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537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除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雪装置。



背景技术:

除雪装置是工程机械中使用众多属具中较特殊的一种,主要是对机场、公路、城市、街道上的积雪进行清理、清除。除雪装置通常用于机场、公路、城市、街道等重要领域。

除雪装置在其后部与主机如工程机械、叉车汽车等连接。为了使除雪装置与地面保持一个稳定的距离,在除雪装置后部还设有支地装置,现有的支地装置通常有后置式球面支地器、前置式球面支地器、固定轮式支地器、转动轮式支地器、对称滑板式支地器、偏心滑板式支地器等多种形式,但这些传统的除雪装置支地器结构,难以实现除雪装置支地器集支撑、升降、避震、防磨等多种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除雪装置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除雪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提供一种除雪装置,包括除雪装置主体,所述除雪装置主体后部具有两个向后伸出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固定安装有支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地器包括外缸筒、升降筒、螺旋调节杆、轮叉、滚轮;所述外缸筒竖向布置且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外缸筒的下端敞口,上端设有封板,封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旋调节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升降筒滑动设于所述外缸筒内,所述升降筒的上端与所述螺旋调节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筒的下端与所述轮叉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轮叉下端与所述滚轮的安装销轴连接。在本发明中,需要调节支地高度时,旋转螺纹调节杆,螺纹调节杆则在外缸筒顶端封板中的螺纹孔内螺旋上升或下降,螺纹调节杆的下端则拉动升降筒上升或下降,实现滚轮的上下移动实现支地高度的调节。

上述除雪装置中,所述螺纹调节杆包括竖直的螺杆和固定连接于螺杆顶部的摇臂,所述摇臂与所述螺杆相互垂直,此时转动螺纹调节杆时将力作用在摇臂上,从而在螺杆上形成较大的转矩,便于螺杆的转动。

上述除雪装置中,所述螺杆的下端呈阶梯状装;所述升降筒包括筒体和焊接在筒体顶部的上封板,所述上封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杆下端的阶梯段插装在所述通孔内且阶梯段的最末端与螺母配合。

上述除雪装置中,所述筒体的上端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螺母的工艺安装窗。

上述除雪装置中,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封板,所述下封板上设有T形轴,所述轮叉的上部设有供所述T形轴下端插入的通孔,所述T形轴插装在所述轮叉上部的通孔内且在T形轴的末端设置有防脱螺母。

上述除雪装置中,所述轮叉的上部与下封板之间具有套装在所述T形轴上的轴承。轴承可以是推力轴承,减少轮叉与升降筒之间的转动阻力。

上述除雪装置中,所述升降筒相对外缸筒不可相对转动。

上述除雪装置中,所述升降筒的筒体侧面设置有竖直的限位长槽,所述外缸筒的侧面设置有旋进所述限位长槽中的限位螺栓。限位螺栓与限位长槽的配合,可以对升降筒上下移动的距离进行限位,还可以限制升降筒在外缸筒内发生转动,例如当升降筒的筒体为圆筒时。

上述除雪装置中,所述外缸筒和升降筒的筒体是形状相适配的非圆直筒。非圆直筒使的升降筒能够在外缸筒内上下滑动,但不可发生相对的转动;外缸筒和升降筒的筒体也可以是形状相适配的圆直筒,此时需要在配合的筒体上设置防转装置,例如上述的限位长槽和限位螺栓。

上述除雪装置中,所述滚轮的轴偏离所述升降筒的轴心位置。以此形成导向功能,增加滚轮在滚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除雪装置的支地器,灵活使用内外缸筒嵌套结构与调节杆的不同方式,实现支地器支撑能力强,可上下升降,可调整支地器的上下高度,解决了现有支地器不可上下调整的缺陷;也可以根据作业需求,把支地器与地面分开,这个功能非常利于除雪装置作业,提高了除雪装置的作业效率,提高除雪装置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除雪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除雪装置轴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除雪装置支地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除雪装置支地器升降缸筒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螺旋调节杆10、摇臂11、螺杆12、螺母13、外缸筒20、限位螺栓21、除雪装置主体30、固定座31、推雪铲32、托架33、铲雪刀板34、升降筒40、筒体41、上封板42、下封板43、T形轴44、工艺安装窗45、限位长槽46、限位螺母47、通孔48、推力轴承50、轮叉60、滚轮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图2所示,除雪装置包括除雪装置主体30,在本实施例中,除雪装置主体30为铲雪装置,其包括推雪铲32,推雪铲32的下部固定有铲雪刀板34,推雪铲32通过铰接总成安装在托架33上;另外除雪装置主体还可以扫雪器等。在除雪装置主体30后部具有两个向后伸出的固定座31,固定座31上固定安装有支地器。

