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2437发布日期:2020-05-15 15:53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电加热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加热容器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电加热的容器。



背景技术:

碳纤维发热线作为电加热元件,在电热毯、地板、热水器等领域有所应用,而如何进行应用,则需要付出创造性努力,长期以来,容器在被加热时,根据容器的材质不同,一般用明火、电热丝、电磁炉、蒸汽等加热手段,可见,加热体与容器基本上是分开设置的,那么如何利用碳纤维发热线与容器进行结合,则还未相关技术方案,

本技术:
人旨在于将碳纤维发热线与容器进行结合,以得到一种新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加热的容器,将碳纤维发热线与容器进行结合,利用碳纤维发热线进行加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加热的容器,包括本体,还包括多段碳纤维发热线,本体内沿轴线方向依序环形设置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线,环形设置后,各段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相邻,各环形设置的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的一端经第一碳纤维发热线电连接在一起,并将第一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作为正极,各环形设置的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的另一端经第二碳纤维发热线电连接在一起,并将第二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作为负极。

采用上述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本体内沿轴线方向依序环形设置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线,比如在陶瓷材质的情况下,可以在烧制陶瓷容器前,将碳纤维发热线按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预先布局埋设好,可以只预先埋设环形设置的各段碳纤维发热线,各段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露在外面,待烧制完成后,再连接上第一碳纤维发热线、第二碳纤维发热线,也可以同时预先埋设环形设置的各段碳纤维发热线以及第一碳纤维发热线、第二碳纤维发热线,只将作为正极、负极的一端露在外面,再进行烧制得到,综合上述,本申请将碳纤维发热线与容器进行结合,利用碳纤维发热线进行加热,另外,这样设置后,由于碳纤维发热线较薄,所以不会增加本体壁厚,比如陶瓷容器,加上碳纤维发热线后,其壁厚可以做到和普通陶瓷容器一样厚薄。

作为改进,第一碳纤维发热线、第二碳纤维发热线均延伸至本体的底部,位于底部的这端分别作为正极、负极,这样,便于将正极、负极隐藏。

作为改进,本体的底部连接有底座,底座设有插座,正极、负极分别通过电线与插座的对应极电连接,电线比如铜导线,这样,便于装配,且不至于作为正极、负极的碳纤维发热线露出太多,从而减少露出部分的发热量,另外,这样设置后,容器整体外观更加协调,和普通容器外观区别不至于太大,更加符合使用习惯。

作为改进,本体的底部内也环形设置有碳纤维发热线,这样,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加热效果。

作为改进,本体外侧面套接有保温套,这样,节能,且不至于烫到使用者。

作为改进,保温套设有底座,底座设有插座,正极、负极分别通过电线与插座的对应极电连接,这样,结构集成度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的仰视图。

图3为本申请去掉保温套的仰视图。

图4为本体内部仰视图。

图中所示,1、第一碳纤维发热线,2、第二碳纤维发热线,3、第三碳纤维发热线,4、底座,5、保温套,6、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电加热的容器,包括本体,还包括多段碳纤维发热线,本体内沿轴线方向依序环形设置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线,环形设置后,各段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相邻,各环形设置的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的一端经第一碳纤维发热线1电连接在一起,并将第一碳纤维发热线1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作为正极,各环形设置的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的另一端经第二碳纤维发热线2电连接在一起,并将第二碳纤维发热线2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作为负极。

本例中,环形设置的各碳纤维发热线记为第三碳纤维发热线3,加上本体的底部内也环形设置有碳纤维发热线,第三碳纤维发热线3总共有6段。

第一碳纤维发热线1、第二碳纤维发热线2均延伸至本体的底部,位于底部的这端分别作为正极、负极。

本体的底部连接有底座4,底座4设有插座6,正极、负极分别通过电线与插座6的对应极电连接。电线比如铜导线,简单的连接方式比如铜导线与碳纤维发热线缠绕连接,从而实现电连接,插座6内与铜导线采用常规连接,比如压线螺钉连接,不加赘述。

本体外侧面套接有保温套5,保温套5设有底座4,底座4设有插座6,正极、负极分别通过电线与插座6的对应极电连接,比如采用工程塑料一体成型,内表面在覆盖铝箔,铝箔的固定可以采用粘接,通过铝箔的反射作用,实现保温目的,从而节能。

随着无线供电的兴起,本申请也可以采用无线供电,比如在底座4内设置无线电力接收器,由无线电力接收器为碳纤维发热线供电。

无线电力接收器的电路采用现有技术,不加赘述。

本例举例为一个陶瓷大碗,通过本申请,可以将陶瓷大碗里的食物进行加热或保温,对于温度的控制,较为简单的实现方式为,可以按时间进行供电,比如供电5分钟,那么碳纤维发热线得到5分钟供电所产生的热量即可使大碗内达到一定的温度,然后间隔5分钟,再供电5分钟,如此间隔供电,就能够使大碗内维持一定的温度,此种方式无需设置温度传感器,较为简单,这样,更有利于本申请的结构简单、结构紧凑。如何定时供电,只需在电源端设置一个定时供电电路即可,定时供电电路为常规技术。

当然,本申请还可以做成盘子、杯子、盆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加热的容器,包括可盛装食物的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段碳纤维发热线,本体内沿轴线方向依序环形设置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线,环形设置后,各段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相邻,各环形设置的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的一端经第一碳纤维发热线(1)电连接在一起,并将第一碳纤维发热线(1)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作为正极,各环形设置的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的另一端经第二碳纤维发热线(2)电连接在一起,并将第二碳纤维发热线(2)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作为负极;

本体采用陶瓷材质,且埋设设置所述的各段碳纤维发热线,各段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露在外面,并分别与第一碳纤维发热线(1)、第二碳纤维发热线(2)连接,或者,本体采用陶瓷材质,且埋设设置各段碳纤维发热线以及第一碳纤维发热线(1)、第二碳纤维发热线(2),作为正极、负极的一端露在外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的容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碳纤维发热线(1)、第二碳纤维发热线(2)均延伸至本体的底部,位于底部的这端分别作为正极、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本体的底部连接有底座(4),底座(4)设有插座(6),正极、负极分别通过电线与插座(6)的对应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本体的底部内也环形设置有碳纤维发热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本体外侧面套接有保温套(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保温套(5)设有底座(4),底座(4)设有插座(6),正极、负极分别通过电线与插座(6)的对应极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加热的容器,将碳纤维发热线与容器进行结合,利用碳纤维发热线进行加热,包括本体,还包括多段碳纤维发热线,本体内沿轴线方向依序环形设置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线,环形设置后,各段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相邻,各环形设置的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的一端经第一碳纤维发热线(1)电连接在一起,并将第一碳纤维发热线(1)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作为正极,各环形设置的碳纤维发热线的两端的另一端经第二碳纤维发热线(2)电连接在一起,并将第二碳纤维发热线(2)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作为负极。

技术研发人员:陈长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桐乡捷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03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