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6034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车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操作装置,所述车门操作装置包括儿童防护机构,儿童防护机构的打开/关闭使得内拉手的操作被传递到或不被传递到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机打开和关闭的滑动门中具有这种车门操作装置的情况下,当儿童防护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时,内拉手的打开操作可被传递到用于将滑动门保持在完全关闭位置的门锁装置,但是不能被传递到开关杆。当儿童防护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内拉手的打开操作不能被传递到门锁装置,但是可被传递到开关杆,由此打开儿童防护传感器以检测内拉手的打开动作,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

专利文献1中的门打开装置包括随内拉手IH运动的内拉手杆110;围绕与内拉手杆110相同的轴枢转安装的第一连杆120;在非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枢转的儿童防护锁定杆140;第一接合销124,经由第一接合销124,当儿童防护锁定杆140处于非锁定位置时通过内拉手IH的打开操作的内拉手杆110的释放操作可被传递到第一连杆110,并且内拉手杆110的释放操作不能被传递到第一连杆110;围绕不用于内拉手杆110的轴枢转安装的开关杆150;第二接合销155,经由所述第二接合销155,当儿童防护锁定杆140处于非锁定位置时内拉手杆110的释放动作不能被传递到开关杆150,并且当儿童防护锁定杆140处于锁定位置时内拉手杆110的释放动作可以被传递到开关杆150;以及检测开关杆150的动作的儿童防护传感器(在专利文献1中的第二内拉手动作传感器S2)。专利文献1中的儿童防护机构包括儿童防护锁定杆140、第一接合销124和第二接合销155。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JP2012-184578A。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的发明包括两个接合销,两个接合销包括第一接合销124和第二接合销155,第一接合销124可转动,使得通过内拉手IH的打开动作的内拉手杆110的释放动作能被传递和不能被传递到第一连杆120,第二接合销155可转动,使得内拉手杆110的释放动作能被传递或不能被传递到开关杆150,由此增加了结构元件的数量并且使得结构复杂。

鉴于这些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标在于提供一种车门操作装置,其中,当儿童防护锁定杆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内拉手的打开动作不能被传递到门锁装置,但是可被传递到开关杆,其中结构元件的数量减少。

根据本发明,上述问题被如下地解决。

第一个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内部打开杆,所述内部打开杆的释放动作由在车辆内部的位于门上的内拉手的打开动作形成;儿童防护锁定杆,所述儿童防护锁定杆在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和儿童防护锁定位置之间运动;开关杆,当所述儿童防护锁定杆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时,该开关杆不会通过内部打开杆的释放动作而运动,并且当儿童防护锁定杆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该开关杆通过内部打开杆的释放动作而运动;儿童防护传感器,所述儿童防护传感器能检测开关杆的动作;以及单个接合销,通过所述单个接合销,当儿童防护锁定杆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时,内部打开杆的释放动作能被传递到用于保持门关闭的门锁装置、但是不能被传递到开关杆,并且通过所述单个接合销,当儿童防护锁定杆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内部打开杆的释放动作不能被传递到门锁装置、但是能被传递到开关杆。

第二个发明的特征在于:当儿童防护锁定杆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通过内部打开杆的释放动作,接合销与开关杆的一部分接触以致动开关杆,并且当儿童防护锁定杆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时,通过内部打开杆的释放动作,接合销不与开关杆的所述部分接触,从而不致动开关杆。

第三个发明的特征在于:儿童防护锁定杆和开关杆围绕轴枢转地安装。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当儿童防护锁定杆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经由单个接合销,内拉手杆的释放动作不能被传递到门锁装置,但是能被传递到开关杆,由此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应用的车辆的侧立面图。

图2为从车辆的内部观察的操作装置的前立面图。

图3为操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为从车辆的内部观察的操作装置的前立面图,其中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并且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

图5为从车辆的内部观察的操作装置的后立面图,与图4中所处的状态相同。

图6为操作装置的前立面图,其中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并且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

图7为操作装置的前立面图,其中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并且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锁定状态。

图8为操作装置的前立面图,其中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并且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时,内拉手IH被操作以打开门。

图9为操作装置的前立面图,其中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并且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锁定状态时,内拉手IH被操作以打开门。

图10为操作装置的前立面图,其中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并且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锁定状态时,内拉手IH被操作以打开门。

图11为操作装置的前立面图,其中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并且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时,内拉手IH被操作以关闭门。

图12为当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时的放大前立面图。

图13为当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锁定状态时的放大前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在图1中,D表示沿着上导轨G1、腰部导轨G2和下导轨G3纵向地打开和关闭的滑动门。

