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756890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性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材料,特别涉及一种改性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迄今,研究工作者已经将天然纤维尤其是羊毛、真丝和棉花等转变为粉 末,以为这些材料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对于真丝纤维,已经有诸多的研究表明超细真丝粉末能用于化妆品、粉底霜(foundation)、油墨添加剂、树脂 复合材料、涂料、塑料、薄膜、涂料介质和纤维处理剂,例如美国专利 US5,853,764、 US6,427,933、 US5,718,954、 US4,233,212等。除了真丝以外, 一些研究工作者还尝试将羊毛制成粉末,并研究羊毛粉末作为重金属捕集 剂、化妆品和食物的添加剂、生发剂和衣物改良剂的用途(例如美国专利 US5,276,138)。除了蛋白纤维外,还有一些研究工作者尝试将棉花制成粉末, 以开发这种粉末在化妆品、制药和个人护理等方面的应用领域。纤维素粉末 已经可以用作低能量的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增量剂、化妆品的载体,以及 用作生产彩纸的染料载体。例如,US5,026,569、 US5,674,507、 US4,483,743、 US6,214,163、 US4,357,467等。上述回顾表明目前各种研究工作注重将天然 纤维转变成粉末形式,以寻求天然纤维粉末的新用途。但是,天然纤维毕竟资源有限,其由于受环境和气候影响较大,从而天 然纤维粉末的性能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而且天然纤维需要较长的生长周期, 其产量低,生产率低。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天然纤维作为原料制备的纺织 材料不仅成本高,而且性能不够稳定。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利用粉碎而 成的人造纤维粉末改变织物的物理性能和功能,有利于降低改性纺织材料的 成本,使改性纺织材料的性能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纺织材料,其包括纺织材料、 以及用于对该纺织材料进行改性的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其中所述纳米人造纤 维粉末由人造纤维粉碎而成。根据上述的改性纺织材料,所述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包括由聚酯纤维粉碎 获得的纳米聚酯粉末、由尼龙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尼龙粉末、由丙烯酸纤维 粉碎获得的纳米丙烯酸粉末、由醋酸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醋酸粉末、由聚丙 烯腈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聚丙烯腈粉末、由粘胶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粘胶粉 末、由烯烃类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烯烃类粉末等。根据上述的改性纺织材料,该纺织材料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 成聚合物、天然聚合物等。根据上述的改性纺织材料,该天然纤维包括棉、蚕丝、羊毛、亚麻、 苎麻、黄麻、毛发等。根据上述的改性纺织材料,所述纳米人造纤维粉末附着在该纺织材料表 面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改性纺织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人 造纤维粉碎成纳米人造纤维粉末的粉碎步骤;以及用所述纳米人造纤维粉末 处理纺织材料的处理步骤。根据上述的方法,所述粉碎步骤包括步骤l:将人造纤维切割成短人造纤维;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所述短人造纤维粉碎成人造纤维粗粉;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人造纤维粗粉加入蒸馏水中,采用超声波粉碎机,在液态介质中粉碎所述人造纤维粗粉,以形成人造纤维微粉悬浮体;步骤4:通过分散仪器,将步骤3获得的所述悬浮体中的人造纤维微粉进一步粉碎,形成纳米人造纤维粉末液体。根据上述的方法,在步骤1之前还包括清洗和干燥所述人造纤维的步骤。 根据上述的方法,在步骤3之后和步骤4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悬浮体进行过滤的步骤,且过滤后获得的悬浮体在步骤4中被进一步粉碎。根据上述的方法,过滤过程中需使用微孔筛,例如孔径尺寸为20微米的微孔筛。根据上述的方法,该人造纤维包括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丙烯酸纤维、
醋酸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粘胶纤维或烯烃类纤维等。根据上述的方法,该纺织材料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聚合物、 和天然聚合物等。根据上述的方法,该天然纤维包括棉、蚕丝、羊毛、亚麻、苎麻、黄麻、毛发等。根据上述的方法,所述处理步骤采用的处理方式包括印制、精整、涂 布、以及轧烘焙处理等。本发明通过四步粉碎工艺将常用的人造纤维例如聚酯纤维粉碎成纳米 粉末,并将其应用至纺织材料。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处 理方式,来改变织物的物理性能和功能,例如抗紫外线能力、折皱回复性、 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透气性、黄色度、弯曲长度、透湿性和热传导性等。 本发明可以将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加到纺织材料例如天然纤维织物上,以模拟 传统的人造纤维/天然纤维混合物。这样,不仅利用了上述纳米材料的独特性 能,而且以废弃的织物或衣物和难以纺纱的短人造纤维为原料制备纳米人造 纤维粉末,并将其用于对纺织材料进行改性,从而开辟了回收和再利用人造 纤维的新途径。