的形状的轮廓。中底30可以例如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鞋10的诸如鞋面26、鞋芯体34和/或外底32等的一个或多个零件,并且可以由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EVA)、聚乙烯-乙酸乙烯酯(PEEVA)、压缩成型的乙烯-乙酸乙烯酯(CMEVA)、聚氨酯、橡胶、发泡橡胶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的组合制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10可以包括被定位在中底30和穿用者的脚之间的诸如鞋垫等的软的内底构件。外底32可以被设计成缓冲使用者的脚和/或与地面46接触。外底32例如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鞋10的诸如鞋面26、鞋芯体34和/或中底30等的一个或多个零件,并且可以由诸如硬橡胶等的耐磨材料制成。外底32可以包括外侧外底臂(lateraloutsolearm)38、内侧外底臂(medialoutsolearm)40(例如图7中所示)和外底斜坡部42(例如图7中所示),这些部分对应于且覆盖图2至图5中示出的并且将在下面详细说明的鞋芯体34的各个组成部件。例如如图1所示,鞋10可以在未压缩状态下以后跟部18在空气中被提高的状态向前倾的姿势平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可以通过在前脚部22处包括外底32的弯曲底面44来实现。鞋10可以通过元件的组合来增加重量使得鞋10能够通过使前脚部22的弯曲底面44的接触点47与诸如例如地面46等的支撑面接触而平衡在诸如例如地面46等的支撑面上。这例如可以在零售场地呈现出视觉上吸引人的显示,并且还可以用于鼓励穿用者在脚中段部而不是在后跟部撞击鞋。脚中段部被设计成外底32的最低点并因此是首先撞击的部分。由于埋设在外底32内的鞋芯体34或其他弹性构件,外底32可以压缩并回弹,从而推着穿用者向前至前脚、脚尖离地姿势。因此,外底32可以被设计成在脚中段部着地,并且在外底32的帮助下成为脚尖离地姿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底32的弯曲底面44的曲率半径为近似225mm。弯曲底部外底表面可以在前脚部和脚尖部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或者可以仅在其中的一部分上延伸。在这样的平衡且未压缩的构造中,可以在外底32的后跟部18与地面46之间形成间隙48以允许鞋10在跨步期间转动至后跟部18或者从后跟部18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间隙48可以为近似25mm。可以在外底臂38的末端与地面46之间形成另一间隙50以允许外底臂38于跨步期间在保持与地面46接触的状态下沿着弯曲底面44转动。可以在外底臂38的末端与中底30之间形成另一间隙52以允许外底臂38在跨步期间朝向中底30挠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间隙52可以大于10m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间隙52为近似11mm。可以在外底臂38的末端与外底斜坡部42之间形成另一间隙54以允许外底臂在跨步期间朝向外底斜坡部42挠曲。可以在脚尖部24与地面46之间形成另一间隙56以允许鞋10在跨步期间转动至脚尖部24或从脚尖部24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底32可以被分成位于鞋底组件28的前脚部22处的第一部分和位于鞋底组件28的脚弓部20处的第二部分(例如可以对应于外侧外底臂38和内侧外底臂40)。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被贴附于中底30并且第二部分与中底30分离。第二部分可以被设计成由于所吸收的鞋载荷而在压缩状态下接触中底30,并且可以被设计成当所吸收的鞋载荷被去除时在第二部分与中底30之间形成间隙(如上述间隙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能够通过使用布置在外底32和中底30之间的弹性构件(如例如这里说明的一个或多个鞋芯体)而弹性地挠曲。图2至图5示出用于鞋10的鞋芯体34的多个图。具体地,图2是处于未压缩状态的鞋芯体34的立体图,图3是处于压缩状态的鞋芯体34的立体图,图4是鞋芯体34的俯视图,图5是鞋芯体34的侧视图。例如如图5所示,在未压缩状态下可以沿上下方向16在鞋芯体臂72和74与斜坡部60之间形成间隙7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芯体34可以被设计成弹性地吸收鞋载荷、在压缩时提供推进的弹簧能量、和/或为鞋10提供结构刚性。鞋芯体34可以包括多个大致平面部分,这些部分中的一些或全部具有均匀的厚度。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芯体34的一个或多个部分的厚度可以为近似1.5mm。鞋芯体34可以被设计成在所吸收的鞋载荷下弹性地变形。