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片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14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功能性片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片材。
背景技术
在先前,在对片材或无纺布赋予斥水性及亲水性功能或MPC(2_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胆碱)聚合物等的功能性的情况时,在纤维制造步骤中多采用在熔融挤出时添加功能性树脂的方法或者在纤维加工后利用浸渍法而使其附着于纤维表面等的手法,但在前者的情况时,由于断线的问题而受到添加率的限制或加工温度的限制的情况较多,另外由于改性剂的凝聚等而造成品质的偏差或性能降低。而且,在后者的情况时,存在如下的问题在其后的无纺布加工步骤中进行梳理(carding)时产生脱落或在热处理步骤中产生性能变化等。在无纺布加工后,一般情况下利用浸渍法而对无纺布表面进行涂布,然而在此种情况下,虽然可以均勻地附着于无纺布的整个表面,但难以部分性地附着。由日本专利第434M34号而已知具有表面凹凸结构,凸部为疏水性、凹部为亲水性的纤维片材,该纤维片材进行了硅酮系油剂(疏水剂)的涂布方法以使其亲水性的程度从所述凸部的顶部侧向该凸部的底部连续性变高,因此亲水性部位与疏水性部位的边界并不明显,疏水性部位的功能存在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部分地附着改性剂而所得的功能性片材。本发明者等人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反复进行锐意研究,其结果发现使用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对包含纤维层的片材进行遮蔽,使改性剂附着于该开孔部所露出的片材区域,由此可均勻且准确地散布改性剂,可知特别适于仅仅在形成有散布的凸状的部位选择性地、均勻地、且准确地附着改性剂的情况,从而解决所述问题,基于该发现而完成本发明。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构成。(1) 一种功能性片材,其是用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对在表面包含至少1层纤维层的片材的表面进行遮蔽,自面状体侧涂布改性剂溶液,由此在面状体的开孔部所露出的片材表面的整个面上附着改性剂而得。(2)根据上述第(1)项所述的功能性片材,其中,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的1个孔的开孔面积为0. 75mm2 175mm2的范围。(3)根据上述第(1)项或第( 项所述的功能性片材,其中,涂布改性剂溶液的方法是喷雾改性剂溶液的方法或用接触辊涂布改性剂溶液的方法。(4)根据上述第(1)项至第( 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片材,其中,纤维层是纤维网或无纺布。(5)根据上述第(1)项至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片材,其中,改性剂附着部位在表面纤维层中形成凸部,改性剂非附着部形成平坦部。
(6)根据上述第( 项所述的功能性片材,其中,其是利用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挤压片材表面的纤维层,在挤压面状体的纤维层的部分形成平坦部,在相当于面状体的开孔部的纤维层的部分形成凸部,且在面状体的开孔部所露出的片材表面附着改性剂而所得。[发明的效果]在本发明的片材中,均勻且准确地散布附着有改性剂。而且,特别是仅仅在形成有散布的凸状的部位选择性地更均勻且准确地附着有改性剂。在附着有改性剂的部位中均勻地附着,附着浓度的偏差少,且在不打算附着改性剂的部位可基本完全地阻止改性剂的附着,因此附着部位与非附着部位的区别变明确(改性剂的附着部位与非附着部位具有边界地存在),变得更容易明了地表现出功能性差。表现出与在遍布片材的一个面均勻地附着有改性剂的情况不同的效果,且特别是当附着部形成凸部时其效果大。


