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4363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治肋软骨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肋软骨炎是指发生在肋软骨部位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又称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软骨增生病其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劳损或外伤有关,在人们搬运重物,急剧扭转或因胸部挤压等使胸肋关节软骨造成急性损伤,或因慢性劳损或伤风感冒引起的病毒感染等,导致胸肋关节面软骨的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其特点为肋软骨有痛性肿胀,以第2-7肋软骨交接处最为多见。一般为多发性,但也可发生在一个肋软骨,单发者多见第二肋。临床可见肋软骨处有肿胀、疼痛,深呼吸、咳嗽或挤压胸壁时疼痛加重。肋软骨处可摸得痛性硬块,局部温度可升高,但皮肤不红。在胸骨两侧可有一连串肿胀。本病多发于成年人,女性居多。肋软骨炎就诊的主要原因是不明原因的胸壁局限性疼痛,检查时可见胸肋关节处的肋软骨局限性肿胀、隆起,压痛明显,尤以上肢活动、咳嗽、侧身时疼痛加剧,以至病人不敢做深呼吸运动。病程长短不一,常迁延数月,甚至数年。部分病人症状可自行缓解,但常反复发作,X线检查对本病无诊断价值,但可排除胸腔、心肺或其他器质性病变。若隆起表面不光滑,肿大较快,应与肋软骨肉瘤加以鉴别。肋软骨炎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的范畴,可发生于所有肋软骨,但以2-6肋软骨多见。本病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女性多于男性,尤以中青年妇女多见并多伴有月经不调。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情志不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胸肋部为胆肝经循行部位,胸肋部内挫、情志失调或风寒湿邪等入侵致痰瘀交阻,血瘀气滞,经络不通,胸部气机受阻,不通则痛,是本病的病理机制。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治疗疗程短、无毒副作用,价格低等优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组成,所述内服药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风湿木、假蒟子、金线草根、穬麦蘖、山橙、零余子、夏天无、银杏叶、绵萆薢、葛根、毛花槭、白花蛇舌草和囊距翠雀;所述外用药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泡桐叶、蒲葵根、漂摇豆、炮仗筒、琴叶榕、蔷薇根、赛葵、掐不齐、七叶薯、莳萝苗、奴柘刺、榅桲和稀花蓼。所述内服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风湿木7-14重量份、假蒟子10-22重量份、金线草根15-35重量份、穬麦蘖13-27重量份、山橙9-18重量份、零余子11-21重量份、夏天无15-25重量份、银杏叶16-32重量份、绵萆薢12-26重量份、葛根10-30重量份、毛花槭14-2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0-30重量份和囊距翠雀9-23重量份;所述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泡桐叶12-24重量份、蒲葵根15-35重量份、漂摇豆14-28重量份、炮仗筒13-33重量份、琴叶榕16-32重量份、蔷薇根12-22重量份、赛葵7-14重量份、掐不齐15-35重量份、七叶薯13-27重量份、莳萝苗11-31重量份、奴柘刺9-16重量份、榅桲10-20重量份和稀花蓼15-35重量份。所述内服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风湿木7-12重量份、假蒟子12-20重量份、金线草根15-35重量份、穬麦蘖14-26重量份、山橙10-18重量份、零余子12-20重量份、夏天无15-25重量份、银杏叶18-30重量份、绵萆薢12-25重量份、葛根10-30重量份、毛花槭15-2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0-30重量份和囊距翠雀9-22重量份;所述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泡桐叶15-22重量份、蒲葵根15-35重量份、漂摇豆15-26重量份、炮仗筒14-32重量份、琴叶榕17-31重量份、蔷薇根14-20重量份、赛葵8-12重量份、掐不齐16-34重量份、七叶薯15-26重量份、莳萝苗12-30重量份、奴柘刺10-15重量份、榅桲10-20重量份和稀花蓼15-35重量份。所述内服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风湿木10重量份、假蒟子16重量份、金线草根32重量份、穬麦蘖22重量份、山橙15重量份、零余子17重量份、夏天无23重量份、银杏叶30重量份、绵萆薢24重量份、葛根28重量份、毛花槭22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4重量份和囊距翠雀21重量份;所述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泡桐叶21重量份、蒲葵根32重量份、漂摇豆21重量份、炮仗筒15重量份、琴叶榕25重量份、蔷薇根16重量份、赛葵10重量份、掐不齐32重量份、七叶薯24重量份、莳萝苗30重量份、奴柘刺13重量份、榅桲15重量份和稀花蓼33重量份。所述内服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风湿木9重量份、假蒟子15重量份、金线草根32重量份、穬麦蘖23重量份、山橙16重量份、零余子15重量份、夏天无21重量份、银杏叶30重量份、绵萆薢22重量份、葛根15重量份、毛花槭23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2重量份和囊距翠雀20重量份;所述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泡桐叶17重量份、蒲葵根32重量份、漂摇豆25重量份、炮仗筒31重量份、琴叶榕27重量份、蔷薇根18重量份、赛葵11重量份、掐不齐32重量份、七叶薯21重量份、莳萝苗27重量份、奴柘刺12重量份、榅桲17重量份和稀花蓼30重量份。当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所述内服药物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山橙、零余子、夏天无、银杏叶和绵萆薢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第二步,将风湿木、假蒟子、金线草根、穬麦蘖、葛根、毛花槭、白花蛇舌草和囊距翠雀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7~1.29的膏体;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匀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干膏粉和淀粉的重量比为1∶0.01~0.02;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理、包衣处理,即得药物片剂成品;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100∶1~3∶0.15~0.3。