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1) 由于人造纤维的性能稳定性比天然纤维好,所以由人造纤维制备的 改性纺织材料性能更加稳定。2) 由于人造纤维比天然纤维成本低,从而本发明的改性纺织材料相比 于同类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的改性纺织材料成本低。3) 由于人造纤维的产量比天然纤维稳定,而且不像天然纤维那样需要 较长的生长周期,从而更易于控制由人造纤维制备纺织材料的生产率。4) 此外,在人造纤维的工业生产中,人造纤维织物的废弃物、以及无 法用于编织的较短的人造纤维成为严重的浪费,本发明为人造纤维粉末的再 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实际应用。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改性纺织材料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经粉碎的纳米聚酯粉末在30000放大倍数下的SEM图像;图3是采用LS1332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纳米聚酯粉末的粒径分布;图4是聚酯纤维和聚酯粉末的FTIR光谱;图5是未处理的对照棉织物在3000放大倍数下的SEM图像;图6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在30000放大倍数下的SEM图像.,图7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抗紫外线系 数(下文简称为"UPF")值的比较图;图8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在经线方向和 纬线方向上折皱回复性的比较图;图9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在经线方向和 纬线方向上抗拉强度的比较图;图10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在经线方向 和纬线方向上抗撕裂强度的比较图;图11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在经线方向 和纬线方向上弯曲长度的比较图;图12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透气性的 比较图;图13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黄度指数 比较图;图14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Q-max值 的比较图;图15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热传导性 的比较图-,图16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OMMC值 的比较图;及图17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累积单向 传递指数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构思是采用特殊的四步粉碎工艺将人造纤维粉碎成
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并将这种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应用于纺织材料,从而获得 改性纺织材料。下面参照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改性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人造纤维粉碎成纳米人造纤维粉末的粉碎步骤;以及用所述纳米人造纤维 粉末处理纺织材料的处理步骤。其中,粉碎步骤包括步骤S1:将人造纤维切割成短人造纤维;步骤S2:将步骤Sl获得的所述短人造纤维粉碎成人造纤维粗粉;步骤S3:将步骤S2获得的人造纤维粗粉加入蒸馏水中,采用超声波粉 碎机,在液态介质中粉碎所述人造纤维粗粉,以形成人造纤维微粉悬浮体;步骤S4:通过分散仪器,将步骤S3获得的所述悬浮体中的人造纤维微 粉进一步粉碎,形成纳米人造纤维粉末液体。在步骤Sl之前还可以包括清洗和干燥人造纤维的步骤,以确保最终获 得的纳米人造纤维粉末的纯净度。在步骤S3之后和步骤S4之前,还可以包括对所述悬浮体进行过滤的步 骤,且过滤后获得的悬浮体在步骤S4中被进一步粉碎。这样,有利于提高 步骤S4的粉碎效率,并尽可能地获得粒度均匀的纳米人造纤维粉末,从而 进一步有利于确保经过这种纳米人造纤维粉末改性的纺织材料的性能的一 致性。在上述过滤过程中可以使用微孔筛(例如孔径尺寸为20微米的微孔筛)。 该人造纤维包括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丙烯酸纤维、醋酸纤维、聚丙烯腈纤 维、粘胶纤维或烯烃类纤维等,其中优选聚酯纤维。该纺织材料可以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聚合物和天然聚合物 等。该天然纤维包括棉、蚕丝、羊毛、亚麻、苎麻、黄麻和毛发等。上述处理步骤中采用的处理方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改变 的纺织材料及其性能,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例如,这些处理方式包括印 制、精整、涂布、以及轧烘焙处理等。这样,根据本发明就能制备出改性纺织材料,该改性纺织材料包括纺 织材料、以及用于对该纺织材料进行改性的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其中该纳米 人造纤维粉末由人造纤维粉碎而成。本发明的实质只在于选择了人造纤维作 为对纺织材料进行改性的原料,而对于不同的改性纺织材料,其组分的含量