在门D的外面板上设置有:外拉手OH,门D通过该外拉手OH从车辆外部被打开和关闭;内拉手IH,门D通过该内拉手IH从车辆内部被打开和关闭;位于门D的内面板上的锁定把手LK,其将锁定机构(后面描述)手动地变换到非锁定状态和锁定状态;位于下部的全打开门锁装置DL3,其将门保持在完全打开位置;位于前部的前全关闭门锁装置DL1,其将门保持在关闭位置;以及后全关闭门锁装置DL2,其与前全关闭门锁装置DL1一起将门保持在关闭位置。车身B的一侧具有用于打开和关闭门D的电动门打开装置PSD。

在门的内侧设置有将外拉手OH与内拉手IH的手动动作相互连接的操作装置1。

全关闭门锁装置DL是已知的,并且包括:与固定到车身上的撞针(未示出)接合以将门D保持在关闭位置的锁定机构(未示出);关闭机构,其致动锁定机构使其从半锁定状态变为全锁定状态,以在门D关闭时通过电动力强迫地从半开状态(其中所述撞针稍微与锁定机构接合)关闭到全关闭状态(其中所述撞针与锁定机构完全接合);释放机构,其将锁定机构从所述撞针脱离;以及紧急机构,其强迫地切断关闭机构与锁定机构之间的连接。

电动门打开装置PSD为已知的结构,其包括驱动部M1,该驱动部M1包括马达、使马达减速的减速机构以及由减速机构旋转的转动鼓;以及缠绕在所述转动鼓上或是从转动鼓放出的打开线缆M2和关闭线缆M3。线缆M2、M3中的每个都缠绕在支撑在腰部导轨G2上的反向轮上并连接到门D。马达的动力经由打开线缆M2和关闭线缆M3传递到门D,并且门D被打开和关闭。

在图2和图3中,操作装置1包括固定到门D上的基部构件2。基部构件在面向车辆内部的一侧上包括锁定把手LK以及具有提供内部马达的动力的输出杆20的锁定/解锁致动器ACl;具有提供内部马达的动力的输出杆21的释放致动器AC2;内拉手轴22,其沿车辆的纵向布置以使得内拉手IH能够枢转;以及经由内拉手轴22枢转地安装的内部杆3、儿童防护锁定杆4、开关杆5以及内部辅助杆6;经由轴22后面的轴24枢转地安装的内部打开杆8、紧急杆9、第二外部杆10、辅助杆11和释放杆12;经由内拉手轴22后面的轴25枢转地安装的内部关闭杆26;经由内拉手轴22前面的轴26枢转地安装的儿童防护锁定杆14;经由轴24前面的轴27枢转地安装的第一锁定杆15和第二锁定杆16;经由内拉手轴22下方的轴28枢转地安装的内拉手检测杆17;内拉手传感器SW1;儿童防护传感器SW2;外拉手传感器SW3;接合销18,其设置在内部打开杆8和辅助杆11之间的运动传递路径上;在内部杆3上滑动的滑动件19。防水盖2A覆盖基部构件2的另一侧。

锁定把手LK被支撑为沿着固定到基部构件2的上部分上的导向支架29竖直地滑动,并且可以在车辆的内部在图4中的非锁定位置和图6中的锁定位置之间手动地运动,其中,在所述非锁定位置中锁定机构为非锁定的,并且在所述锁定位置中所述锁定机构为锁定的。锁定位置为从非锁定位置向下运动一定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的“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定杆15和第二锁定杆16、以及结合销33(后面将描述)。“非锁定状态”表示当第一锁定杆15、第二锁定杆16和接合销33处于非锁定位置(后面将描述)时门D可以通过外拉手OH和内拉手IH打开,并且“锁定状态”表示当第一锁定杆15、第二锁定杆16和接合销处于锁定位置(后面将描述)时门D不能通过外拉手OH和内拉手IH的非法打开动作打开。

“儿童防护机构”包括儿童防护锁定杆15、16和接合销18,并且“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表示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和接合销18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并且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时门D可通过内拉手IH打开。“儿童防护锁定状态”表示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和接合销18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后面描述)并且即使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时,门D也不能通过内拉手IH的非法打开动作打开。

锁定机构通过锁定致动器AC1的马达动力而被切换到非锁定状态和锁定状态。在所述锁定致动器AC1中,马达(未示出)和用于将马达减速的减速齿轮被布置在固定到基部构件的下部分的壳体中,并且用于提供减速齿轮的旋转的输出杆20被枢转地安装在壳体的外部。锁定致动器AC1通过车辆内的开关或便携式无线开关的锁定/解锁动作来操作。

