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96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车辆的门、后备箱盖等车辆用开闭体转 动自如地支承的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对设置在车辆的门或后备箱盖等上的灯等各种装置配 置电气配线、金属丝等线状部件时,是沿着构成门或后备箱盖的铰
例如,在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一种铰链结构,如图15所示,铰 链结构100是,沿细长的铰链部件150配置用于收纳电气配线130 的截面为-字形的细长的保护部件主体110,并用截面为-字形的罩 部件170及盖部件120覆盖在该保护部件主体110与铰链部件150 的周围。此外,细长的铰链部件150沿着其延伸方向具有凹槽151, 在该凹槽151的内部收纳有其他电气配线140。
图16是示出了现有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的设置状态的 图,是开闭体打开时的后备箱盖的角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7是示出 了现有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的设置状态的图,是开闭体打开 时的后备箱盖的角部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16和图17所示,以往,在汽车的车身后部设置有用于收 纳行李的后备箱室110。后备箱室110的开口部120由后备箱盖等开 闭体进行开闭,以便能够存放行李。开闭体例如通过细长的铰链部 件210、 310转动自如地安装到车身100上。 一对铰链部件210、 310 的前端部侧固定在开闭体的左右,基端部侧通过后备箱室110的左 右角部121并被轴支承在车身100上。
橡胶制的挡风条500设在后备箱室IIO的开口部120的周缘。安装有挡风条500的开口部120的角部121形成为圆弧状。另外, 车辆的门、后备箱盖等开闭体中,有设置了灯、锁装置等各种装置 的结构。这些各种装置中,有设置了用于与设在车身侧的电源等连 接的电气配线、或用于使后备箱盖打开的金属丝等线状部件的结构。
如图15 图17所示,在对开闭体的各种装置配置电气配线、金 属丝等线状部件时,沿着构成门或后备箱盖的铰链机构的细长的铰 链部件210、 310、 450进行所述线状部件的配置。
例如,在图16所示的铰链结构200中,在截面为口字形的4交链 部件210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保持电气配线220、 230的夹子240, 通过该夹子240将电气配线220、230安装于铰链部件210的外侧面。
另外,在图17所示铰链结构300中,为了能够在铰链部件310 内收纳电气配线320,铰链部件310的截面形成为U字形,从而使 电气配线320收纳在铰链部件310内,并通过带330等进行保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33723号公报
在门或后备箱的开口部的结构中,为了充分利用该开口部,希 望能够尽量接近开口部的角部地配置铰链结构。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铰链结构由于铰链盖的截面是大型化 的结构,所以存在着向开口部内伸出,使开口部的空间减小的问题。
另外,开口部的角部大多形成为曲线形状(圆弧状),但是现 有的铰链结构,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形成为角部伸出的形 状,因此存在着当使铰链结构接近开口部的角部时,两者的间隙不 均匀,外观性不好的问题。
另外,在图16所示的铰链结构200中,由于电气配线220、 230 设置在铰链部件210的外侧面,因此存在着铰链部件210向后备箱 室110侧伸出电气配线220、 230的设置空间S200的量的问题。
在为了减少铰链部件210向后备箱室110的伸出量而将铰链部 件210靠近开口部120的车宽方向的边缘来配置的情况下,由于角 部121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存在着从铰链部件210到开口部120的 前方的边缘的距离L200变长,从而在前方的间隙扩大的问题。
5另外,在该铰链结构200中,由于电气配线220、 230以暴露在 铰链部件210的外侧面的状态设置,因此存在着外观性不好的问题。
另外,在图17所示的铰链结构300中,由于截面为U字形的铰 链部件310起到覆盖电气配线320的罩的作用,因此从车辆后侧看 不到电气配线320,提高了外观性。但是由于收纳了电气配线320, 因此存在着铰链部件310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由于铰链部件310没有形成为模仿角部121形状的形状, 因此,若将铰链部件310接近开口部120的前侧边缘来配置,虽然 开口部120的前侧边缘与铰链部件310之间的间隙L300变窄,但是 却存在着开口部120的侧部边缘与铰链部件310之间的间隙S300变 宽的问题。
因此,后备箱室110由于铰链部件310的大型化及间隙L300、 S300的扩大而存在着收纳铰链部件310的基端部侧的衬里130的突 出量S400变大从而行李的收纳容量变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 高开闭体打开时的外观性、并且能够减少向开口部的突出量的车辆
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在该结构中,支承开 闭体的细长的铰链部件能够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车身的开口部,所述 铰链部件随着所述开闭体的开闭动作而转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铰链部件上设有覆盖所述铰链部件的罩部件,所述罩部件的外周面 中的与所述开口部的角部相对的部分的形状模仿所述角部的形状而 形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所述罩部件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开口部的角 部相对的部分的形状模仿所述角部的形状而形成,因此,开口部的 角部与罩部件的外周面的空隙能够大致恒定,从而能够提高开闭体 打开时的外观。另外,由于能够使铰链结构整体地(均匀地)接近角部,因此能够减小铰链结构向开口部的伸出量。由此,能够尽可 能大地确保开口部的空间,从而抑制行李的接触等。