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确定的,所以本发明不需对组分含量加以限定。 而且,在本发明中极少量的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即可使纺织材料的原始特性发 生显著变化。因此,应用于纺织材料(例如棉织物)上的痕量(即微量)纳 米人造纤维粉末即可改变市面上的棉/聚酯混织物的特性。这种特性的改变通 过保留棉织物的良好特性而消除棉/聚酯混织物的缺点。这些纳米人造纤维粉 末可以改变市面上天然纤维(例如棉布)的特性,从而提供了一个仿效制造 天然纤维/人造纤维混织物(例如棉/聚酯混织物)的新方法。该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可以为由聚酯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聚酯粉末、由尼 龙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尼龙粉末、由丙烯酸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丙烯酸粉 末、由醋酸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醋酸粉末、由聚丙烯腈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 聚丙烯腈粉末、由粘胶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粘胶粉末、或由烯烃类纤维粉碎 获得的纳米烯烃类粉末等。所述纳米人造纤维粉末附着在该纺织材料表面 上。下面以聚酯纤维作为人造纤维的例子、以最常用的天然纤维棉作为待改 性的纺织材料制备改性纺织材料为例,从下述三部分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第I部分通过粉碎过程制备纳米聚酯粉末,并通过扫描电镜(下文中简称"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下文中简称"FTIR") 分析获得的纳米聚酯粉末;第II部分用上述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形成的悬浮体处理织物; 第III部分利用SEM观察这些经处理的织物的形貌,并采用不同的标 准测试方法检测这些经处理的织物的物理和功能特性,例如抗紫外线能力、 折皱回复性、抗撕裂强度、抗拉强度、弯曲长度、黄色度、透气性、透湿性、 热传导性和导水性等性能,以证明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对纺织材料进行改性的 实际应用。I.制备纳米聚酯粉末本发明选择将直径大约为25-30pm的聚酯纤维粉碎成纳米纤维粉末,粉碎过程如下首先将聚酯纤维放入网袋内,然后再将其置入洗衣机中进行清洗。用于清洗聚酯纤维的水为大约50-8(TC的温水。清洗后,在炉中对聚酯纤维进行 干燥。然后进行粉碎步骤的第一步,将干燥的聚酯纤维切成较短,大约l-5cm 长,以准备用于后续粉碎过程。在粉碎步骤的第二步中,可以采用各种机械式粉碎机例如实验用迷你旋转刀片FZ102,将聚酯纤维粉碎成小段,即获得 长度大约为0.1-0.5mm的聚酯粗粉,以用于进一步粉碎。在粉碎步骤的第三 步中,将获得的20克聚酯粗粉加入800毫升去离子水(也可以使用清水或 蒸馏水)以形成悬浮体,并用专用的超声波粉碎机将其粉碎成微米级的聚酯 粉末。在该第三步中可使用专用的超声波粉碎机,例如超声波粉碎机JY-99II D。在此过程中,超声波粉碎机JY-9911 D以1800W的功率在超声波状态下 每运行2秒间隔1秒,采用这种方式对悬浮体粉碎40分钟。然后用微孔筛(例 如筛孔尺寸为20微米的微孔筛)过滤悬浮体。在粉碎步骤的第四步中,用高 性能的分散设备例如IKA T25 Basic Ultra-turrax将过滤后获得的悬浮体粉碎 成纳米级液体,大约持续5分钟。该分散设备所产生的扰动作用为研磨介质 提供了动能,从而驱动悬浮体在液体和固体(即粉末)之间或固体和固体之 间产生剪切力和碰撞力,促使粉末进一步细化。优选地,IKA T25 Basic Ultra-Turrax的运行速度为22000rpm。经过分散仪器的进一步粉碎后,即可 获得分散良好的纳米级聚酯粉末液体。获得的纳米聚酯粉末的SEM图像如图2所示。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 (Beckman Coulter LS 13320)根据ISO/DIN13320-1测量纳米聚酯粉末的粒 径分布情况。图3示出了聚酯粉末为纳米级粉末。图4所示的FTIR图谱示 出了纳米聚酯粉末仍然保持其类似于原始聚酯纤维的化学结构。 II.采用上述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形成的悬浮体处理织物 为详细说明经过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处理的纺织材料的改性情况,选择用 上述制备的纳米聚酯粉末处理纯棉织物,并以未经处理的棉织物作为对照 例。在获得粉碎而成的纳米聚酯粉末液体后,以粘合剂纳米聚酯粉末液体=1 : 100 (体积比)在纳米聚酯粉末液体中加入粘合剂(例如丙烯酸基ciba alcoprintPBA),从而制备获得纳米聚酯粉末悬浮体。用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处理织物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1)在染色过 程中加入纳米人造纤维粉末悬浮体;(2)在不同的精整、印制和涂布过程中 使用纳米人造纤维粉末悬浮体;或(3)将纳米人造纤维粉末悬浮体浸染 (padding)到织物上,随后进行固化。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使用轧烘焙(pad-dry-cure)处理方法,作为用纳米人 造纤维粉末悬浮体处理织物的例子。例如,在室温下,将清洗后的普通100%纯棉纺织织物的样品浸渍入的 纳米聚酯粉末悬浮体中IO分钟,然后进行轧染5次,每次拾取量(pick-up) 65%,即在用纳米聚酯粉末悬浮体浸渍后,经浸渍的棉织物的总重是浸渍前 总重的1.65倍。在轧染后,在IOO'C供干织物5分钟,然后在16CTC下在炉 中固化IO分钟,从而获得经过纳米聚酯粉末改性的棉织物。经过上述过程即可获得由纳米人造纤维粉末改性的改性纺织材料,例如 由纳米聚酯纤维粉末改性的天然纤维棉,其中天然纤维棉:纳米聚酯纤维 =200:1 (重量比)。III.评估处理后的织物的形貌、物理性能1) 形貌在JSM — 6335F型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 和未处理的棉织物。图5是未处理的棉织物在3000放大倍数下的SEM图像; 图6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在30000放大倍数下的SEM图像。 从SEM图像可见,在经处理后的织物的纤维表面上具有大量的纳米聚酯粉末。2) 抗紫外线系数根据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AS/NZS4399 : 1996,用Cary 300 Cone UV-visible分光光度计测量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 织物的抗紫外线系数。图7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 织物的抗紫外线系数(下文简称为"UPF")值的比较图。该图表明处理后 的棉织物的UPF值大于未处理的棉织物(作为对照样品)的UPF值。