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移式再生块体的下料及混合振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1718发布日期:2019-04-29 14:4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移式再生块体的下料及混合振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移式再生块体的下料及混合振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快速推进,旧有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产生了大量废旧混凝土。与此同时,新建工程又会消耗大量新混凝土。如果能将废旧混凝土科学合理地应用于新建工程,不仅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还可明显降低砂、石等天然资源的消耗。

作为废旧混凝土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国内外已得到较广泛的研究,所谓再生骨料混凝土,是将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筛分、净化等过程,制成再生粗骨料(4.75mm~31.5mm)或再生细骨料(0.075mm~4.75mm),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置而成的新混凝土。再生骨料制备繁琐、破碎耗能高,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仍然需要耗费大量水泥、砂石。

再生块体是特征尺寸介于60mm~300mm之间的废旧混凝土块状物,再生块体混凝土将废旧混凝土的循环利用从骨料层次提升至大尺度块体层次,显著降低了废旧混凝土回收利用成本,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再利用废旧混凝土的方式。

cn104746875b中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块体型废弃混凝土的浇筑装置,该装置可以在不需要完全依赖起重设备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将浇筑用料输送到浇筑作业点,构造简单。但是该装置不能使再生块体与现浇混凝土充分混合,并且对浇筑作业点处模板的承载能力要求高。cn102383604a中公布了一种块体型废弃混凝土的混合下料施工装置,该装置同样不能使再生块体与现浇混凝土充分混合,并且该装置的抽屉式挡板开启较为费力,渡槽只能沿固定方向下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自移式再生块体的下料装置及混合振捣装置,该装置在装载浇筑用料并利用若干振捣器进行充分的振捣混合,随后行走驱动系统自移至施工现场而无需运输设备,由起重设备将料斗吊运至浇筑作业点后可以准确、均匀、高效地将浇筑用料输送到要浇筑构件的模板内。该装置混合效果好,装卸方便,可自行移动,下料效率高,对推动再生块体混凝土的大规模工程运用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移式再生块体的下料及混合振捣装置,包括:振捣支撑架、平行设置在所述振捣支撑架顶部的轨道、沿所述轨道往复滑动的行走小车、横向等间距设置在所述行走小车上的若干振捣器、行走驱动系统、设置在所述行走驱动系统上的料斗、从所述料斗的上方开口延伸至所述料斗内部的若干振捣引导装置、与所述料斗的出料口相连的溜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行走小车包括与轨道配合的滑动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底板上的升降机构、固定架。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设置有两竖直柱和固定横梁的门式支撑架、两端沿两竖直柱上下移动的升降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的竖直柱沿高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升降横梁的两端设置有沿所述滑槽滚动的升降滚轮,所述滑动底板上设置有升降卷扬机,所述固定横梁的中部设置有定滑轮,所述升降横梁的中部设置有钢丝绳固定扣耳,所述钢丝绳一端固定在钢丝绳固定扣耳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缠绕在所述升降卷扬机上。

进一步地,所述振捣器包括振捣电机和振捣棒;所述振捣引导装置为钢筋笼,为振捣器预留工作空间,所述钢筋笼的直径应比振捣棒的直径大10mm~30mm,所述钢筋笼的高度应比振捣棒的长度大20mm~25mm,所述钢筋笼侧面网格的高度和宽度为40mm~60mm。

进一步地,所述料斗的底部依次连接设置有旋转轴承、截止阀和溜管,所述料斗上设置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的钢丝绳与溜管的自由端相连,通过控制钢丝绳的收放以调节溜管的下料半径;所述溜管包括可弯曲伸缩的过渡管与不可弯曲伸缩的直溜管,所述过渡管的一端与截止阀相连,所述过渡管的另一端与直溜管通过法兰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承上设置有伸入料斗内部的搅拌棒,当截止阀处于开启状态时,通过转动旋转轴承以使搅拌棒做圆周运动;所述料斗的外壁下部设置有激振器。

进一步地,所述截止阀包括固定板、挡料板、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套筒、滚轮,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挡料板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套筒与固定板连接,通过控制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以实现截止阀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滚轮设置在挡料板的底部,用以减小开闭截止阀所需的推拉力。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驱动系统包括履带式或轮式的运输小车、设置在所述运输小车上的料斗支撑架。

进一步地,所述料斗的四条侧棱的上部均设置有吊耳,料斗的内壁设置有精确至0.1m3的刻度线,所述料斗的外壁设置有与料斗支撑架之间实现可靠连接和快速分离的限位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浇筑前根据再生块体混凝土构件的取代率分别计算出现浇混凝土与再生块体的用量,按照料斗内壁设置的体积刻度线先后装填现浇混凝土与再生块体,能够准确控制再生块体的用量;料斗内部设置的钢筋笼为振捣棒预留出工作空间,使振捣棒能够顺畅插入再生块体与现浇混凝土的混合料中,大大提高了混合振捣的效率。

2混合振捣完毕后能够准确无误地自移至施工现场而无需运输设备,提高了再生块体混凝土构件的浇筑效率;料斗与料斗支撑架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能够实现可靠连接和快速分离,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浇筑作业现场的起吊重量。

3挡料板底部设置滚轮,有效减小开闭截止阀所需的推拉力;旋转轴承上设置有伸入料斗内部的搅拌棒,可有效防止混合料堵塞下料口;转动旋转轴承同时控制卷扬机收放钢丝绳,可调节溜管的下料方向和下料半径,下料针对性强。