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时,释放机构AC2通过驱动马达经由各种元件来释放全打开门锁装置DL3和全关闭门锁装置DL1和DL2,由此使得门D打开和关闭。在固定到基部构件2的后部分的壳体内,布置有马达(未示出)和用于将马达的转动减速的减速齿轮,并且用于将减速齿轮的旋转提供到壳体的外侧的输出杆21被枢转地安装。释放致动器AC2由无线开关致动。

内拉手IH固定到内拉手轴22的内部端,内拉手轴22枢转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为打开门D,内拉手IH从图2中的中间位置向后摆动预定的角度,并且为了关闭门D,内拉手IH从中间位置向前摆动预定的角度。

内部杆3经由内拉手轴22枢转地安装在基部构件2的上部分上以与内拉手H和内部辅助杆6一起旋转,并且被弹簧30保持在图4中的中间位置中,当没有致动任何部件时在其初始时刻弹簧30作用在内部辅助杆6上。内部杆3通过内拉手IH的打开动作而被从图4中的中间位置抵抗弹簧30而顺时针运动(如图8所示),并且通过关闭动作从图10中示出的中间位置逆时针运动。

进一步地,连接到内部关闭杆13的连接杆51的前端在位于内部杆3的上部分中的弓形的细长孔3a中沿车辆的纵向滑动。内拉手IH的关闭动作可经由连接杆51传递到内部关闭杆13。内拉手IH的弯曲部分3b从上方与内部打开杆8的接触部分8a接触。因此,在图8中,内部打开杆8被逆时针地释放。

滑动件19被支撑以在内部杆3下方上下运动。如下面所描述的,滑动件19跟随儿童防护锁定杆4的运动,并且,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处于图12中的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时滑动件19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其中在该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中,滑动件19处于内拉手检测操作杆17的上端17a的运动路径内。并且滑动件19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其中在该儿童防护锁定位置中,滑动件19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向上运动并且处于上端17a的运动路径之外。

内拉手检测杆17经由轴28枢转地安装到开关盒40上并且可抵抗弹簧37(图5中)从图4和图5中的中间位置顺时针(在图5中为逆时针)枢转,其中开关盒40固定到基部构件2的下部分上。所述枢转被传递到内拉手传感器SW1。

内拉手传感器SW1被布置在开关盒40中并且通过传递内拉手检测杆17从中间位置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而打开。内拉手传感器SW1将触发电动门打开装置PSD的打开或关闭信号传递到车辆中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从内拉手传感器SW1接收打开信号以沿打开方向控制电动门打开装置PSD,并且接收关闭信号以沿关闭方向控制电动门打开装置PSD。

在图4和12中,当滑动件19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或当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时,由于内部杆3的打开动作,滑动件19的接触部分19a从后方与内拉手检测杆17的上端17a接触。内拉手检测杆17从图4和12中的中间位置逆时针转动预定角度,从而打开内拉手传感器SW1。通过内部杆3的关闭动作,处于内部杆3的下部分的接触部分3c从前方与上端17a接触。内拉手检测杆17从中间位置顺时针转动预定角度,由此打开内拉手传感器SW1。

在图7和图13中,当滑动件19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或当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锁定状态时,滑动件19处于内拉手检测杆17的上端17a的运动路径之外。因此,即使内部杆3被操作以打开门,内拉手检测杆17仍被保持在中间位置并且不打开或关闭内拉手传感器SW1。当内部杆3被操作以关闭门时,内部杆3的接触部分3c从前方与上端17a接触,从而内拉手检测杆17从中间位置转动预定角度,由此打开内拉手传感器SW1。

特别地,当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时,通过由内部杆3的打开或关闭动作引起的打开,内拉手传感器SW1能够向控制器传递触发电动门打开装置PSD的信号。当内拉手传感器SW1处于儿童防护锁定状态时,内拉手传感器SW1不能由于内部杆3的打开动作而传递触发电动门打开装置PSD的信号,但是能够仅由于打开动作而向控制器传递触发电动门打开装置PSD的信号。

内部关闭杆13经由轴25枢转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并且通过连接杆51连接在内部杆3的细长孔3a中。第二外部杆10的接触部分10c(后面描述)能够接触弯曲部分13a。内部关闭杆13的最下部分经由运动传递构件61连接到全打开门锁装置DL3。因此,通过内拉手IH和内部杆3的关闭动作以及通过外拉手0H导致的第二外部杆10的释放动作,在图10中,内部关闭杆13被从图4中的初始位置释放。

