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599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在开启汽车车门时,驾驶人员需要车门在某个位置保持一段时间,以方便搬运东西、车内清洁等,而在车门在某个位置的定位正是依靠车门限位器。车门限位器的作用是限制车门打开的程度,一方面它可以限制沉闷的最大开度,防止车门开得过大,另一方面,它可以在需要时使车门保持开启,如汽车停在坡道上或刮风时,车门也不会自动关上。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635805.4)公开了车门限位器,包括限位杆和底座,限位杆设有凹槽,底座设有用于限位杆穿过的安装孔,通过限位杆和底座滑动连接来实现对车门限位的功能。该限位器虽然能实现对车门限位的功能,但是,限位器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限位杆与安装孔配合出现松动,导致限位器不能有效限位。此外在车门限位器使用的过程中,外界粉尘、泥水等物质容易进入底座内以及附着在限位杆表面,会导致底座和限位杆生锈磨损严重,降低车门限位器的实用寿命,而且会在车门启闭的时候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器,通过增设弹簧来增加限位杆和限位盒之间的预紧力,保证限位器在长时间使用后限位器和限位杆之间不出现松动。而且增加了防尘垫,减少了外界粉尘、泥水等物质进入限位器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器,包括限位盒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设有挡块,限位杆上设有多个限位槽,限位盒设置于限位杆上,限位盒与限位杆滑动连接,限位盒上端设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限位块通过限位销与限位盒固定连接于一体,限位盒下端设有用以支撑限位杆的支撑块,支撑块通过支撑销与限位盒固定连接于一体,支撑销套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嵌设于车门内,弹簧中间呈平直状,弹簧中间抵设于支撑块, 所述限位盒背离挡块的一端设有防尘垫,防尘垫上设有供限位杆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通过销轴与限位杆固定连接,销轴与挡块之间设有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设有塑料包层。

进一步的,所述防尘垫为车门关闭时能与车门内部钣金紧密贴合的橡胶弹性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限位器通过支撑销套设弹簧,弹簧中间抵设于支撑块从而增大限位杆对限位盒的预紧力,保证限位器在长时间使用后限位器和限位杆之间不出现松动,增长了限位器的使用寿命。此外,在限位盒上增加防尘垫,减少了外界粉尘、泥水等物质进入限位器内。使得限位杆和限位盒不会生锈磨损,而且降低了车门启闭的时候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限位杆;2.限位盒;3.限位块;4.限位销;5.支撑块;6.支撑销;7.弹簧;8.挡块;9.销轴;10.缓冲垫;1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释。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器,包括限位盒2和限位杆1,限位盒2设置于限位杆1上,所述限位杆1一端设有挡块8,挡块8设有供限位杆1穿过的通孔,挡块8通过销轴9与限位杆1固定连接,销轴9与挡块8之间设有缓冲垫10。在车门开启到最大位置时,挡块8与限位盒2外壁接触,缓冲垫10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避免挡块8与限位盒2外壁硬碰撞,减少异响,改善开门手感,提高舒适度。限位杆1上设有多个限位槽11。

限位盒2与限位杆1滑动连接,限位盒2上端设有与限位槽11配合的限位块3,限位块3通过限位销4与限位盒2固定连接于一体,当车门开启或关闭时,限位杆1能相对限位盒2发生滑移,限位块3滑入限位槽11时,限位块3能对限位槽11起到限位作用,即对车门起到限位作用。限位盒2下端设有用以支撑限位杆1的支撑块5,支撑块5通过支撑销6与限位盒2固定连接于一体,支撑销6套设有弹簧7,弹簧7两端嵌设于车门内,弹簧7中间呈平直状,弹簧7中间抵设于支撑块5。弹簧7增大支撑块5对限位杆1的预紧力,从而增大了限位杆1对限位块3的预紧力,使得限位器在长时间使用后限位块3和限位杆1之间不出现松动,保证了车门能有效的限位,增长了限位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1的外表面设有塑料包层,减少限位杆1的磨损,还能防止限位杆1生锈。限位盒2背离挡块8的一端设有防尘垫,防尘垫上设有供限位杆1穿过的通孔,防尘垫为车门关闭时能与车门内部钣金紧密贴合的橡胶弹性部件。通过增设防尘垫,避免了外界粉尘、泥水等物质进入限位盒2内以及附着在限位杆1表面,不仅延长了车门限位器的使用寿命;还消除了粉尘、泥水等所引起的限位器工作时的异响噪音,增加了消费者使用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