图1是表示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的一例的图。[符号的说明]a、b、C:上部开孔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于本发明中,使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密接于片材上而对片材进行遮蔽,附着改性剂而获得部分性地附着有改性剂的片材。作为片材,可例示纤维网、无纺布、纺织品等纤维层以及将选自该些纤维层中的2 种以上积层而成的积层品、以及这些纤维层中的至少1种与薄膜积层而成的积层品等。为了形成如后所述的凸状,优选为具有应力变形性的片材。特别优选为纤维网、无纺布。附着改性剂的方法是均勻地涂布改性剂溶液的方法即可。具体而言存在有喷雾改性剂溶液的方法或者用接触辊而涂布改性剂溶液的方法。喷雾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例示喷雾方式等,所述喷雾方式是对液体施加压力而使其从缩小了孔径的喷嘴中放出。而且,可例示用含浸了改性剂溶液的接触辊而进行涂布的方法等。如果用该些方法进行改性剂的附着, 则能够在片材的遮蔽的开孔部形成均勻地附着有改性剂的部位,改性剂附着部位与非附着部位的边界也变明确。面状体所具有的开孔的形状并无特别的限定,可例示圆孔、椭圆孔、方孔、多边孔、 菱形孔等。开孔的配置并无特别限定,可为并列状或锯齿状等任意的配置。自改性剂的均勻附着的方面考虑,优选1个孔的开孔面积为0. 75mm2 175mm2的范围,更优选为1. 5mm2 20. Omm2的范围。作为附着改性剂的部位中的面状体的开孔部的开孔率,自附着改性剂的附着比例的方面考虑,优选为5 % 90 %的范围,更优选为10 % 80 %。面状体只要至少在隔着面状体而使改性剂附着于片材上的部分中为平面状即可, 可使用于表面具有多个开孔的旋转体。例如,可使用旋转辊作为旋转体,自以传送器运输的片材的上表面,贴着具有多个开孔且以相同速度旋转的该旋转辊,隔着该旋转辊而使改性剂附着于自开孔露出的片材上。
于将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贴在片材的上表面上时,也可以将该面状体挤压于片材面上。通过挤压,可于相当于开孔部的片材表面上容易地赋予凸状。改性剂变得附着于该凸部上。作为构成纤维层的纤维,可列举合成纤维(包含聚乙烯、聚丙烯、聚酯、亚克力、尼龙、聚氯乙烯等的纤维)、天然纤维(木质纤维等)、再生纤维(人造丝等)、半合成纤维(乙酸酯等)。在纤维为合成纤维的情况时,有利于包含热塑性树脂的纤维的加工(纺丝以及加工为无纺布时的热粘接)。而且,合成纤维也可以是包含数种树脂成分的复合纤维(例如可列举聚乙烯与聚丙烯的复合纤维或聚乙烯与聚酯的复合纤维等)。而且,还可以是这些纤维混合而成的混合纤维。作为容易赋予凸状的纤维层,优选为纤维网或无纺布,以下对将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挤压于无纺布的上表面,在片材上赋予凸状的方法加以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于使无纺布的凸部明确的方面而言,无纺布制造中所使用的网状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5g/m2 50g/m2的范围,特别优选为20g/m2 35g/m2的范围。而且,于蓬松性的方面而言,比容积优选为20cm7g 70cm7g的范围,特别优选为25cm7g 60cm7g的范围。而且,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网状物在不妨碍凹凸形状的赋予性、加工性、其他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是与其他层,例如纤维层、片材、薄膜等的积层体。为了使热风通过包含热粘接性纤维的网状物而制造纤维间的交叉点被热粘接的无纺布,可以使用通常的热风加工机(suction band dryer),在通常进行的条件下进行热风加工处理。一般情况下,热风加工机是一面对自行式的传送网吹送一定温度的热风,一面自传送网的下方吸引贯通的热风的热风加工机,适于将热粘接性纤维加工为蓬松的无纺布。热风的温度是足以使热粘接性纤维彼此在其交叉点进行热粘接的温度即可。优选以相对于构成热粘接性纤维的树脂成分的熔点而言高l°c 10°c的温度进行热风处理。而且,在热粘接性纤维为复合纤维的情况时,自蓬松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在相对于低熔点树脂成分的熔点而言高l°c 5°C、比高熔点树脂成分的熔点低10°C 30°C的范围内进行热风处理。在利用热风将纤维间的交叉点热粘接而成的无纺布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挤压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后,将该面状体除掉,由此而获得具有表面凹凸结构的无纺布。