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药抗病毒、祛风除湿、杀菌消毒液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0006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瑶药抗病毒、祛风除湿、杀菌消毒液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草药制成的药液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杀菌消毒的外用药液很多,但大多数杀菌效果不好,药效持续时间短,药液浓度高,且一般都含有西药成分,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人体会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瑶族民间秘方经现代高新技术精制而成的杀菌消毒液,大大提高杀菌消毒效果,无毒副作用,并可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各组分用量为半边旗60~100g,龙舌草80~120g,臭草80~120g,野菊花80~100g,贯众80~100g,艾叶100~130g,独活80~120g,蛇床子100~150g,石菖蒲80~100g,茵陈100~150g,问荆80~100g。
其制备工艺为将半边旗,龙舌草,臭草,野菊花,贯众,艾叶,独活,蛇床子,石菖蒲,茵陈,问荆用乙醇搅拌均匀,装入渗漉器内,加乙醇浸泡12小时,用6倍量的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4;再将上述药渣用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煎液离心除渣,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4;合并两次浓缩液,加入土温-80、山梨酸、熊胆、香精,调整PH值为4.0~5.5,即得消毒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杀抑细菌力强,抑制细菌时间长,药液浓度低(用1%的浓度在30秒内即可杀灭病菌),无毒副作用等优点。由于采用离子渗漉技术,能使天然药物粒子中的活性杀菌因子(AMT)迅速渗入皮层和粘附在皮肤上,缓慢释放,保持长久杀菌(48小时),彻底抑制病菌DNA的合成,使病菌细胞迅速破裂、溶解。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白色念珠菌、阴道滴虫、皮肤浅表真菌等多种病毒具有较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同时还可用于洗浴,具有抗流感病毒、抗风湿、消除疲劳、保健等功能。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半边旗80g,龙舌草100g,臭草100g,野菊花90g,贯众100g,艾叶120g,独活100g,蛇床子130g,石菖蒲90g,茵陈130g,问荆90g用70%乙醇搅拌均匀,装入渗漉器内,加70%乙醇适量浸泡12小时,用6倍量的90%乙醇渗漉,控制流速为5ml/min,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4;再将上述药渣用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滤过,煎液离心除渣,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4;合并两次浓缩液,加入土温-80、山梨酸、熊胆、香精适量,调整PH值为4.0~5.5,即得消毒液。
权利要求
1.一种瑶药抗病毒、祛风除湿、杀菌消毒液,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用量为半边旗60~100g,龙舌草80~120g,臭草80~120g,野菊花80~100g,贯众80~100g,艾叶100~130g,独活80~120g,蛇床子100~150g,石菖蒲80~100g,茵陈100~150g,问荆80~100g。
2.一种瑶药抗病毒、祛风除湿、杀菌消毒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半边旗,龙舌草,臭草,野菊花,贯众,艾叶,独活,蛇床子,石菖蒲,茵陈,问荆用乙醇搅拌均匀,装入渗漉器内,加乙醇浸泡12小时,用6倍量的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4;再将上述药渣用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煎液离心除渣,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4;合并两次浓缩液,加入土温-80、山梨酸、熊胆、香精,调整PH值为4.0~5.5,即得消毒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瑶药抗病毒、祛风除湿、杀菌消毒液及其制备工艺,它是将半边旗,龙舌草,臭草,野菊花,贯众,艾叶,独活,蛇床子,石菖蒲,茵陈,问荆用乙醇搅拌均匀,用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再将上述药渣用水煎煮,煎液离心除渣,浓缩;合并两次浓缩液,加入土温-80、山梨酸、熊胆、香精,即得消毒液。本发明具有杀抑细菌力强,抑制细菌时间长,药液浓度低,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对革兰氏阴性菌等多种病毒具有较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同时还可用于洗浴,具有抗流感病毒、抗风湿、消除疲劳、保健等功能。
文档编号A61P31/00GK1454484SQ0311779
公开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30日
发明者胡青竹 申请人:胡青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