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类中胎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7863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球类中胎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类制造机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球类中胎上胶装置。



背景技术:

篮球结构分为表皮、中胎、内胆、缠纱、球嘴。其中中胎为设置于内胆和表皮之间的支撑结构,由橡胶材料制成。

现有的篮球,其表皮一般粘接于中胎上;因此在篮球表皮粘接之前,需要对中胎的表面上胶;而现有的中胎上胶一般直接通过人工用刷子将胶水涂抹在中胎表面。而通过人工涂抹上胶,容易出现以下缺点:

1、中胎外壁易出现上胶薄厚不均,使得表片黏贴后产生气泡,影响篮球品质;

2、胶水的涂抹量通过人工自主控制,容易出现涂抹胶水过多,提升制造成本;

3、人工涂抹时,胶水直接与人体接触,对人体可能产生危害,影响员工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类中胎上胶装置,其优点在于对中胎进行自动上胶,且降低上胶成本、提升上胶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球类中胎上胶装置,包括机座、竖直设置于机座上用于放置中胎且轴线穿设中胎球心的置胎架、水平设置于机座上的喷胶基座、用于驱动置胎架转动的胎架驱转机构、用于驱动喷胶基座转动且转动轴线穿设中胎球心并与置胎架轴线相垂直的胶座驱动机构和固定于喷胶基座上且喷头指向中胎球心的喷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中胎上胶时,先将中胎放置至置胎架上;而后胎架驱转机构驱动置胎架转动,带动置胎架上的中胎跟随进行自转。同时胶座驱动机构带动喷胶基座沿轴线穿设中胎球心的方向转动;喷枪固定在喷胶基座上;因此喷枪能够在中胎的外侧进行圆周的运动。

期间由于喷头指向中胎球心。因此在喷胶基座带动喷枪中转动的过程中喷枪的喷头能够始终指向中胎的球心。同时由于喷胶基座和置胎架之间的旋转的轴线相垂直。因此喷枪的转动,配合中胎相对于喷枪的自转,使得喷枪能够对中胎外球面进行完整的自动上胶。且由于喷枪喷出的胶水呈雾状;在节省胶水的同时,实现中胎的均匀上胶;提升上胶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座包括供喷胶基座固定连接的定座和供置胎架转动连接的动座;所述动座滑移连接于所述定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胶基座设置在定座上,置胎架转动连接在动座上;且动座和定座之间滑移连接。使得置胎架的位置能够相对与喷胶基座移动。因此当设置动座上设置多个置胎架时,当一批置胎架上的中胎上胶完毕后;能够直接通过滑移动座,将另外一部分置胎架上的中胎移动至喷胶基座的指定位置,从而能够节省放置中胎的时间,加快上胶装置的上胶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胎架包括设置于顶部的置胎爪,所述置胎爪包括沿周向设置用于三点支撑于中胎外壁的三个爪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胎放置在置胎爪上进行固定,方便中胎的取和放;同时由于置胎爪与中胎之间仅通过三个爪勾实现三点支撑,最大程度的减小了对置胎爪与中胎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实现中胎稳定固定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减小置胎爪对中胎上胶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胎架驱转机构包括外壁抵接于置胎架的传转带和用于驱动传转带的传转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置胎架通过置胎杆转动连接在定座上,而胎架驱转机构通过传送带与置胎杆的外壁抵触摩擦,带动置胎杆转动,实现置胎架上中胎的自转。同时通过此种方法当存在大量的置胎架时,只需加长传动带的长度,也能够带动大量的置胎杆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胶基座包括固定连接于机座上的基座本体、滑移连接于基座本体上的滑移座和设置于滑移座面向置胎架一侧的转动架;所述胶座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滑移座水平滑移于基座本体上的胶座气缸和用于驱动转动架旋转的胶座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座电机和转动架连接,能够带动转动架转动,带动喷枪绕中胎圆周转动;胶座气缸能够驱动滑移座整体移动。当置胎架上放置中胎后,胶座气缸驱动滑移座向置胎架一侧滑移;而在置胎架上的中胎上胶完毕后,驱动基座本体向远离置胎架一侧滑移;方便中胎的取与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架包括设置于镜像两侧的连枪杆,两侧的所述连枪杆均固定有喷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的连枪杆上均固定有喷枪,从而通过增加对一个中胎喷胶的喷枪数量,提升了喷胶的整体效率。同时镜像设置的连枪杆与置胎之间的间距相等,能够保证中胎外侧上胶的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座包括输送链和用于驱动输送链移动的输送电机,所述定座上设置有供输送链放置的输送槽和用于控制输送电机启停的输送控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置胎架安装在输送链的上方;而后启动输送电机驱动输送链移动,置胎架能够跟随输送链一同移动。且定座上的控制组件能够控制输送电机的启停。当输送链将置胎架中胎输送到喷胶基座的对应位置后,控制组件关闭输送电机,使稳定停留在指定位置。