当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涂抹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先将所述外用药物的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第二步,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第三步,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涂抹剂。当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贴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泡桐叶、蒲葵根、漂摇豆和炮仗筒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3~5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2~4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1~2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7~0.9g生药/mL,经体积为5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体积的醇浓度为90%~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将莳萝苗、奴柘刺、榅桲和稀花蓼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2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7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3的膏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第三步,将剩余外用药物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2~4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的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所述粉末混合物质量之和的1~2倍的橡胶、1~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获得所述贴片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清热凉血的功效,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治疗疗程短、无毒副作用,价格低等优势。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组成,所述内服药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风湿木、假蒟子、金线草根、穬麦蘖、山橙、零余子、夏天无、银杏叶、绵萆薢、葛根、毛花槭、白花蛇舌草和囊距翠雀;所述外用药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泡桐叶、蒲葵根、漂摇豆、炮仗筒、琴叶榕、蔷薇根、赛葵、掐不齐、七叶薯、莳萝苗、奴柘刺、榅桲和稀花蓼。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稀花蓼:别名:白回归、连牙刺。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稀花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dissitflorumHemsl.采收和储藏:花期采收全草,鲜用或晾干。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榅桲:别名:木犁。来源:蔷薇科榅桲属植物榅桲CydoniaoblongaMill.,以果实入药。成熟后采收,阴干。性味:甘、酸,温。主治:祛湿解暑,舒筋活络。用于伤暑,呕吐,腹泻,消化不良,关节疼痛,腓肠肌痉挛。莳萝苗: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莳萝的嫩茎叶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ethumgraveolensL.采收和储藏:春末百夏初采收,晒干。性味:味辛;性温。主治:行气利膈;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胸胁痞满;脘腹胀痛;呕吐呃逆;咳嗽;咯痰。七叶薯:别名:血参、补血薯、七爪金龙。来源:薯蓣科七叶薯DioscoreaesquiroliiPrainetBurk.,以块根入药。性味:辛、微甘、苦,凉。主治: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掐不齐:出处:《江苏药材志》。来源:为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的全草。主治:①《江苏药材志》:"治疟疾。"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治中暑。"琴叶榕:别名:牛奶子树、铁牛入石。来源:桑科榕属植物琴叶榕FicuspandurataHance,以根或叶入药。全年采根,晒干。叶夏季采。性味:甘,温。主治:行气活血,舒筋活络。蔷薇根: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根。全年可采,挖取后,洗净晒干。性味:苦涩,凉。①《日华子本草》:"味苦涩,冷,无毒。"②《南宁市药物志》:"甘涩,性平。"归经:入脾、胃经。①《纲目》:"入阳明经。"②《本草汇言》:"入足阳明经。"③《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活血,解毒。治肺痈,消渴,痢疾,关节炎,瘫痪,吐、衄、便血,尿频,遗尿,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疮疖疥癣。漂摇豆:别名:瓢摇豆(《履巉岩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种子。性味:性凉,无毒。主治:活血,明眼。泡桐叶:别名:桐叶、白桐叶。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P.tomentosa(Thunb.)Steu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性味:味苦;性寒。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主痈疽;疔疮肿毒;创伤出血。蒲葵根:出处:蒲葵之名始见于《南方草木状》。《纲目》载:“上古以羽为扇,故字从羽。后人以竹及纸为箑,故字从竹……东人多以蒲为之,岭南以蒲葵为之。”据上所述,其原植物即为今之蒲葵,或称葵扇。