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车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242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车门及汽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车门及汽车,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逐渐由手动式升降替换为自动式升降。

现有的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一般包括:电机、两个绕线轮、钢丝绳、滑块和导轨。其中,两个绕线轮固定在车窗玻璃上,钢丝绳缠绕在电机的转轴和两个绕线轮之间。滑块也固定在车窗玻璃上,并与安装在车门钣金上的导轨相互配合,以带动所述车窗玻璃在导轨上滑动。

在使用时,电机的转轴旋转,从而通过缠绕在该转轴上的钢丝绳带动车窗玻璃上固定的滑块在导轨上滑动以实现车窗玻璃的升降。但是,现有的这种升降器在使用时会发出异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车门及汽车,以解决现有升降器在使用过程中有异响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包括:电机、两个绕线轮、钢丝绳、滑块和导轨;所述两个绕线轮用于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车窗玻璃上;所述钢丝绳缠绕在所述电机的转轴和两个绕线轮之间,且所述两个绕线轮之间的钢丝绳处于张紧状态;所述导轨用于固定在汽车的车门钣金上,且所述导轨与所述两个绕线轮之间的钢丝绳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滑块用于固定在所述车窗玻璃上,并且所述滑块带动所述车窗玻璃沿所述导轨滑动以升降所述车窗玻璃。

上述升降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往与两个绕线轮之间的钢丝绳相反的方向形成有避让部,以使所述钢丝绳与导轨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上述升降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避让部包括:第一面、连接面和第二面;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与两个绕线轮之间的钢丝绳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上述升降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面和所述滑块上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导向结构。

上述升降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结构为所述第一面上形成的导向条以及所述滑块上形成的与所述导向条相互配合的滑槽。

上述升降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避让部为所述导轨上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与两个绕线轮之间的钢丝绳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上述升降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为弧形、多边形或者其他形状。

上述升降器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支架,所述导轨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车门钣金固定。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包括:车窗玻璃、车门钣金以及上述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其中,所述升降器的两个绕线轮固定在所述车窗玻璃上,且所述两个绕线轮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升降器的导轨固定在所述车门钣金上。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上述车门,所述车门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车门及汽车,通过使车窗玻璃的升降器的两个绕线轮之间的钢丝绳在运动时始终与导轨表面具有间隙,从而避免了开闭车窗时发生异响,不仅提高了升降器的使用寿命,节省了电能,而且还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升降器中钢丝绳与导轨配合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升降器中钢丝绳与导轨配合时的断面示意图。

图中:

1、升降器; 10、电机;

20、绕线轮; 30、导轨;

301、第一面; 302、连接面;

303、第二面; 304、导向条;

40、钢丝绳; 50、滑块;

6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用于升降车窗玻璃以实现对车窗开启或者关闭。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升降器中钢丝绳与导轨配合时的位置示意图;图3为图1的升降器中钢丝绳与导轨配合时的断面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1,包括:电机10、两个绕线轮20、钢丝绳40、滑块50和导轨30。其中,两个绕线轮20用于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车窗玻璃上。钢丝绳40缠绕在电机10的转轴和两个绕线轮20之间,且两个绕线轮20之间的钢丝绳40处于张紧状态。导轨30用于固定在所述汽车的车门钣金上,且该导轨30与两个绕线轮20之间的钢丝绳40之间具有间隙。滑块50用于固定在车窗玻璃上,并且该滑块50带动车窗玻璃沿导轨30滑动以升降车窗玻璃。

具体的,电机10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任意直流电机10,当然,也可以使用带直流转交流转换器的交流电机1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使用直流电机10。电机10的额定功率至少应该能够通过钢丝绳40和滑块50带动车窗玻璃,此外,对其不做具体限定。同理,钢丝绳40和滑块50也不作具体限定,技术人员可以选用现有汽车各种车型上使用的升降器1中的各种规格的钢丝绳40和滑块50。