作为所述面状体,可以挤压于具有多个开孔的平板而赋予凹凸形状,自作业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使表面具有多个开孔的至少一个旋转辊通过而赋予凹凸形状。如果是足以赋予凹凸的时间,则挤压时间并无特别限定。于使用表面具有多个开孔的至少一个旋转辊的情况时,辊的旋转速度可例示lm/min lOOm/min的范围,并不特别限定于此。将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挤压于无纺布上时的压力也需要考虑无纺布的形状或性状等,如果是足以形成凹凸形状,且凹部并不过于压破的程度的压力,则可以任意地选择。优选为0.0981^3 2.01^^的范围。于凹部并不过于压破的方面而言,更优选为 0. 2Mpa 1. OMpa。在利用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的挤压处理中,优选在无纺布上并不产生先前步骤的热风处理中所进行的热粘接时的熔融以上的熔融,必须考虑由于挤压处理而被压缩的凹部的结构并不恢复至挤压前的状态。因此,于挤压处理时,优选具有无纺布并不热熔融的程度的热,亦即并不进一步进行无纺布的热粘接的热。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在挤压处理时并不需要加温,但优选无纺布尚且具有其先前步骤的热风处理的余热时进行挤压处理。在对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进行加温的情况(余热不充分的情况或者在无纺布变冷后进行挤压处理的情况)时,在挤压处理时,以无纺布成为于其纤维上并不产生热熔融的程度的温度的方式对面状体进行加温即可。此情形时的无纺布的温度优选为50°C以上、且比热粘接性纤维的熔点(在复合纤维的情况时为其低熔点成分的熔点)低5°C以上的温度。作为并不过于压破凹部的温度,更优选为60°C以上、且比热粘接性纤维的熔点低10°C以上的温度。特别优选为70°C以上、且比热粘接性纤维的熔点低20°C以上的温度。如果使无纺布的加温温度比该热粘接性纤维的熔点低5°C以上,则足以防止体积低的平坦部薄膜化。而且, 如果是50°C以上,则足以使体积低的平坦部不会恢复至挤压前的状态,而保持明确的凹凸结构。另外,于上述中,所谓“面状体被加温”包括在对网状物进行挤压处理时,网状物的余热传热至面状体上,其结果带有足以使面状体对无纺布赋予凹凸结构形状的热的情况。进行挤压处理的情况时的面状体例如如果具有开孔则并无特别限定,不仅仅可如上所述那样为辊状,亦可为板状。该面状体可设置于热风加工机出口,也可以设置于其后的步骤中。用该面状体对无纺布进行挤压处理时的无纺布温度优选成为上述的范围。自能源效率方面而言,优选并不积极地对面状体进行加热,而是利用无纺布的自热而进行挤压加工。在这种情况时,自热风加工机出口至挤压加工机(面状体)入口的距离设定为维持上述无纺布温度的条件。在具有多个开孔部的面状体中,其各个开孔的形状可采用圆孔、方孔、六方孔、长圆孔、长方形孔、菱形孔、圆十字形孔、十字形孔等以及其他各种形状,并不限定于该些形状。1个孔的开孔面积优选为0. 75mm2 150mm2,而且,其排列可任意地选择排列为并列状者、排列为锯齿状图样者、不具规则性者等。于无纺布韧度的方面而言,优选排列为锯齿状图样。所谓锯齿状排列是指如图1所示那样,最近的3个上部开孔部a、b、c以形成大致正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在至少三个方向上以固定的间距而穿设的图样,但并无特别的限定。在具有多个开孔部的面状体中,其开孔部在所得的凹凸无纺布中形成蓬松的突起部,开孔部间的连续面形成体积低的平坦部。形成凸状的情况时与无纺布相接触的部位中的面状体的开孔部的开孔率优选为5% 90%的范围,更优选为10% 80%的范围。为了获得更柔软的无纺布,使体积低的平坦部的面积减少即可,开孔率可根据用途、目的而任意地变更。面状体的材质只要可以对应如上所述的加温、挤压压力等负荷,则并无特别限定。 可例示SUS、铝等,于耐热性、耐压性的方面而言,可优选使用SUS。面状体的厚度、大小亦并无特别的限制。具有表面凹凸结构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5g/m2 60g/m2。更优选为 15g/m2 50g/m2,进一步更优选为 15g/m2 30g/m2。而且,具有表面凹凸结构的无纺布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优选最厚的部位(凸部) 的厚度(最大厚度)为0.5mm 5mm的范围。而且,至少一个表面的与凸部相邻的凹部的高度差优选为0. 4mm 5mm的范围。