另外,优选所述罩部件具有设在所述角部侧的外侧罩、和从所 述开口部的内侧卡合在所述外侧罩上的内侧罩。
根据该结构,由于罩部件由外侧罩和内侧罩两个部件构成,因 此能够提高各个部件的成形自由度。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外侧罩外 周面的形状形成为模仿角部的形状。另外,能够使内侧罩的形状成 为尽量不向开口部伸出的形状。
优选所述外侧罩和所述内侧罩分别安装在所述铰链部件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外侧罩和内侧罩分别被单独地保持在铰链部 件上,因此能够提高罩部件的组装作业性。
另外,优选所述铰链部件在所述罩部件的截面内部靠近所述角
部而配置。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铰链部件在罩部件的截面内部靠近角部而 配置,因此能够提高罩部件中远离角部的部分的成形自由度,使罩 部件成为尽量不向开口部伸出的形状。
另外,优选所述铰链部件在所述罩部件的截面内部邻接于所述 外侧罩而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铰链部件在罩部件的截面内部邻接于外侧罩 而配置,因此能够提高内侧罩的成形自由度,使内侧罩的形状成为 尽量不向开口部伸出的形状。
另外,优选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具有沿所述铰链 部件配置的线状部件,所述线状部件在包含所述铰链部件的转动轨 迹的面上邻接于所述铰链部件而设置。
根据该结构,线状部件配置在包含铰链部件的转动轨迹的面上, 因此能够减小与该面正交的方向上的罩部件的宽度尺寸。从而能够 尽可能地抑制罩部件向开口部的伸出量。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在该结构中,支承开 闭体的细长的铰链部件能够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车身的开口部,所述
7铰链部件随着所述开闭体的开闭动作而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 链部件的在延伸方向上的截面模仿所述开口部的角部的形状而形 成,所述铰链部件设在所述角部侧,并且,所述铰链部件具有从所 述开口部的内侧卡合在所述铰链部件上的罩部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铰链结构的铰链部件的在延伸方向上的截面 模仿开口部的角部的形状而形成,因此开口部的角部与铰链部件的 与该角部相对的相对面之间的空隙能够大致恒定,由于能够使门铰 链结构整体地(均匀地)接近角部,因此能够减小向开口部的伸出 量。其结果是,能够尽可能大地确保开口部的空间,从而抑制行李 与铰链部件等接触。另外,由于铰链部件靠近角部侧设置,罩部件 从开口部的内侧卡合在铰链部件上,因此,当开闭体打开时,铰链 部件的内方向侧被罩部件遮掩,因此能够提高开闭体打开时的外观 性。
另外,优选所述铰链部件具有用来安装所述罩部件的铰链主
体;和一端固定在所述铰链主体上,另一端能够自由转动地安装在
所述车身上的臂部件。
根据该结构,铰链部件由铰链主体和臂部件分体构成,由此能 够提高铰链主体的成形自由度,从而能够容易地成形为模仿角部形 状的形状。由于这样使铰链主体与臂部件分体,因此例如通过采用 对臂部件作用驱动力的结构就能够容易地应用到对开闭体进行开闭 的自动开闭装置中。
另外,优选在所述铰链部件上,沿该铰链部件配置有线状部件, 所述线状部件被保持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所述罩部件上。
根据该结构,由成形性良好的树脂材料形成不需要强度的罩部 件,因此能够提高成形自由度,从而能够容易地一体形成使该罩部 件卡定在铰链部件上的卡定机构。罩部件即使在成为保持线状部件 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尽可能地紧凑成形,因此能够以尽可能地 抑制向开口部的伸出量的状态进行设置。
另外,优选在所述铰链部件上,沿该铰链部件配置有线状部件,所述线状部件被保持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所述铰链部件上。
根据该结构,为了保持开闭体而需要强度的铰链部件由金属材 料构成,因此能够牢固地保持开闭体。另外,由于能够预先将线状
罩部件的安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开闭体打开时的外观性,并 且减少了向开口部的伸出量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汽车的从斜后上方
看到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a)表示 关闭状态,(b)表示打开状态。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外侧罩的剖视图。
图5是内侧罩的剖视图。
图6是电气配线夹子的侧视图。
图7是沿图2 ( b )的I-1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图,(a)是分 解立体图,(b)是组装后的沿(a)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c) 是组装后的沿(a)的B-B线的放大剖视图,(d)是组装后的沿(a) 的D-D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图,(a)是表 示后备箱盖的开口部中的铰链结构的设置状态的放大剖视图,(b) 是沿(a)的E-E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图,(a)是 表示后备箱盖的开口部中的铰链部件的设置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9(b)是表示夹子的安装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 图1 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的剖视图,是包括