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蒲葵之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vistonachinensis(Jacq.)R.Br.[LataniachinensisJacq.]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挖,洗净,晒干。性味:味甘;苦;涩;性凉。主治:止痛;平喘。主疼痛;哮喘。炮仗筒:别名:泡掌筒、空心草、猴橘子、金鸡一把锁、鬼竹子。来源:忍冬科炮仗筒LeycesteriaformosaWall.var.glandulosissimaAiry-Shaw,以全株入药。性味:苦,平。主治:消炎,利湿,理气活血。主治膀胱炎,水肿,支气管哮喘,食积,腹胀,风湿痛,痔疮;外用治骨折,出血。奴柘刺: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桑种植物小柘树的棘刺。性味:《本草拾遗》:"味苦,小温,无毒。"主治:《本草拾遗》:"主老血瘕。男子痃癖、闪痞,取刺和山棱草、马鞭草作煎如稠糖,病在心,食后;在脐,空心服。当下恶物。"赛葵:别名:黄花棉、山黄麻、大叶黄花猛、山桃仔。来源:锦葵科赛葵属植物赛葵Malvastrumcoromandelium(L.)Garcke,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分别切碎晒干。性味:甘、淡,凉。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散瘀。用于感冒肠炎,痢疾,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疔疮,痈肿。囊距翠雀:别名:囊距飞燕草。来源:毛茛科囊距翠雀DelphiniumbrunnonianumRoyle,以全草入药。性味:苦、涩,寒。主治:凉血解毒,祛风止痒。主治流行性感冒,皮肤痒疹,蛇咬伤等症。毛花槭: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毛花槭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ererianthumSchwe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切片晒干。性味:辛;苦;凉。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痈疽;丹毒;无名肿毒;湿疹;小儿头疮;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绵萆薢: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septemlobaThunb.或福州薯蓣DioscoreafutschauensisUlineexR.kunth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平。归经:归肾、胃经。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通痹。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痛。零余子:别名:署预子(《本草拾遗》),薯蓣果(《江西草药》)。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叶腋间之珠芽。性味:《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主治:《本草拾遗》:"主补虚,强腰脚。晒干功用强于署预。"穬麦蘖:别名:麦芽(《纲目》)。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裸麦的发芽颖果。性味:①《别录》:"温。"②《纲目》:"咸,温,无毒。"主治:消食,和中。治食积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①《别录》:"消食和中。"②《药性论》:"破冷气,去心腹胀满。"③《日华子本草》:"开胃,止霍乱,除烦闷,消痰饮,破症积,能催生落胎。"④张元素:"补脾胃虚,宽肠下气,腹鸣者用之。"⑤《纲目》:"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假蒟子:别名:假蒟果穗、钻骨风果。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sarmentosumRoxb.的果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sarmentosumRoxb.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阴干备用。性味:辛;温。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化湿消肿。主脘腹胀痛;寒湿腹泻;风湿痹痛;疝气痛;牙痛;水肿。风湿木:别名:大叶萝芙木、阔叶萝芙木。来源:夹竹桃科风湿木RauvolfialatifronsTsiang,以根、茎入药。主治:祛风活血。主治风湿痛;外用可接骨。银杏叶:别名:飞蛾叶、鸭脚子。来源: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白果树、公孙树)GinkgobilobaL.的干燥叶。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及时干燥。性味:甘、苦、涩,平。归经:归心、肺经。主治: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白花蛇舌草: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来源:本品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Willd.[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注:同属植物水线草(伞房花耳草)Hedyotiscorymbosa(L.)Lamk.[OldenlandiacorymbosaL.]形态近前种,也做白花蛇舌草入药,功效类似。性味:甘、淡,凉。归经:入胃、大肠、小肠经。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肠痈(阑尾炎),疮疖肿毒,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葛根:别名: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thomsonii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性味:甘、辛,凉。归经:归脾、胃经。主治: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山橙:别名:猢狲果、马骝藤、猴子果。来源:夹竹桃科山橙属植物山橙MelodinussuaveolensChamp.ExBenth.,以果入药。成熟时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凉。主治:行气止痛,消积化痰。用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睾丸炎,疝气痛,腹痛,咳嗽痰多。金线草根:别名:海根(《本草拾遗》),铁棱角三七、铁箍散(《浙江天日山药植志》),蓼子七(《四川常用中草药》),土三七、铁拳头(江西《草药手册》)。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金线草或短毛金线草的根。性味:苦涩,温。