当全打开门锁装置DL3与撞针接合以将门D保持在完全打开位置时,在图10中,内部关闭杆13通过内拉手IH的关闭动作被操作以用于释放,释放动作通过运动传递构件61被传递到全打开门锁装置DL3。全打开门锁装置DL3从所述撞针脱离以使得门D沿关闭方向运动。当内部杆3由于内拉手IH的关闭动作而被操作以内部关闭杆3时,内部杆3的弯曲部分3b运动离开内部打开杆8的接触部分8a,从而内部杆3的关闭动作不被传递到内部打开杆8。

内部打开杆8经由轴24枢转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并且通过内部杆3的顺时针打开动作,弯曲部分3b从上方与接触部分8a接触,并且,在图8中,通过内部杆3的打开动作,内部打开杆8被操作以从图4中的初始位置逆时针释放。

在图8中,通过使位于下部分处的接触部分8c接触紧急杆9的一部分,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被传递到紧急杆9。当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时,释放操作通过接合销18传递到辅助杆11,并且当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锁定状态时,释放操作不被传递到辅助杆11。

竖直的细长孔8b形成在内部打开杆8的上部分中。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时,接合销18在细长孔8b中在图4和12中的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和图7和13中的儿童防护锁定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该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中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操作可被传递到辅助杆11,在该儿童防护锁定位置中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操作不能被传递。

在图12和13中,接合销18在位于儿童防护锁定杆4的后部分处的水平细长孔4a和内部打开杆8的竖直细长孔8b中滑动。因此,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处于图12中的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时,接合销18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其中接合销18面对位于辅助杆11的上部分处的接触部分11b,通过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接合销18向前运动并且从后方与接触部分11b接触,由此将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传递到辅助杆11。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运动到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接合销18从非锁定位置向上运动并且不面对接触部分11b。即使接合销18通过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向前运动,接合销18也不与接触部分11b接触,并且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不被传递到辅助杆11。

紧急操作杆9通过轴24枢转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并且处于端部的连接部分9a经由运动传递构件62连接到全关闭门锁装置DL2的紧急机构(紧急杆)。无论锁定机构是处于非锁定状态或是锁定状态,基于下面将描述的外拉手OH或内拉手IH的打开动作,紧急杆9从图4到图8中的初始位置抵抗弹簧35顺时针运动以被释放,并且释放动作经由运动传递构件62传递到全关闭门锁装置DL2的紧急机构。紧急机构通过切断关闭机构和全关闭门锁装置DL2的锁定机构之间的传递路径而停止关闭动作。

第一外部杆7通过轴23枢转地安装到开关盒40。位于前端的连接部分7a连接到竖直的运动传递构件63的下端,运动传递构件63的上端连接到外拉手OH。连接杆53的前端在位于下部分处的细长孔7b中并沿着细长孔7b滑动,连接杆53的后端连接到第二外部杆10。运动传递构件63通过外拉手OH向下运动,并且第一外部杆7从图4中的初始位置抵抗弹簧36逆时针运动。释放动作经由连接杆53传递到第二外部杆10。

通过第一外部杆7的释放动作,外拉手传感器SW3通过接触位于第一外部杆7的下部分处的检测部分7c而打开。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时,控制器使用来自外部拉手传感器SW3的ON信号控制释放致动器AC2,并且控制电动门打开装置PSD。当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如果驾驶员的便携式钥匙与ECU(电子控制单元)通信,所述控制器基于外拉手控制器SW3的打开信号控制锁定致动器AC1以将锁定机构改变到非锁定状态,并且控制释放致动器AC2和电动门打开装置PSD。如果便携式钥匙未通信,那么即使从外拉手传感器SW3接收on信号,也不发生反应。

第二外部杆10经由轴24枢转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连接到释放致动器AC2的输出杆21的连接杆54可滑动地连接到位于第二外部杆10的下部分处的细长孔10a。通过由于释放致动器AC2的驱动(图4中的逆时针旋转)和第一外部杆7的释放动作而产生的输出杆21的动作,第二外部杆10执行从图4中的初始位置抵抗弹簧35的逆时针释放动作。

第二外部杆10的卡爪10b与辅助杆1的弯曲部分11a接触,使得第二外部杆10的释放动作被传递到辅助杆11。位于上端的接触部分10c从后方与内部关闭杆13的弯曲部分13a接触,使得第二外部杆10的释放动作被传递到内部关闭杆13,以将内部关闭杆13置于释放动作。