本发明的功能性片材的特征之一在于特别是对于蓬松的网状物的凹凸形状的赋形性优异,其结果可效率良好地获得比较厚、蓬松、凹凸差大的无纺布。在具有表面凹凸结构的无纺布上,还可以在不妨碍本申请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 积层包含棉花、麻等木质纤维、天然纤维、人造丝或乙酸酯等半合成纤维、聚烯烃、聚酯、亚克力、尼龙、聚氯乙烯等合成纤维的纤维层、或者片材、薄膜等其他层而进行一体化,从而形成成形部件。在此种情况下,其他层可以在具有表面凹凸结构的无纺布的该凹凸表面侧一体化,也可以在另外一个面一体化。一体化的方法可列举针刺法、水刺法,但并不限定于该些方法。作为在表面具有多个开孔的旋转体,除了上述旋转辊以外,还可以使用环形带。具体而言,使用在表面具有多个开孔的环形带,在环形带上放置片材而搬送的途中,隔着该传送带而附着改性剂,具体而言通过喷雾或用接触辊进行涂布,可以不降低生产性地均勻地散布附着改性剂。环形带例如可使用钢带。钢带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优选为即使在喷雾或者涂布改性剂后也难以生锈,且在干燥等热处理过程中也不变形的原材料,例如可例示SUS、铝、不锈钢等,自耐热性、防锈性、加工性考虑,可特别优选使用SUS630。另外,所谓具有多个开孔的钢带是使用如下的钢带使用激光切割法或冲孔法在该些钢带(例如KBK STEELPRODUCTS CO.,LTD.制造)上进行了开孔加工的钢带。而且,环形带亦可采用特氟隆(注册商标)制的片材传送器、氟树脂带等。可使用以任意方法对该些环形带进行开孔而成者。以下,对使用钢带作为具有多个开孔部的面状体的情况加以具体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开孔率并无特别规定,自钢带的强度的问题考虑,开孔率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如果开孔率高,则在钢带的连接接合面不能充分地熔接,接合强度变得不足, 产生由于外部应力或热所造成的变形。开孔形状选自排列为并列或者锯齿状的圆孔、椭圆孔、方孔、多边孔、菱形孔等,特别是对于锯齿状排列,由于钢带的强度问题而为优选的。作为任意开孔的钢带,在使用纤维网或无纺布作为坯布片材的情况时,可代替热风循环式热处理机的传送网而使用。在此种情况下,存在不妨碍热风的贯通的程度地提高开孔率的必要性,其开孔率为20% 70%,更优选为30% 50%的范围内。在开孔率为 20 %以上的情况时,热风的贯通度充分,且用以使热风循环的温度控制变容易,而且在钢带上热风并不成为紊流,从而也不会使传送器上的网状物散乱。在使用钢带而代替热风循环式热处理机的传送网的情况时,在任意开孔的钢带上,放置例如使用了热粘接性复合纤维的网状物,进行热风处理而可获得无纺布。而且,通过提高循环热风量而对钢带开孔部的网状物产生挤压作用,变得可在热风行进方向的无纺布表面侧赋予凸状。改性剂优选隔着钢带而附着于该凸状部。作为改性剂的附着(涂布)方法,可在任意开孔的钢带上放置所欲附着的坯布,在与片材相对之侧,亦即隔着钢带而通过喷雾或接触辊而附着改性剂。例如,将显示为亲水性的片材放置于钢带上,隔着任意开孔的钢带而喷雾附着斥水液的情况时,在亲水无纺布上,在任意开孔的部位散布着斥水部。通过如上所述那样,通常任意地散布附着与坯布片材整体上所附着的改性剂(例如如果是纤维,则为纤维处理剂等)不同的改性剂,可获得活用各自的功能性的片材。在使用纤维网作为坯布片材的情况时,网状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g/m2 200g/m2的范围,特别优选为15g/m2 100g/m2的范围。而且,自蓬松性的方面而言,比容积优选为20cm7g 70cm7g的范围,特别优选为25cm7g 60cm7g的范围。特别是在利用热风而赋予凸状的情况时,为了利用热风量而在开孔部对网状物进行挤压赋形,如果单位面积重量高,则变得热风难以贯通挤压网状物,因此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cm7g IOOcm3/ g,更优选为10cm7g 50cm7g。热风处理可使用通常的热风加工机(suction band dryer),在通常进行的条件下进行热风加工处理。热风的温度是足以使热粘接性纤维彼此在其交叉点进行热粘接的温度即可。优选在相对于构成热粘接性纤维的树脂成分的熔点而言高rc 10°C的温度下进行热风处理。而且,在热粘接性纤维为复合纤维的情况时,自蓬松性的方面而言,优选在相对于低熔点树脂成分的熔点而言高rc 5°C、且比高熔点树脂成分的熔点低10°C 30°C的范围内进行热风处理。特别是为了通过热风处理,利用其挤压作用而对钢带开孔部的网状物或无纺布, 在无纺热风的行进方向的无纺布表面侧赋予凸状,优选使循环热风量为2m/s lOm/s的范围。