①《本草拾遗》:"味苦,小温,无毒。"②《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涩。"主治:散瘀,消肿,止痛。治跌打骨折,痨伤吐血,痢疾,腹痛,月经不调;痛经。①《本草拾遗》:"主霍乱中恶,心腹痛,喉痹,蛊毒,痈疽恶肿,赤白游胗,蛇咬犬毒。酒及水磨服,敷之亦佳。"②《花镜》:"治汤火疮。"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散瘀行气,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痨伤吐血。"④江西《草药手册》:"散瘀止血,解毒利气。"夏天无:来源:本品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decumbens(Thunb.)Pers.的干燥块茎。春季或初夏出苗后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干燥。性味:苦、微辛,温。归经:归肝经。主治: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用于中风偏瘫,跌扑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所述内服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风湿木7-14重量份、假蒟子10-22重量份、金线草根15-35重量份、穬麦蘖13-27重量份、山橙9-18重量份、零余子11-21重量份、夏天无15-25重量份、银杏叶16-32重量份、绵萆薢12-26重量份、葛根10-30重量份、毛花槭14-2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0-30重量份和囊距翠雀9-23重量份;所述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泡桐叶12-24重量份、蒲葵根15-35重量份、漂摇豆14-28重量份、炮仗筒13-33重量份、琴叶榕16-32重量份、蔷薇根12-22重量份、赛葵7-14重量份、掐不齐15-35重量份、七叶薯13-27重量份、莳萝苗11-31重量份、奴柘刺9-16重量份、榅桲10-20重量份和稀花蓼15-35重量份。所述内服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风湿木7-12重量份、假蒟子12-20重量份、金线草根15-35重量份、穬麦蘖14-26重量份、山橙10-18重量份、零余子12-20重量份、夏天无15-25重量份、银杏叶18-30重量份、绵萆薢12-25重量份、葛根10-30重量份、毛花槭15-2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0-30重量份和囊距翠雀9-22重量份;所述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泡桐叶15-22重量份、蒲葵根15-35重量份、漂摇豆15-26重量份、炮仗筒14-32重量份、琴叶榕17-31重量份、蔷薇根14-20重量份、赛葵8-12重量份、掐不齐16-34重量份、七叶薯15-26重量份、莳萝苗12-30重量份、奴柘刺10-15重量份、榅桲10-20重量份和稀花蓼15-35重量份。所述内服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风湿木10重量份、假蒟子16重量份、金线草根32重量份、穬麦蘖22重量份、山橙15重量份、零余子17重量份、夏天无23重量份、银杏叶30重量份、绵萆薢24重量份、葛根28重量份、毛花槭22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4重量份和囊距翠雀21重量份;所述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泡桐叶21重量份、蒲葵根32重量份、漂摇豆21重量份、炮仗筒15重量份、琴叶榕25重量份、蔷薇根16重量份、赛葵10重量份、掐不齐32重量份、七叶薯24重量份、莳萝苗30重量份、奴柘刺13重量份、榅桲15重量份和稀花蓼33重量份。所述内服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风湿木9重量份、假蒟子15重量份、金线草根32重量份、穬麦蘖23重量份、山橙16重量份、零余子15重量份、夏天无21重量份、银杏叶30重量份、绵萆薢22重量份、葛根15重量份、毛花槭23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2重量份和囊距翠雀20重量份;所述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泡桐叶17重量份、蒲葵根32重量份、漂摇豆25重量份、炮仗筒31重量份、琴叶榕27重量份、蔷薇根18重量份、赛葵11重量份、掐不齐32重量份、七叶薯21重量份、莳萝苗27重量份、奴柘刺12重量份、榅桲17重量份和稀花蓼30重量份。当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所述内服药物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山橙、零余子、夏天无、银杏叶和绵萆薢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第二步,将风湿木、假蒟子、金线草根、穬麦蘖、葛根、毛花槭、白花蛇舌草和囊距翠雀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7~1.29的膏体;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匀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干膏粉和淀粉的重量比为1∶0.01~0.02;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理、包衣处理,即得药物片剂成品;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100∶1~3∶0.15~0.3。当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涂抹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先将所述外用药物的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第二步,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第三步,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涂抹剂。