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嵌入式肋叠合板和叠合结构构件以及预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07619发布日期:2018-06-15 23:4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嵌入式肋叠合板和叠合结构构件以及预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行业的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预制肋叠合板预制构件和叠合结构构件。



背景技术:

现在带肋叠合板预制构件生产采用预制好的肋摆放在模台上,再浇筑底板混凝土,因为底板一般较薄,肋底空间狭小,为了留出混凝土可浇筑空间,肋仅与底板表面混凝土接触,没有嵌入,所以流动的混凝土对肋没有压力,不能渗入肋底细微空隙;且底板的顶面混凝土有浮浆,混凝土质量不佳;同时,浇筑时必须按照特有的工法,稍微操作不当,肋与底板接合面容易产生蜂窝,因此肋与底板混凝土接合面容易开裂。同时,现有预制肋采用支模浇筑生产,效率低且造价高,影响带肋叠合板的推广,本发明采用混凝土挤压成型机长线生产,无需模板,速度快,造价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采用把预制好的肋嵌入底板混凝土内,让肋底避开底板顶面浮浆,处在密实底板混凝土内;同时,由材料力学可知,在垂直于肋的截面,底板为翼缘,所以随肋底面嵌入底板,肋底面处的竖向剪应力骤减,由剪力相等原理,肋底面平面内的剪应力与该处的竖向剪应力成正比,所以肋嵌入比不嵌入的接合面剪应力小很多;本发明还改变带嵌入式肋叠合板的预制工序,采用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再把肋挤入,挤入压力和特殊的肋底面又使流动的混凝土能渗入肋底细小空隙,使肋与底板结合更紧密,有效解决肋与底板混凝土接合面容易开裂问题。

本发明提供4个方面解决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嵌入式肋叠合板,所述叠合板为预制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的1条以上的预制肋,所述肋整个底面嵌入所述底板混凝土内。

进一步地,所述肋底面对称向下凸出。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有拉毛划痕形成粗糙面,所述划痕大约垂直于所述肋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垂直于所述肋的底板钢筋为预应力或/和所述底板为微膨胀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肋与所述底板间有垫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肋底面最低点嵌入所述底板混凝土内0.6厘米以上。

本发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带嵌入式肋叠合结构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叠合板,和现浇层或现浇体,所述叠合板作为所述叠合结构构件的模板,用于浇筑所述现浇层或所述现浇体,凝固后,所述叠合板成为所述叠合结构构件的一部分。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肋的预制方法,所述肋采用混凝土挤压成型机长线生产。

本发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带嵌入式肋叠合板的预制方法,预制步骤包括:

a. 预制所述肋;

b. 浇筑底板混凝土;

c. 把所述肋放在所述底板混凝土上,并挤入所述底板混凝土内至设计标高。

进一步地,所述肋挤入所述底板混凝土内采用包括1种以上下述方法:振动所述肋、压下所述肋、敲打所述肋、或振动模台。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肋嵌入比不嵌入的接合面剪应力小很多,解决了肋与底板混凝土接合面容易开裂问题。

2.采用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再把预制好的肋挤入底板混凝土内一定深度,这样肋与底板混凝土结合紧密。

3.肋采用混凝土挤压成型机长线生产,速度快,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带嵌入式肋叠合板预制构件的一种产品的轴测图(带垫钉)。

图2为图1的剖面图(位于肋垫钉处)。

图3为图1的肋预制状态轴测图。

图4为图1不带垫钉产品预制时肋限位系统示意图。

图5为图1叠合板预制构件作为底模的叠合结构构件局部竖向剖面图(垂直于肋)。

图6为图1叠合板预制构件作为侧模的叠合结构构件局部竖向剖面图(平行于肋)。

图中:1、孔洞;2、肋底钢筋;3、肋;4、翼缘;5、a斜面;6、向下凸出;7、b斜面;8、加腋;9、划痕;10、垫钉;11、侧模;12、垂直于肋的底板钢筋;13、平行于肋的底板钢筋;14、底板;15、肋的最低点;16、限位装置;161、支承板;162、圆角;17、强力磁铁压块;18、楔子;19、现浇层;20、现浇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先预制图1的肋:用混凝土挤压成型机长线倒置预制肋,好处在于无需模板,可以生产出任意复杂截面的肋,还可以张拉肋钢绞线或钢筋产生预应力;也可以在穿管线位置,在混凝土初凝前,去除肋下部混凝土,形成孔洞1,让肋底钢筋2贯通,加强孔洞处的刚度。本例选用哑铃形截面肋3,其刚度大,与底板混凝土结合面大,重量轻,肋3的上部为顶面水平的翼缘4,吊钩可以抓住翼缘4吊装;肋3底面由两个对称a斜面5构成,形成钝角对称向下凸出6,这样使底板14混凝土及空气容易被挤出,且对肋3垂直下沉有导向作用;肋3腹部为两个逐渐向下扩大b斜面7,形成哑铃形下部扩大头,且增加与a斜面5相交角度,避免掉角;b斜面7与翼缘4相交处有加腋8,避免应力集中和使现浇混凝土易进入充满;在混凝土初凝前,肋底划出粗糙面,划痕9大约垂直于肋3长度方向,使其容易被底板14混凝土填密实和有利于抗剪。

