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3827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制备的
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粘合力强、抗水性好、无毒、医用的生物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粘合剂是一种用于防止组织粘连、止血、手术中防止空气和体液泄漏的生物医学材料。临床上常用的伤口缝合方法是采用缝合线缝合,缝合线存在固定效果不理想、伤口缝合可能引起出血或留疤、不降解的缝合线还需拆除,临床上对伤口粘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伤痛,缩短愈合时间,而且要求在恢复功能的同时,外观也能完美地恢复。而生物粘合剂因具有粘合时间短、用法简单、可降解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临床目前,在临床上使用最多的粘合剂有α-氰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纤维蛋白胶和戊二醛衍生物。但这些粘合剂仍存在很多缺陷,如:氰基丙烯酸酯衍生物虽粘合力大,但是其生物相容性差;纤维蛋白胶粘合力不足,并具有携带病毒的风险;戊二醛衍生物易产生细胞毒性反应。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物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种生物粘合剂能由注射器精确定位,能与粘合界面充分接触并牢固粘附,在粘合同时具备填充、封闭功能能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具有抗水性并且无毒性,该生物粘合剂及其降解产物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粘合剂,包括聚乙二醇1-20份、聚乙烯醇1-10份、单宁酸1-20份及溶剂。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至20000。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31000至205000。通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单宁酸的分子量为1701.2。本发明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乙醇、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为了生成生物粘合剂,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粘合剂制备方法,步骤一:将聚乙烯醇和溶剂混合,加热至50℃-100℃,进行搅拌溶解后,冷却至室温,配置成溶液A;步骤二:将聚乙二醇和溶剂混合,进行搅拌溶解后,配置成溶液B;步骤三: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进行搅拌溶解,得溶液C;步骤四:将单宁酸和溶剂混合,进行搅拌溶解后,配置成溶液D;步骤五:将溶液C和溶液D混合,进行搅拌后沉淀,经离心操作去除上清液,获得粘合剂。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是:步骤一至五中用于搅拌的为磁力搅拌器本发明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步骤五离心力的大小为3000-5000RPM本生物粘合剂的形成原理及作用:聚乙烯醇需要进行加热才能与水充分溶解,聚乙烯醇与较高浓度的单宁酸能形成很强的氢键结合,结合形成的水凝胶相比单纯的聚乙烯醇凝胶具有更强的力学强度;在室温条件下,聚乙二醇中的醚基团与单宁酸中的羟基一接触就能够形成很强的氢键结合产物,该结合产物具有较强的粘附力。因此,在室温条件下,当溶解了聚乙烯醇与聚乙二醇的溶液与溶解了单宁酸的溶液相互混合时,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生物粘合剂,并且该生物粘合剂具有较强的力学强度,同时具有较强的粘附力,用注射器注射到伤口处,使其与粘合界面充分接触并牢固粘附,在粘合同时具备填充、封闭功能能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还具有抗水性并且无毒性,该生物粘合剂及其降解产物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促进伤口复原。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步骤一:在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子天平称取1g的聚乙烯醇(分子量为67000)粉末,加入烧杯中,加热至90℃,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其与去离子水充分溶解3小时后降至室温,配置成200g/L的聚乙烯醇溶液A;步骤二:在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子天平称取1g的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0000)粉末,加入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其与去离子水充分溶解,配置成200g/L的聚乙二醇溶液B;步骤三:在烧杯中加入溶液A与溶液B混合,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溶液C;步骤四:在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子天平称取2.2g的单宁酸(分子量为1701.2)粉末,加入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其与去离子水充分溶解,配置成220g/L的单宁酸溶液D;步骤五:在烧杯中加入溶液C与溶液D混合,所得合成物沉淀经4000RPM离心5分钟后去上清液,即获得生物粘合剂。实施例二:步骤一:在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子天平称取1g的聚乙烯醇(分子量为31000)粉末,加入烧杯中,加热至90℃,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其与去离子水充分溶解3小时后降至室温,配置成200g/L的聚乙烯醇溶液A;步骤二:在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子天平称取1g的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0)粉末,加入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其与去离子水充分溶解,配置成200g/L的聚乙二醇溶液B;步骤三:在烧杯中加入溶液A与溶液B混合,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溶液C;步骤四:在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子天平称取1.47g的单宁酸(分子量为1701.2)粉末,加入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其与去离子水充分溶解,配置成147g/L的单宁酸溶液D;步骤五:在烧杯中加入溶液C与溶液D混合,所得合成物沉淀经4000RPM离心5分钟后去上清液,即获得生物粘合剂。实施例三:步骤一:在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子天平称取1g的聚乙烯醇(分子量为205000)粉末,加入烧杯中,加热至90℃,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其与去离子水充分溶解3小时后降至室温,配置成200g/L的聚乙烯醇溶液A;步骤二:在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子天平称取1g的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000)粉末,加入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其与去离子水充分溶解,配置成200g/L的聚乙二醇溶液B;步骤三:在烧杯中加入溶液A与溶液B混合,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溶液C;步骤四:在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子天平称取0.73g的单宁酸(分子量为1701.2)粉末,加入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其与去离子水充分溶解,配置成73g/L的单宁酸溶液D;步骤五:在烧杯中加入溶液C与溶液D混合,所得合成物沉淀经4000RPM离心5分钟后去上清液,即获得生物粘合剂。针对实施例1所得生物粘合剂,为确认本发明粘合剂的效果,进行了测定粘合力的测试:1、试样操作,取两块直径5mm大小的猪皮肤组织,在两个猪皮肤组织之间,分别均匀涂抹20mg左右由上述实施例1中制造的粘合剂;2、测定粘合力,将猪皮肤组织用强力胶附着于生物力学机测试臂上,利用生物力学测试机向猪皮肤组织施加1min的20N力后,以1mm/min的速度逐渐增加拉力,直至两块猪皮肤分离,测定不同阶段的粘合力;3、计算粘合力,如表1所示,利用生物力学测试机向猪皮肤组织施加1min的20N力后,以1mm/min的速度逐渐增加拉力,直至两块猪皮肤分离的这一过程为一个测试循环。分别测试同一种粘合剂经过测试循环之后的粘合力,测定3次,得到平均粘合力,单位为MPa。分别测定经过1次、5次、10次测试循环之后实施例1所得生物粘合剂的粘合力是否降低。表1为不同测试循环的粘合力测试循环次数粘合力1粘合力2粘合力3平均粘合力1次0.2150.2300.2360.2275次0.2270.2160.2450.22910次0.2120.2250.2070.215可见经过10次测试循环后,由实施例1所得生物粘合剂的粘合力未发生明显降低。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