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的透水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6764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的透水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透水砖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城市道路建设中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等不透水路面,一方面导致雨水仅能通过路面流进预留的边沟和下水道排水,遇到大雨的天气,城市排水不畅,将造成城市道路的积水及淹没,另一方面,大量的水域通过排水管排入江河,导致地下水位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加之地下水的过度使用,造成城市地基下陷等严重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透水砖开始被研究开发,渐渐的进入人们的实现,可以有效的增加路面的透水性透气性,从而达到排水的效果,但是目前的透水砖存在很大的弊端,铺设的透水砖有的会沉降,使相邻透水砖不平整,导致行人踩踏的过程中会有雨水溅射出弄脏行人的衣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透水砖结构,具有提高透水砖稳定性,减少行人踩踏透水砖时,雨水溅到行人上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的透水砖结构,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层、碎石层、砂垫层以及透水砖,所述土基层处竖直设置有多个依次穿设于碎石层、砂垫层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端部抵触于透水砖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土基层处的支撑柱,支撑在透水砖的下表面,提高透水砖稳定性,避免铺设在砂垫层处的透水砖下沉,导致相邻透水砖不平整,从而减少行人踩踏透水砖时,雨水溅到行人身上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上端水平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同时支撑于四个相邻透水砖的对角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上端端部设置的支撑块,使支撑块同时支撑在四个相邻透水砖的对角处,使相邻透水砖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提高相邻透水砖的平整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上表面上设有四个插接块,每个所述透水砖的各角处设置有供插接块插接的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上设置的插接块以及在每个透水砖的各角处设置的插槽,使支撑块更加稳定的支撑在透水砖上,避免支撑柱与透水砖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砖中间的下表面抵触有所述支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透水砖中间位置的下表面上设置的支撑柱,提高透水砖的稳定性,减少段砖的情况发生,避免段砖后行人踩踏产生雨水飞溅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砖内设有钢筋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内设置的钢筋网,提高透水砖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减少段砖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段砖后行人踩踏产生雨水飞溅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砖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上开设的多个透水孔,提高透水砖的透水效果,避免雨水堆积在透水砖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透水砖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卡块和与卡块相卡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邻两个透水砖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卡块和与卡块相卡接的卡槽,减少相邻透水砖之间的发生偏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为T形块,所述卡槽为T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T形槽的槽壁限制T形块的移动,进一步限制相邻透水砖之间发生偏移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在土基层处的支撑柱,支撑在透水砖的下表面,提高透水砖稳定性,避免铺设在砂垫层处的透水砖下沉,导致相邻透水砖不平整,从而减少行人踩踏透水砖时,雨水溅到行人身上的优点;

其二,支撑柱上端端部设置的支撑块,使支撑块同时支撑在四个相邻透水砖的对角处,使相邻透水砖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提高相邻透水砖的平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竖直剖开透水砖、砂垫层碎石层、土基层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土基层;2、碎石层;3、砂垫层;4、透水砖;5、支撑柱;6、支撑块;7、插接块;8、插槽;9、钢筋网;10、透水孔;11、卡块;1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海绵城市的透水砖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层1、碎石层2、砂垫层3以及透水砖4,土基层1处竖直浇筑有多个依次穿设于碎石层2、砂垫层3的钢筋混凝土的支撑柱5,支撑柱5上端端部抵触于透水砖4下表面,通过设置在土基层1处的支撑柱5,支撑在透水砖4的下表面,提高透水砖4稳定性,避免铺设在砂垫层3处的透水砖4下沉,导致相邻透水砖4不平整,从而减少行人踩踏透水砖4时,雨水溅到行人身上的优点。

支撑柱5上端水平设置有水平的支撑块6,支撑块6同时支撑于四个相邻透水砖4的对角处,且支撑块6上表面上设置有四个插接块7,每个透水砖4的各角处开设有供插接块7插接的插槽8,支撑柱5上端端部设置的支撑块6,使支撑块6同时支撑在四个相邻透水砖4的对角处,使相邻透水砖4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提高相邻透水砖4的平整性。

透水砖4中间的下表面同样抵触有支撑柱5,透水砖4内设置有钢筋网9,透水砖4内设置的钢筋网9,提高透水砖4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减少段砖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段砖后行人踩踏产生雨水飞溅的情况发生。

透水砖4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透水孔10透水砖4上开设的多个透水孔10,提高透水砖4的透水效果,避免雨水堆积在透水砖4表面。

如图3所示,相邻两个透水砖4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卡块11和与卡块11相卡接的卡槽12,且卡块11为T形块,卡槽12为T形槽,邻两个透水砖4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卡块11和与卡块11相卡接的卡槽12,减少相邻透水砖4之间的发生偏移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