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针熔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13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针熔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针熔断装置,用于熔断并废弃使用后的注射器的注射针。
背景技术
对于使用后的注射器,若对其进行处理的工作人员误接触注射针,则很可能引起二次感染,因此,近年来提出有用于熔断并废弃注射针的注射针熔断装置,作为这样的注射针熔断装置,例如公知有在日本特开平11-285531号公报所揭示的装置。
该注射针熔断装置由熔断注射器的注射针的熔断机构和配置在该熔断机构的上方,向该熔断机构引导注射针的导向机构等构成。
上述熔断机构包括隔开间隔平行水平配置的,与由导向机构引导的注射器的注射针相接触的两个成一对的电极辊;使电极辊分别沿轴中心旋转的驱动电机;以及对电极辊之间施加电力的电源。
上述导向机构包括形成为上部开口的中空圆筒状,沿上下方向配置轴线的浮筒导杆(float guide);嵌插在浮筒导杆内,并能够在该浮筒导杆内沿上下方向自由移动的浮筒;以及配置在浮筒导杆和浮筒之间,一端与浮筒导杆的底面接触,另一端与浮筒的下面接触的弹簧体。
上述浮筒导杆在其底面的中央部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将上述通孔配设在上述电极辊的上方。
上述浮筒形成为上下贯通并且与浮筒导杆的通孔同轴,在中央部具有用于保持注射器的保持孔,由该保持孔保持注射器,使得注射针沿上下方向且从下面向下方突出。另外,浮筒通过上述弹簧体而被施加有向着上方的作用力。
根据该注射针熔断装置,在向各电极辊之间施加有电力的状态且使各电极辊旋转的状态下,操作者将使用后的注射器插入浮筒的保持孔中进行保持,若抵抗弹簧体的作用力连同浮筒一起向下方按压该注射器,则注射器的注射针穿过浮筒导杆的通孔,与各电极辊相接触,使该各电极辊之间产生短路。
由此,有较大电流通过注射针,从而,该注射针发热,并因为该发热而熔融且熔断,并落到下方。
然后,操作者提起注射器,该处理完成,接着,浮筒与注射器一起上升而回到原位置。然后,操作者对于其他使用后的注射器重复进行这样的处理。
但是,在该使用中,对于电极辊来说,与注射针的接触部,由于与注射针之间发生的放电而熔损并引起与注射针的接触不良,或者与在该接触部熔融的注射针粘结而增大接触部的电阻等,从而导致其性能下降。所以,在性能下降的电极辊中,电流就难以稳定地流过注射针侧,也难以可靠地进行该处理,使处理时间变长。
所以,在电极辊的性能下降时(例如注射针的处理根数达到一定数目的时候),有必要交换电极辊。
但是,为了使电流稳定地流过注射针且难以产生上述熔损和粘结,而利用电阻小、熔点高、且热传导率大的钛、钨和含有铜或银的材料(黄铜和磷青铜等)的合金等高价金属材料构成电极辊,另外,为了使电极辊与用于向电极辊通电的电触点相接触,提高放热性,而形成为如上述现有技术的注射针熔断装置的沿轴线方向延长,使得注射针接触电极辊的相同位置的结构,就只能使用电极辊的一部分来说,处理成本变高,另外,电极辊的使用效率降低,所以不优选。
再者,在电极辊交换效率较高的情况下,需要交换时间,出现了不能有效实施注射针的处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电极辊的长寿命化,能够降低处理成本的注射针熔断装置。
就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而言,至少包括熔断注射器的注射针的熔断机构和向该熔断机构引导上述注射针的导向机构,上述熔断机构包括隔开间隔平行配置并且与通过上述导向机构引导的注射针接触的两个成一对的电极辊、使该电极辊分别沿轴中心旋转的旋转驱动单元、以及向上述电极辊之间施加电力的电力施加单元,其中,上述导向机构包括保持上述注射器的保持部件以及与该保持部件相配合并向上述电极辊侧引导该保持部件的导向部件,上述保持部件通过上述导向部件引导进行移动,由此,上述注射器被引导到上述电极辊侧,使得上述注射针与该电极辊相接触,在该构成的注射针熔断装置中,具有在上述电极辊的轴线方向上,调整上述熔断机构和导向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移动通过上述保持部件保持的注射器的注射针与上述电极辊的接触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
