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412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切割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割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拉链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帐篷、女鞋等上。拉链一般在两条布带上各固定一排金属齿或塑料齿组成的扣件,由一滑动件将两排齿拉入联锁位置或断开联锁,使开口封闭或分开,常用于连接开口连接处。

拉链一般由链牙、拉头、限位码(前码和后码)或锁紧件等组成。其中链牙是关键部分,它直接决定拉链的侧拉强度。一般拉链有两片链带,每片链带上各自有一列链牙,两列链牙相互交错排列。拉头夹持两侧链牙,借助拉襻滑行,即可使两侧的链牙相互啮合或脱开。限位码或锁紧件设置于链牙的起始端和末端,用于避免拉头滑离链牙。

现有技术中,服装、包袋、帐篷、女鞋等生产厂家购买的拉链原材料一般为一根较长的拉链,较长的拉链绕制成一卷或绑扎为一捆,生产厂家需要根据自己产品上拉链所需长度,由原料拉链上切下一段定长的拉链,在以上定长的拉链上安装拉头及限位码等后,在缝合于产品上的连接处。现有技术中,以上操作一般通过生产人员手工完成,不仅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还存在在制作定长拉链过程中,拉链报废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制作定长的拉链一般通过操作人员手工完成,不仅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还存在在制作定长拉链过程中,拉链报废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割成型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割成型设备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切割成型设备,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的拉链传送部及设置于拉链传送路径上的切断机构,所述拉链传送部包括上传送部及位于上传送部下方的下传送部,所述上传送部及下传送部均包括轮架、固定于轮架上的至少两个传送轮及张紧于传送轮上的传送带,且两个传送带的相邻侧相互平行,两个传送带相邻侧之间具有用于拉链通过的间隙;

上传送部的传送轮中,至少有一个传送轮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该传送轮转动的驱转装置,下传送部的传送轮中,至少有一个传送轮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该传送轮转动的驱转装置;

所述切断机构包括切刀、驱动机构及加热装置,所述切刀固定于驱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切刀作往复运动,且切刀刀尖的运动轨迹与拉链的传送路径相交,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切刀的刀尖。

具体的,以上驱转装置优选为电机,在驱转装置的驱动力下,对应传送轮转动,以上传送带与传送轮相互之间的力,如摩擦力,迫使传送带随传送轮转动。本设备工作时,如上传送部上的传送带逆时针转动,下传送部上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这样,将拉链的一端由拉链传送部的拉链引入端引入两个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后,两个传送带对拉链的夹持力产生的摩擦力,迫使拉链随传送带运动,同时,由于两个传送带的相邻侧相互平行,这样,可保证进入到以上间隙中的拉链不易产生皱褶,这样,就可以如拉链的传送速度、拉链自由端被传送到的位置等为根据,采用切刀对拉链进行裁断,得到所需长度的拉链。

采用以上切断机构包括加热装置的设置,可通过以上加热装置对切刀的刀尖进行加热,这样,在切刀对拉链进行裁断时,针对链牙为金属的拉链,切刀上的热量可使得布带融化,这样,可方便的将布带完全裁断;针对链牙为塑料的拉链,切刀上的热量可使得链牙和布带融化,也可方便的实现对布带及链牙的完全裁断。同时,以上受热的布带和链牙在冷却时,布带材料与布带材料、布带材料与链牙材料均可相互粘接,这样,可有效的避免拉链的裁断处布带纤维松散、链牙与布带结合不紧凑的情况出现。综上,以上两个传送带的相邻侧相互平行及切断机构的特殊形式,均可保证通过本设备得到的拉链具有更好的尺寸准确性和更好的端面质量。

