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混液发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清洗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清洗设备的混液发泡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高压清洗设备的发泡装置是利用空压机产生一定压力的气体,该气体在高速流动过程中混入发泡剂·溶液,再经空气的扩散作用达到发泡的功能。这种装置一般包括与泵输出管相连接的连接管体,连接管体右端连接有具有混合腔的混合管体,混合管体右端连接有出液管,连接管体左端与泵输出管之间设有左连接座管,连接管体的右端与混合管体的左端之间设有右连接座管,连接座管内具有锥形增压腔,混合管体上端设有清洗液进管、其下端设有高压空气进管,清洗液进管、高压空气进管与混合腔相连通,混合管体的下端,高压空气进管与混合管体的混合腔相连通,如一专利号为ZL99217145. 8(公告号为CN2396901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可调整泡沫粗细大小的清洗机》,专利号为ZL99248152. X(公告号为CN240351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管中管沫化清洗机》,专利号为ZL99258087. 0(公告号为CN241193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泡沫清洗装置》,专利号为ZL200520113940. 8(公告号为CN281799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泡沫清洗机》,专利号为ZL201020644677. 6(公告号为CN20192309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用于清洗车辆的泡沫清洗装置》,它们均披露了采用空压机的用于高压清洗设备的发泡装置。这种发泡装置由于必须额外配备空压机,增加装置的购买成本,另外空压机需要耗电,使用成本也相对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利用自身水射流的液能完成混气的混液发泡装置,其具有结构合理、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液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流道的连接件;具有进水通道的进水接头,其螺纹连接在第一流道的右端内,并在该进水接头左侧的第一流道内形成容积突然增大的第一负压腔,连接件的侧壁上开有与所述第一负压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孔;具有第二流道的嵌件,螺纹连接在所述进水通道右端内,并在该嵌件左侧的进水通道内形成容积突然增大的第二负压腔,所述第二流道与第二负压腔连通,进水接头的侧壁上开有与所述第二负压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孔和皂液孔;具有泡沫通道的喷头,其螺纹连接在连接件的左端外,所述泡沫通道内固定有发泡网。上述进水接头侧壁对应皂液孔位置处螺纹连接有用以连接清洁液瓶的皂液帽,皂液帽内则螺纹连接有皂液接头。设置皂液帽和皂液接头方便与清洁液瓶连接。上述进水接头侧壁对应第二进气孔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调节接头,调节接头侧壁上开有连通外界和所述第二进气孔的通孔,调节接头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上端外露出调节接头并与调节螺母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下端则与所述第二进气孔形成锥面配合,而使调节杆的上下移动能调节第二进气孔的开启程度。通过调节杆的上下移动调节第二进气孔的开启程度,进而调节混入气体量的大小,使其达到最佳气液混液效果,另外还能将第二进气孔的开启程度调节至最佳开启度,防止液体从第二负压腔流出该第二进气孔,使第二负压腔能更好形成文氏效应。上述泡沫通道、第一流道、进水通道和第二流道沿同一轴线布置。这样能使高压液体呈直线流动,减少液能损失。上述第一负压腔为横截面呈由右至左逐渐缩小的锥形的细长形流道。该第一负压腔结构能使进入该负压腔的气液混合物更有效形成扩散,扩散作用使气液混合物混合的更均匀充分,同时能从第一进气孔带入更多的气体混入气液混合物内。上述第一流道左端形成有横截面呈由右至左逐渐增大的喇叭口状的扩散通道。该第一流道左端的结构特点能使气液混合物再次发泡扩散的角度更大,气液两相混合更均匀和细化,使其成为发泡状的气液混合物,即“泡沫”。 上述第二负压腔为短粗形流道。更第二负压腔结构能形成较高的负压。上述进水通道中间段的孔径小于左、右段的孔径。上述第二流道呈阶梯孔状,且第二流道右部的孔径小于第二流道左部的孔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当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第二流道、第二负压腔后进入进水通道,根据文氏效应原理,高速的流体通过第二负压腔使其内形成负压,将外界的空气从第二进气孔吸入第二负压腔,同时将皂液从皂液孔吸入第二负压腔,在第二负压腔内初步形成气液混合物,初步的气液混合物再通过进水通道进入到第一负压腔,使第一负压腔内形成负压,将外界的空气从第一进气孔吸入第一负压腔,完成首次发泡和再次混入空气,形成为发泡状的气液混合物,即泡沫,泡沫最后经第一流道进入泡沫流道,通过发泡网进行漩涡发泡,最后从喷头喷出的是能在墙面上挂得住的泡沫。本混液发泡装置同样具有发泡功能,与空气发泡机相比具有同等的使用价值,对使用者来说,不仅省去了购买一台空气发泡机的费用,而且还节省了清洁过程中的电费。混液发泡装置发泡是利用自身使用的高压水流的能量来完成的,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本混液发泡装置具有节能减排之优点。
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一种混液发泡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流道11的连接件I,第一流道11左端形成有横截面呈由右至左逐渐增大的喇叭口状的扩散通道12。具有进水通道21的进水接头2,其螺纹连接在第一流道11的右端内,并在该进水接头2左侧的第一流道11内形成容积突然增大的第一负压腔3a,第一负压腔3a为横截面呈由右至左逐渐缩小的锥形的细长形流道。连接件I的侧壁上开有与第一负压腔3a连通的第一进气孔4a,第一进气孔4a有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进水通道21中间段的孔径小于左、右段的孔径。具有第二流道51的嵌件5,第二流道51呈阶梯孔状,且第二流道51右部的孔径小于第二流道51左部的孔径,嵌件5为不锈钢芯,螺纹连接在进水通道21右端内,并在该嵌件5左侧的进水通道21内形成容积突然增大的第二负压腔3b,第二负压腔3b为短粗形流道,第二流道51与第二负压腔3b连通,进水接头2的侧壁上开有与第二负压腔3b连通的第二进气孔4b和皂液孔22。进水接头2侧壁对应皂液孔22位置处螺纹连接有用以连接清洁液瓶的皂液帽7,皂液帽7内则螺纹连接有皂液接头71,皂液接头71则与清洁液瓶的出口连接。