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4353发布日期:2019-11-15 22:53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墙板,在预制厂或建筑工地加工制成供建筑装配用的加筋混凝土板型构件,采用预制混凝土预制墙板建造装配式大板建筑,可以提高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约现场用工,克服季节影响,缩短建筑施工周期。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墙板,通过将混凝土或者再生混凝土浇筑入模具进行成型,模具成为生产预制混泥土墙板的重要装置。

现有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78060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侧边模分层式预制混凝土墙板模具,包括四条侧边模,所述的四条侧边模分别为上侧模、下侧模、左侧模和右侧模,所述的四条侧边模上均设置有竖向筋板;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墙板的上侧模与下侧模采用整体式侧模,所述的上侧模与下侧模上对应钢筋位置开圆孔;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墙板的左侧模和右侧模采用分层式侧模,所述的左侧模和右侧模的结构对称;所述的分层式侧模左侧模、右侧模都包括三层,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的上层、中层和下层之间通过通长杆螺栓连接成整体。

采用上述的模具,浇筑成型前先将钢筋对应穿设于圆孔,再进行浇筑,当预制混凝土墙板初步硬化后,当需要将预制混凝土墙板从模具内卸出时,就需要将上侧模和下侧模进行拆卸,通过移动上侧模和下侧模使得钢筋从圆孔内脱离,然后再对预制混凝土墙板进行运送,需要浇筑时再将上侧模和下侧模安装固定,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浇筑,总体上比较麻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模具,其具有预制混凝土墙板从模具内卸出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模具,包括模座和设置于模座上的四条侧边模,四条侧边模和模座拼接形成矩形的浇筑腔,每条侧边模均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背离模座一端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设置于底板靠近浇筑腔的一端,每个挡料板远离模座的一端间隔设置有若干安装槽,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模上的安装槽对应设置,安装槽用于放置钢筋,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填充安装槽的海绵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安装槽和海绵柱,当预制混凝土墙板进行浇筑时,可以将钢筋对应安装于安装槽内,然后通过海绵柱将安装槽进行填充封堵。当预制混凝土墙板固化后,只需将海绵柱拆卸,然后将预制混凝土墙板借助工具提起,使得钢筋从安装槽内滑出即可,从而使得预制混凝土墙板从模具内卸出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柱沿轴向开设有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通孔,使得海绵柱的变形更加容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杆子插入到通孔内进行弯折,根据杠杆的效果进行拆卸,使得海绵柱的拆卸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挡料板包括垂直于底板的竖直部、设置于竖直部背离模座一端的弧面部,所述弧面部朝远离竖直部的方向逐渐向浇筑腔内弯曲设置,所述安装槽开设于弧面部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弧面部,通过弧面部的设置,当混泥土浆液倾倒入浇筑腔内时,弧面部的设置可以对流向边缘处的混凝土浆液进行导向回流,减少混凝土浆液溅出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部背离浇筑腔的端面上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于底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强板,可以进一步加强竖直部与底板之间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部上设置有若干铰接轴,铰接轴的轴线与侧边模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弧面部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与铰接轴对应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靠近竖直部的端面抵触于竖直部上,所述铰接板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滑移孔呈长条形设置,所述弧面部通过铰接轴穿设于滑移孔上与竖直部进行沿竖直方向的滑移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化后的预制混凝土墙板需要从模具内卸出时,将预制混凝土墙边向上提起,预制混凝土墙板的移动能够带动弧面部向上移动,此时滑移孔沿着铰接轴逐渐上移,使得弧面部与底板的距离变大,使得弧面部可以更加容易的发生弯曲变形,从而使得预制混凝土墙板从模具内脱出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板靠近底板的一端呈圆弧面设置;当铰接板沿着铰接轴向着背离模座方向滑移后,滑移孔的下端侧壁抵触与铰接轴上,在圆弧面的导向作用下使得弧面部可以沿着铰接轴进行翻转。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制混凝土墙板提起的过程中,会带动弧面部向上移动。此时,铰接板跟随弧面部向上移动,直到铰接板上的滑移孔的下端面抵触于铰接轴上,继续将预制混凝土墙板向上移动,此时在铰接板的圆弧面的导向作用下,使得铰接板可以沿着铰接轴进行翻转打开,使得预制混凝土墙板从模具内脱离,使得预制混凝土墙板从模具内脱离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的,同一所述弧面部上的若干所述铰接板通过连接杆进行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把手,当需要将弧面部安装到贴合于竖直部的状态时,可以通过把手操作弧面部的移动,使得弧面部的状态调整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弧面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配重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配重块,通过配重块使得弧面部更加稳定的压合于竖直部上,使得模具在浇筑时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安装槽和海绵柱,通过海绵柱将安装槽进行填充封堵,当预制混凝土墙板固化后,只需将海绵柱拆卸,然后将预制混凝土墙板借助工具提起,使得钢筋从安装槽内滑出即可,避免了将侧边模进行拆卸的麻烦,从而使得预制混凝土墙板从模具内卸出更加方便;