作为对片材赋予凸状,使改性剂附着于该凸状上的方法,在重视柔软性、质地的情况时,优选采用一面于环形带上搬送一面利用热风而赋予凸状的方法。在通过将具有多个开孔的旋转辊挤压于片材上而形成凸状的方法中,赋予被挤压的部位稍硬的质地。根据所要求的性能、用途而适宜分开使用即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通过选择所使用的面状体的开孔规格等,可有效率地制造改性剂的附着部位被预先准确地控制的片材。而且,于附着改性剂时,非开孔部被该面状体所遮蔽,因此该改性剂并不附着在不期望的部位,附着区域与非附着区域被完全区别,改性剂附着部位与非附着部位的功能性差变得更显著。而且,特别是在进行喷雾附着的情况时,变得可在附着区域内没有遗漏地均勻附着改性剂,两个区域间的边界变得更明确,且附着区域内的附着量的深浅变小,因此功能性差变得更显著。特别是利用本发明可在具有凹凸形状的片材的仅仅凸状部选择性地附着改性剂,且在该部位均勻、准确地附着改性剂,因此可使附着区域与非附着区域的明确的区别化、与凹凸赋形的组合互相结合,从而可获得在单独地部分附着者中所无法获得的效果。用作坯布的片材除了利用梳棉法、熔喷法、纺粘法、针刺法、水喷射法等而所得的各种无纺布以外,还可以使用纺织品、薄膜等片材。作为改性剂,除了前文所述的斥水剂、亲水剂以外,还可以列举MPC聚合物(附加吸保湿性、抗静电性以及防污染性等功能)、玻尿酸或胶原蛋白等保湿剂等。在本发明中,如果是能够以液状进行喷雾或接触辊附着的改性剂,则并无限定。而且,通过其组合可取得各种效果。例如,在亲水性无纺布中散布斥水剂的情况时,在通过亲水部分而通液的液体产生回液的状况下,其斥水部分抑制回液,从而赋予无纺布表面干燥感,因此通过将其用于一次性尿布或卫生巾等的表面材料或第二层中,可减少斑疹、提高干燥感。而且,在亲水性无纺布上散布附着MPC聚合物的情况时,通过赋予吸收性与防污染性,具有吸收伤口等的血液与减低细菌增生等效果。以下,利用实例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些实例。<网状物以及无纺布制作方法>使用小型梳棉机,将包含聚乙烯(鞘)/聚丙烯(芯)的热熔着性鞘芯型复合纤维 (使用2. 2dtexX51mm,ES纤维,ES FIBERVISI0NS公司制造,ESC023)制作为单位面积重量为25g/m2的网状物。(以下,在实例以及比较例中使用该网状物。)其次,使用热风循环式热处理机,在热处理温度为130°C下进行5秒的热处理而获得无纺布。(以下,在实例1以及比较例中使用该无纺布。)<改性剂附着方法1>在Φ 3mm、间距为5mm、6(TC的锯齿状排列圆孔钢带上放置无纺布,隔着钢带而喷雾涂布改性剂,使用热风循环式干燥机,在循环热风量为1. 5m/s、干燥温度为80°C下,以5 秒进行完全干燥。作为改性剂附着量,以成为0.5wt%的方式调整喷雾量。另外,通过在改性剂中添加可溶的着色剂(涂料)而进行测试喷雾,可容易地确认在无纺布的钢带侧的非遮蔽部位形成改性剂的附着部位,附着部位与非附着部位具有边界,且附着部位的改性剂的涂布量均勻。〈改性剂附着方法2>在Φ 3mm、间距为5mm、6(TC的锯齿状排列圆孔钢带上放置网状物,在热风循环式热处理机中,在循环热风量为2. 5m/sec、热处理温度为130°C下进行5秒的热处理而制成起伏为圆孔形状的无纺布后,隔着钢带而喷雾涂布改性剂,仅仅在起伏部附着改性剂。喷雾机的喷雾量与附着方法1相同。其后,使用热风循环式干燥机,在循环热风量为1. 5m/sec、干燥温度为80°C下,以5秒进行完全干燥。<吸收评价方法>使用人工经血进行以下所示的吸收评价。利用EDANA法(ERT150.5-02液体渗透时间(Liquid Strike-Through Time)(秒)) 测定吸收速度。利用EDANA 法(ERT150. 3-20 包覆材料返湿量(Coverstock-Wetback))测定回液
So测定通液3ml后的液体面积而评价扩散性。此处,所谓 EDANA 法是在 EDANA(European Disposables And Nonwovens Association,欧洲一次性用品及无纺布协会)发行的规格“无纺布行业的标准测试方法-新版 2008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THE N0NW0VENS INDUSTRY-NEW EDITION 2008)”中所记载的方法。〈均勻附着确认法〉于进行了部分斥水处理的片材上涂布红色水溶液(酸性红18(染料))。目视确认未染色的斥水部分,确认改性剂(斥水剂)的附着部位与非附着部位具有边界而存在。实例1使用以亲水性油剂处理上述无纺布而成的亲水性无纺布,用改性剂附着方法1而喷雾涂布斥水剂。作为斥水剂,将氟系斥水剂制成3wt%溶液而使用。