当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贴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泡桐叶、蒲葵根、漂摇豆和炮仗筒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3~5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2~4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1~2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7~0.9g生药/mL,经体积为5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体积的醇浓度为90%~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将莳萝苗、奴柘刺、榅桲和稀花蓼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2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70℃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3的膏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第三步,将剩余外用药物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2~4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的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所述粉末混合物质量之和的1~2倍的橡胶、1~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获得所述贴片剂。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发明内服颗粒剂的制作过程为:取风湿木100g、假蒟子160g、金线草根320g、穬麦蘖220g、山橙150g、零余子170g、夏天无230g、银杏叶300g、绵萆薢240g、葛根280g、毛花槭220g、白花蛇舌草140g和囊距翠雀210g;第一步,将所述内服药物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4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5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7Mpa下减压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07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5℃、出风温度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3倍的蔗糖粉和0.15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5℃干燥,获得颗粒剂。本发明内服片剂的制作过程为:取风湿木90g、假蒟子150g、金线草根320g、穬麦蘖230g、山橙160g、零余子150g、夏天无210g、银杏叶300g、绵萆薢220g、葛根150g、毛花槭230g、白花蛇舌草120g和囊距翠雀200g;第一步,将山橙、零余子、夏天无、银杏叶和绵萆薢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倍量醇浓度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5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1的膏体,备用;第二步,将风湿木、假蒟子、金线草根、穬麦蘖、葛根、毛花槭、白花蛇舌草和囊距翠雀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倍量水,煮沸3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8的膏体;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6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匀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干膏粉和淀粉的重量比为1∶0.015;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理、包衣处理,即得药物片剂成品;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100∶2∶0.15。本发明外用涂抹剂的制作过程为:取泡桐叶210g、蒲葵根320g、漂摇豆210g、炮仗筒150g、琴叶榕250g、蔷薇根160g、赛葵100g、掐不齐320g、七叶薯240g、莳萝苗300g、奴柘刺130g、榅桲150g和稀花蓼330g;第一步,先将所述外用药物的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第二步,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9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8倍量水煎煮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第三步,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涂抹剂。本发明外用贴片剂的制作过程为:取泡桐叶170g、蒲葵根320g、漂摇豆250g、炮仗筒310g、琴叶榕270g、蔷薇根180g、赛葵110g、掐不齐320g、七叶薯210g、莳萝苗270g、奴柘刺120g、榅桲170g和稀花蓼300g;第一步:将泡桐叶、蒲葵根、漂摇豆和炮仗筒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4倍的醇浓度90%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3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5倍的醇浓度90%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1.5小时后提取,过滤,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8g生药/mL,经体积为5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体积的醇浓度为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二步,将莳萝苗、奴柘刺、榅桲和稀花蓼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5倍的醇浓度9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5℃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2的膏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第三步,将剩余外用药物的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3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4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5倍的水浸泡,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的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对于所述粉末混合物质量之和的2倍的橡胶、1.5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片,即获得所述贴片剂。