了电气配线的铰链部件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的设置状态的图, 是开闭体打开时的后备箱盖的角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现有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的设置状态的图, 是开闭体打开时的后备箱盖的角部的放大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 1B-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 2—--汽车(车辆) 2a一——车身
4— —开口部 4a----角部
5— —后备箱盖(开闭体)
10、 40、 70-…铰链部件
11、 41、 71--—臂部件
12、 42、 72----铰链主体 20----线状部件
30、 50、 80----罩部件
31— -外侧罩
32— —内侧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i兌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在il 明中,对于同一要素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实 施方式中,以将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以下简称为"铰链结构")
10应用到汽车的后备箱盖中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 式中,在说明方向时以汽车的前后左右上下为基准进行"^兑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汽车的从斜后上方 看到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汽车2在其后部具有后备箱室3和对后备箱室3 的开口部4进行开闭的后备箱盖5。本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1 是相对于车身将开闭体即后备箱盖5转动自如地支承的装置。铰链 结构1的一端侧固定在后备箱盖5的背面,铰链结构1的另一端侧 在后备箱室3的内部中被转动自如地固定在车身上。另外,铰链结 构1在后备箱盖5的左右端部和开口部4的左右的角部4a上各配置 有一个。此外,左右的角部4a (更具体地^说,是指开口部4的前侧 的左右的角部4a)形成为曲线形状。由于左右的铰链结构1是彼此 对称的结构,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主要说明配置在左侧的铰链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a)表示 关闭状态,(b)表示打开状态。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铰 链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图3所示,铰链结构1主要由形成为钩状的细长的铰链 部件10、沿铰链部件10配置的线状部件20、和覆盖铰链部件10及 线状部件20的罩部件30构成。
如图3所示,铰链部件IO是支承后备箱盖5的金属制的部件, 例如形成为四棱筒状的细长部件。铰链部件IO具有一端侧能自由转 动地固定在车身(图示省略)上的轴支承部11、从该轴支承部11 的另一端侧朝后方弯曲延伸的弯曲部12、和从该弯曲部12的与轴支 承部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开始沿后备箱盖5的背面延伸的后备箱盖 安装部13。
在轴支承部11的一端侧形成有供旋转轴C穿过的贯通孔lla。 弯曲部12沿着以旋转轴C为中心的身见定直径的圓折弯并弯曲。后备箱室3的开口部4的边纟彖部配置在该轴支承部11与弯曲部12之间 的空间内(参照图2 (a) 、 (b))。在弯曲部12的左右周面12a、 12b上贯穿设置有用于安装罩部件30的罩安装孔12c。另外,在弯 曲部12的与旋转轴C相反一侧的周面12d上贯穿设置有用于安装线 状部件20的线状部件安装孔12e。
后备箱盖安装部13例如由螺栓固定在后备箱盖5的背面。在后 备箱安装部13上,在上下方向贯穿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螺栓贯通孔 13a。
如图3所示,线状部件20例如由与设在后备箱盖5上的牌照板 照明用灯等(图示省略)连接的电气配线21、与后备箱盖5的锁机 构(图示省略)连接的开锁缆线22等构成。
电气配线21在包含铰链部件10的转动轨迹的面上,与4交链部 件10邻接地配置。具体来说,电气配线21邻接于弯曲部12的与旋 转轴C相反一侧的周面12d和后备箱盖安装部13的与后备箱盖5相 反一侧的周面13b而配置。电气配线21通过后述的电气配线夹子23 而被安装在铰链部件10上。
开锁缆线22配置在与包含铰链部件10的转动轨迹的面相比稍 微靠车辆外侧的位置(参照图4)。开锁缆线22被保持在后述的罩 部件30上。另外,开锁缆线22是例如将设在驾驶席上的解锁杆(图 示省略)的动作传递到后备箱盖5的锁机构的缆线,当拉动解锁杆 时,后备箱盖5的锁定被解除。
如图2、图3所示,罩部件30是树脂制的中空部件,其覆盖铰 链部件10的弯曲部的整个周面和后备箱盖安装部13的后备箱盖5 侧以外的周面。罩部件30由配置在开口部4的角部4a侧的外侧罩 31、和配置在开口部4的内侧的内侧罩32构成。
如图3所示,外侧罩31是沿铰链部件10的弯曲部12和后备箱 盖安装部13延伸的薄板状的部件。外侧罩31形成为剖视时的大致 反」字形(参照图4)。在外侧罩31的内周面31c上设有用于钩挂 在弯曲部12的罩安装孔12c中的卡夹34。另外,在外侧罩31的后备箱盖5侧的端部上形成有覆盖后备箱盖安装部13的与后备箱盖5 相反一侧的周面13b的底壁31b。
内侧罩32与外侧罩31相同,也是沿铰链部件10的弯曲部12 与后备箱盖安装部13延伸的薄板状的部件。内侧罩32形成为剖视 时的大致」字形(参照图5)。在内侧罩32的内周面32c上设有用 于钩挂在弯曲部12的罩安装孔12c中的卡夹34。另外,在内侧罩 32的后备箱盖5侧的端部上形成有覆盖后备箱盖安装部13的与后备 箱盖5相反一侧的周面13b的底壁32b。
图4是外侧罩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在外侧罩31的内周面31c,在与外侧罩31的延伸 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有壁状的横肋31e。而且,卡夹34立起地设 置在该横肋31e的铰链部件10侧的端部31f上。
卡夹34具有彼此隔开间隔立起地设置的一对棒状的基部34a、 和分别在该基部34a的侧面上突出形成的锥状的钩挂部34b。钩挂部 34b形成为越往横肋31e侧宽度越宽。棒状的基部34a在插入罩安装 孔12c中时发生弹性变形,并在钩挂部34b通过罩安装孔12c之后 复原。由此,钩挂部34b能够钩挂在罩安装孔12c的周缘,进而能 够将外侧罩31组装到铰链部件10上。