以上加热装置可采用电加热套,切刀在驱动机构作用下复位时,切刀的刀尖回退到电加热套内,切刀的刀尖受热温度上升,以为下一次拉链裁断做好准备。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为使得拉链在被裁断时,拉链处于张紧状态,以获得更为平直的断面及长度尺寸更为准确的拉链,所述拉链传送部为两个,沿着拉链传送方向,后方的拉链传送部的拉链引入端与前方的拉链传送部的拉链输出端相接,所述切断机构位于两个拉链传送部之间。本案中,拉链在被裁断时,裁切点前方,即切刀向后方的拉链传送部一侧的拉链处于绷紧状态,即可实现上述有益效果。进一步的,为使得在完成裁切后,拉链能够在前方的拉链传送部的作用下,拉链的端部能够被引入到后方的拉链传送部中,优选在两个拉链传送部之间设置一块支撑板,以上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前方拉链传送部的输出端和后方的拉链传送部的输入端相接,这样,在支撑板为拉链提供支撑时,拉链的自由端可被方便的被推入到后方的拉链传送部中。

由于裁切下来的拉链上两排链牙任然处于原始的锁扣状态,而在安装拉头时,需要将使得两排链牙脱开,故为便于后续加工,设置为:两个用于拉链通过的间隙位于同一直线上,还包括张合机构,所述张合机构包括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所述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均包括两块张合板,上张合部上的两块张合板铰接连接,下张合部上的两块张合板铰接连接,且分别形成以上铰接连接关系的两个铰接轴的轴线与所述直线垂直;

上张合部上的两块张合板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下张合部上的两块张合板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直线位于以上两个平面之间;

上张合部和/或下张合部上还固定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驱动上张合部或下张合部沿着以上两个平面的间距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两者中,至少有一者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铰接连接的张合板收拢或分开,且两组张合板同步收拢或张开,各组张合板在张开状态下,其上两块张合板分别位于以上直线的不同侧;

所述张合机构位于切断机构与后方的拉链传送部之间。

本结构中,在拉链的传输方向上,所得的拉链后端的链牙可在张合机构的作用下脱开:即切断机构在裁断拉链后,在压紧装置的作用下,设置为压紧装置为一个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机架上,上张合部固定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且气缸的轴线位于所述两个平面的间距方向,这样,在压紧装置的作用下,所得拉链的后端被夹持于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之间,此时,通过驱动装置使得初始状态为收拢状态的两个铰接连接的张合板张开,且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上的张合板组同时张开,则所得拉链左侧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上的张合板将拉链的左侧向左拉,所得拉链右侧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上的张合板将拉链的右侧向右拉,这样,可使得所得拉链端部的链牙脱开。具体的,设置为在张合板组呈闭合状态时,拉链位于张合机构之间的部分中,左侧的链牙位于张合板接触面的左侧,右侧的链牙位于张合板接触面的右侧。进一步的,在气缸与上张合部之间设置一根压缩弹簧,以上压缩弹簧可有效避免拉链受力过大而遭到破坏。进一步的,可在铰接连接的两个张合板之间设置一根复位弹簧,以在移除驱动装置对张合板的约束后,张合板组能够回归至并拢状态。以上驱动装置可采用气缸,即设置为气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与张合板组上的两个张合板铰接连接。

为实现切下拉链链牙脱开端的热定型,所述张合板中均内置有发热元件。

为使得本设备具有拉链长度识别功能,还包括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用于测量在拉链传送部的作用下,由拉链传送部送出的拉链长度或由拉链传送部引入的拉链的长度。以上计量装置的实现方式可以是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驱动装置为电机时,检测电机转子转动的圈数、检测传送带运行的距离、检测拉链进入本设备的长度或由本设备输出的拉链的长度。

为利于所得拉链的质量,还包括设置于拉链传送路径上的涂胶装置。以上涂胶装置用于向布带上涂胶,可使得布带在使用过程中,长时间不出现松散现象。

作为一种涂胶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涂胶装置包括两个涂胶轮,两个涂胶轮之间具有用于拉链通过的间隙,且两个涂胶轮的最外层均为吸湿材料。本涂胶装置区别于传统喷胶方式,可使得涂胶更为均匀。以上吸湿材料可采用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也可以采用无机吸湿材料。如采用纤维。