当第二外部杆10的释放动作与第一外部杆7的释放动作一起执行时,连接杆54的前端在第二外部杆10的细长孔10a中相对运动,并且第二外部杆10的释放动作不被传递到释放致动器AC2的输出杆21。当第二外部杆10的释放动作基于释放致动器AC2的驱动而执行时,连接杆53的前端在第一外部杆7的细长孔7b中相对运动,使得第二外部杆7的释放动作不被传递到第一外部杆7。

辅助杆11经由轴24枢转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第二外部杆10的卡爪10b从下方与辅助杆11的弯曲部分11a接触。通过基于外拉手OH的打开动作的第二外部杆10的释放动作,辅助杆11被致动以从其在图4中的初始位置抵抗弹簧35逆时针释放接合。

在图4中,儿童防护锁定杆4和接合销18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由于在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下接合销18的向前运动,接合销18从后方与辅助杆11的接触部分11b接触,并且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被传递到辅助杆11。辅助杆11执行与外拉手0H的打开动作类似的释放动作。同时,在图7中,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和接合销18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接合销18不能与接合部分11b接触,从而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不被传递到辅助杆11。

在辅助杆11的下部分形成有竖直细长孔11c,作为锁定机构的一部分的接合销33配合在竖直细长孔11c中。

除了辅助杆11的细长孔11c之外,接合销33还可滑动地配合在L形控制孔12a中以及第二锁定杆16的细长孔16a中,其中L形控制孔12a包括竖直部分和与释放杆12的竖直部分的下端连接的水平部分。当第二锁定杆16处于图4中的非锁定位置时,接合销33配合在控制孔12a的竖直部分中并且处于辅助杆11的释放动作可被传递到释放杆12的非锁定位置中,并且当第二锁定杆16运动到锁定位置时,接合销33处于图6中的控制孔12a的水平部分中并且运动到辅助杆11的释放动作不能被传递到释放杆12的锁定位置。

释放杆12经由轴24枢转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上。位于上部分处的连接部分12b经由运动传递构件64连接到全关闭门锁装置DL2的释放机构以及全关闭门锁装置DL1的释放机构。当在控制孔12a中的接合销33和第一锁定杆15和第二锁定杆15处于非锁定位置并且锁定机构处于图4中的非锁定状态时,辅助杆11通过逆时针释放动作从其初始位置运动至图8。当接合销33和第一和第二锁定杆15、16处于锁定位置并且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即使辅助杆12运动以释放并且不从其初始位置运动,接合销33仍相对运动通过控制孔12的水平部分。当释放杆12运动以释放时,释放动作经由运动传递构件64、65被传递到全关闭门锁装置DL2和DL1,使得全关闭门锁装置DL2和DL1被释放,由此使得门D从全关闭位置打开。

第一锁定杆15经由轴27在基部构件2的面向车辆内部的表面处枢转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位于后端处的连接部分15a经由竖直的连接杆52连接到锁定把手LK,并且下端的连接部分15b连接到锁定致动器AC1的输出杆20的上端。通过锁定把手LK的手动操作和由锁定致动器AC1的动力产生的输出杆20的动作,第一锁定杆15抵抗支撑在基部构件2上的翻转弹簧32运动到图4中的其中外拉手OH和内拉手IH的打开动作生效的非锁定位置,并且运动到图6中的其中外拉手OH和内拉手IH的打开动作无效的锁定位置。

第二锁定杆16与第一锁定杆15经由轴27枢转地安装在基部构件2的面向车辆的内部的表面上。当第一锁定杆15通过锁定把手LK的手动操作或锁定致动器ACl的电动操作从非锁定位置运动到锁定位置时,第二锁定杆16与图5中的第一锁定杆15的凸起15c接触并且由此与第一锁定杆15一起从非锁定位置运动到锁定位置。当第一锁定杆15从锁定位置运动到非锁定位置时,第二锁定杆16在弹簧34的力中与第一锁定杆15沿非锁定方向运动,弹簧34的一端与第一锁定杆15接合并且另一端与第二锁定杆16接合。在第一锁定杆15和第二锁定杆16之间作用的弹簧34的力被设置为小于翻转弹簧32的力。

第二锁定杆16具有细长孔16a,接合销33在细长孔16a中在车辆的纵向上滑动。如上面所提到的,当第二锁定杆16处于非锁定位置时,接合销33处于非锁定位置,在该非锁定位置接合销33位于图4中的控制孔12的竖直部分中,并且当第二锁定杆16运动到锁定位置时,接合销33在锁定位置中位于控制孔12的水平部分中。