而后通过胎架驱转机构驱动置胎架转动,胶座驱动机构驱动喷胶基座转动,实现对中胎外球面的全面喷胶;从而通过循环输送电机、胎架驱转机构和胶座驱动机构三者的配合,能够实现对中胎的自动上胶,大幅度体上中胎的上胶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控制组件包括固定于输送链上且沿输送链均匀分布的定位块和固定于定座上用于检测定位块的检测传感器,所述定位块与置胎架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输送链上均匀分布与置胎架数量相同的定位块。使得输送控制组件通过对定位块进行检测就能准确的获得置胎架的位置;便于控制输送控制组件通过定位块的位置,将置胎架准确停止在对应的喷枪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传感器包括水平设置输送链上方且设置于喷胶基座入料一侧的前传感器和后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前传感器和后传感器,能够在前传感器检测到定位块后,首先降低循环输送电机的速度;而后在第二个传感器检测到输送链后,再将循环输送电机停止,便于将置胎架停止在对应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胶基座上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喷枪;所述定座于喷胶基座入料一侧固定有用于正对置胎架上侧的计数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座上分布多个干喷枪,喷胶基座能够同时对多个置胎架上的中胎进行上胶,提升上胶的效率。计数传感器正对置胎架的上侧,因此只有置胎架上有中胎,计数传感器才能被触发;而通过将计数传感器被触发的次数和喷胶基座水平分布的喷枪的数量,使每次喷胶的中胎数量能够等于进入到喷胶基座内的中胎数量;不会出现喷枪空喷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中胎外壁上胶薄厚均匀,使得表片黏贴后不易产生气泡,提升篮球品质;

2、通过喷枪自动对中胎喷洒上胶,上胶全面且能够节约用胶;

3、机器上胶,避免了胶水直接与人体接触,减小了对工厂内工人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凸显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凸显输送槽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凸显输送驱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凸显输送槽与置胎架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凸显置胎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凸显喷胶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喷胶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施例喷胶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施例凸显的胎架驱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施例中胎架驱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B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座;11、定座;111、输送槽;112、轨道槽;113、下固定板;114、上固定板;115、输送滑轨;116、抬高架;12、动座;13、输送链;14、固定支架;141、下固定盘;142、上固定盘;143、输送转轴;144、输送链轮;145、连接孔;146、转动槽;147、转动孔;15、输送驱动机构;151、输送电机;152、变速箱;153、联动链轮; 16、连接片;17、输送滚轮;2、置胎架;21、置胎底座;211、加固轴承;212、连杆槽;22、置胎杆;221、连爪槽;222、卡槽;223、螺纹孔;23、置胎爪;231、爪勾;3、喷胶基座;31、基座本体;311、前固定板;312、后固定板;313、固定杆;32、滑移座;321、前滑板;322、后滑板;323、上滑杆;324、下滑杆;325、挡板;326、套轴筒;33、转动架;331、转动盘;332、转动轴;333、连枪杆;334、连杆部;335、圆盘部;336、螺杆;337、把手;34、同步组件;341、同步孔;342、同步轴;343、同步齿轮;344、同步齿条;345、加固齿条;346、法兰盘;4、喷枪;5、胶座驱动机构; 51、胶座气缸;52、胶座电机;53、传动组件;531、滑移块;532、主动链轮;533、从动链轮;534、联动轴;535、保护壳;6、胎架驱转机构;61、传转架;62、传转电机;63、传转轮;64、传转带;65、从转轮;7、控制箱;71、角度控制组件;711、上行接近开关;712、下行接近开关;713、遮挡片;72、计数组件;721、计数传感器;73、输送控制组件;731、定位块;732、前传感器;733、后传感器;8、中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球类中胎上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座1、竖直设置于机座1上用于放置中胎8的多个置胎架2、水平设置于机座1上的喷胶基座3、固定于喷胶基座3上且喷头指向中胎8球心的喷枪4、用于驱动置胎架2转动的胎架驱转机构6和用于驱动喷胶基座绕中胎3转动的胶座驱动机构5。