为使得拉链能够以平整的状态输入拉链传动部,还包括设置于拉链传送部前方的送料部,所述送料部包括下送料轮和上送料轮,所述下送料轮与上送料轮之间具有用于拉链通过的间隙,且下送料轮与上送料轮之间的间隙宽度可调。以上下送料轮与上送料轮之间的间隙宽度可调的形式,可使得送料部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拉链,进一步的,以上间隙宽度可调可通过如将下送料轮固定于机架上,上送料轮通过弹簧与机架相连的形式,即通过以上弹簧的弹性变形,达到以上间隙宽度可调的技术效果。

为使得拉链传送部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型号的拉链,两个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宽度可调。两个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宽度可调的具体实现方式可通过设置为轮架与机架为螺栓连接,且机架上用于穿设所述螺栓的螺栓孔为条形孔的形式。

为避免传送带与传送轮之间发生打滑、传送带与拉链之间发生打滑,所述传送带为同步带,且传送带的材质为橡胶;

所述传送轮为同步带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以上切断机构包括加热装置的设置,可通过以上加热装置对切刀的刀尖进行加热,这样,在切刀对拉链进行裁断时,针对链牙为金属的拉链,切刀上的热量可使得布带融化,这样,可方便的将布带完全裁断;针对链牙为塑料的拉链,切刀上的热量可使得链牙和布带融化,也可方便的实现对布带及链牙的完全裁断。同时,以上受热的布带和链牙在冷却时,布带材料与布带材料、布带材料与链牙材料均可相互粘接,这样,可有效的避免拉链的裁断处布带纤维松散、链牙与布带结合不紧凑的情况出现。综上,以上两个传送带的相邻侧相互平行及切断机构的特殊形式,均可保证通过本设备得到的拉链具有更好的尺寸准确性和更好的端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割成型设备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割成型设备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张合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割成型设备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下张合部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的编号依次为:1、机架,2、传送轮,3、轮架,4、切断机构,41、切刀,42、驱动机构,43、加热装置,5、张合机构,51、张合板,52、驱动装置,53、复位弹簧,54、压紧装置,6、传送带,7、涂胶装置,8、下送料轮,9、上送料轮,10、计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切割成型设备,包括机架1、固定于机架1上的拉链传送部及设置于拉链传送路径上的切断机构4,所述拉链传送部包括上传送部及位于上传送部下方的下传送部,所述上传送部及下传送部均包括轮架3、固定于轮架3上的至少两个传送轮2及张紧于传送轮2上的传送带6,且两个传送带6的相邻侧相互平行,两个传送带6相邻侧之间具有用于拉链通过的间隙;

上传送部的传送轮2中,至少有一个传送轮2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该传送轮2转动的驱转装置,下传送部的传送轮2中,至少有一个传送轮2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该传送轮2转动的驱转装置;

所述切断机构4包括切刀41、驱动机构42及加热装置43,所述切刀41固定于驱动机构42上,所述驱动机构42用于驱动切刀41作往复运动,且切刀41刀尖的运动轨迹与拉链的传送路径相交,所述加热装置43用于加热切刀41的刀尖。

具体的,以上驱转装置优选为电机,在驱转装置的驱动力下,对应传送轮2转动,以上传送带6与传送轮2相互之间的力,如摩擦力,迫使传送带6随传送轮2转动。本设备工作时,如上传送部上的传送带6逆时针转动,下传送部上的传送带6顺时针转动,这样,将拉链的一端由拉链传送部的拉链引入端引入两个传送带6之间的间隙后,两个传送带6对拉链的夹持力产生的摩擦力,迫使拉链随传送带6运动,同时,由于两个传送带6的相邻侧相互平行,这样,可保证进入到以上间隙中的拉链不易产生皱褶,这样,就可以如拉链的传送速度、拉链自由端被传送到的位置等为根据,采用切刀41对拉链进行裁断,得到所需长度的拉链。