进水接头2侧壁对应第二进气孔4b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调节接头8,调节接头8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杆9,调节接头8侧壁上开有连通外界和第二进气孔4b的通孔81,调节接头8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杆9,调节杆9的上端外露出调节接头8并与调节螺母10连接,调节杆9的下端则与第二进 气孔4b形成锥面配合,调节杆9的上下移动能调节第二进气孔4b的开启程度。具有泡沫通道61的喷头6,其螺纹连接在连接件I的左端外,泡沫通道61内固定有发泡网62。泡沫通道61、第一流道11、进水通道21和第二流道51沿同一轴线布置。当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第二流道51、第二负压腔3b后进入进水通道21,根据文氏效应原理,高速的流体通过第二负压腔3b使其内形成负压,将外界的空气从第二进气孔4b吸入第二负压腔3b,同时将皂液从皂液孔22吸入第二负压腔3b,在第二负压腔3b内初步形成气液混合物,初步的气液混合物再通过进水通道21进入到第一负压腔3a,使第一负压腔3a内形成负压,将外界的空气从第一进气孔4a吸入第一负压腔3a,完成首次发泡和再次混入空气,形成为发泡状的气液混合物,即泡沫,泡沫最后经第一流道11进入泡沫流道61,由于第一流道11右端形成有横截面呈由右至左逐渐增大的喇叭口状的扩散通道12,能使气液混合物再次发泡扩散的角度更大,气液两相混合更均匀和细化,使其成为发泡状的气液混合物,即“泡沫”,接着又通过发泡网62进行漩涡发泡,最后从喷头6喷出的是能在墙面上挂得住的泡沫。综上所述混液发泡装置是利用自身水射流的液能,经两次混气,两次扩散发泡和一次“旋涡”发泡来实现的。与空气发泡机相比具有同等的使用价值,对使用者来说,不仅省去了购买一台空气发泡机的费用,而且还节省了清洁过程中的电费。混液发泡装置发泡是利用自身使用的高压水流的能量来完成的,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本混液发泡装置具有节能减排之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混液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第一流道(11)的连接件(I); 具有进水通道(21)的进水接头(2),其螺纹连接在第一流道(11)的右端内,并在该进水接头(2)左侧的第一流道(11)内形成容积突然增大的第一负压腔(3a),连接件(I)的侧壁上开有与所述第一负压腔(3a)连通的第一进气孔(4a); 具有第二流道(51)的嵌件(5),螺纹连接在所述进水通道(21)右端内,并在该嵌件(5)左侧的进水通道(21)内形成容积突然增大的第二负压腔(3b),所述第二流道(51)与第二负压腔(3b)连通,进水接头(2)的侧壁上开有与所述第二负压腔(3b)连通的第二进气孔(4b)和皂液孔(22); 具有泡沫通道¢1)的喷头¢),其螺纹连接在连接件(11)的左端外,所述泡沫通道(61)内固定有发泡网(6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液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2)侧壁对应皂液孔(22)位置处螺纹连接有用以连接清洁液瓶的皂液帽(7),皂液帽(7)内则螺纹连接有皂液接头(71)。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液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2)侧壁对应第二进气孔(4b)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调节接头(8),调节接头(8)侧壁上开有连通外界和所述第二进气孔(4b)的通孔(81),调节接头(8)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的上端外露出调节接头(8)并与调节螺母(10)连接,调节杆(9)的下端则与所述第二进气孔(4b)形成锥面配合,而使调节杆(9)的上下移动能调节第二进气孔(4b)的开启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所述的混液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通道(61)、第一流道(11)、进水通道(21)和第二流道(51)沿同一轴线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液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压腔(3a)为横截面呈由右至左逐渐缩小的锥形的细长形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液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1)左端形成有横截面呈由右至左逐渐增大的喇叭口状的扩散通道(1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液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负压腔(3b)为短粗形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液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21)中间段的孔径小于左、右段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液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51)呈阶梯孔状,且第二流道(51)右部的孔径小于第二流道(51)左部的孔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液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流道的连接件;具有进水通道的进水接头,其螺纹连接在第一流道的右端内,并在该进水接头左侧的第一流道内形成第一负压腔,连接件的侧壁上开有与第一负压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孔;具有第二流道的嵌件,螺纹连接在所述进水通道右端内,并在该嵌件左侧的进水通道内形成第二负压腔,第二流道与第二负压腔连通,进水接头的侧壁上开有与第二负压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孔和皂液孔;具有泡沫通道的喷头,其螺纹连接在连接件的左端外,泡沫通道内固定有发泡网。混液发泡装置发泡是利用自身使用的高压水流的能量来完成的,省去了购买一台空气发泡机的费用,而且还节省了清洁过程中的电费。
文档编号B08B3/02GK102941172SQ20121048894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
发明者顾为德 申请人:宁波恒瑞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