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238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拼装时使用的钢筋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成为我国建筑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以混凝土结构体系为主,如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等。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混凝土构件(如梁、柱、剪力墙等)的钢筋连接是装配式施工的重点,目前预制混凝土构件中主要采用的钢筋连接方式有灌浆套筒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等。灌浆套筒的连接套筒采用铸造工艺制造而成,通过钢筋与套筒间填充高强微膨胀水泥基材料来完成钢筋的连接,其缺点是:需二次注浆,施工不便,造价高且暂无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浆锚搭接连接属于钢筋间接连接,预留钢筋插入预留孔洞,通过孔洞灌浆形成整体,其缺点是:需二次注浆,施工不便,搭接钢筋长,钢筋浪费严重。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是薄弱部位,尤其是在地震作用下,预制构件连接部位的破坏将导致整个构件的破坏甚至整个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倒塌,因此,预制构件的连接尤其是钢筋的连接至关重要,研究受力性能好、施工便利、质量可靠和成本低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连接技术,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连接装置,该装置施工方便,连接质量可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之间的外丝接头、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连接的活动连接套筒Ⅰ和固定挡套Ⅰ以及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连接的活动连接套筒Ⅱ和固定挡套Ⅱ,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和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均设有带钢筋过孔的筒底板和内螺纹,所述外丝接头设有外螺纹;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空套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的端部,所述固定挡套Ⅰ固接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的端部,且所述固定挡套Ⅰ被套装在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内,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的筒底板与所述固定挡套Ⅰ相比更靠近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的筒底板上的钢筋过孔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挡套Ⅰ的外径;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将所述固定挡套Ⅰ和所述外丝接头拉接在一起,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与所述外丝接头螺纹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的筒底板侧压在所述固定挡套Ⅰ上;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空套在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的端部,所述固定挡套Ⅱ固接在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的端部,且所述固定挡套Ⅱ被套装在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内,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的筒底板与所述固定挡套Ⅱ相比更靠近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的筒底板上的钢筋过孔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挡套Ⅱ的外径;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将所述固定挡套Ⅱ和所述外丝接头拉接在一起,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与所述外丝接头螺纹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的筒底板侧压在所述固定挡套Ⅱ上。

所述固定挡套Ⅰ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的端部以及所述固定挡套Ⅱ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的端部均通过螺纹连接。

在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的筒底板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之间、在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与所述固定挡套Ⅰ之间、在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的筒底板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之间以及在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与所述固定挡套Ⅱ之间均预留有环形空间。

所述外丝接头的本体是实心柱或空心管。

在所述外丝接头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和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连接的两部分螺纹,所述外丝接头上的两部分螺纹旋向相同或相反。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构件钢筋的连接端设置活动连接套筒和固定挡套,待两根被连接的构件钢筋对齐后,在二者之间安放外丝接头,通过旋转活动连接套筒,使活动连接套筒与外丝接头连接在一起,构造简单,可实现钢筋的快速连接,不需要焊接和二次注浆,也不需要专用的安装工具,施工便利,效率高,连接质量可靠。此外,通过在活动连接套筒与构件钢筋和固定挡套之间预留空间,可解决因构件钢筋对齐出现偏差造成的不易连接问题。适合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准备安装外丝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连接套筒Ⅰ和活动连接套筒Ⅱ的三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外丝接头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将外丝接头就位后尚未实施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6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将构件钢筋连接到位后的结构示意图,也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最终状态示意图。

图中:1-1、活动连接套筒Ⅰ;1-2、活动连接套筒Ⅱ、2-1、固定挡套Ⅰ;2-2、固定挡套Ⅱ;3-1、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4、外丝接头;5-1、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5-2、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6、后浇混凝土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和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7,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之间的外丝接头4、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连接的活动连接套筒Ⅰ1-1和固定挡套Ⅰ2-1以及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连接的活动连接套筒Ⅱ1-2和固定挡套Ⅱ2-2。

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1-1和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1-2均设有带钢筋过孔的筒底板和内螺纹,所述外丝接头4设有外螺纹。

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1-1空套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的端部,所述固定挡套Ⅰ2-1固接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的端部,且所述固定挡套Ⅰ2-1被套装在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1-1内,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1-1的筒底板与所述固定挡套Ⅰ2-1相比更靠近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5-1。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1-1的筒底板上的钢筋过孔直径大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挡套Ⅰ1-2的外径。

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1-1将所述固定挡套Ⅰ1-2和所述外丝接头4拉接在一起,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1-1与所述外丝接头4螺纹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1-1的筒底板侧压在所述固定挡套Ⅰ2-1上。

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1-2空套在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的端部,所述固定挡套Ⅱ2-2固接在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的端部,且所述固定挡套Ⅱ2-2被套装在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1-2内,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1-2的筒底板与所述固定挡套Ⅱ2-2相比更靠近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5-2。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1-2的筒底板上的钢筋过孔直径大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挡套Ⅱ2-2的外径。

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1-2将所述固定挡套Ⅱ2-2和所述外丝接头4拉接在一起,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1-2与所述外丝接头4螺纹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1-2的筒底板侧压在所述固定挡套Ⅱ2-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挡套Ⅰ2-1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的端部以及所述固定挡套Ⅱ2-2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的端部均通过螺纹连接,可使现场施工更加方便。

在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1-1的筒底板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之间、在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1-1与所述固定挡套Ⅰ2-1之间、在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1-2的筒底板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之间以及在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1-2与所述固定挡套Ⅱ2-2之间均预留有环形空间,当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对齐有偏差时,通过预留的环形空间,可通过适当调整活动连接套筒Ⅰ1-1、活动连接套筒Ⅱ1-2和外丝接头4的位置,来完成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丝接头4的本体可以是实心柱,也可以是空心管。

在所述外丝接头4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1-1和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1-2连接的两部分螺纹,所述外丝接头4上的两部分螺纹旋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上述钢筋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

一)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的连接端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的连接端加工外螺纹。

二)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的连接端上先套装活动连接套筒Ⅰ1-1,然后固接固定挡套Ⅰ2-1,在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的连接端上先套装活动连接套筒Ⅱ1-2,然后固接固定挡套Ⅱ2-2。由于固定挡套Ⅰ2-1的外径大于活动连接套筒Ⅰ1-1上过钢筋孔的内径,因此,活动连接套筒Ⅰ1-1不能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的连接端上取下来,同理,活动连接套筒Ⅱ1-2也不能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的连接端上取下来。

三)吊装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5-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5-2,并使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对齐。

四)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3-2之间安放外丝接头4,然后旋转活动连接套筒Ⅰ1-1和活动连接套筒Ⅱ1-2,使其与外丝接头4连接在一起,并确保固定挡套Ⅰ2-1被活动连接套筒Ⅰ1-1拉接在外丝接头4上,固定挡套Ⅱ2-2被活动连接套筒Ⅱ1-2拉接在外丝接头4上,此时,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Ⅰ1-1的筒底板侧压在所述固定挡套Ⅰ2-1上,所述活动连接套筒Ⅱ1-2的筒底板侧压在所述固定挡套Ⅱ2-2上。

五)在位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5-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5-2之间的连接处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结构6。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