根据该发明,如下所述,将使用后的注射器的注射针被熔断并且废弃。即,首先,从电力施加单元向各电极辊之间施加电力并且由旋转驱动单元使各电极辊绕其轴中心旋转。
于是,若操作者将使用后的注射器保持在保持部件上,使该注射器经由保持部件沿导向部件移动,则注射器被引导至各电极辊侧,使注射针与各电极辊接触。
由此,在该电极辊之间产生短路,大量电流流过注射针,该注射针发热,并通过该发热而熔融并被熔断。
随后,操作者同时将注射针和保持部件放回原位置,若将注射针从保持部件取出,则该处理完成。
然后,操作者对其他使用后的注射器反复进行这样的处理,电极辊与注射针的接触部分劣化后,即若以注射针的处理根数达到一定数目来判断,则对位置调整机构进行适宜地操作,沿电极辊的轴线方向调整熔断机构和导向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移动注射器的注射针和电极辊之间的接触位置,继续进行处理。
于是,根据本发明的注射针熔断装置,通过适当地移动注射针与电极辊之间的接触位置,能够使注射针与电极辊的未使用部分接触,同时,因为能够持续使用一个电极辊直至移动后的各接触位置全都劣化,所以与不能改变注射针和电极辊间接触位置的上述现有注射针熔断装置相比,能够有效地使用电极辊实现其长寿命化,能够降低处理成本。
另外,若电极辊寿命延长,则不必要频繁地交换电极辊,省下交换电极辊的时间,能够实现有效地实施注射针的处理。
其中,上述位置调整机构也可以由以下部件构成,即,沿上述电极辊的轴线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上述导向部件的基台;对上述导向部件向上述轴线方向一侧施加作用力的施力单元;抵抗上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使上述导向部件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并且调整通过上述作用力移动的导向部件在上述轴线方向上位置的位置调整单元。
这样,在抵抗施力单元的作用力使导向部件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的同时,通过由位置调整机构调整通过上述作用力移动的导向部件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置,而能够改变注射器的注射针与电极辊之间的接触位置。
另外,上述导向部件形成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配设为一方的开口与上述电极辊相对;上述保持部件沿其轴线方向自由移动地被嵌插在上述导向部件内;上述施力单元与上述轴线方向上的上述导向部件外周面的一侧接触,构成为向其反面侧对该导向部件施加作用力;上述位置调整单元也可以夹持上述导向部件而被配置在与上述施力单元相对侧,与上述轴线方向上的上述导向部件外周面的另一侧接触的接触部件、保持上述接触部件在与上述轴线方向平行的平面内自由摇动的保持部件、与上述接触部件配合且同时与该接触部件摇动的切换杆和将上述切换杆定位在其摇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的定位部件构成。
这时,通过使切换杆摇动,适当地改变该切换杆根据定位部件的定位位置,使该切换杆向施力单元的作用力施加方向侧移动,这时能够由施力单元的作用力使导向部件向接触部件侧移动,另一方面,在使该切换杆向与施力单元的施加作用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摇动时,因为能够抵抗施力单元的作用力使导向部件向该施力单元侧移动,所以调整上述轴线方向上的导向部件的位置,能够改变注射器的注射针与电极辊的接触位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注射针熔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图1中的箭头所示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是图1中的箭头所示B-B方向的截面图。
图4是图1中的箭头所示C方向的平面图。
图5是图2中的箭头所示D-D方向的截面图。