如图1所示,当中胎8放置在置胎架2上,通过胎架驱转机构6驱动置胎架2上的中胎8转动;而后启动胶座驱动机构5驱动喷胶基座3围绕的中胎8的外侧圆周转动,通过喷枪4转动的圆周转动配合中胎8的自转,使得喷枪4能够对中胎8外球面进行完整的自动上胶。

如图2所示,为了加快中胎8的上胶速度;本实施例中机座1包括定座11和动座12;置胎架2设置在动座12上,动座12能够带置胎架2在定座11上移动;因此当动座12上的一部分置胎架2上的中胎8上胶完毕后;能够直接通过滑移动座12,将动座12上的另外一部分置胎架2上的中胎8移动至喷胶基座3的指定喷胶位置,从而节省了放置中胎8的时间。

如图2所示,具体的说, 如图2所示,动座12包括输送链13、用于传动和定位输送链13的固定支架14和用于驱动输送链13移动的输送驱动机构15。定座1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供输送链13放置的横截面为矩形环形的输送槽111。同时为了使得输送链13能够稳定运行在输送槽111中;固定支架14数量为四个,分别连接输送链13四个边角的内侧,使输送链13在输送槽111内保持紧绷状态。

如图3所示,固定支架14包括下固定盘141、上固定盘142、输送转轴143和输送链轮144。下固定盘141和上固定盘142分别设置在定座11的竖直底部和中部,且在下固定盘141和上固定盘142底部的四个边角上均竖直贯穿有连接孔145,定座11底部面向下固定盘141一侧固定有用于安装下固定盘141的下固定板113,面向上固定盘142一侧固定有用于安装上固定盘142的上固定板114;且下固定板113和上固定板114对应四个连接孔145位置设置有腰形孔;使得下固定盘141和上固定盘142通过螺栓分别稳定固定在下固定板113和上固定板114的上端面。而下固定盘141的上端面的中部设置有转动槽146,上固定盘142的中部贯穿有转动孔147,输送转轴143依次插接转动孔147和转动槽146实现与定座11之间稳定的转动连接。输送链轮144固定套接在输送转轴143的上端,为了避免输送链轮144和输送转轴143的相对转动,输送链轮144和输送转轴143之间连接有固定键。

如图3所示,输送驱动机构15连接在其中一个固定支架14上,能够驱动输送链轮144转动。输送驱动机构15包括输送电机151、变速箱152和联动链轮153;输送电机151和变速箱152均固定连接在定座11的底部,变速箱152包括一个水平输入轴和一个竖直输出轴,联动链轮153套接固定在其中一个固定支架14的输送转轴143上。因此输送电机151通过带连接水平输入轴,竖直输出轴通过链条连接联动链轮153。使得当输送电机151启动后,通过变速箱152带动联动链轮153转动;从而带动四个输送链轮144中的其中一个转动。从而实现对输送链13的驱动,同时由于变速箱152的减速,能够将输送链13的运行速度调节至所需的运行速度内。

如图4、5所示,同时为了进一步的提升输送链13运行的稳定性,输送槽111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支撑输送链13的输送滑轨115。而为了提升输送链13在输送滑轨115上运行的流畅性,输送链13的底部向下延伸有连接片16,连接片16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输送滚轮17;输送滑轨11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供输送滚轮17卡入的轨道槽112。因而通过在输送链13底部均匀分布的输送滚轮17在输送滑轨115的支撑下,输送链13能够稳定固定在输送槽111内。同时又由于输送滚轮17将输送链13与输送滑轨115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使得输送链13整体在输送滑轨115上运行的流畅性。

如图4、6所示,置胎架2转动连接在输送链13的上端面,且沿输送链13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置胎架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置胎底座21、置胎杆22和置胎爪23。置胎底座21设置于输送槽111内,底部转动连接在输送链13的上端面;且置胎底座21的上侧和下侧上均套接有加固轴承211;加固轴承211的内圈和置胎底座21固定连接,外圈与输送槽111的内壁抵触。因此在输送链13带动置胎底座21在输送槽111内移动的同时;上下两侧的加固轴承211通过输送槽111内壁的抵触,为置胎底座21提供支撑,使得置胎底座21能够稳定的处在竖直的状态。同时在置胎底座21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摩擦纹路,摩擦用于增加置胎底座21周向摩擦,具体作用结合胎架驱转机构6一同叙述。