当接合销33处于图8中的非锁定位置时,由于辅助杆11的释放动作,接合销33与控制孔12的竖直部分逆时针接触,从而使得辅助杆11的释放动作被传递到释放杆12,然而,当接合销33处于锁定位置时,接合销33沿着控制孔12的水平部分相对移动,从而辅助杆11的释放动作不被传递到释放杆12。因此,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时,根据外拉手OH和内拉手IH的打开动作,全关闭门锁装置DL2、DL1被释放,从而门D可被打开。然而,当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门D不会根据外拉手OH和内拉手IH的打开动作而被打开。

儿童防护锁定杆4经由内拉手轴22枢转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并且在前端具有操作部分4b,还具有细长孔4a,接合销放入到细长孔4a中以沿车辆的纵向运动。当门D被保持打开时,操作部分4b被锁定(在图4中向下)并且儿童防护锁定杆4围绕轴22逆时针枢转预定的角度,以运动到图7中的儿童防护锁定位置。在图7中,操作部分4b被向上解锁,并且儿童防护锁定杆4围绕轴22从图7中的儿童防护锁定位置顺时针枢转预定的角度,以运动到图4中的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

开关杆5经由内拉手轴22枢转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并且在向后延伸的臂的端部处具有接触部分5a,并且还具有由儿童防护传感器SW2检测的检测部分5b。

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位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时,接合销18处于图4和12中的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在该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接合销18可从后方与辅助杆11的接触部分11b接触并且不能与开关杆5的接触部分5a接触。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位于锁定位置时,接合销18位于图7和13中的儿童防护锁定位置,在该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接合销19不能与辅助杆11的接触部分11b接触并且可与开关杆5的接触部分5a接触。

因此,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时,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可经由接合销18被传递到辅助杆11,但是不能被传递到开关杆5。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不能被传递到辅助杆11,但是能经由接合销18被传递到开关杆15。

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经由接合销18被传递到开关杆5并且从图4和12中的初始位置抵抗弹簧37逆时针枢转至图9。

儿童防护传感器SW2布置在开关盒40中并且通常是关闭的。当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锁定状态时,开关杆5被枢转到图9并且开关杆5的被检测部分5b与儿童防护传感器SW2接触,儿童防护传感器SW2打开。on信号被传递到控制器。

儿童防护锁定连杆14经由轴26枢转地安装到基部构件2。位于前部分处的细长孔14a结合到儿童防护锁定杆4的结合部分4c,并且细长孔14b被结合到滑动件19的结合部分19b。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时,儿童防护锁定连杆14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在该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滑动件19处于图4和12中的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中。当儿童防护锁定杆14运动到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儿童防护锁定连杆14围绕轴26逆时针枢转预定的角度并且运动到儿童防护锁定位置,以将滑动件19移动到图7和13中的儿童防护锁定位置。儿童防护锁定连杆14提供用于将儿童防护锁定杆4的转动传递到对于滑动件19的每一位置的功能。

在实施例中的操作装置1的运动将参照图4至13描述。

图4为从车辆的内部观察的前立面图,其中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并且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图5为图4的后立面图;图6为当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并且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时的前立面图;图7为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并且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锁定状态时的前立面图;图8为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并且内拉手将门打开时的前立面图;图9为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锁定状态并且内拉手将门打开时的前立面图;图10为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并且内拉手将门打开时的前立面图;图11为当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锁定状态并且内拉手IH关闭门时的前立面图;图12为当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状态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前立面图;并且图13为当儿童防护机构处于儿童防护锁定状态时的放大前立面图。

外拉手OH被操作以打开图4中的完全关闭的门D

外拉手OH被操作以打开图4中的门。打开动作经由运动传递构件63被传递到第一外部杆7。相应地,第一外部杆7围绕轴23逆时针枢转,以执行结合的释放。释放动作经由连接杆53被传递到第二外部杆7,并且被检测部分7c与外拉手传感器SW3接触。第二外部杆10抵抗弹簧35围绕枢轴24逆时针枢转。释放动作被传递到辅助杆11、紧急杆9和释放杆12。释放杆12的释放动作经由运动传递构件64传递到全关闭门锁装置DL2、DL1。全关闭门锁装置DL2、DL1被释放以使得门D打开。控制器基于外拉手检测传感器SW3的打开信号执行电动门打开装置PSD的打开控制。