图6和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浮筒导杆等平行移动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注射针熔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图1中的箭头所示A-A方向的截面图,图3是图1中的箭头所示B-B方向的截面图。另外,图4是图1中的箭头所示C方向的平面图,图5是图2中的箭头所示D-D方向的截面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注射针熔断装置1包括熔断注射器S的注射针N的熔断机构10;向熔断机构10引导注射针N的导向机构30;调整熔断机构10和导向机构3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位置调整机构40;回收由熔断机构10熔断的注射针N的注射针回收部件5;保持熔断机构10、导向机构30、位置调整机构40和注射针回收部件5的框架(未图示);以及盖住熔断机构10、导向机构30、位置调整机构40和注射针回收部件5和框架(未图示)的盖体6等。
上述熔断机构10包括与通过上述导向机构30引导的注射器S的注射针N接触的两根为一对的电极辊(第一电极辊11和第二电极辊12);使各电极辊11、12沿其轴中心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13;以及向各电极辊11、12之间施加电力并且向旋转驱动机构13供给电力的电源19等。
上述各电极辊11、12包括隔开间隔平行水平配置的旋转轴11a、12a,以及外嵌在该旋转轴11a、12a上并且与注射器S的注射针N接触的辊本体11b、12b构成;辊本体11b、12b例如由钛、钨与含有铜或银的材料(黄铜和磷青铜等)的合金等构成,旋转轴11a、12a例如由黄铜和磷青铜等构成。
另外,就各电极辊11、12而言,经由轴承22、23由支撑部件24支撑其旋转轴11a、12a,将第一电极辊11配置在第二电极辊12的上方位置,该各旋转轴11a、12a的两端部被延长设置在支撑部件24的外侧。其中,支撑部件24适宜地被安装在框架(未图示)上。
上述旋转驱动机构13包括通过未图示的支撑部件支撑的驱动电机14、设置在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14a上的第一齿轮15、在第二电极辊12的旋转轴12a的一端侧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的第二齿轮16和第三齿轮17、以及在第一电极辊11的旋转轴11a的一端侧设置的第四齿轮18等,其中,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6相互啮合,第三齿轮17和第四齿轮18相互啮合。
根据该旋转驱动机构13,若驱动电机14旋转,则其旋转动力经由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6而被传递至第二电极辊12,该第二电极辊12绕轴中心旋转。另外,该第二电极辊12的旋转力经由第三齿轮17和第四齿轮18而被传递至第一电极辊11,该第一电极辊11绕轴中心旋转。其中,各电极辊11、12以相互不同的旋转方向,即箭头所示方向旋转。
上述电源19由以下部件构成,即,向各电极辊11、12之间施加电力并且向上述驱动电机14供给电力的电池20;分别连接电池20和第一电极辊11的旋转轴11a的一端侧之间,以及电池20和第二电极辊12的旋转轴12a的另一端侧之间的连接电路21;以及连接电池20和驱动电机14之间的未图示的电路。
于是,在该熔断机构10中,通过从电池20经由电路(未图示)供给的电力而使驱动电机14驱动,在使各电极辊11、12绕轴中心旋转的同时,从电池20经由连接电路21向各电极辊11、12之间施加电力。
然后,通过导向机构30引导的注射针N接触各电极辊11、12,若该各电极辊11、12之间发生短路,则因为有较大电流流过注射针N,使得该注射针N发热,并因该发热而熔融并且熔断,从而落到下方。
上述导向机构30包括形成为上部开口的中空圆筒状,轴线沿上下方向配置的浮筒导杆31;嵌插在浮筒导杆31内,并且在该浮筒导杆31内沿上下方向自由移动的浮筒32;配置在浮筒导杆31和浮筒32之间,一端与浮筒导杆31的底面接触,另一端与浮筒32的下面接触的弹簧体33;以及嵌插在浮筒导杆31的上端开口的止动件34。