3) 折皱回复性根据AATCC Test方法66—1998,确定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 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wrinkle recovery angle)。图8是经纳米聚 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在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上折皱回 复性的比较图。该图表明处理后的棉织物比未处理的棉织物(作为对照样品) 的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的回复角大。4) 抗拉强度 使用Instron抗拉强度测试仪,根据BS EN IS013934—1:1999,测量经 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抗拉强度,并分别在织物 的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上进行测试。图9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 和未处理的棉织物在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上抗拉强度的比较图。该图表明处 理后的棉织物的平均抗拉强度大于未处理的棉织物(作为对照样品)的平均 抗拉强度,特别是在纬线方向。5) 抗撕裂强度用Falling—Pendulum型(Elemendorf)设备,根据用于抗撕裂强度的 ASTMD1424—96标准测试方法,测试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图 10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在经线方向和纬线 方向上抗撕裂强度的比较图。该图表明纳米聚酯粉末处理降低了棉织物的抗 撕裂强度。6) 弯曲长度根据测定织物挺度的ASTMD1388—2002标准测试方法,测量经纳米聚 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的弯曲长度。图11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 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在经线方向和讳线方向上弯曲长度的比较图。图11中 的结果表明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比未处理的棉织物(对照例)具 有更高的弯曲长度。7) 透气性使用ASTM D737—2004的Shirley Development Limited透气性测试 仪,测试样品的透气性。图12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 的棉织物的透气性的比较图。该图表明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比比 未处理的棉织物(对照例)具有更高的透气性。8) 黄度通过使用illuminant C specular excluded and 10°观察器的Macbeth Colour Eye 7000H,根据ASTM—D1925,测试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 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黄度指数。图13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 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黄度指数比较图。该图表明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 织物比未处理的棉织物偏黄一些。然而,织物的变黄并不真正能肉眼观察到。9) 热传导性 采用能精确迅速地评估冷/暖感(最大传热量(Q-max值))和热传导 性的KES—F7 thermal Labo II。经处理的织物的热传导性的变化示于图14和 图15中,其中图14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 Q-max值的比较图;图15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 织物的热传导性的比较图。最大传热量(Q-max值)是表示当触摸织物时让人感觉到凉的能力。 Q-max值越高,当触摸织物时感觉织物越凉。图14表明经纳米聚酯粉末处 理后的棉织物比未处理的棉织物的Q-max值低得多。这个结果意味着与 对照例相比,当触摸处理后的棉织物时感觉更凉。图15表明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的热传导性提高。这个结果 意味着纳米聚酯粉末能对棉织物的热性能进行改性。10)导水性图16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整体液态 水分管理能力(OMMC)值的比较图;图17是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棉 织物和未处理的棉织物的累积单向传递指数(accumulative one-way transport index)比较图。图16和图17表明在用水分管理测试仪(Moisture Management Tester) Version 3 (参考美国专利6454814)测量后,经处理的织物的导水性发生了 变化。测试仪从累积单向传递指数(Accumulative One-Way Transport Index) 和OMMC等方面评估水分管理能力。累积单向传递指数(Accumulative One-Way Transport Index)是在单位测试时间段内织物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累积 水分含量之差,其相当于在单位测试时间段内织物底面上的水分含量减去织 物顶面的水分含量的减少量。OMMC值是用于表示织物管理液体传递性能的 整体能力(底侧的水分吸收速率和单向液体传递能力)的指数。OMMC值越大,织物的整体液态水分管理能力越高。图16和图17表明与未处理的棉织物相比,经纳米聚酯粉末处理后的 棉织物的OWTC和OMMC更低。这就意味着与未处理的棉织物相比,液 体水分难以传递穿过处理后的棉织物,从而棉织物在处理后更加抗水。因此,本发明可以将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加到纺织材料例如天然纤维织物 上,以模拟传统的人造纤维/天然纤维混合物。这样,不仅利用了上述纳米材