如图3所示,支地器包括外缸筒20、升降筒40、螺旋调节杆10、轮叉60、滚轮70。

螺纹调节杆10包括竖直的螺杆12和固定连接于螺杆12顶部的摇臂11,摇臂11与螺杆12相互垂直,摇臂11便于在螺杆12上形成较大的转矩,推动螺杆12的转动。

外缸筒20竖向布置且与固定座31固定连接,外缸筒20的下端敞口,上端设有封板,封板上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与螺杆12相配合,螺杆12在该螺纹孔中转动时,螺杆12便向上或向下移动。

升降筒40滑动设于外缸筒20内,如图4所示,升降筒40包括筒体41和焊接在筒体顶部的上封板42,上封板42上设置有通孔48,筒体41的上端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螺母的工艺安装窗45,筒体41的侧面设置有竖直的限位长槽46,筒体41的底部设置有下封板43,下封板43上设有T形轴44。如图3所示,轮叉60呈叉状,其下端与滚轮70连接,上部设有供T形轴44下端插入的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螺杆12的长度H1大于外缸筒的长度H2,外缸筒的内部净高度H3大于升降筒上端面到T形轴之间的距离H4。

在本实施例中,螺杆12从外缸筒20的顶部的螺纹孔中旋入,并从外缸筒20的底部伸出,然后再将螺杆12的阶梯末端插入到升降筒40顶部的通孔48内,并从升降筒40的工艺安装窗45装入限位螺母47和垫片,将限位螺母47和垫片装在螺杆12下端阶梯端上最末端的螺纹段上,使得螺杆12与升降筒40连接,螺杆12与升降筒40连接后,螺杆12可相对升降筒40转动,但在螺杆12的长度方向上不能相对移动。螺杆12与升降筒40连接后,旋转螺杆将升降筒拉入到外缸筒内。将推力轴承50套装在升降筒末端的T形轴44上后然后再将T形轴插入到轮叉顶部的通孔内,在T形轴44的末端再装上垫片和限位螺母47,使得轮叉60与升降筒40连接,但轮叉60又可以相对转动。当升降筒缩入到外缸筒内后,再在外缸筒上装入限位螺栓,使得限位螺栓21嵌入到升降筒侧面的限位长槽46,从而使得升降筒40在外缸筒20内上下移动的距离为限位长槽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螺杆下端的螺母并不将升降筒与螺杆锁死,仅是将升降筒与螺杆连接不脱离。升降筒下端的T形轴上的螺母也是如此,仅让轮叉与升降筒连接而不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轮叉的上下两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偏离一定角度,这种偏心结构使得滚轮具有导向作用,增加滚轮在滚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除雪装置的支地器,集支撑(负载)、升降、导向、避震、防磨等多种功能。该除雪装置支地器,灵活使用内外缸筒嵌套结构与调节杆的不同方式,实现支地器支撑能力强,可上下升降,该支地器可根据除雪装置刀刃的实际高度需要,随时可调整支地器的上下高度,解决了现有支地器不可上下调整的缺陷;该支地器利用偏心原理,同时借用推力球轴承可负载且具有自由旋转的功能,实现支地器承载能力强,360°旋转自由,减少除雪装置前进阻力;由于与地面接触的是非金属轮子,该轮子一来可以缓冲除雪装置对地面的冲击力,有避震功能,同时可防止地面被除雪装置刀刃砸坏路面,另外轮子与地面是滚动摩擦,避免路面被磨,支地器磨损减少到最小。由于该除雪装置支地器有了支撑(负载)、升降、导向、避震、防磨等多种功能,确保支地器随时与支面接触,也可以根据作业需求,把支地器与地面分开,这个功能非常利于除雪装置作业,提高了除雪装置的作业效率,提高除雪装置的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