4自动化程度高,显著降低混合振捣与浇筑作业过程中所需的人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自移式再生块体的下料装置及混合振捣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行走小车及振捣器的三维示意图。

图3是升降机构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4是料斗的三维示意图。

图5是旋转轴承及搅拌棒的三维示意图。

图6是截止阀的三维示意图。

图7是截止阀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中,11-振捣支撑架,12-轨道,13-行走小车,14-振捣器,15-升降机构,16-固定架,17-滑动底板,21-行走驱动系统,22-料斗支撑架,23-料斗,24-振捣引导装置,25-旋转轴承,26-截止阀,27-溜管,141-振捣电机,142-振捣棒,151-升降卷扬机,152-门式支撑架,153-定滑轮,154-升降横梁,155-升降滚轮,231-卷扬机,232-吊耳,233-激振器,251-搅拌棒,261-固定板,262-挡料板,263-电动伸缩杆,264-电动伸缩杆套筒,265-滚轮,271-过渡管,272-直溜管,273-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措施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如此。

如图1、2、3所示,一种自移式再生块体的下料及混合振捣装置,包括:振捣支撑架11、平行设置在所述振捣支撑架11顶部的轨道12、沿所述轨道12往复滑动的行走小车13、横向等间距设置在所述行走小车13上的若干振捣器14、行走驱动系统21、设置在所述行走驱动系统21上的料斗23、从所述料斗23的上方开口延伸至所述料斗内部的若干振捣引导装置24、与所述料斗23的出料口相连的溜管27。

所述的行走小车13包括与轨道12配合的滑动底板17、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底板17上的升降机构15、固定架16。

所述的升降机构15包括设置有两竖直柱和固定横梁的门式支撑架152、两端沿两竖直柱上、下移动的升降横梁154。所述的竖直柱沿高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升降横梁154的两端设置有沿所述滑槽滚动的升降滚轮155,所述滑动底板17上设置有升降卷扬机151,所述固定横梁的中部设置有定滑轮153,所述升降横梁154的中部设置有钢丝绳固定扣耳,所述钢丝绳一端固定在钢丝绳固定扣耳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153缠绕在所述升降卷扬机151上,通过控制钢丝绳的收放带动振捣棒142在竖直平面内上升或下降。

所述振捣器14包括振捣电机141和振捣棒142;所述振捣引导装置24为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直径应比振捣棒142直径大10mm~30mm,所述钢筋笼的高度应比振捣棒142的长度大20mm~25mm,所述钢筋笼侧面网格的高度和宽度为40mm~60mm。

如图4所示,所述料斗23的底部依次连接设置有旋转轴承25、截止阀26和溜管27,所述料斗23上设置有卷扬机231,所述卷扬机231的钢丝绳与溜管27的自由端相连,通过控制钢丝绳的收放以调节溜管27的下料半径;所述溜管27包括可弯曲伸缩的过渡管271与不可弯曲伸缩的直溜管272,所述过渡管271的一端与截止阀26相连,所述过渡管271的另一端与直溜管272通过法兰盘273连接。

如图5所述,所述旋转轴承25上设置有伸入料斗内部的搅拌棒251,当截止阀26处于开启状态时,通过转动旋转轴承25以使搅拌棒251做圆周运动,防止物料在料斗底部发生堵塞;另外,所述料斗23的外壁下部设置有激振器233,通过振动进一步杜绝物料在料斗底部发生堵塞。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截止阀26包括固定板261、挡料板262、电动伸缩杆263、电动伸缩杆套筒264、滚轮265,所述电动伸缩杆263与挡料板262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套筒264与固定板261连接,通过控制所述电动伸缩杆263的伸缩以实现截止阀26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滚轮265设置在挡料板262的底部,用以减小开闭截止阀26所需的推拉力。

所述行走驱动系统21包括履带式的运输小车、设置在所述运输小车上的料斗支撑架22。如图4所示,所述料斗23的四条侧棱的上部均设置有吊耳232,料斗23的内壁设置有精确至0.1m3的刻度线,准确控制再生块体的用量;所述料斗23的外壁设置有与料斗支撑架22之间实现可靠连接和快速分离的限位装置,所述料斗23在重力作用下可快速定位的放置在所述料斗支撑架22上,也可以在外部吊装机械作用下与料斗支撑架22相分离。

上述实施例的实际工作过程包括:

浇筑前根据起重能力和浇筑需要等因素确定某一个或多个再生块体混凝土构件作为同批次浇筑构件。根据再生块体混凝土构件的取代率分别计算出现浇混凝土与再生块体的用量,在材料堆场按照料斗23内壁设置的体积刻度线,先后装填现浇混凝土与再生块体。装填完毕后,所述的行走驱动系统21携带料斗23自移至振捣支撑架11下,所述行走小车13沿轨道12移动使各振捣棒142对准相应的钢筋笼,接着升降卷扬机151工作,带动所述振捣棒142下降并插入所述料斗23内部设置的各钢筋笼中,充分混合振捣再生块体与现浇混凝土。所述振捣棒142依次在各排钢筋笼内混合振捣完毕后,所述的行走驱动系统21携带料斗23自移至施工现场,将所述料斗23与料斗支撑架22分离,并由起重设备将所述料斗23吊运至浇筑作业点。最后通过所述电动伸缩杆263的伸缩开启或关闭截止阀26,以控制再生块体混凝土的下落或截停;下落过程中,通过转动旋转轴承25或控制卷扬机231收放钢丝绳,可以调整溜管27的下料方向和半径。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开发一系列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