(2)通过设置弧面部,通过弧面部的设置,当混泥土浆液倾倒入浇筑腔内时,弧面部的设置可以对流向边缘处的混凝土浆液进行导向回流,减少混凝土浆液溅出的情况;

(3)通过设置铰接轴和铰接板,使得弧面部可以相对于竖直部进行滑移并翻转,使得预制混凝土的卸出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单侧打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模座;2、侧边模;21、底板;22、挡料板;221、竖直部;222、弧面部;3、浇筑腔;4、安装槽;5、海绵柱;6、通孔;7、加强板;8、铰接轴;9、铰接板;10、滑移孔;11、连接杆;12、把手;13、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模座1和设置于模座1上的四条侧边模2,四条侧边模2两两对称设置,四条侧边模2和模座1拼接形成矩形的浇筑腔3,四条侧边模2通过两端相互抵触形成拼接,每条侧边模2均包括固定设置于模座1上的底板21、设置于底板21背离模座1一端的挡料板22,挡料板22均对应设置于底板21靠近浇筑腔3的一端。

每个侧边模2的挡料板22均包括垂直于底板21的竖直部221、设置于竖直部221背离模座1一端的弧面部222。竖直部221为长板形设置,且竖直部221的长度方向沿着底板21的长度方向延伸,竖直部221靠近浇筑腔3的一端与底板21靠近浇筑腔3的一端平齐。弧面部222呈长条形设置,且护面部靠近竖直部221的端面贴合于竖直部221上,弧面部222朝远离竖直部221的方向逐渐向浇筑腔3内弯曲设置。

如图1、图2所示,每个弧面部222远离模座1的一端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安装槽4,若干安装槽4沿着侧边模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模2上的安装槽4对应设置。安装槽4内还对应嵌设有海绵柱5,海绵柱5沿轴向开设有通孔6。

当需要对预制混凝土墙板进行浇筑时,安装槽4可以用于放置钢筋,然后通过海绵柱5对安装槽4进行填充,减少混凝土从安装槽4上漏出。当预制混凝土墙板初步固化后,可以将海绵柱5进行拆分,然后将预制混凝土墙板上提,使得预制混凝土墙板上的钢筋沿着安装槽4滑出即可。

如图1、图2所示,竖直部221上设置有加强板7,加强板7位于背离浇筑腔3的一侧,且加强板7与底板21固定连接,加强板7可以用于加强竖直部221与底板21的固定强度。竖直部221上设置有若干铰接轴8,铰接轴8沿着侧边模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铰接轴8的轴线与侧边模2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弧面部222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与铰接轴8对应的铰接板9,铰接板9固定连接于弧面部222背离浇筑腔3的一侧,且铰接板9与加强板7错开设置。

如图2所示,铰接板9上开设有滑移孔10,滑移孔10呈长条形设置,且滑移孔10沿竖直方向延伸,弧面部222通过铰接轴8穿设于滑移孔10并与竖直部221沿着竖直方向滑移连接。铰接板9靠近底板21的一端呈圆弧面设置,当弧面部222沿着滑移槽向上移动至滑移孔10的下端面抵紧于铰接轴8上时,弧面部222可以沿着铰接轴8进行翻转。

当铰接板9沿着铰接轴8向着模座1方向滑移后,弧面部222抵触于竖直部221上,铰接板9靠近竖直部221的端面始终抵触于竖直部221上,铰接轴8位于滑移孔10内,铰接轴8可以用于限制弧面部222相对于竖直部221的转动。当需要将弧面部222进行翻转时,首先沿着滑移孔10使得弧面部222向上移动,当铰接轴8移动至滑移孔10的下端底部后,圆弧面的设置使得铰接板9可以沿着铰接轴8翻转,从而使得弧面部222进行翻转打开。

如图3所示,同一弧面部222上的若干铰接板9通过连接杆11进行固定相连,连接杆11呈水平设置。连接杆11上设置有把手12,把手12设置于侧边模2的中点位置处。当需要将弧面部222安装到工作状态时,可以通过把手12带动弧面部222进行翻转,然后在弧面部222的重力作用下沿着铰接轴8向下滑移。每个弧面部22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配重块13,通过配重块13,使得弧面部222压紧于竖直部221上时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采用上述模具进行预制混凝土墙板浇筑时,首先通过操作把手12将弧面部222翻转到抵紧于竖直部221的状态,四个侧边模2都安装到位后,将钢筋对应安装到安装槽4内,然后用海绵柱5将安装槽4填充,之后对应的将混合好的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浆液浇入到浇筑腔3内。当预制混凝土墙板初步固化后,将海绵柱5对应拆除,然后通过行车等工具将固化后的预制混凝土墙板提起。因为弧面部222的弧面设置,在预制混凝土墙板提起的过程中,会带动弧面部222向上移动。此时,铰接板9跟随弧面部222向上移动,直到铰接板9上的滑移孔10的下端侧壁抵触于铰接轴8上,继续将预制混凝土墙板向上移动,此时铰接板9可以沿着铰接轴8进行翻转打开,使得预制混凝土墙板从模具内脱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