当然,上述哑铃形截面的角还可以切斜角或圆角,避免掉角,斜面也可以用弧面代替。肋也可以采用非预应力钢筋;也可以采用支模预制肋;T形、工字型、矩形等其他截面肋,底面也可做成对称向下凸出,有利于嵌入;当然,底面做成普通水平面也可以嵌入。

实施例2:

如图1、2,实施例1肋养护好后,与肋3中下部侧面和底面相适配的夹子形钢垫钉10用植筋胶或灌浆料粘在肋3下部,支撑肋3,且起连接肋3和底板14,提供抗拉和抗剪及抗压作用,阻止肋与底板混凝土接合面开裂脱开;如果垫钉10仅起支撑肋3作用,则夹紧肋3即可;垫钉一般沿肋等距布置,也可根据受力情况不等距布置,吊点最好位于垫钉处。肋底湿润,翻转过来备用。

在模台上安装底板侧模11、垂直于肋的底板钢筋12和平行于肋的底板钢筋13;钢筋12宜采用预应力,底板混凝土受到压力,对肋嵌入部分有夹紧咬合作用,钢筋13根据需要,张拉或不张拉,张拉力不宜太大,以反拱值抵消叠合板各种工况下的一部分挠度为宜,挠度减少,肋与底板混凝土脱开力也减少;当然,钢筋12和13也可以是非预应力,也可以不伸出底板。如果钢筋12不采用预应力,则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底板14,也有相同效果;或钢筋12采用预应力,同时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底板14;尽快把准备好的肋3放在底板14混凝土上,采用包括1种以上下述方法:振动肋、压下肋、敲打肋、或振动模台,把肋3挤入底板14混凝土内至设计标高,例如采用掐紧并压下肋,同时振动肋,也可以采用卡具卡住肋,并振动模台,或直接敲打肋;肋3整个底面嵌入底板14混凝土内;其底面最低点15为向下凸出6的顶点,嵌入0.6厘米以上,如果钢筋12、13排列整齐,甚至可以嵌入0.8或0.9厘米以上,如果没有钢筋12,可以嵌入任意深度;养护完成后,即成为一种本发明产品,如图1的带嵌入式肋叠合板。当然,这种施工工序也可以用于普通不嵌入带肋叠合板预制。

如果肋3底面粘上水泥浆再放在底板14混凝土上,效果更好;由于肋3是挤入底板14混凝土的,被挤出的混凝土,在近肋处可有不同程度的隆起,这与采用的工艺、振动时间有关,隆起增加肋3嵌入深度和与底板14混凝土的结合面;肋3下沉的压力,对混凝土有压实作用,和使肋与底板混凝土紧密结合。

实施例3:

如图4,也可以用限位装置16代替垫钉10支撑肋3。强力磁铁压块17压住限位装置16,保持平衡和稳定不移位;浇筑底板14混凝土;肋3从限位装置上方放入,其间空隙放入楔子18,使肋3只能向下移动;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把肋3挤入底板混凝土内,使其翼缘4底面支承于限位装置16的支承板161上达到设计标高;初凝后,撤除强力磁压块17,拔出楔子18,限位装置16绕其圆角162转动,使其与肋3脱离,再往后平移,撤掉;养护完成后,即成为图1产品没有垫钉10的样子。

当然,也可以垫钉10和限位装置16都采用,根据叠合板跨度和肋截面大小而定。或者限位装置16取消支承板161,仅限制肋3的水平方向移动,竖向以垫钉10限位。

当然,也可以采用通常的施工方法,肋3先摆放在模台上,再浇筑底板14混凝土,因为肋3底面低于底板14混凝土顶面,所以浇筑时混凝土对肋底有一定压力,并能避开浮浆,肋底a斜面5使混凝土容易进入,也能大大改善了肋与底板接合面的质量,但是必须按照特定的工法浇筑,比较麻烦。这种施工方法肋底也可以采用普通的水平面。

实施例4:

如图5,图1叠合板预制构件肋朝上放置,可以作为楼板、箱涵和管廊的顶板等的底模,浇筑上面现浇层19,现浇层19凝固后,叠合板预制构件成为上述结构构件的一部分,形成叠合结构构件。

实施例5:

如图6,因为图1叠合板预制构件有混凝土肋3存在,刚度好,使叠合板可以沿肋长度方向竖直放置,加以支撑,作为厚度大的剪力墙、基础、港口或堤坝等的侧模,浇筑中间现浇体20,现浇体20凝固后,叠合板预制构件成为上述结构构件的一部分,形成叠合结构构件。

当然,叠合板也可以斜放,或肋朝下放置作为模板浇筑其他叠合结构构件。

以上特定实施例仅对本发明的解释,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显然本专业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方案,可以生产出各种不同的带肋叠合板和叠合结构构件,也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