另外,在横肋31e的侧端部31g上设有用于保持开锁缆线22的 保持槽35。在保持槽35的铰链部件10侧的侧面突出形成有锥状的 突起部35a。当将开锁缆线22嵌入保持槽35中时,突起部35a钩挂 开锁缆线22,从而使开锁缆线22不会从保持槽35中脱出。
图5是内侧罩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在内侧罩32的内周面32c,在与内侧罩32的延伸 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有壁状的横肋32e。而且,卡夹34立起地设 置在该横肋32e的铰链部件10侧的端部32f上。内侧罩32的卡夹 34与外侧罩31的卡子34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横肋32e的侧端部32g上形成有用于卡定外侧罩31的 一个侧缘31h(参照图4)的凹部36。当将外侧罩31的一个侧缘31h
13嵌入到凹部36中时,外侧罩31的一个侧缘31h由内侧罩32的一个 侧缘32h与横肋32e的侧端部32g夹持。此外,横肋32e在内侧罩 32的延伸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图示省略)。各横肋 32e由沿着内侧罩32的延伸方向形成的两条纵肋37连接。 图6是电气配线夹子的侧视图。
如图6所示,电气配线夹子23是用于将电气配线21安装到铰 链部件IO的线状部件安装孔12e上的树脂制的部件。电气配线夹子 23包括环状部23a、抵接部23b、突部23c、和钩挂部23d。
环状部23a具有供电气配线21穿过的贯穿孔23e。在环状部23a 的铰链部件10侧形成有圆锥台形状的抵接部23b。当将电气配线夹 子23安装到铰链部件10上之后,抵接部23b抵接在铰链部件10的 周面12d上。在抵接部23b的铰链部件10侧突出形成有棒状的突部 23c。在突部23c的侧面突出形成有多个锥状的钩挂部23d。钩挂部 23d形成为越往抵接部23b侧宽度越宽。钩挂部23d在向线状部件安 装孔12e内插入时发生弹性变形,并在穿过后复原,由此钩挂在线 状部件安装孔12e的周缘上。
下面,主要参照图7对本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1的作用效 果进行说明。图7是沿图2 ( b )的I-I线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罩部件30的外周面中的与开口部4的角部4a相 对的部分,即外侧罩31的外周面31a形成为模仿开口部4的角部4a 的形状。换言之,外侧罩31的外周面31a形成得与开口部4的角部 4a大致平行。由此,外侧罩31的外周面31a与角部4a的间隔大致 恒定,因此提高了铰链结构1的外观性。
另外,外侧罩31和内侧罩32分别通过卡夹34安装到铰链部件 10上。即,在图15所示的现有的铰链结构100中,当将罩部件170 安装在铰链部件150上时,需要使罩部件170与盖部件120卡合, 但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1中,外侧罩31和内侧罩32分别 被单独地保持在铰链部件10上,因此能够提高罩部件30的组装作 业性能。
14如图7所示,在外侧罩31与内侧罩32组合形成的罩部件30的 中空部内,铰链部件10配置在与电气配线21和开锁缆线22相比靠 近角部4a的位置,即角部4a附近。另外,铰链部件10在罩部件30 的中空部内与外侧罩31邻接配置。
因此,能够提高罩部件30中构成远离角部4a的部分的内侧罩 32的成形自由度,使内侧罩32成为尽量不向开口部4的内侧伸出的 形状。
另外,如图7所示,电气配线21在包含铰链部件10的转动轨 迹的面Y上与铰链部件10邻接地配置。因此,能够减小与该面Y 正交的方向上的罩部件30的宽度尺寸。由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罩 部件30向开口部4的内侧伸出。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图9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l所示,汽车2在车身后部具有收纳行李的后备箱室3、对 后备箱室3的开口部4进行开闭的后备箱盖(开闭体)5、和将该后 备箱盖5转动自如地连接在车身2a上的铰链结构1。
本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1是相对于车身2a将开闭体即后备 箱盖5转动自如地支承的装置,对后备箱盖5进行轴支承的细长状 的铰链部件10靠近车身2a的开口部4的角部4a而配置,并且铰链 部件10随着后备箱盖5的开闭动作而转动(参照图2 ( a))。铰链 结构1的一端侧固定在后备箱盖5的背面,铰链结构1的另一端侧 在后备箱室3的内部中被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车身上。另外,铰链 结构1在后备箱盖5的左右端部和开口部4的左右的角部4a附近各 配置有一个。
后备箱室3是通过后备箱盖5从开口部4的后侧向上方打开进 而向后敞开从而能够装卸行李的行李箱。
在开口部4的周缘安装有橡胶制的挡风条等密封件S,当用后备 箱盖5封闭该开口部4时,后备箱盖5压在密封件S上以进行密封, 由此后备箱3被密封。后备箱盖5例如由辊轧钢板制的盖体构成,并设有牌照板2b、 用于对该牌照板2b进行照明的照明灯装置(图示省略)、和锁机构
(图示省略)等。
此外,左右的角部4a (具体来说是指开口部4的前侧的左右的 角部4a)形成为曲线状(圆弧状)。由于左右的铰链结构1是彼此 对称的结构,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参照图8和图9主要对配置在左 侧的铰链结构1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图,(a)是分 解立体图,(b)是组装后的沿(a)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c) 是组装后的沿(a)的B-B线的放大剖视图,(d)是组装后的沿(a) 的D-D线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 结构的图,(a)是表示后备箱盖的开口部中的铰链结构的设置状态 的放大剖视图,(b)是沿(a)的E-E线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8 (a)所示,所述铰链结构1主要由形成为钩状的细长的 铰链部件10、沿该铰链部件10配置的线状部件20、保持线状部件 20并且安装在铰链部件IO上与该铰链部件10—起覆盖线状部件20 的罩部件30构成。
