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式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8324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行走式行李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行走式行李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行李箱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于携带大量行李,乘飞机旅行的高端用户。在收拾行李的过程中,搭乘飞机的用户可能想要提前知道行李重量,对携带物件做出取舍,以免到达机场才发现超重;同时,对于重量较重的行李箱手动提拉耗费使用者的体力。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自动行走的智能行李箱。

申请号CN201510306735.1公开一种自动行进的智能行李箱,包括箱子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箱子本体的蓄电池、位置感应器、中央处理器、动能转换装置;所述蓄电池分别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位置感应器、所述动能转换装置;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连接所述位置感应器、所述动能转换装置;所述位置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箱子本体与外部至少一预设用户的当前距离;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判断所述当前距离超过预设距离区间时,控制所述动能转换装置调整所述智能行李箱的行进速度以及行进方向,使所述当前距离处于所述预设距离区间。

申请号 201520879815.1公开一种智能行李箱,包括行李箱主体和智能终端,所述行李箱主体与智能终端无线连接;所述行李箱主体包括箱体、履带、辅助轮、智能控制系统、电机、电源和开关锁;所述履带设置在箱体的侧表面,辅助轮设置在箱体的底部,开关锁设置在箱体的拉链开口处,所述智能控制系统、电机和电源设置在箱体的底部;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分别与电机、电源和开关锁电连接,所述电源与电机和开关锁电连接;所述履带与电源和电机电连接;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报警模块、智能定位模块、智能跟随模块和CPU;所述智能报警模块、智能定位模块和智能跟随模块与CPU电连接,且所述CPU与开关锁无线连接,也与智能终端无线连接。

上述两个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压力检测装置而且夜晚使用时没有照明设施和防暑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行走式行李箱,通过设置压力感应模块、光线感应模块和温度感应模块用于侦测行李箱的自身重量和外界环境中的光照度和温度,达到了自行称重、自动照明和扇风的技术效果,为使用者带来便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行走式行李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电源、驱动轮、感应单元、报警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电源为所述驱动轮、感应单元、报警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提供电力,所述感应单元包括距离感应模块,所述行李箱上设置照明灯一和风扇,所述电源为所述照明灯一和所述风扇提供电力,所述驱动轮包括主动轮和转向轮,所述感应单元还包括压力感应模块、光线感应模块和温度感应模块,所述感应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轮、报警单元、照明灯一和风扇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之间设置信号调理模块,所述信号调理模块包括放大模块和A/D转换模块,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单元为声光报警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设置照明灯二,所述电源为所述照明灯二提供电力。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太阳能充电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内设永磁电机,所述转向轮为三星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箱体上设置电源、驱动轮、感应单元、报警单元和控制单元,电源为所述驱动轮、感应单元、报警单元和控制单元提供电力,感应单元包括距离感应模块,行李箱上设置照明灯一和风扇,电源为照明灯一和风扇提供电力,驱动轮包括主动轮和转向轮,感应单元还包括压力感应模块、光线感应模块和温度感应模块,感应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驱动轮、报警单元、LED灯和风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距离感应模块检测前方使用者的位置并传送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驱动轮进行提速或者减速使行李箱与使用者之间保持设定好的距离;另外,感应模块包括压力感应模块、光线感应模块和温度感应模块,压力感应模块可以设置在驱动轮上,使用者可以根据压力感应模块检测行李箱的实际重量,或者设定特定值当重量超过某一值时传送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报警单元工作提示使用者打开开关使驱动轮开始工作,或者控制单元控制报警单元工作提示使用者后自行控制驱动轮开始工作;同样的,行李箱在行进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或者障碍物无法正常移动使,距离感应模块传送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报警单元开始工作,提示使用者进行检查、处理。

2.夜晚或者室内环境较暗的情况下通过光线感应模块自动监测环境光照度传送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照明灯一开始工作,提高环境的光照强度,从而增加使用者的视野范围;另外,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并传输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风扇打开和关闭,增加空气的流通速度,以此为使用者降温解暑。

3.在感应单元和控制单元之间设置信号调理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包括放大模块和A/D转换模块,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通过在感应单元和控制单元之间增加信号调理模块,使感应单元的模拟信号放大后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侦测信号的精确度。

4.报警单元为声光报警模块,从视觉和听觉双重角度为使用者提示信息,有效提高报警效果。

5.箱体内设置照明灯二,电源为所述照明灯二提供电力,环境亮度较暗时,通过打开照明灯二为箱体内提供光照度,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6.电源使用太阳能充电电源,绿色环保而且可重复利用。

7.主动轮内设永磁电机,转向轮为三星轮,行李箱在行进过程中,转向轮可以在前方,当路面不平或者有障碍物时,三星轮通过交替使用不同的滚轮跨越障碍物,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1,箱体1设置把手16、电源2、驱动轮、感应单元、报警单元3、控制单元4、照明灯一5和风扇6,电源2为太阳能充电电源,电源2为驱动轮、感应单元、报警单元3、控制单元4、照明灯一5和风扇6提供电力;驱动轮包括主动轮7和转向轮8,主动轮7内设永磁电机,转向轮8为三星轮;感应单元包括距离感应模块9、压力感应模块10、光线感应模块11和温度感应模块12,感应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4的输入端相连接;报警单元3为声光报警模块;箱体1内设置照明灯二13,电源2为照明灯二13提供电力;控制单元4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轮、报警单元3、照明灯一5、风扇6和照明灯二13电连接,照明灯一5和照明灯二13均为LED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感应单元和控制单元4之间设置信号调理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包括放大模块14和A/D转换模块15,放大模块14的输出端与A/D转换模块15的输入端相连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