利用所述均勻附着确认法,目视确认改性剂附着,结果确认仅仅相当于所使用的钢带的开孔部的部分未被染色,仅仅相当于非开孔部的部分被均勻地染色,具有亲水性。进行该片材吸收评价,结果是获得回液量非常少的无纺布,感觉到干燥感。实例2使用斥水性熔喷无纺布(智索公司制造的EL-Fino)与人造丝水刺贴合片材,利用改性剂附着方法1将亲水剂喷雾涂布于熔喷无纺布面。作为亲水剂,将阴离子系亲水剂制成3重量%溶液而使用。利用所述均勻附着确认法,目视确认改性剂的附着状况,结果确认熔喷无纺布面的仅仅相当于所使用的钢带的开孔部的区域被均勻地染色,在该区域内具有均勻的亲水性。相当于非开孔部的区域并未被染色。而且,人造丝水刺侧的整个面被染色为红色。进行该片材的吸收评价,结果是人造丝水刺所保存的液体仅仅通过亲水剂涂布面而向熔喷面通液,发现适度的保湿感与粘性减低。实例3使用以亲水性油剂处理上述网状物而成的亲水性网状物,利用改性剂附着方法2 而涂布斥水剂,获得在凸状部均勻地附着斥水剂的无纺布。作为斥水剂,将氟系斥水剂制成 3重量%溶液而使用。利用所述均勻附着确认法,目视确认改性剂的附着状况,结果确认相当于所使用的钢带的开孔部的区域形成凸状,仅仅相当于该开孔部的凸状部未被染色,仅仅相当于非开孔部的区域被均勻地染色,在该区域内具有均勻的亲水性。进行该片材的吸收评价,结果是获得回液量非常少的无纺布,且感觉到干燥感。比较例1 (相对于实例1的比较例)并不将改性剂附着于以亲水性油剂处理上述无纺布而成的亲水性无纺布上而进行吸收评价,结果是回液量非常多,且感觉到湿润。比较例2 (相对于实例3的比较例)用与改性剂附着方法2同样的方法对以亲水性油剂处理上述网状物而成的亲水性网状物进行加工,获得起伏部无纺布。然而并不进行改性剂的涂布。进行该片材的吸收评价,结果是回液量非常多,且感觉到湿润。[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功能性片材可利用于卫生材料的顶部片材或第二片材、面膜等化妆物品、医疗用纱布或止血带等医疗物品等中。[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功能性片材,其是用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对在表面包含至少1层纤维层的片材的表面进行遮蔽,自面状体侧涂布改性剂溶液,由此在面状体的开孔部所露出的片材表面的整个面上附着改性剂而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的1个孔的开孔面积为0. 75mm2 175mm2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性片材,其特征在于,涂布所述改性剂溶液的方法是喷雾改性剂溶液的方法或用接触辊涂布改性剂溶液的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性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是纤维网或无纺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性片材,其特征在于,改性剂附着部位在表面纤维层中形成凸部,改性剂非附着部形成平坦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能性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片材是利用所述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挤压所述片材表面的所述纤维层,在挤压所述面状体的所述纤维层的部分形成平坦部,在相当于所述面状体的开孔部的所述纤维层的部分形成凸部,且在所述面状体的所述开孔部所露出的所述片材表面附着所述改性剂而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改性剂的附着部位与非附着部位的区别变明确的方式均匀且准确地散布附着有改性剂的功能性片材。一种用具有多个开孔的面状体将在表面包含至少1层纤维层的片材的表面遮蔽,自面状体侧涂布改性剂溶液,由此而于面状体的开孔部所露出的片材表面的整个面上附着改性剂而所得的功能性片材;以及该功能性片材的改性剂附着部位在表面纤维层中形成凸部,改性剂非附着部形成平坦部的功能性片材。
文档编号D04H1/541GK102535181SQ20111043781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4日
发明者寺田博和 申请人:捷恩智株式会社, 捷恩智纤维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