如图6所示,置胎底座21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杆槽212;置胎杆22的下端插接在连杆槽212上,便于拆装;而为了防止置胎底座21和置胎杆22之间的相对转动。连杆槽212的外壁的一侧设置有连通连杆槽212的螺纹孔223,因此当置胎杆22插入连杆槽212后,通过在螺纹孔223内安装螺栓,抵接固定置胎杆22,实现置胎杆22和置胎底座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如图6所示,置胎杆22上端开设有连爪槽221,同时在连爪槽221的内壁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有三个卡槽222;置胎爪23的下端插接在连爪槽221内,置胎爪23包括沿周向均匀分布的三个爪勾231,三个爪勾231的下侧分别卡接在三个卡槽222内,限制了置胎爪23和置胎杆22之间的相对转动。同时在三个爪勾231的上侧向内侧翻折,当中胎8放置在置胎爪23上时,三个爪勾231形成对中胎8的三点支撑。最大程度的减小了对置胎爪23与中胎8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实现中胎8稳定固定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减小置胎爪23遮挡中胎8上胶的面积。

如图7所示,以下进行对喷胶基座3和胶座驱动机构5结构进行具体叙述:喷胶基座3安装在输送槽111的内侧。喷胶基座3包括基座本体31、滑移座32和转动架33。基座本体31固定设置在定座11的两侧上,两侧的滑移座32分别与两侧的基座本体31滑移连接,能够相对于基座本体31相对滑移。转动架33转动连接在滑移座32远离基座本体31的一侧。胶座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滑移座32水平滑移于基座本体31上的胶座气缸51和用于驱动转动架33旋转的胶座电机52。

如图7所示,当输送链13将一批放置有中胎8的置胎架2移动至喷胶基座3的一侧,胶座气缸51驱动滑移座32向置胎架2一侧滑移;胶座电机52带动转动架33转动,使喷枪4沿中胎8的外圆周转动,对中胎8进行上胶。在上胶完毕后,驱动基座本体31向远离置胎架2一侧滑移。而后输送链13输送下一批未上胶的中胎8,依次循环。

如图7、8所示,为了提升喷胶基座3的高度,定座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供基座本体31固定连接的抬高架116。基座本体31包括竖直固定的前固定板311和后固定板312;前固定板311设置在临近转动架33的一侧和后固定板312设置在远离转动架33的一侧。同时在前固定板311和后固定板312的上下两侧之间水平固定有固定杆313,固定杆313将前固定板311和后固定板312连接固定。

如图8所示,滑移座32包括前滑板321、后滑板322、上滑杆323、下滑杆324和挡板325。前滑板321竖直设置于面向转动架33的一侧,并处在前固定板311的外侧,用于连接转动架33,前滑板321的详细结构以下与转动架33一同叙述;后滑板322竖直设置于远离转动架33的一侧,并处在后固定板312的外侧;上滑杆323和下滑杆324水平贯穿前固定板311和后固定板312,分别连接在前滑板321和后滑板322之间的上下两侧;挡板325固定在前滑板321和后滑板322面向转动架33的一侧,用于遮挡转动架33上喷枪4向外飞溅的胶水。

如图8所示,胶座气缸51水平固定在后固定板312的内侧面的竖直中部;且胶座气缸51的伸缩轴从后固定板312中穿出并连接在后滑板322的中部。因此当胶座气缸51的伸缩轴伸出时,驱动转动架33向喷胶基座3一侧滑移;而当胶座气缸51的伸缩轴回收时,驱动转动架33向远离喷胶基座3一侧滑移。

如图8、9所示,而为了提升两侧滑移座32滑移时的同步性;两侧的滑移座32之间连接有同步组件34。其中同步组件34包括贯穿于两侧后固定板312相对一侧的同步孔341、水平插入两侧同步孔341并与后固定板312转动连接的同步轴342、分别设置于两侧的同步孔341中且固定连接在同步轴342两端的同步齿轮343和设置在两侧下滑杆324上的同步齿条344。其中同步孔341设置于下滑杆324的下方,下滑杆324的同步齿条344设置于面向同步齿轮343的一侧,并在后固定板312内与同步齿轮343啮合。