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鞋芯体34被设计成使得在长度方向12和上下方向16上展示出弹簧效果以促进向前运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芯体34可以被设计成使得在横向方向14和上下方向16上展示出弹簧效果以促进从一侧到另一侧的运动,这对于诸如例如网球等的要求大量从一侧到另一侧运动的活动而言是期望的。例如如图2中的实施方式中所示,鞋芯体34可以包括在沿长度方向12和横向方向14的第一平面内延伸的大致平面基部58。鞋芯体34进一步包括被设计成吸收上下方向16上的鞋载荷的大致平面斜坡部60。斜坡部60被配置成在未压缩状态下(例如图2中所示)在相对于由基部58的外侧鞋芯体臂72、内侧鞋芯体臂74和其他部分所形成的平面倾斜的第二平面内延伸。第二平面例如可以是第一平面的绕着从诸如颈部78等的铰接部开始延伸的沿着长度方向12、横向方向14和上下方向16中的一个方向的轴线转动的转动后平面。例如,如图2所示,鞋芯体34的第二平面是第一平面的绕着从颈部78开始延伸的沿着横向方向14的轴线转动的转动后平面。基部58可以以使得斜坡部60被定位在鞋10的对应的脚弓部20处的方式被定位在鞋10内的对应的前脚部22处。这样的构造可以用于鼓励由穿用者进行脚中段撞击,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允许鞋10以后跟部18被抬高到地面46上方的状态平衡,例如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部58可以包括分别对应于鞋10的外侧和内侧的第一大致平面鞋芯体臂72和第二大致平面内侧鞋芯体臂74。两个鞋芯体臂72和74可以与斜坡部60横向地错开,并且可以在由基部58形成的平面内朝向远离基部58的长度方向末端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鞋芯体臂72可以在横向上位于斜坡部60的与第二鞋芯体臂74所在侧相反的一侧。这样的构造例如可以为鞋芯体34和鞋10提供改善了的稳定性,和/或可以减小使用期间鞋10的内转(pronation)。基部58和斜坡部6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它们在上下方向16上不重叠。例如,如图4中的鞋芯体34的俯视图所示,外侧鞋芯体臂72和内侧鞋芯体臂74在横向上错开以在两者间形成间隙76。斜坡部60被布置在间隙76内使得基部58(包括外侧鞋芯体臂72和内侧鞋芯体74)在上下方向16上不与斜坡部60重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并且例如如图3所示,斜坡部60可以被设计成由于所吸收的鞋载荷而变形为压缩状态(例如图3所示),使得斜坡部60与基部58大致共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斜坡部60可以被设计成当鞋载荷被去除时大致返回至未压缩状态。鞋芯体34可以包括将斜坡部60连接至基部58的颈部78。颈部78例如可以被设计成能挠曲以允许斜坡部60从未压缩状态变形为压缩状态。因此,颈部78可以用作鞋芯体34的挠曲铰接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芯体34可以包括从斜坡部60的末端开始延伸的喇叭形的着地部62。着地部62可以包括从弯折部66开始延伸的外侧翼部64和从弯折部70开始延伸的内侧翼部68。外侧翼部64和内侧翼部68可以大致沿长度方向12和上下方向16延伸。外侧翼部64可以被定位成对应于使用者的脚的外侧,并且内侧翼部68可以被定位成对应于使用者的脚的内侧,两个翼部64和68中的一个或两者可以被设计成为鞋10提供横向支撑或其他功能。鞋芯体34可以由合适的碳纤维、金属、纤维玻璃、塑料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芯体34由多种不同材料制成,例如将第一材料铺在第二材料上,或者鞋芯体34的第一部分是第一材料并且鞋芯体34的第二部分是第二材料。鞋芯体34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以由单种材料的单个零件或多种材料的多个零件制成。例如,基部58、斜坡部60、颈部78、外侧鞋芯体臂72和内侧鞋芯体臂74都可以是单种材料的单个整体零件。图6至图8示出鞋10的仰视图。具体地,图6示出包括外底32和中底30的鞋底组件28的仰视图,图7示出在为了简洁而去除了中底30的状态下的外底32的仰视图。鞋芯体34在图6中被以虚线示出以表示其在鞋底组件28内的位置。为了为鞋10提供期望的抓地性,外底32可以包括被设计成增加外底32与地面46之间的摩擦的突起和/或凹部的几何形状。这样的几何形状例如可以基于鞋10被设计或被期望用于的具体活动来选择。例如,外底32可以包括从其突出的一个或多个踩踏部92。踩踏部92例如可以由冲切吹塑橡胶(die-cutblownrubber)、碳橡胶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形成。如图6所示,外底32包括对应于鞋芯体颈部78的外底颈部94、对应于鞋芯体斜坡部60的外底斜坡部98和对应于鞋芯体34的着地部62的喇叭形的外底着地部100。外底32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改善的抓地性、纹饰、减重、通风或其他目的一个或多个槽。