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435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印染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染夹。



背景技术:

中国印染行业发展较快,加工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已是纺织印染生产大国。在棉布、纱卡、弹力布、帆布、直贡弹力布等印染加工时,需要采用印染夹对布匹进行夹持。但现有的印染夹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打开夹子时操作不方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由于开夹操作不方便,容易对夹子造成损伤,增加了材料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印染夹,克服现有的印染夹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打开夹子时操作不方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由于开夹操作不方便,容易对夹子造成损伤,增加了材料成本的浪费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印染夹,包括夹持端和固定端,所述夹持端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夹持端和固定端均由竹质材料制作,且所述第一夹片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夹片的长度短0.2-0.5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竹质材料为青竹、黄竹、毛竹、丹竹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夹持端和固定端的总长度为 8-15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夹持端和固定端的宽度相同,且宽度为0.88-1.2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夹持端和固定端的厚度为0.18-0.3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端部设有弧形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所述第一夹片的长度设置为比所述第二夹片的长度短0.2-0.5厘米,开夹时,大拇指顶住固定端的端部,中指顶住第二夹片的端部,再通过食指向外推顶印染夹的中部,由于第一夹片的长度小于第二夹片的长度0.2-0.5厘米,从而使得食指向外推顶印染夹中部时,中指不会触及第一夹片,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可无障碍的打开。操作方便,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开夹方便,也更不易对印染夹造成损伤,节约了物料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印染夹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印染夹夹片张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印染夹使用方式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印染夹包括夹持端1和固定端2,所述夹持端1包括第一夹片11和第二夹片12,所述夹持端1和固定端2均由竹质材料制作,且所述第一夹片11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夹片12的长度短0.2-0.5厘米。所述竹质材料为青竹、黄竹、毛竹、丹竹中的一种,采用竹材制作,生产成本低,而竹子自身的纤维弹性可以满足夹持力度的要求。通过将所述第一夹片11的长度设置为比所述第二夹片12的长度短0.2-0.5厘米,开夹时,大拇指顶住固定端2的端部,中指顶住第二夹片12的端部,再通过食指向外推顶印染夹的中部,由于第一夹片11的长度小于第二夹片12的长度0.2-0.5厘米,从而使得食指向外推顶印染夹中部时,中指不会触及第一夹片11,第一夹片11和第二夹片12可无障碍的打开。操作方便,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开夹方便,也更不易对印染夹造成损伤,节约了物料成本。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夹持端1和固定端2的总长度为8-15厘米,也即印染夹的总长度为8-15厘米。在使用竹子加工印染夹时,如果一节竹节的长度不够制成两节相同规格的印染夹,则可选择制成一长一短两种规格的印染夹,从而提高竹材的利用率。本实施例的印染夹可用于印染棉布、纱卡、弹力布、帆布、直贡弹力布、牛仔布等。对于不同材质和/或厚度的布料,可采用不同长度规格的印染夹进行夹持,以保证良好的夹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端1和固定端2的宽度相同,且宽度为0.88-1.2厘米。将宽度设置为0.88-1.2厘米,厚度设置为0.18-0.3厘米,在保证印染夹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有利于节约竹材的使用量,节约成本。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片11和第二夹片12的厚度相同。

如图1、4所示,为改善开夹时的手感,防止印染夹划伤手指,所述第一 夹片11和第二夹片12的端部设有弧形曲面13。优选的,所述固定端2的端部也为弧形曲面。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