如图8所示,铰链部件10由支承后备箱盖5的金属制的细长部 件形成(参照图1 )。铰链部件10具有从角部4a侧覆盖线状部件 20的外侧罩半体的功能(参照图1和图9 (a))。铰链部件10具 有安装有罩部件30的铰链主体12、 一端固定在铰链主体12上,另 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车身2a上的臂部件11、及用于将罩部件30 安装在铰链主体12上的多个(例如三个)罩安装托架14。换言之, 在该铰链部件10中, 一端(基端部侧)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车身2a 上的四棱筒状的臂部件11和从该臂部件11的另一端(前端部侧) 开始朝后方弯曲延伸的截面为大致J字形的铰链主体12通过焊接等 连接,并且,在铰链主体12的与罩部件30相对的面上通过焊接等 固定有多个罩安装托架14。
铰链部件10的延伸方向的截面模仿开口部4的角部4a的形状
16形成(参照图9(a))。
如图8 (a)所示,在铰链部件10中,臂部件11是被轴支承在 车身2a侧的部位,并配置成被收纳在车身2a内的状态。在臂部件 11的一端(基端)侧形成有供设置在车身2a上旋转轴C穿过的贯通 孔11 a。
在铰链部件10中,铰链主体12是形成如下部位的部分,所述 部位包括安装在后备箱盖5上并配置在后备箱盖5内的部位;和 以从后备箱盖5及车身2a露出的状态配置,并与罩部件30 —起形 成覆盖线状部件20的筒体的部位。铰链主体12具有沿着以旋转轴C 为中心的规定直径的转动轨迹圓弯曲的弯曲部12a、和从与臂部件 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前端部)开始沿后备箱盖5的背面延伸的后 备箱盖安装部12b (参照图8)。后备箱室3的开口部4的边缘部配 置在臂部件11与铰链部件12的弯曲部12a之间的空间内(参照图1 和图9 ( a ))。
弯曲部12a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也弯曲地形成,在与 罩部件30相对的凹面12c内形成能够收纳罩安装托架14的空间。 在该凹面12c内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和两端部这三个地方,i殳置有 用于将罩部件30以与弯曲部12a配合的方式进行安装的罩安装托架 14。后备箱盖安装部12b例如由焊接螺栓(图示省略)固定在后备 箱盖5 (参照图1 )的背面。在后备箱盖安装部12b上,在上下方向 贯穿设置有多个供该焊接螺栓穿过的螺栓贯通孔12 d 。
如图8 (a)所示,所述罩安装托架14是用于使罩部件30保持 在铰链部件IO上的大致长方形的金属制的薄板部件,该罩安装托架 14通过点焊等固定在铰链主体12的凹面12c内。罩安装托架14具 有形成于该罩安装托架14的中央部的突条部14a、配置在该突条部 14a的两侧的四个角附近的较低位置并与弯曲部12a紧密连接的焊接 部W、以及贯穿设置在突条部14a上的第一罩安装孔14b和第二罩 安装孔14c。
如图8 (a) 、 (d)和图9 (a)所示,焊接部W是焊接罩安装托架14和铰链主体12的凹面12c的部位。从铰链主体12的长度方 向看,焊接部W以使罩安装托架14的前端侧及基端部侧中的一端 部和另 一端部紧密连接在凹面12c上的方式折弯形成。
突条部14a形成在罩安装托架14的两端的焊接部W、 W之间, 并从该焊接部W、 W起向罩部件30侧突出而形成为台形状。在该突 条部14a和凹面12c之间,形成用于配置第一弹性卡定片30b和第 二弹性卡定片30c的前端的卡定爪的空间(参照图9(b))。
如图8 (a)所示,第一罩安装孔14b和第二罩安装孔14c是供 后述的第一弹性卡定片30b和第二弹性卡定片30c插入并卡定的孔。 该第一罩安装孔14b和第二罩安装孔14c贯穿设置在突条部14a两 端部的平坦部位。
如图8 (a)所示,线状部件20例如由与用于对设在后备箱盖5 上的牌照板2b进行照明的牌照板照明灯等(图示省略)连接的电气 配线21、和与后备箱盖5的锁机构(图示省略)连接的开锁缆线22 等构成。线状部件20由线状部件保持片30d保持,该线状部件保持 片30d —体地突出形成在由树脂部件构成的罩部件30的凹面30a。
如图8 (c)和图9 (a)所示,线状部件20被收纳配置在罩部件 30的凹面30a内,所述凹面30a与沿铰4连部件10的转动轨迹形成的 铰链主体12的凹面12c相对配置。线状部件20通过插入到一对线 状部件保持片30d、 30d之间而被组装在由罩部件30与铰链主体12 构成的筒体内。
如图8 (d)所示,当线状部件20被夹置在罩部件30和铰链主 体12之间时,由罩安装托架14的突条部14a的中央部分支承电气 配线21和开锁缆线22,使这些线不会从线状部件保持片30d、 30d 之间脱出(参照图8(c))。
电气配线21是用于对灯供电的电线,其一端与灯等连接,另一 端通过开灯开关(图示省略)与电源连接。
开锁缆线22是将例如设在驾驶席上的解锁杆(图示省略)的动 作传递到后备箱盖5的锁机构的缆线,当拉解锁杆时,后备箱盖5的锁定被解除。
如图8 (a)所示,罩部件30是覆盖铰链部件10的弯曲部12a 的凹面12c的^f对脂制的^^反状部件,具有/人开口部4的内侧与4交《连部 件H)卡合以覆盖线状部件20的内侧罩半体的功能。罩部件30如下 组装该罩部件30以与配置在开口部4的角部4a侧的铰链部件10 的弯曲部12a相配合的方式配置在开口部4的内侧,与4交链部件10 一起形成供线状部件20穿过的筒体。
如图8 (a)所示,罩部件30是沿铰链部件IO的弯曲部12a和 后备箱盖安装部12b延伸的金属制的薄板状部件。罩部件30形成为 剖视时的大致」字形(参照图8 (b) 图8 (d))。在罩部件30的 凹面30a上,第一弹性卡定片30b和第二弹性卡定片30c、线状部件 保持片30d、第一支承片30e (参照图8 (b))以及第二支撑片30f 朝着铰链主体10的凹面12c —体地突出形成。
如图8 (a) 、 (d)、图9 (a) 、 (b)所示,第一弹性卡定片 30b和第二弹性卡定片30c是在前端部的外侧具有卡定爪的突起。第 一弹性卡定片30b和第二弹性卡定片30c以所谓的卡扣连接(snap fit)的方式卡合在罩安装托架14的第一罩安装孔14b和第二罩安装 孔14c的边缘。此外,通过第一弹性卡定片30b和第二弹性卡定片 30c插入在第一罩安装孔14b和第二罩安装孔14c中并与之卡合,罩 部件30被组装到铰链部件10上。
如图8 (a)和图9 (b)所示,第一弹性卡定片30b在凹面30a 的上端部的三个地方形成。第一弹性卡定片30b的形成于前端内侧 的卡定爪从背面侧插入到罩安装托架14的第一罩安装孔14b中并与 之卡合。第二弹性卡定片30c由彼此隔开间隔立起地设置的一对突 起构成,当该第二弹性卡定片30c插入到第二罩安装孔14c中时, 倾斜面状的卡定爪被第二罩安装孔14c的边缘推压而发生弹性变形, 并在卡定爪穿过第二安装孔14c之后复原。