就上述浮筒导杆31而言,在其底面中央部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31a,该通孔31a被配置在位于上述电极辊11、12的上方。另外,在浮动导杆31的底面,形成有上下贯通且长度方向沿电极辊11、12的轴线方向设置的两个长孔31b;以及向其上面突出,沿电极辊11、12的轴线方向设置的三个突起31c,从浮动导杆31的下面侧开始到突起31c内部侧形成有凹部31d。
其中,就浮动导杆31而言,其上端面与上述盖体6的内面接触,在该盖体6上,贯通内外的通孔6a形成为与浮动导杆31的中空部同轴。
上述浮筒32形成为上下贯通且与浮动导杆31的通孔31a同轴,在其中央部具有用于保持注射器S的保持孔32a,由该保持孔32a保持注射器S,使得注射针N沿上下方向且从下面向下方突出。另外,浮筒32利用上述弹簧体33而被施加有向上的作用力,利用上述止动件34限制向上方的移动。
于是,根据该导向机构30,操作者将使用后的注射器S从盖体6的通孔6a插入浮筒32的保持孔32a内以进行保持,若抵抗弹簧体33的作用力将该注射器S与浮筒32一起向下方按压,则注射器S的注射针N通过浮动导杆31的通孔31a,到达各电极辊11、12并与其接触。
另一方面,若操作者提起注射器S,则浮筒32通过弹簧体33的弹力而与注射器S一起上升,然后与止动件34接触。
上述位置调整机构40包括设置于上述支撑部件24的上面,沿上述电极辊11、12的轴线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上述浮筒导杆31下面的固定支架41;对浮筒导杆31在上述轴线方向一侧施加作用力的施力机构50;和抵抗施力机构50产生的作用力以使浮筒导杆31相对固定支架41移动,由此调整该浮筒导杆31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43。
上述固定支架41是固定于上述框架(未图示)上的平板状的部件,具有在其上面突出并且分别与上述浮筒导杆31的各凹部31d接合的圆柱状的三个配合突起41a;和上下贯通并且分别与浮动导杆31的各长孔31b连接的两个螺纹孔41b,这里,从浮筒导杆31的底面侧将螺栓42螺合在该各螺纹孔41b中。
另外,在固定支架41上形成有上下贯通且比浮筒导杆31的通孔31a还大的连接孔41c,通过位置调整机构43调整的浮筒导杆31的各调整位置,该连接孔41c与通孔31a连通。
上述施力机构50包括在上述轴线方向上与浮筒导杆31外周面的一端侧接触的平板状的接触部件51;固定设置在该接触部件51上并且长度方向沿上述轴线方向设置的圆柱状的导向部件52;立式设置在固定支架41上,支撑导向部件52的支撑部件53;以及配置在支撑部件53和接触部件51之间,两端分别与这些支撑部件53和接触部件51的各相对面接触的弹簧体54。
上述导向部件52被通插在形成于支撑部件53上的保持孔53a内,在上述轴线方向上自由移动,引导接触部件51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移动。另外,上述直接触部件51通过上述弹簧体54的弹力,对浮筒导杆31施加从上述轴线方向上的浮筒导杆31的外周面的一侧向另一侧,即向后述凸轮44侧的作用力。
上述位置调整机构43被配置在夹持浮筒导杆31而与施力机构50相对的位置处,由在上述轴线方向上与浮筒导杆31外周面的另一侧接触的圆板状的凸轮44、配设在固定支架41上保持凸轮44的支撑部件45和与凸轮44配合的切换杆46等构成。
上述凸轮44在与上述轴线方向平行的铅直面内自由摇动,其下部外周侧由支撑部件45所支撑。另外,上述切换杆46构成为与凸轮44的上部外周侧配合而能够与该凸轮44一起摇动,使得其与贯通上述盖体6的内外而形成的配合槽6b相互接合。
在上述配合槽6b上,沿上述轴线方向设置有三个配合部6c、6d和6e,切换杆46在其摇动方向的三个位置(R(配合部6c)、C(配合部6d)、L(配合部6e))上与配合槽6b配合而被定位。另外,上述盖体6也可以作为权力要求所述的定位部件而发挥机能。
于是,通过该位置调整机构40,例如,若为了将切换杆46从定位在配合槽6b的正中间的配合部6d的状态定位于右侧(浮筒导杆31的外周面的上述另一端方向)的配合部6c,使其向与摇动平面正交的方向弯曲摇动,则凸轮44与该切换杆46一起以支撑部件45的支撑部为摇动中心向上述另一方向摇动,所以,如图6所示,浮筒导杆31利用经由接触部件51的弹簧体54的作用力而向该另一方向(凸轮44侧)移动。