内拉手IH被操作以打开图4中的完全关闭的门

内拉手IH被操作以打开图4中的门D。打开动作经由内拉手轴22被传递到内部杆3。在图8中,内部杆3从其中间位置围绕内拉手轴22抵抗弹簧20顺时针枢转,以将结合释放。释放动作经由接触部分3c和内拉手检测杆17传递到内拉手传感器SW1。

内部打开杆8围绕轴24抵抗弹簧35逆时针枢转以将结合释放。释放动作被传递到接合销18、辅助杆12和紧急杆9。通过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接合销18向前运动,但是位于其不能与开关杆5的接触部分5a接触的位置。接合销18不与接触部分5a接触,并且开关杆5不操作。

通过打开释放杆8的释放动作,释放杆12枢转,并且释放动作经由运动传递构件64传递到全关闭门锁装置DL2,并且经由运动传递构件65传递到全关闭门锁装置DL1。因此,全关闭门锁装置DL2、DL1被释放以使得门D打开。同时控制器基于内拉手传感器SW1的打开信号控制电动门打开装置PSD打开。

外拉手OH被操作以打开图6中的完全关闭的门D

在图6中,外拉手OH被操作以打开门D。打开动作经由运动传递构件63传递到第一外部杆7。第一外部杆7围绕轴23逆时针枢转以将结合释放。释放动作经由连接杆53被传递到第二外部杆10,而被检测部分7c与外拉手传感器SW3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锁定机构的接合销33处于锁定位置,所以第二外部杆10的释放动作不被传递到释放杆12。除非便携式钥匙与电子控制单元(ECU)通信,否则全关闭门锁装置DL2、DL1不被释放,从而门D不能被打开。

即使打开信号被从外拉手传感器SW3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也不执行用于释放致动器AC2的驱动控制和电动门打开装置PSD的打开驱动控制。如果便携式钥匙与电子控制单元ECU通信,尽管锁定机构处于锁定装置,打开信号也被从外拉手传感器SW3提供到控制器中。锁定致动器AC1被控制以解锁,并且锁定机构被转变到非锁定状态。之后,释放致动器AC2被控制,并且电动门打开装置PSD被控制以打开门D。

内拉手IH被操作以打开图6中的完全关闭的门D

内拉手IH被操作以打开图6中的门D。打开动作经由内拉手轴22被传递到内部杆3。因此,内部杆3从中间位置围绕内拉手轴22抵抗弹簧20顺时针枢转以将接合释放。释放动作经由弯曲部分3b传递到内部打开杆8并且经由接触部分3c和内拉手检测杆17传递到内拉手传感器SW1。

内部打开杆8围绕轴24抵抗弹簧35逆时针枢转以将接合释放。由于锁定机构的接合销33处于锁定位置,所以释放动作被传递到接合销18、辅助杆11和紧急杆9,但是不被传递到释放杆12。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接合销18的向前运动不被传递到开关杆5。

即使当内拉手IH被操作以打开门D,全关闭门锁装置DL2、DL1也不被释放,从而门D不能被打开。进一步地,信号被从内拉手传感器SW1传递到控制器,该控制器不执行电动门打开装置PSD的打开控制。

外拉手OH被操作以打开图7中的完全关闭的门D

在图7中,外拉手0H被操作以打开门D。操作动作经由运动传递构件63传递到第一外部杆7。以与在非锁定状态的儿童防护机构类似的方式,第一外部杆7的释放动作经由连接杆53、第二外部杆10、辅助杆11、接合销33、释放杆12和运动传递构件64传递到全关闭门锁装置DL2、DL1。因此,全关闭门锁装置DL2、DL1被释放以使得门D打开。控制器基于外拉手传感器SW3的打开信号执行电动门打开装置PSD的打开控制。

内拉手IH被操作以打开图7中的完全关闭的门D

内拉手IH被操作以打开图7中的门D。打开操作经由内拉手轴22被传递到内部杆3。在图9中,内部杆3从中间位置围绕内拉手轴22抵抗弹簧20顺时针枢转以将接合释放。释放动作经由弯曲部分3b被传递到内部打开杆8。

在图9的儿童防护锁定状态下,接合销18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在该位置接合销18不能接触辅助杆11的接触部分11a,但是能接触开关杆5的接触部分5b,并且滑动件19位于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内拉手检测杆17的上端17a不能与接触部分19b接触。因此,通过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接合销18的向前运动不被传递到辅助杆11,但是被传递到开关杆5。