由此,第一弹性卡定片30b和第二弹性卡定片30c的卡定爪卡 合在第一罩安装孔14b和第二罩安装孔14c的边缘,从而能够通过
19一触式操作容易地将罩部件30组装到铰链部件10上。由此,铰链 部件10和线状部件20能够被罩部件30遮蔽而不会被从外部看到, 因此能够提高铰链结构1的外观性。进一步,在将罩部件30固定在 铰链部件IO上时,由于不需要螺栓等紧固部件和供紧固部件穿过的 贯通孔等,因此能够将后备箱室3的开口部4的内侧的外表面加工 成美观性好的表面,从而能够提高铰链结构1的美观性。
如图8 (a) 、 (c)、图9 (a)所示,线状部件保持片30d、 30d 是彼此隔开间隔立起地设置,并且用于保持线状部件20的卡定爪在 前端部内侧相对地配置的一对突起,所述线状部件保持片30d、 30d 在凹面30a的多个部位形成。在线状部件保持片30d上,在背面部 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对该线状部件保持片30d进行加强的加强肋,在 线状部件保持片30d的内表面部一体地形成有用于支承线状部件的 肋。当将线状部件20嵌入到线状部件保持片30d、 30d之间时,卡 定爪对电气配线21进行卡定,以使线状部件20不会从线状部件保 持片30d、 30d之间脱出。
如图8 (a) 、 (b)、图9 (a)所示,第一支承片30e是在铰链 主体12与罩部件30卡合时,用于与铰链主体12的凹面12c的上端 部抵接以防止两者错位而产生松动的突起。第一支承片30e形成在 从罩部件30的凹面30a的上端向中心线侧偏离铰链主体12的厚度 的量的位置上(参照图8 (b))。当使铰链主体12与罩部件30两 者配合时,第一支承片30e的前端部外侧抵接在4交链主体12的凹面 12c上,从而能够将罩部件30没有松动地卡合在铰链部件10上。
如图8 (a) 、 (b)、图9 (a)所示,第二支承片30f是当铰链 主体12与罩部件30卡合时,用于抵接在铰链主体12的凹面12c的 下端部以防止两者错位而发生松动的突起。第二支承片30f设置在从 罩部件30的凹面30a的下端部内表面向中心线侧偏离铰链主体12 的厚度的量的位置上,并从该位置向铰链主体12突出地设置(参照 图8 (b))。当使铰链主体12与罩部件30两者配合时,铰链主体 12的下缘部插入到第二支承片3 0 f的前端部外侧与罩部件3 0的下端之间,进而将罩部件30没有松动地卡合在铰链部件10上。
下面,主要参照图8和图9说明本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1
的作用效果。
如图9 ( a)所示,4交链部件10的外周面中的与开口部4的角部 4a相对的部分、即铰链主体12的弯曲部12a的外周面被形成为模仿 开口部4的角部4a的形状。换言之,铰链部件10的外周面形成得 与开口部4的角部4a大致平4亍。由此,4交《连部件10的外周面与角 部4a的间隔Ll、 L2大致恒定,从而能够将铰链部件10配置得尽可 能接近角部4a,能够减少铰链部件1向后备箱室3的开口部4的内 侧的伸出量。
由此,配置在后备箱室3的左右的角部4a上的左右的铰链结构 l之间的距离变宽,从而能够增大后备箱盖5的支承跨距,因此能够 提高基于铰链结构1的后备箱盖5的保持力和支承刚性。
另外,罩部件30在由线状部件保持片30d将线状部件20保持 在凹面30a内的状态下被组装到铰链部件10上。
即,在图15所示的现有的铰链结构100中,当在铰链部件150 上安装罩部件170时,需要在将电气配线130、 140安装在保护装置 主体110中之后使罩部件170与盖部件120卡合,但在本第二实施 方式的铰链结构1中,卡定线状部件20的罩部件30被单独地保持 在铰链部件10上,因此能够提高罩部件30的组装作业性。
另外,如图9(a)所示,在组装作为外侧罩的铰链主体IO和作 为内侧罩的罩部件30而形成的筒体的中空部内,铰链部件10配置 在与线状部件20和罩部件30相比接近角部4a的位置,即角部4a 附近。
因此,能够提高铰链结构1中构成远离角部4a的部分的罩部件 30的成形自由度,能够成为使罩部件30尽可能不向开口部4的内侧 伸出的剖视时的扁平的形状,同时,能够使铰链结构1的整体的截 面形状形成为模仿圓弧状的角部4a的外观形状的形状。因此,不仅 能够提高铰链结构1的美观性,还能够缩小铰链结构1与角部4a之
21间的间隔Ll、 L2。
这样形成的铰链结构1,在后备箱室3的开口部4的内侧方向上 配置罩部件30,因此,当驾驶者对后备箱室3装卸行李时,铰链部 件10被罩部件30遮掩,并且线状部件20被内置在由铰链部件10 和罩部件30构成的筒体内而不会被看到。因此,能够谋求铰链结构 1的外观性的提高、节省空间、小型化和后备箱室3的扩大化。
由于铰链结构1的铰链主体12和罩安装托架14是对金属板进 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并且该铰链结构1由安装在铰链主体12上的 大致板状的树脂部件形成,因此能够谋求铰链结构1整体的小型化 和轻量化。
另外,如图9(a)所示,电气配线21在包含铰链部件10的转 动轨迹的面Y上与铰链部件IO邻接地配置。因此,能够减小与该面 Y正交的方向上的罩部件30的宽度尺寸。从而能够使罩部件30以 最低限度向开口部4的内侧伸出,并能够尽量抑制行李抵接在铰链 部件10上。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0 图11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IO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图,(a)是表示 后备箱盖的开口部中的铰链部件的设置状态的放大剖视图,(b )是 表示夹子的安装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IO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1A包括铰链部件40, 线状部件20沿该铰链部件40配置,该线状部件20由电气配线夹子 60保持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铰链部件40上。铰链结构1A主要由铰 链部件40、配置在该铰链部件40内的线状部件20、将该线状部件 20束起并安装在铰链部件40上的电气配线夹子60、和与铰链部件 40相配合,并与该4交一随部件40 —起形成覆盖线状部件20的筒体的 树脂制的罩部件50构成。
铰链部件4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部件10 (参照图8(a))一样,通过将臂部件41、铰链主体42和罩安装托架44焊接而形成。
臂部件41由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臂部件11 (参照图8(a))的 形状大致相同的筒体构成,该臂部件41插入到铰链主体42的缺口 部42d中并被焊接。