如图8、9所示,因此当两侧胶座气缸51分别驱动两侧滑移座32滑移时;两侧的下滑杆324产生相对于第二固定座11的滑移。从而通过两侧的同步齿条344分别带动两侧的同步齿轮343转动。因此当两侧的滑移座32滑移的速度同步时,两侧同步齿条344带动两侧同步齿轮343的转速保持一致;而当两侧的滑移座32滑移的速度不同步时,两侧的同步齿轮343之间会存在转速差;而由于两侧齿轮固定在同步轴342上,在同步轴342上会产生扭矩,进行作用力的传递,驱使两侧的齿轮转速一致。从而避免了两侧滑移座32之间由于滑移不同步,对喷胶基座3产生的损伤。

如图8、9所示,为了提升同步齿轮343转动的稳定性,第二固定座11于同步齿轮343的下侧设置有加固齿条345;加固齿条345平行于第二滑杆,贯穿在第二固定座11中且啮合于同步齿轮343。因此同步齿轮343在转动时,能够受到上侧同步齿条344与下侧加固齿条345的共同作用力,受力更加稳定。第二固定座11在同步孔341的两端安装有法兰盘346,限制同步轴342的轴向移动,。

如图9所示,前滑板321远离前固定板311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套轴筒326,套轴筒326的轴线方向与前滑板321的滑移方向垂直。转动架33包括设置在两侧的转动盘331、固定在两侧转动盘331外侧用于连接套轴筒326的转动轴332和和连接两侧转动盘331并供喷枪4安装放置的连枪杆333;其中连枪杆333的数量为两根,镜像设置在转动盘331的上下两侧;两根连枪杆333上的喷枪4能够同时喷胶,提升了喷胶的整体效率。

如图9所示,转动盘331包括用于连接转动轴332的圆盘部335和一体连接于圆盘上下两侧的分别用于连枪杆333的连杆部334。转动轴332的一端固在圆盘部335定连接的中心;另一端插入套轴筒326中,并从套轴筒326中穿出,实现了转动架33与滑移座32之间的转动连接。套轴筒326和转动轴332之间安装有轴承,减小套轴筒326和转动轴332之间的摩擦。

如图9所示,连枪杆333的横截面为六面体,便于喷枪4固定。本实施例中一根连枪杆333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五把喷枪4,当然喷枪4数量也可以为其他。连杆部334上转动连接有螺杆336,螺杆336穿设置于连枪杆333的端部,并与连枪杆333螺纹连接;而螺杆3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337;因此通过人工把持把手337转动螺杆336,能够使得连枪杆333整体向内侧或向外侧滑移,方便调节喷枪4与置胎架2之间的间距。

如图8、9所示,以下具体说明胶座电机52与转动架33之间的联动结构。胶座电机52和转动架33之间设置有用于传动的传动组件53;且为了保持转动架33的稳定转动,两侧的转动架33上均连接有传动组件53。传动组件53包括滑移连接于固定杆313上的滑移块531、转动连接于滑移块531上的主动链轮532和固定连接于转动轴332从套轴筒326中穿出一端的从动链轮533。主动链轮532和从动链轮533链条连接。胶座电机52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侧的滑移块531上,胶座电机52的转轴和主动链轮532联动连接,并在两侧的主动链轮532之间连接有联动轴534,使得胶座电机52能够启动后能够同时带动两侧的主动链轮532共同转动。因此当胶座电机52启动能够通过主动链轮532和从动链轮533,驱动转动架33转动。

如图8、9所示,而为了提升滑移块531在基座本体31滑移的稳定性,在滑移块531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套接在上侧的固定杆313和上滑杆323上。而为了保护主动链轮532和从动链轮533,在滑移块531和第一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罩设在主动链轮532和从动链轮533外侧的保护壳535。

胎架驱转机构6与喷胶基座3对应同一段输送链13;由于本实施例中喷胶基座3能够同时为五个置胎架2上的中胎8上胶,因此胎架驱转机构6用于驱动对应位置的五个置胎架2自转。

如图10、11所示,胎架驱转机构6设置于输送槽111的外侧,包括传转架61、传转电机62、传转轮63、传转带64和从转轮65;传转架61固定在定座11上,竖直高度位置与置胎底座21正对;传转轮63和从转轮65均转动连接在传转架61的上端,传转带64套接在传转轮63和从转轮65的外侧,且传转带64面向输送槽111的一侧外壁与五个置胎底座21均抵触。传转电机62固定连接在传转架61的下端,传转电机62的转轴与传转轮63固定连接。