急性皮肤刺激试验:该品依据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第二部分“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中6.3节,日本大耳白兔雄性4只,体重2kg-3kg,将本发明的制备的贴片剂直接贴在动物左侧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4小时,试验结束后用温水冲洗残留受试物,于除去受试物后1h、24h、48h和72h分别观察动物受试区和对照区的皮肤反应,最高积分均值为“0”,判断该品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急性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4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制备的颗粒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6.5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2.9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颗粒剂LD50>32.9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65.8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4.4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7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901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1的颗粒剂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制备的涂抹剂对小鼠按10.78、20.35和33.48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涂抹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制备的涂抹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本发明制备的片剂对小鼠按10.78、20.35和33.48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药物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临床资料:病例选择:病例选择: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门诊或住院的200例肋软骨炎患者,年龄25-35岁;病程5周~1年7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临床症状上无明显差异(P≤0.01),具有可比性;对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每个实验组50人。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患处疼痛和肋软骨肿胀,急性期疼痛常随呼吸、咳嗽、上肢活动而加剧,少数伴有低热。2、局部皮肤并无炎症反应,但肿大的肋骨可以持续至数月或数年之久。3、X线胸片未见有任何特征,或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破坏。4、CT检查发现病变部位软组织肿胀,肋软骨破坏及肌层下积液、骨膜下积脓。5、实验室检查:ESR、ASO和RF一般均在正常范围。6、排除胸壁结核、肋骨骨髓炎、肋软骨良性或恶性肿瘤及其它疾病。药物治疗组中:治疗组1:使用本发明外用的涂抹剂和内服的片剂,涂抹剂是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片剂是每日3次,一次1片,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2:使用本发明外用的贴片剂和内服的颗粒剂,贴片剂是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颗粒剂是每日3次,一次一袋,每袋6g,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将0.5%利多卡因2mL溶于醋酸氢化可的松25mg中,对患者进行局部封闭治疗,1次/周;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疗效评定标准:疗效判断标准:(1)治愈:局部肿胀完全消退,疼痛消失,停药后半年以上未见复发。(2)显效:局部肿胀明显减退,疼痛明显缓解。(3)有效:局部肿胀有所缓解,疼痛有所减轻。(4)无效:肿胀和疼痛无变化或加重。治疗结果:参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肋软骨炎,相对于传统药物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肋软骨炎,相对于传统药物,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表1各组分别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无效数总有效率(%)治疗组1504432198%治疗组25045320100%对照组50513141864%表2各组分别治疗4个疗程后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时间比较例(%)组别例数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第3个疗程第4个疗程治疗组14911(22.4%)12(24.5%)13(26.3%)13(26.5%)治疗组25012(24%)12(24%)13(26%)13(26%)对照组323(9.4%)5(15.6%)9(28.1%)15(46.9%)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同时对治疗组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的99例以及对照组治愈、显效和有效的32例患者随访1年半,结果统计,治疗组1:49例中治愈44例和显效3例无复发,有效2例复发1例,复发率为2%;治疗组2:50例中治愈45例、显效3,以及有效2例中都无复发,复发率为0%;对照组: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32例,治愈5例中复发3例,显效的13例患者中复发7例,有效的14例患者中复发9例,复发率59.4%;上述复发是指患者治疗效果达到治愈、显效或有效后,在随访的1年半中明显出现治疗前的症状。典型病例:赵某,女性,30岁,患者胸痛反复发作半年,遇寒冷痛加重,夜间不能入睡,体检发现胸骨旁第二肋软骨关节处有明显肿胀,有触痛、皮肤敏感,无红热,结合X线胸片等检查临床诊断为肋软骨炎。使用本发明外用的涂抹剂和内服的片剂,涂抹剂是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片剂是每日3次,一次1片,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局部肿胀完全消退,疼痛消失,继续用药半个月治愈,随访1年半未复发。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