在图9中,开关杆5围绕轴22逆时针枢转预定的角度,并且开关杆5的检测部分5b与儿童防护传感器SW2接触。因此,儿童防护传感器SW2从关闭到打开。控制器控制电动门打开装置PSD,使得电动门打开装置PSD的打开控制不能被执行。

内拉手IH被操作以关闭在图4中的完全打开的门D

在图7中,内拉手IH被操作以关闭门D。关闭动作经由内拉手轴22被传递到内部杆3。在图11中,内部杆3从其中间位置围绕内拉手轴22抵抗弹簧30逆时针枢转以将接合释放。释放动作不被传递到内部打开杆8,但是传递到内部关闭杆13。

内部关闭杆13从其初始位置抵抗弹簧31顺时针枢转以将接合释放。释放动作通过运动传递构件6传递到全打开门锁装置DL3。因此,全打开门锁装置DL3从所述撞针释放以使得门D关闭。

内部杆3逆时针枢转以关闭门D,并且即使当滑动件19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内部杆3的接触部分3c也从前方接触内拉手检测杆17的上端17a,以使得内拉手检测杆17从其中间位置顺时针枢转。因此,内拉手传感器SW1从关闭到打开,并且控制器基于来自内拉手传感器SW1的信号来执行电动门打开装置PSD的关闭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车门操作装置包括:内部打开杆8,该内部打开杆8由于在车辆内部的位于门上的内拉手的打开动作而执行释放动作;儿童防护锁定杆4,该儿童防护锁定杆4在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和儿童防护锁定位置之间运动;开关杆5,在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时,该开关杆5不会通过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而运动,但是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该开关杆5通过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而运动;儿童防护传感器SW2,该儿童防护传感器SW2能够检测开关杆5的动作;单个接合销18,通过该接合销18,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处于儿童防护非锁定位置时,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能被传递到用于保持门关闭的全关闭门锁装置DL2、DL1、但是不能被传递到开关杆5,并且当儿童防护锁定杆4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内部打开杆8的释放动作不能被传递到全关闭门锁装置DL2、DL1、但是能被传递到开关杆5。通过诸如单个接合销的简单结构,在儿童防护锁定杆4处于儿童防护锁定位置时,内拉手IH的打开动作不能被传递到全关闭门锁装置DL2、DL1,但是能被传递到开关杆5。

附图说明

1 操作装置 2 基部构件

2A 防水盖 3 内部杆

3a 细长孔 3b 弯曲部分

3c 接触部分

4 儿童防护锁定杆(儿童防护机构)

4a 细长孔 4b 操作部分

4c 结合部分 5 开关杆

5a 接触部分 5b 检测部分

6 内部辅助杆 7 第一外部杆

7a 连接部分 7b 细长孔

7c 检测部分 8 内部打开杆

8a 接触部分 8b 细长孔

8c 接触部分 9 紧急杆

9a 连接部分 10 第二外部杆

10a 细长孔 10b 卡爪

10c 接触部分 11 辅助杆

11a 弯曲部分 11b 接触部分

11c 细长孔 12 释放杆

12a 控制孔 12b 连接部分

13 内部关闭杆 13a 弯曲部分

14 儿童防护锁定连杆 14a 细长孔

14b 细长孔 15 第一锁定杆(锁定机构)

15a 连接部分 15b 连接部分

15c 凸起 16 第二锁定杆(锁定机构)

16a 细长孔 17 内拉手检测杆

17a 上端 18 接合销(儿童防护机构)

19 滑动件 19a 接触部分

19b 连接轴部 20 输出杆

21 输出杆 22 内拉手轴

23 轴 24 轴

25 轴 26 轴

27 轴 28 轴

29 导向支架 30 弹簧

31 弹簧 32 翻转弹簧

33 接合销(锁定机构) 34 弹簧

35 弹簧 36 弹簧

37 弹簧 40 开关盒

51 连接杆 52 连接杆

53 连接杆 54 连接杆

61 运动传递构件 62 运动传递构件

63 运动传递构件 64 运动传递构件

65 运动传递构件 AC1 锁定致动器

AC2 释放致动器 B 车身

D 滑动门(门) G1 上导轨

G2 腰部导轨 G3 下导轨

IH 内拉手 LK 锁定把手

DL1 全关闭门锁装置(前侧)

DL2 全关闭门锁装置(后侧)

DL3 全打开门锁装置 M1 驱动部

M2 打开线缆 M3 关闭线缆

OH 外拉手 PSD 电动门打开装置

SW1 内拉手传感器 SW2 儿童防护传感器

SW3 外拉手传感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