例如,外底32可以包括形成在外底斜坡部98内的槽10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槽102可以以使得槽102露出鞋芯体34的底面(例如如图6所示)或鞋底组件28的其他零件的方式形成在外底32内。外底32可以包括通过槽106与外底32的剩余部分隔开的诸如外底后跟部104等的一个或多个不同零件。槽106可以以使槽106露出中底30的底面的方式形成在外底32内。图8至图13示出了鞋底组件28的各个局部透明的图和截面图。具体地,图8是在外底32的一部分被示出为局部透明的状态下的鞋底组件28的外侧视图,图9是鞋底组件28的内侧视图,图10是沿着图6中的线10-10的鞋底组件28的前脚部22的截面图,图11是沿着图6中的线11-11的鞋底组件28的脚弓部20的截面图,图13是沿着图6中的线13-13的鞋底组件28的后跟部18的截面图。例如如图12至图14所示,中底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周缘脊108。脊108可以从中底30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并且可以例如被设计成为鞋10提供横向上的改善了的支撑、为鞋面26提供改善了的附接面和/或其他功能。脊108的高度可以在长度方向12上变化。例如如图12所示,鞋芯体34的诸如斜坡部60等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以是由于所吸收的鞋载荷而具有微小曲率的大致平面,或者可以被设计成在未压缩状态下具有微小曲率。图14是鞋芯体8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鞋芯体80包括基部82,基部82包括外侧鞋芯体臂84和内侧鞋芯体臂86。鞋芯体80包括以倾斜角度延伸至基部82的斜坡部88。不同于图2所示的鞋芯体34,鞋芯体80不包括外侧鞋芯体翼部和内侧鞋芯体翼部。例如如图14所示,形成于斜坡部88的着地部90可以从斜坡部88的角度弯曲以便为收容穿用者的脚而提供平坦且大致水平的表面。鞋芯体80可以包括将斜坡部88连接至基部82的颈部91。图15是参照这里说明的鞋10的零件示出制造鞋的方法110的流程图。方法110可以包括将鞋芯体34定位在外底32的上面(步骤112)。接着,将中底30定位在鞋芯体34和外底32的上面(步骤114)。接着,以使得鞋芯体34被固定在中底30和外底32之间的方式将中底30固定至外底32,以形成鞋底组件28(步骤116)。接着,将鞋底组件28固定至鞋面26(步骤118)。固定鞋10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件的步骤可以利用粘合剂、热和压力循环操作和/或其他合适的附接处理来进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110可以包括利用加压操作形成鞋芯体34的斜坡部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芯体翼部64和68可以利用还形成斜坡部60的单个加压操作来形成,或者可以利用第二加压操作或其他合适的操作来形成。这里说明的步骤可以以任何合适的顺序进行,并且可以在这里说明的步骤之前、期间或之后包括附加的或等同的步骤。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将鞋芯体固定在中底30和外底32之间之前将鞋面26固定至中底30。对这里说明的部件所用的材料的选择可以通过成本、美观度、机械性能、温度敏感度、生物适应性、成型性能的要求或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任何其他因素来获悉。例如,鞋1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由提供期望的柔软度、挠曲性和冲击吸收特性的诸如碳纤维等的聚合物、凝胶结构、泡沫结构和/或较硬支撑结构制成。此外,应当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处所示和说明的示例性鞋。虽然已经结合此处概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各种替代方案、修改、变型和/或改进,不管是已知的还是目前可能无法预见的,均可以变为显而易见的。所以,此处说明的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意在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改变。关于其构造和操作方式的细节,附图及前述说明并非意在呈现发明的唯一形式。事实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修改和变型。由于环境可能示教或给予权宜,所以预期了形式和部件比例的改变以及等同替换;虽然采用了特定术语,但是这些术语仅用于通常和说明性的意义而非用于限制的目的,以随附的权利要求书记载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前述摘要的目的是使得美国专利商标局和一般公众、尤其是不熟悉专利或法律条文或措辞的现有技术中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实践者能够从粗略审阅中快速地确定申请的技术公开的性质和本质。摘要不用于以任何方式针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