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血管阻塞的球囊扩张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0818发布日期:2019-03-09 00:1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血管阻塞的球囊扩张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血管阻塞的球囊扩张导管。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它不需要开刀就可暴露病灶并查看病灶的情况,它是通过在血管或皮肤上作直径为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主要使用的器材是介入连接导管。球囊本体扩张术就属于介入治疗,在治疗中使用的介入连接导管为球囊本体扩张连接导管,现有球囊本体扩张连接导管在进入血管阻塞的部位时,由于球囊本体部分直径较大,不易进入阻塞的部位,影响治疗的进行,若球囊本体的整体直径较小,又无法达到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球囊扩张连接导管球囊本体结构设置不合理影响治疗的进行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设置合理、方便操作、球囊本体能很快进入血管阻塞部位的球囊扩张连接导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治疗血管阻塞的球囊扩张导管,包括球囊本体、连接导管、显影标记及进气口,所述连接导管贯穿球囊本体设置,所述球囊本体设置在连接导管的前端,所述连接导管的尾端还设有进气口,显影标记嵌套于球囊本体内部的连接导管上,所述球囊本体的直径向前逐渐缩小呈锥形设置,且球囊本体的前端设有锥形端头,所述锥形端头直径大的一端联接球囊本体直径小的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球囊本体采用多层结构设置,包括设置于内层的内囊体、设置于中间层的中囊体和设置于外层的载药层,所述载药层采用涂覆的方式包覆于中囊体的外层上。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方便操作、能够在保证原有治疗效果的同时,球囊及其前端的端头采用锥形设计,使导管更容易进入血管的阻塞部位,有利于治疗的进行,减轻医生的工作难度,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球囊本体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球囊本体;2、连接导管;3、显影标记;4、进气口;5、锥形端头;6、内囊体;7、中囊体;8、载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治疗血管阻塞的球囊扩张导管,包括球囊本体1、连接导管2、显影标记3及进气口4,所述连接导管2贯穿球囊本体1设置,所述球囊本体1设置在连接导管2的前端,所述连接导管2的尾端还设有进气口4,显影标记3嵌套于球囊本体1内部的连接导管2上,所述球囊本体1的直径向前逐渐缩小呈锥形设置,且球囊本体1的前端设有锥形端头5,所述锥形端头5直径大的一端联接球囊本体1直径小的一端,通过以上结构设置,不仅能够在保证原有治疗效果的同时,球囊本体1及其前端的端头采用锥形设计,使导管更容易进入血管的阻塞部位,而且有利于治疗的进行,减轻医生的工作难度,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囊本体1采用多层结构设置,包括设置于内层的内囊体6、设置于中间层的中囊体7和设置于外层的载药层8,所述载药层8采用涂覆的方式包覆于中囊体7的外层上,利用内囊体6和中囊体7组合以避免球囊本体1爆破而造成液体泄漏的风险,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在球囊本体1上设置载药层8,利用球囊本体1的扩张而使载药层8能贴附在血管内壁上,药物与血管内壁的接触面积更大,使药物的吸收效果好。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血管阻塞的球囊扩张导管,包括球囊本体、连接导管、显影标记及进气口,所述连接导管贯穿球囊本体设置,所述球囊本体设置在连接导管的前端,所述连接导管的尾端还设有进气口,显影标记嵌套于球囊本体内部的连接导管上,所述球囊本体的直径向前逐渐缩小呈锥形设置,且球囊本体的前端设有锥形端头,所述锥形端头直径大的一端联接球囊本体直径小的一端,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方便操作、能够在保证原有治疗效果的同时,球囊及其前端的端头采用锥形设计,使导管更容易进入血管的阻塞部位,有利于治疗的进行,减轻医生的工作难度,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严学金;保罗·斯莱特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韦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1
技术公布日:2019.03.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