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拉头机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2983发布日期:2019-09-13 22:1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拉头机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头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穿拉头机机械手及半自动穿拉头机。



背景技术:

现有拉链加工过程中,如果需要拉链头穿入后拉链布是闭合的,都只能通过手工将拉链头穿入拉链布,人工操作效率低,工作强度大。

针对这一问题出现了穿拉链头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实现拉链头和拉链布的自动和半自动装配,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拉链头上料结构相对复杂,增加成本,而且在加工过程操作步骤复杂,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穿拉头机分料装置,目的在于简化拉链头上料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穿拉头机分料装置,包括:

基座;

物料接收机构,该物料接收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该物料接收机构包括输料槽;

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基座上且位于该物料接收机构的一侧,该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移动方向与该物料接收机构送料方向平行的第一滑板;

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板上,该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板移动方向平行的第二滑板;以及

分料机构,该分料机构包括与第一滑板固定连接的送料板和与第二滑板固定连接的推料结构;推料结构位于所述输料槽上方且设置在送料板的后方,所述送料板与物料接收机构紧密贴合;

其中,该送料板上具有一个前后贯穿的槽孔,槽孔正对所述输料槽的物料输出端,其中槽孔的底部具有中间位置开设滑槽的支撑部,该支撑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输料槽所在平面为同一个平面;

其中,所述推料结构包括固定板和推料件,该推料件与所述固定板铰接并形成一个转动中心,推料件能够绕着转动中心前后摆动,所述推料件位于转动中心的前部具有位于槽孔处的卡爪,该卡爪具有向下的力以能够阻挡位于输料槽处拉链头滑动至该槽孔,在基座上固定抬升块,抬升块位于输料槽前端的上方,在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卡爪能够后移并在抬升块作用下抬升以使得输料槽处的拉链头移动至槽孔。

进一步的,所述推料结构还包括弹簧,该弹簧位于推料件上方,该弹簧的下端连接推料件位于所述转动中心的后部,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板上,且当该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卡爪能够阻挡拉链头滑出输料槽。

进一步的,所述推料件包括推料件本体,该推料件本体位于输料槽的一侧,所述卡爪由推料件本体的侧面向输料槽一侧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卡爪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条卡条,该两条卡条之间形成用于卡设拉链头后部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穿拉头机分料装置,包括基座、物料接收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分料机构,物料接收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基座上,第二驱动机构固定在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滑板上,分料机构包括有送料板和推料结构,该推料结构包括固定在第二驱动机构的第二滑板上的固定板以及与该固定板铰接的推料件,该推料件的卡爪延伸至槽孔中用于阻挡输料槽中拉链头,并且在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卡爪后移并让拉链头滑入槽孔,最后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将拉链头送出。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推料件的巧妙设计实现对物料槽内的拉链头实现了阻挡和推出,满足上料需求。本技术结构简单,而且通过推料件的巧妙设计实现对物料槽内的拉链头实现了阻挡和推出,满足上料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穿拉头机分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一种穿拉头机分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送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推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分料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穿拉头机分料装置,包括基座1、物料接收机构2、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和分料机构5。该物料接收机构2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该物料接收机构2包括输料槽21;第一驱动机构3设置在基座1上且位于该物料接收机构2的一侧,该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移动方向与该物料接收机构2送料方向平行的第一滑板31;第二驱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板31上,该第二驱动机构4包括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板31移动方向平行的第二滑板41;该分料机构5包括与第一滑板31固定连接的送料板51和与第二滑板41固定连接的推料结构52;推料结构52位于所述输料槽21上方且设置在送料板51的后方,所述送料板51与物料接收机构2紧密贴合;其中,该送料板41上具有一个前后贯穿的槽孔511,槽孔511正对所述输料槽21的物料输出端,其中槽孔511的底部具有中间位置开设滑槽512的支撑部513,该支撑部513所在平面与所述输料槽21所在平面为同一个平面;其中,所述推料结构52包括固定板521和推料件522,该推料件522与所述固定板521铰接并形成一个转动中心523,推料件522能够绕着转动中心523前后摆动,所述推料件522位于转动中心523的前部具有位于槽孔511处的卡爪5221,该卡爪5221具有向下的力以能够阻挡位于输料槽21处拉链头滑动至该槽孔511,在基座1上固定抬升块54,抬升块54位于输料槽21前端的上方,在第二驱动机构4的作用下卡爪5221能够后移并在抬升块54作用下抬升以使得输料槽21处的拉链头移动至槽孔511。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接收机构2用于接收拉链头,具体该物料接收机构2与振动盘上料装置连接以接收传输的拉链头。如图2所示,输料槽21处具有卡槽22,该开槽22用于让拉链头通过。即在工作过程中,拉链头穿过开槽22并有输料槽21支撑。