铰链主体42与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主体12 (参照图8(a)) 大致相同,通过对金属制的板部件进行沖压加工而形成。该铰链主 体42具有沿转动轨迹圆弯曲形成的弯曲部42a、当从长度方向看时 整体沿角部4a (参照图11 )以大致U字形弯曲形成的凹面42c、后 述的后备箱盖安装部42b、缺口部42d、和第二罩安装孔42e。与第 二实施方式的罩安装托架14 (参照图8 ( a)) —样,折弯形成并焊 接在凹面42c上的罩安装托架44安装在铰链主体42上。另外,在 该铰链部件上安装有安装在罩安装托架44上的电气配线夹子60、由 电气配线夹子60保持在凹面42c内的线状部件20、和安装在铰链主 体42上以封闭凹面42c的罩部件50。
弯曲部42a及后备箱盖安装部42b的在罩部件50侧开口的凹面 42c连续地形成,以形成能够收纳线状部件20的空间。在弯曲部42a 的下表面的多个部位贯穿设置有多个第二罩安装孔42e,所述第二罩 安装孔42e用于卡扣连接一对第二弹性卡定片50c。
罩安装托架44通过将长方形的金属制板部件折弯而形成,并被 焊接在铰链主体42的凹面42c的两个部位上。罩安装托架44具有 设在该罩安装托架44的四角并与凹面42c紧密连接地焊接的坪接部 W、支承线状部件20的突条部44a、在该突条部14a的上下端部贯 穿设置的第一罩安装孔44b、以及在前端侧的焊接部W、 W之间的 中央贯穿设置的夹子安装孔44d。
第一罩安装孔44b是供第一弹性卡定片50b从下方插入的孔。
电气配线夹子60是由带部60a和夹子部60b—体形成的树脂制 的部件,并在线状部件20的两个部位巻绕带部60a以进行固定。两 个夹子部60b分别通过两个罩安装托架44固定在铰链主体42内。
线状部件20的电气配线21和开锁缆线22被设在电气配线夹子60中的带部60a束起。电气配线夹子60的夹子部60b卡合在罩安装托架44的夹子安装孔44d中。由此,电气配线21和开锁缆线22被保持在铰链主体42的凹面42c内。
罩部件5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罩部件30 (参照图8 (a)) —样,是剖视时呈大致J字形状的树脂制的板材部件,该罩部件50配置在铰链部件40的开口部4的内侧,并以使弯曲部42的凹面42c被遮蔽的方式进行覆盖。在罩部件50的凹面50a上,多个第一弹性卡定片50b、 一对第二弹性卡定片50c、和多个卡合片50g向铰链主体42一体地突出形成。
第一弹性卡定片50b从罩部件50的凹面50a内朝上方突出地设置,其前端部插入到第一罩安装孔44b中。第二弹性卡定片50c设置在罩部件50的凹面50a内的多个部位,其前端具有卡定爪。
卡合片50g是供铰链主体42的下端部42f的前端卡合的部位,由形成为大致V字形的突起构成。
由此,罩部件50的第一弹性卡定片50b卡合在罩安装托架44的第一罩安装孔44b中,卡合片50g与铰链主体42的下端部42f卡合,第二弹性卡定片50c卡合在铰链主体42的第二罩安装孔42e中,从而,罩部件50从下方被组装到铰链部件40上。另外,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在将线状部件20组装到铰链部件40上之后,再将罩部件50组装到铰链部件40上,因此,罩部件50的组装作业很容易。另外,本第三实施方式也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2 图14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图14是
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2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1B中,线状部件20
的电气配线21和开锁缆线22沿着铰链部件70并且隔开间隔地分别
配置,该线状部件20被保持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罩部件80上。铰链结构IB主要由铰链部件70、沿铰链部件70配置的线状部件20、和与铰链部件70配合地安装,分别保持多个线状部件20并进行覆盖的树脂制的罩部件80构成。
铰链部件7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部件10 (参照图8(a))一样,将由旋转轴C轴支承的臂部件71、与臂部件71连续设置并且具有弯曲部72a和后备箱盖安装部72b的铰链主体72、和在铰链主体72的凹面72c内设置的多个罩安装托架74焊接而成。
铰链部件70的臂部件71和铰链主体72由与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8(a))的臂部件11和铰链主体12形状大致相同的部件构成,并且彼此焊接而连续设置。也就是说,臂部件71由棱筒状的金属部件构成。
铰链主体72由被沖压加工成剖视时大致倒J字形状的金属制板部件构成,并一体地形成有沿转动轨迹圆形成的弯曲部72a、整体沿角部4a弯曲形成为大致U字形的凹面72c、和后备箱盖安装部72b。
铰链主体72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罩安装部14 (参照图8(a))一样,包括焊接在凹面72c上的罩安装托架74。另外,罩部件80和线状部件20安装在铰链主体72上。
罩安装托架74通过将长方形的金属制板部件折弯而形成,并设置在铰链主体72的凹面72c上的三个地方。在罩安装托架74上形成有焊接部W、洼面部74a、第一罩安装孔74b和第二罩安装孔74c。
焊接部W是将罩安装托架74点焊在铰链部件70上部位,设置在罩安装托架74的四角,并与凹面72c紧密连接地配置。洼面74a是形成得比周围低的部位,其通过将周围折弯而对罩安装托架74进行加强。第一罩安装孔74b是用于使第一弹性卡定片80b的卡定爪卡定的孔,贯穿设置在与洼面74a相邻设置的突片上(参照图14)。第二罩安装孔74c是在洼面74a的中央部贯穿设置的孔,用于卡合第二弹性卡定片80c。
线状部件20的电气配线21和开锁缆线22例如在外周面巻绕有保护带的状态下分别卡合在相对配置在罩部件80的凹面80a上的线
25状部件保持片80d、 80d之间,从而被保持在罩部件80的凹面80a内。
罩部件8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罩部件30 (参照图8(a)) —样,是剖视时呈大致J字形的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其配置在铰链部件70的开口部4的内侧,并以〗吏弯曲部72a的凹面72c ^皮遮蔽的方式进行覆盖。将第一弹性卡定片80b和第二弹性卡定片80c以卡扣连接的方式卡合在罩安装托架74的第一罩安装孔74b和第二罩安装孔74c中,从而将罩部件80安装在铰链部件70上。