如图10、11所示,因此当传转电机62启动,通过传转轮63带动传转带64移动;而传转带64直接抵触在置胎底座21的摩擦纹路上,通过传转带64和置胎底座21的摩擦纹路之间的摩擦,同步带动五个动置胎架2上的中胎8自转。

如图10所示,为了控制输送电机151能够驱动输送链13将置胎架2移动至对应喷枪4的指定位置后停止,定座11上设置有控制箱7和与控制箱7连接的控制机构。

如图10所示,控制机构包括通过启停胶座电机52来控制转动架33的转动角度的角度控制组件71、用于控制进入到喷胶基座3内中胎8数量的计数组件72和用于控制通过启停输送电机151来控制输送链13启停的输送控制组件73。

如图10、12所示,本实施例中胶座电机52为伺服电机,角度控制组件71包括固定在前固定板311上且处在套轴筒326的上方的上行接近开关711、固定在前固定板311上且处在套轴筒326的下方的下行接近开关712和固定连接在圆盘部335外壁面向接近套轴筒326一侧的遮挡片713。上行接近开关711和下行接近开关712用于对转动架33转动进行限位,当遮挡片713临近接近上行接近开关711一侧,上行接近开关711能够使胶座电机52停止向上转动,而当遮挡片713临近接近下行接近开关712一侧,下行接近开关712能够使胶座电机52停止向下转动。

如图10、12所示,计数组件72为计数传感器721。计数传感器721设置于定座11位于喷胶基座3入料一侧,垂直高度处于置胎架2上侧的位置。计数传感器721用于检测中胎8,只有置胎架2上有中胎8,且经过计数传感器721,计数传感器721才能被触发;而通过将计数传感器721被触发的次数和喷胶基座3水平分布的喷枪4的数量进行比较,使每次喷胶的中胎8数量能够等于进入到喷胶基座3内的中胎8数量;使喷枪4不会空喷的现象。

输送控制组件73包括固定于输送链13上且沿输送链13均匀分布的定位块731和水平设置输送链13上方且固定在定座11位于喷胶基座3入料一侧的前传感器732和后传感器733;定位块731与置胎架2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一块置胎架2与其对应的定位块731之间的间距相等。前传感器732和后传感器733可以为距离传感器,用于控制输送电机151的转速。当输送链13运行,且有定位块731经过前传感器732或后传感器733下方,前传感器732和后传感器733能够分别检测到定位块731的信号,并控制输送电机151。

在实施例中,当前传感器732检测到定位块731后,将降低循环输送电机151的转速;而后传感器733检测到输送链13后,将循环输送电机151停止;从而实现便于将置胎架2停止在和喷枪4对应的位置上。值得一提的是计数传感器721设置于前传感器732的输送方向的前侧。

整体运行过程;在置胎架2上放置中胎8,启动输送电机151,带动输送链13运行。使得中胎8一个个经过计数传感器721,当中胎8数量达到五个后;前传感器732和后传感器733启动,此时当第五个中胎8对应的定位块731经过前传感器732时,前传感器732控制输送电机151减速;当定位块731经过后传感器733时,后传感器733控制输送电机151停转。此时五个置胎架2分别与五组喷枪4正对;传转带64通过与这五个置胎架2支架的摩擦,带动五个置胎架2带动中胎8开始沿竖直的轴线自转。

而后胶座气缸51启动,使得滑移座32带动转动架33向置胎架2一侧滑移;直至胶座气缸51的伸缩轴完全伸出,转动轴332的轴线水平贯穿五个中胎8,上下两侧的喷枪4的喷头方向也指向自身对应的中胎8球心。之后喷枪4开启,向中胎8喷胶;胶座电机52启动,带动转动架33开始转动;转动架33首先沿转动轴332转动,转动180度后,遮挡片713遮挡下行接近开关712,下行接近开关712控制胶座电机52停止转动,并使胶座电机52开始反转;而后转动架33往回转动180度后,遮挡片713遮挡上行接近开关711,上行接近开关711控制胶座电机52停止转动;此时喷枪4停止喷胶;完成对五个中胎8的喷胶。此后依次往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