另一方面,为了将切换杆46从定位于正中间的配合部6d的状态定位于左侧(浮筒导杆31外周面的上述另一端方向)的配合部6e,而使其向与摇动平面正交的方向弯曲摇动,则凸轮44与该切换杆46一起以支撑部件45的支撑部为摇动中心向上述另一方向摇动,所以,如图7所示,浮筒导杆31利用经由接触部件51的弹簧体54的作用力向该另一方向(接触部件51侧)移动。
另外,其它也一样,若为了将切换杆46从定位于配合槽6b的右侧的配合部6c的状态定位于正中间的配合部6d或左侧的配合部6e而使其摇动,则使浮筒导杆31向接触部件51侧移动,若为了将切换杆46从定位于配合槽6b的左侧的配合部6e的状态定位于正中间的配合部6d或者右侧的配合部6c而使其摇动,则使浮筒导杆31向凸轮44侧移动。
这样,通过改变切换杆46的定位位置,浮筒导杆31向凸轮44侧和接触部件51侧移动,由浮筒32保持的注射器S的注射针N沿电极辊11、12的轴线方向移动,能够移动至与该电极辊11、12的接触位置(进行三级调整)。
其中,浮筒导杆31在通过上述各凹部31d和各配合突起41a引导其移动的同时,由上述各螺钉42防止其浮起。
上述注射针回收部件5被设置在上述熔断机构部10的支撑部件24的下侧,上部形成为开口的中空状,由电极辊11、12熔断的注射针N落下到该中空部5a内。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注射针熔断装置1,首先,通过从电源19供给的电力使驱动电机14驱动,在使各电极辊11、12绕轴中心旋转的同时,由电源19向各电极辊11、12之间施加电力。
随后,操作者将使用后的注射器S插入浮筒32的保持孔32a内进行保持,若抵抗弹簧体33的作用力向下按压该注射器S,则注射器S的注射针N贯通浮筒导杆31的通孔31a和固定支架41的连接孔41c,达到并接触各电极辊11、12。
由此,各电极辊11、12之间产生短路,若在注射针N上流过大量的电流,则该注射针N发热熔融而熔断,熔断后的注射针N落下到下方(注射针回收部件5内)。
其中,在这之后,操作者再次将注射器S向下按压,从注射针N的下部开始到其上部顺次熔断,其大致全部熔断。
随后,若操作者将注射器S提起,则与浮筒32一起上升返回到原位置。接着,若将注射器S从该浮筒32上拔出,则该注射器S的注射针N的熔断以及废弃处理完成。
然后,操作者对其他使用后的注射器S反复进行这样的处理,电极辊11、12与注射针N的接触部分劣化后,即以注射针N的处理根数达到一定数目来判断,则对位置调整机构40进行适当的操作,将注射器S的注射针N与电极辊11、12的接触位置沿该电极辊11、12的轴线方向移动后,继续该处理。
具体地说,操作切换杆46,由此改变配合槽6b的配合部6c、6d、6e之间的配合位置,使凸轮44与该切换杆46一起摇动,使浮筒导杆31沿电极辊11、12的轴线方向移动,由此,使由浮筒32保持的注射器S的注射针N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改变注射针N和电极辊的11、12的接触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注射针熔断装置1,通过适当地改变注射针N和电极辊11、12的接触位置,而能够使注射针N与电极辊11、12的未使用部分接触,同时,因为在移动后的各接触位置全都劣化之前,能够连续使用一个电极辊11、12,所以与不能改变注射针和电极辊的接触位置的上述现有的注射针熔断装置相比,能够有效地使用电极辊11、12,实现其长寿命化,能够降低处理成本。
另外,若电极辊11、12的寿命变长,就没有必要频繁交换电极辊,省下交换电极辊11、12的时间,就能有效地实施注射针N的处理。
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采用的具体的样态并不限定于此。
在上例中,虽然构成为按三级调整浮筒导杆31(注射器S的注射针N)的位置,但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按五级调整的结构,调整级数没有特别的限制。
另外,在上例中,虽然构成为由位置调整机构40使浮筒导杆31相对电极辊11、12移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使电极辊11、12相对浮筒导杆31移动。