料的独特性能,而且以废弃的织物或衣物和难以纺纱的短人造纤维为原料制 备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并将其用于对纺织材料进行改性,从而开辟了回收和 再利用人造纤维的新途径,,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1) 由于人造纤维的性能稳定性比天然纤维好,所以由人造纤维制备的 改性纺织材料性能更加稳定。2) 由于人造纤维比天然纤维成本低,从而本发明的改性纺织材料相比 于同类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的改性纺织材料成本低。3) 由于人造纤维的产量比天然纤维稳定,而且不像天然纤维那样需要 较长的生长周期,从而更易于控制由人造纤维制备纺织材料的生产率。4) 此外,在人造纤维的工业生产中,人造纤维织物的废弃物、以及无法用于编织的较短的人造纤维成为严重的浪费,本发明为人造纤维粉末的再 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实际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改性纺织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改性纺织材料包括纺织材料、以及用于对该纺织材料进行改性的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其中所述纳米人造纤维粉末由人造纤维粉碎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纺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人造纤 维粉末包括由聚酯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聚酯粉末、由尼龙纤维粉碎获得的纳 米尼龙粉末、或由丙烯酸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丙烯酸粉末、由醋酸纤维粉碎 获得的纳米醋酸粉末、由聚丙烯腈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聚丙烯腈粉末、由粘 胶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粘胶粉末、和由烯烃类纤维粉碎获得的纳米烯烃类粉 末。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纺织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纺织材料包括: 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聚合物和天然聚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纺织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天然纤维包括: 棉、蚕丝、羊毛、亚麻、苎麻、黄麻和毛发。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纺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人造纤 维粉末附着在该纺织材料表面上。
6. —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纺织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 方法包括将人造纤维粉碎成纳米人造纤维粉末的粉碎步骤;以及用所述纳 米人造纤维粉末处理纺织材料的处理步骤。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步骤包括 步骤l:将人造纤维切割成短人造纤维;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所述短人造纤维粉碎成人造纤维粗粉;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人造纤维粗粉加入蒸馏水中,采用超声波粉碎机,在液态介质中粉碎所述人造纤维粗粉,以形成人造纤维微粉悬浮体;步骤4:通过分散仪器,将步骤3获得的所述悬浮体中的人造纤维微粉进一步粉碎,形成纳米人造纤维粉末液体。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l之前还包括清洗和干燥所述人造纤维的步骤。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之后和步骤4之 前,还包括对所述悬浮体进行过滤的步骤,且过滤后获得的悬浮体在步骤4中被进一步粉碎。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过滤过程中使用孔径尺寸为20微 米的微孔筛。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人造纤维包括聚酯纤 维、尼龙纤维、丙烯酸纤维、醋酸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粘胶纤维和烯烃类 纤维。
12.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纺织材料包括天然 纤维、人造纤维、合成聚合物和天然聚合物。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天然纤维包括棉、 蚕丝、羊毛、亚麻、苎麻、黄麻和毛发。
14.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步骤采用的处理方式包括印制、精整、涂布、以及轧烘焙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改性纺织材料包括纺织材料、以及用于对该纺织材料进行改性的纳米人造纤维粉末;所述纳米人造纤维粉末由人造纤维经过四步粉碎工艺制成。本发明的改性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粉碎而成的人造纤维粉末改变织物的物理性能和功能,有利于降低改性纺织材料的成本,使改性纺织材料的性能稳定。此外,本发明还可以以废弃的织物或衣物和难以纺纱的短人造纤维为原料制备纳米人造纤维粉末,并将其用于对纺织材料进行改性,从而开辟了回收和再利用人造纤维的新途径。
文档编号D06M101/02GK101130929SQ200610121379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1日
发明者古兆权, 简志伟, 袁进华, 郑燕花 申请人:香港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