在罩部件80的凹面80a上,朝着4交链主体72 —体地突出形成
和第二弹性卡定片80c、以及当从长度方向看凹面80a时,在突出设置于中央部的第二弹性卡定片80c的两侧分开设置的各一对的线状部件保持片80d。
第一弹性卡定片80b从罩部件80的凹面80a内向着铰链主体72突出设置,并在前端具有卡定爪。第一弹性卡定片80b的卡定爪通过从罩安装托架74的外侧卡定在第一罩安装孔74b中,从而保持罩部件80的上侧。
由此,罩部件80的第一弹性卡定片80b和第二弹性卡定片80c卡合在罩安装托架74的第一罩安装孔74b和第二罩安装孔74c中,从而能够通过一触式操作将罩部件80组装到铰链部件70上。这样,如图13所示,在被组装为筒状的铰链部件70和罩部件80中,铰链部件70能够靠近角部4a附近配置,并且罩部件80能够形成为尽可能不向开口部4的内侧伸出的剖视时的扁平形状。因此,铰链结构B的整体的截面形状能够形成为模仿圓弧状的角部4a的形状的形状,从而能够减少铰链结构1B与角部4a的间隔L3、 L4。由此,能够抑制供铰链部件70的基端部侧插入的衬里3a向开口部4的内侧的突出量,从而能够扩大后备箱室3的收纳容量。
以上,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
26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例如,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开锁缆线22配置在形成于外侧罩
31的内周面31c上的横肋31e的保持槽35内,但也可以与电气配线21 —样,与4吏链部件10的旋转轴C的相反侧的周面12d邻接地配置开锁缆线22。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小铰链结构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
例如,在本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中,在铰链结构1、 1A、 1B中以牌照灯照明用的电气配线21和开锁缆线22为例说明了线状部件20,此外,线状部件还可以是与设在后备箱盖5上的其他灯类或电气装置连接的电气配线,后窗玻璃洗涤软管等也可以。
另外,作为开闭体的一个例子而举出了后备箱盖5来说明本发明,但开闭体只要是铰链式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是侧门、后门、发动机罩等。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在该结构中,支承开闭体的细长的铰链部件能够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车身的开口部,所述铰链部件随着所述开闭体的开闭动作而转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铰链部件上设有覆盖所述铰链部件的罩部件,所述罩部件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开口部的角部相对的部分的形状模仿所述角部的形状而形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件具有设在所述角部侧的外侧罩、和从所述开口部的 内侧卡合在所述外侧罩上的内侧罩。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罩和所述内侧罩分别安装在所述铰链部件上。
4. 如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在所述罩部件的截面内部靠近所述角部而配置。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部件在所述罩部件的截面内部邻接于所述外侧罩而配 置。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结构具有沿所述铰链部件配置的线状部件,所述线状设置。
7. —种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在该结构中,支承开闭体的 细长的铰链部件能够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车身的开口部,所述铰链部 件随着所述开闭体的开闭动作而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在延伸方向上的截面模仿所述开口部的角部的 形状而形成,所述铰链部件设在所述角部侧,并且,所述铰链部件 具有从所述开口部的内侧卡合在所述铰链部件上的罩部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部件具有用来安装所述罩部件的铰链主体;和 一端固定在所述铰链主体上,另一端能够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臂部件。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铰链部件上,沿该铰链部件配置有线状部件, 所述线状部件被保持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所述罩部件上。
10.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铰链部件上,沿该铰链部件配置有线状部件, 所述线状部件被保持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所述铰链部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其能够提高开闭体打开时的外观并且减少向开口部的伸出量。在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1)中,支承开闭体即后备箱盖(5)的细长的铰链部件(10)能够自由转动地设在车身的开口部(4),铰链部件(10)随着后备箱盖(5)的开闭动作而转动,在铰链部件(10)上设有覆盖铰链部件(10)的罩部件(30),罩部件(30)的外周面中的与开口部(4)的角部(4a)相对的部分的形状模仿角部(4a)的形状而形成。
文档编号E05D5/02GK101498187SQ20091000311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1日
发明者八卷荣太, 袴田贡己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