采用以上切断机构4包括加热装置43的设置,可通过以上加热装置43对切刀41的刀尖进行加热,这样,在切刀41对拉链进行裁断时,针对链牙为金属的拉链,切刀41上的热量可使得布带融化,这样,可方便的将布带完全裁断;针对链牙为塑料的拉链,切刀41上的热量可使得链牙和布带融化,也可方便的实现对布带及链牙的完全裁断。同时,以上受热的布带和链牙在冷却时,布带材料与布带材料、布带材料与链牙材料均可相互粘接,这样,可有效的避免拉链的裁断处布带纤维松散、链牙与布带结合不紧凑的情况出现。综上,以上两个传送带6的相邻侧相互平行及切断机构4的特殊形式,均可保证通过本设备得到的拉链具有更好的尺寸准确性和更好的端面质量。

以上加热装置43可采用电加热套,切刀41在驱动机构42作用下复位时,切刀41的刀尖回退到电加热套内,切刀41的刀尖受热温度上升,以为下一次拉链裁断做好准备。

以上切断机构4亦可以采用类似圆盘锯的形式,如设置为切刀41呈整圆盘状或边缘具有缺口的圆盘状,为整圆盘状时,切刀41上连接用于驱动切刀41旋转的驱转装置,如采用电机,同时切刀41在工作过程中相对于拉链的运动路径作往复运动,如将电机连接在一个往复运动驱动机构上,切刀41连接于电机的转子上,在切刀41与拉链接触时完成对拉链的切割;在切刀41呈具有缺口的圆盘状时,切刀41上连接用于驱动切刀41旋转的驱转装置,如采用电机,将切刀41连接于电机的转子上,切刀41在转动过程中,其上缺口与拉链最为接近时,切刀41对拉链不影响,切刀41缺口以外的部分与拉链接触时,完成对拉链的切割;以上切刀41亦可以采用锯带,以上锯带通过带轮张紧,同时通过带轮驱动锯带转动,带轮固定于带轮架上,带轮架连接于往复运动驱动装置上,以上往复运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锯带相对于拉链的运动路径作往复运动,采用锯带的切刀形式,可实现单个切刀41服务于多个切割成型设备。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使得拉链在被裁断时,拉链处于张紧状态,以获得更为平直的断面及长度尺寸更为准确的拉链,所述拉链传送部为两个,沿着拉链传送方向,后方的拉链传送部的拉链引入端与前方的拉链传送部的拉链输出端相接,所述切断机构4位于两个拉链传送部之间。本案中,拉链在被裁断时,裁切点前方,即切刀41向后方的拉链传送部一侧的拉链处于绷紧状态,即可实现上述有益效果。进一步的,为使得在完成裁切后,拉链能够在前方的拉链传送部的作用下,拉链的端部能够被引入到后方的拉链传送部中,优选在两个拉链传送部之间设置一块支撑板,以上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前方拉链传送部的输出端和后方的拉链传送部的输入端相接,这样,在支撑板为拉链提供支撑时,拉链的自由端可被方便的被推入到后方的拉链传送部中。

由于裁切下来的拉链上两排链牙任然处于原始的锁扣状态,而在安装拉头时,需要将使得两排链牙脱开,故为便于后续加工,设置为:两个用于拉链通过的间隙位于同一直线上,还包括张合机构5,所述张合机构5包括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所述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均包括两块张合板51,上张合部上的两块张合板51铰接连接,下张合部上的两块张合板51铰接连接,且分别形成以上铰接连接关系的两个铰接轴的轴线与所述直线垂直;

上张合部上的两块张合板51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下张合部上的两块张合板51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直线位于以上两个平面之间;

上张合部和/或下张合部上还固定有压紧装置54,所述压紧装置54用于驱动上张合部或下张合部沿着以上两个平面的间距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两者中,至少有一者包括驱动装置52,所述驱动装置52用于驱动铰接连接的张合板51收拢或分开,且两组张合板51同步收拢或张开,各组张合板51在张开状态下,其上两块张合板51分别位于以上直线的不同侧;