工业上的可用性如上,本发明所涉及的注射针熔断装置适合于在熔断并废弃使用后的注射器的注射针时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射针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熔断注射器的注射针的熔断机构和向该熔断机构引导所述注射针的导向机构,所述熔断机构包括隔开间隔平行配置并且与由所述导向机构引导的注射针接触的两个成一对的电极辊、使该电极辊分别沿轴中心旋转的旋转驱动单元、以及向所述电极辊之间施加电力的电力施加单元,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具有保持所述注射器的保持部件以及与该保持部件相配合而向所述电极辊侧引导该保持部件的导向部件,所述保持部件通过所述导向部件引导进行移动,由此所述注射器被引导至所述电极辊侧,使得所述注射针与该电极辊接触,在该构成的注射针熔断装置中,具有在所述电极辊的轴线方向上调整所述熔断机构和导向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移动通过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注射器的注射针与所述电极辊的接触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针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自由移动地沿所述电极辊的轴线方向支撑所述导向部件的基台;对所述导向部件向所述轴线方向一侧施加作用力的施力单元;以及在抵抗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使所述导向部件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的同时,调整通过所述作用力移动的导向部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位置的位置调整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针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形成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配设为一方的开口与所述电极辊相对;所述保持部件沿其轴线方向自由移动地被嵌插在所述导向部件内;所述施力单元与所述轴线方向上的所述导向部件外周面的一侧接触,构成为向其反面侧对该导向部件施加作用力;所述位置调整单元夹持所述导向部件而被配置在与所述施力单元相对侧,其包括与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导向部件外周面的另一侧接触的接触部件、在与所述轴线方向平行的平面内自由摇动地支撑所述接触部件的支撑部件、与所述接触部件相配合并且同时与该接触部件摇动的切换杆、以及将所述切换杆定位在其摇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的定位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实现电极辊的长寿命化,能够降低处理成本的注射针熔断装置。注射针熔断装置(1)由熔断机构(10)、导向机构(30)和位置调整机构(40)构成。熔断机构(10)具有能够接触注射器(S)的注射针(N)的两个电极辊(11、12),使各电极辊(11、12)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13)和向各电极辊(11、12)间施加电力的电力施加机构(19)。导向机构(30)具有保持注射器(S)的保持部件(32)和与保持部件(32)配合将保持部件向各电极辊(11、12)侧引导,使注射器(S)的注射针(N)与电极辊(11、12)接触的导向部件(31)。位置调整机构(40)在电极辊(11、12)的轴线方向上调整熔断机构(10)和导向机构(30)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改变注射器(S)的注射针(N)与电极辊(11、12)的接触位置。
文档编号A61G12/00GK1942158SQ200480042858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6日
发明者伊东资哲, 奥田正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正和.专门, 日本索芙迪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