参见图1,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滑板31和第一气缸32,该第一气缸3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滑板31以驱动该第一滑板31沿着第一导板33滑动。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4是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板31上的,该第二驱动机构4包括第二滑板41和第二气缸42,该第二气缸42的驱动该第二滑板41沿着第二导板43前后滑行。其中,本实施例中,送料板51是与第一滑板31固定连接的,在第一滑板31前后移动过程中该送料板51随之前后移动。

详细的,参见图3,送料板51包括了槽孔511,该槽孔511的底部是支撑部513,支撑部513的中间开设有滑槽512。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该槽孔511、支撑部513以及滑槽512的结构与物料接收机构2的结构相似,即都能实现拉链头的收纳、支撑。具体在工作时,拉链头收纳在槽孔511内,且由支撑部513支撑,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撑部513与物料接收机构2是等高的,这样便于后续拉链头的输送,如图4所示,当需要将输料槽21处的拉链头输送至槽孔511时,推料件522在第二气缸42的作用下后移并被抬升块54向上抬起,在振动盘的输送作用下拉链头输送至槽孔511内,之后推料件522在第二气缸42作用下前移复位实现对输料槽21处的拉链头进行阻挡。

详细的,推料结构52包括固定板521和推料件522,固定板521是固定在第二滑板41上的,所示第二气缸42的输出端连接该固定板521,这样当输出动力时,第二气缸42推动固定板前后移动,而第二滑板41沿着地热导板43滑行以保证固定板521的稳定性。

详细的,如图4所示,推料件522包括推料件本体5222,该推料件本体5222位于输料槽21的一侧,所述卡爪5221由推料件本体5222的侧面向输料槽21一侧方向设置。卡爪5221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条卡条52211,该两条卡条52211之间形成用于卡设拉链头后部的卡槽52212。应当理解,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两条卡条52211刚好能够卡在拉链头尾部两侧的凹槽处,而卡槽52212刚好将拉链头尾部卡紧,这样当整个推料件522前移时,推料件522将拉链头推到与本分料装置匹配的装置中。

如图5所示,为了能够保证卡爪5221能够始终将拉链头阻挡在输料槽21的物料输出口处,所述推料结构52还包括弹簧53,该弹簧53位于推料件522上方,该弹簧53的下端连接推料件522位于所述转动中心523的后部,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板521上,且当该弹簧53处于自由状态时卡爪5221能够阻挡拉链头滑出输料槽21。这样,若拉链头欲滑出输料槽21,则需要将卡爪5221抬升,在抬升过程弹簧53将会被向下拉伸,产生弹性形变,即拉链头必须提供一个足够的力使得卡爪5221提升,而非外力情况下拉链头在振动盘输送的拉链头时产生的推力无法使得卡爪5221提升,这样便实现了对拉链头的阻挡。而当需要将位于卡爪5221后侧的拉链头推送至槽孔511处时,第二气缸42后移使得卡爪5221接触抬升块54被上移,弹簧53被拉伸,输料槽21处的拉链头被推送至槽孔511,此后第二气缸42前移,在弹簧53的弹力作用下下移并刚好卡在该拉链头尾部两侧,且将输料槽21处的拉链头阻挡。最后在第一气缸32的作用下送料板51和推料结构52前移至与本分料装配配合的装置处,此后第二气缸42启动前移将槽孔511内的拉链头推送至与本分料装置配合的装置中。最终复位,进行下一次动作。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