此外,请参阅图2,导轨30只需要满足滑块50运动时钢丝绳40与该滑轨表面具有如图所示的间隙即可,其他可以不作具体限定。当然,导轨30的长度和宽度应与车窗玻璃和车门钣金相互配合。

本实施例的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1,通过使两个绕线轮20之间的钢丝绳40在运动时始终与导轨30表面具有间隙,从而避免了开闭车窗时发生异响,不仅提高了升降器1的使用寿命,节省了电能,而且还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进一步,导轨30往与两个绕线轮20之间的钢丝绳40相反的方向形成有避让部,以使钢丝绳40与导轨30之间形成前述间隙。当然,避让部可以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各种结构形式。

具体来说,请参阅图3,在一个可选的方式中,避让部包括:第一面301、连接面302和第二面303。其中,连接面302连接第一面301和第二面303,并且,第二面303与两个绕线轮20之间的钢丝绳40之间形成前述间隙。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形成大致呈Z字形的滑道结构,这样钢丝绳40可以正好位于滑道Z字形的连接位置处,并且可以调整第一面301和第二面303的宽度,从而使钢丝绳40和连接面302以及第二面303之间始终具有间隙,也即不接触,从而不会由于摩擦产生异响。此外,第一面301、连接面302和第二面303可以是平面、曲面或者其他异形面。优选地,当第一面301、连接面302和第二面303均设置成平面时,该导轨30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而且第二面303和连接面302所形成的L形结构可以很好地使升降器1在工作时导轨30和钢丝绳40之间始终不会接触,从而不会由于摩擦产生异响。

进一步,在第一面301和滑块50上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导向结构,用于滑块50在导轨30上滑动时对其进行导向,方便其滑动,避免滑块50在滑动时偏移。具体来说,可以是在第一面301上形成导向条304,并在滑块50上形成与该导向条304相互配合的滑槽;也可以是在第一面301上形成导向滑槽,并在滑块50上形成一与该导向滑槽相互配合的凸起。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以在轨上形成凹槽,使得该凹槽与两个绕线轮20之间的钢丝绳4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保证升降器1在工作时导轨30和钢丝绳40之间始终不会接触,从而不会由于摩擦产生异响。通过设置凹槽可以减少导轨30的变形,避免导轨30形状变化过大时需要对车门钣金进行适应性调整的问题。优选地,上述凹槽可以为弧形、多边形或者其他形状。

进一步,继续参阅图3,上述升降器1还包括支架60,导轨30还通过该支架60与车门钣金固定。通过设置支架60来固定导轨30和车门钣金可以进一步加强导轨30与车门钣金的连接强度,提高升降器1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导轨30不会轻易发生位移,也就减小了导轨30与钢丝绳40接触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车窗开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包括:车窗玻璃、车门钣金以及上述实施例的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1,其中,升降器1的两个绕线轮20固定在车窗玻璃上,且两个绕线轮20间隔一定距离;并且,升降器1的导轨30固定在车门钣金上。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车窗玻璃和车门钣金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任意类型和形式的车窗玻璃与车门钣金,在本实施例中对这二者不作具体的限定。并且,用于汽车车窗玻璃的升降器1的结构、功能与效果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请参看上述实施例,在此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车窗玻璃如何安装在车门钣金上以及升降器1的导轨30如何固定在车门钣金上均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方式。

本实施例的车门,通过使车窗玻璃的升降器1的两个绕线轮20之间的钢丝绳40在运动时始终与导轨30表面具有间隙,从而避免了开闭车窗时发生异响,不仅提高了升降器1的使用寿命,节省了电能,而且还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上述实施例的车门,该车门安装在上述车体上。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车门的结构、功能与效果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请参看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车体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类型的车体,也即,现有技术中的各种类型的车体均可用来安装上述实施例的车门。

本实施例的汽车,通过使车窗玻璃的升降器1的两个绕线轮20之间的钢丝绳40在运动时始终与导轨30表面具有间隙,从而避免了开闭车窗时发生异响,不仅提高了升降器1的使用寿命,节省了电能,而且还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