所述张合机构5位于切断机构4与后方的拉链传送部之间。

本结构中,在拉链的传输方向上,所得的拉链后端的链牙可在张合机构5的作用下脱开:即切断机构4在裁断拉链后,在压紧装置54的作用下,设置为压紧装置54为一个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机架1上,上张合部固定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且气缸的轴线位于所述两个平面的间距方向,这样,在压紧装置54的作用下,所得拉链的后端被夹持于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之间,此时,通过驱动装置52使得初始状态为收拢状态的两个铰接连接的张合板51张开,且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上的张合板51组同时张开,则所得拉链左侧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上的张合板51将拉链的左侧向左拉,所得拉链右侧上张合部和下张合部上的张合板51将拉链的右侧向右拉,这样,可使得所得拉链端部的链牙脱开。具体的,设置为在张合板51组呈闭合状态时,拉链位于张合机构5之间的部分中,左侧的链牙位于张合板51接触面的左侧,右侧的链牙位于张合板51接触面的右侧。进一步的,在气缸与上张合部之间设置一根压缩弹簧,以上压缩弹簧可有效避免拉链受力过大而遭到破坏。进一步的,可在铰接连接的两个张合板51之间设置一根复位弹簧53,以在移除驱动装置52对张合板51的约束后,张合板51组能够回归至并拢状态。以上驱动装置52可采用气缸,即设置为气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与张合板51组上的两个张合板51铰接连接。

为实现切下拉链链牙脱开端的热定型,所述张合板51中均内置有发热元件。

为使得本设备具有拉链长度识别功能,还包括计量装置10,所述计量装置10用于测量在拉链传送部的作用下,由拉链传送部送出的拉链长度或由拉链传送部引入的拉链的长度。以上计量装置10的实现方式可以是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驱动装置52为电机时,检测电机转子转动的圈数、检测传送带6运行的距离、检测拉链进入本设备的长度或由本设备输出的拉链的长度。

为利于所得拉链的质量,还包括设置于拉链传送路径上的涂胶装置7。以上涂胶装置7用于向布带上涂胶,可使得布带在使用过程中,长时间不出现松散现象。

作为一种涂胶装置7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涂胶装置7包括两个涂胶轮,两个涂胶轮之间具有用于拉链通过的间隙,且两个涂胶轮的最外层均为吸湿材料。本涂胶装置7区别于传统喷胶方式,可使得涂胶更为均匀。以上吸湿材料可采用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也可以采用无机吸湿材料。如采用纤维。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本设备的自动化,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切断机构4中的驱动机构42、张合机构5中的驱动装置52和压紧装置54、传送轮2上连接的驱转装置的运行和停止均通过控制模块进行控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案作进一步限定,为使得拉链能够以平整的状态输入拉链传动部,还包括设置于拉链传送部前方的送料部,所述送料部包括下送料轮8和上送料轮9,所述下送料轮8与上送料轮9之间具有用于拉链通过的间隙,且下送料轮8与上送料轮9之间的间隙宽度可调。以上下送料轮8与上送料轮9之间的间隙宽度可调的形式,可使得送料部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拉链,进一步的,以上间隙宽度可调可通过如将下送料轮8固定于机架1上,上送料轮9通过弹簧与机架1相连的形式,即通过以上弹簧的弹性变形,达到以上间隙宽度可调的技术效果。

为使得拉链传送部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型号的拉链,两个传送带6之间的间隙宽度可调。两个传送带6之间的间隙宽度可调的具体实现方式可通过设置为轮架3与机架1为螺栓连接,且机架1上用于穿设所述螺栓的螺栓孔为条形孔的形式。

为避免传送带6与传送轮2之间发生打滑、传送带6与拉链之间发生打滑,所述传送带6为同步带,且传送带6的材质为橡胶;

所述传送轮2为同步带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