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门限位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5932发布日期:2019-08-03 11:02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尾门限位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门限位块。



背景技术:

尾门侧限位块装配在尾门上,车身侧限位块装配在车身侧围上,尾门关闭时,两侧限位块碰撞接触,达到y向限位作用,控制尾门y向晃动。

现有尾门限位块都为对称设计,专用于cn202s、cn210m、cn180m“龟背式”尾门车型,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如下缺点:

(1)尺寸大、重量大,成本高:尾门侧限位块长度方向尺寸大,导致尾门侧限位块的滑块和底板尺寸大;与之配合的车身侧限位块零件尺寸也需相应做大,橡胶块和金属底板用料多;整个限位块重量大,成本也偏高;

(2)布置空间大:限位块尺寸大导致在设计布置阶段限位块需要的布置空间大,给尾门及侧围结构设计增大难度;

(3)静态感知质量差:车身侧限位块横向装配在侧围d柱钣金上,整个限位块和安装紧固件都完全外漏在钣金上,与周边匹配突兀。由于限位块尺寸大,打开车门后,客户视觉能明显捕捉到此零件,感知质量非常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限位块零件尺寸大,需要的设计布置空间大,尾门和侧围的设计难度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尾门限位块。

本发明包括相互配合的尾门侧限位块和车身侧限位块,其中,所述尾门侧限位块包括第一滑块、底座和防水件,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防水件设置在底座底部,所述车身侧限位块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为非对称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尾门侧限位块一侧的第一碰撞面。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尾门侧限位块的形状为u形,包括设置在第一碰撞面两侧的支撑面,所述尾门侧限位块由外侧的第一碰撞面与车身限位块碰撞接触。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尾门侧限位块的长度为49mm,宽度为35mm。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身侧限位块的底板为l形,包括底面和设置在底面上的翻边,所述第二滑块的形状与底板形状匹配,包括套接在翻边上的帽体和与覆盖底面的帽沿,所述帽体的其中一侧为第二碰撞面。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碰撞面为波浪形设置。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碰撞面的长度尺寸小于两侧支撑面之间的间距。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身侧限位块在车体上纵向设置,所述底板的宽度为29mm,所述第二碰撞面在车体上纵向设置,其长度为3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减小了尾门侧和车身侧限位块的零件尺寸,减小了零件重量,降低了零件开发成本;零件尺寸的减小节约了设计的布置空间,降低了限位块周边零件的设计难度;车身侧限位块布置在后保面下方,避免了限位块安装面和紧固件外漏,有利于感知质量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尾门侧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车身侧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尾门侧限位块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车身侧限位块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车身侧限位块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相互配合的尾门侧限位块1和车身侧限位块2,其中,所述尾门侧限位块1包括第一滑块11、底座13和防水垫12,所述第一滑块11和底座13通过燕尾状卡接结构113、132卡接固定,所述防水垫12的形状与底座外周匹配,设置在底座13底部,使汽车尾门防水,所述底座13通过卡扣131安装在汽车尾门上,并通过第一滑块11、底座13和防水垫12中部的螺钉安装孔紧固。本例的第一滑块11为非对称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尾门侧限位块1一侧的第一碰撞面111。本例的第一滑块11和底座13的材质均为pa66(聚己二酰己二胺,俗称尼龙-66),防水垫12的材质为tpe(热塑性弹性体)。

优选地,本例的尾门侧限位块1的形状为u形,包括设置在第一碰撞面111两侧的支撑面112,所述尾门侧限位块1由外侧的第一碰撞面111与车身限位块2碰撞接触。非对称中空结构,关尾门时,往尾门侧限位块1主体的中空方向的推力,可以很好的将推力向四周扩散掉。避免应力集中,提高本例的碰撞强度。

所述车身侧限位块2由tpe(热塑性弹性体)软胶块及spcc(冷轧碳钢薄板及钢带材料)底板两部分组成,tpe包覆spcc,具体地,包括底板21和设置在底板21上的第二滑块22,本例车身侧限位块2的底板21为l形,包括底面211和设置在底面211上的翻边212,所述第二滑块22的形状与底板形状匹配,包括套接在翻边211上的帽体222和与覆盖底面211的帽沿221,所述帽体222的其中一侧为第二碰撞面2221。优选的,本例的第二碰撞面2221为波浪形设置,加大受力时的缓冲。本例第二碰撞面2221的长度尺寸小于两侧支撑面112之间的间距。

本例的尾门侧限位块的第一滑块设计为非对称结构,非对称结构可减小零件尺寸,本例尾门侧限位块的长度为49mm,宽度为35mm。将其长度由58mm减小为49mm,底座和防水垫片尺寸也可相应减小。新的车身侧限位块由横向布置改为竖向布置,底板结构为“l”形结构,可减小与第一滑块匹配结构的尺寸。所述车身侧限位块在车体上纵向设置,所述底板的宽度为29mm,所述第二碰撞面在车体上纵向设置,其长度仅为32mm,本例将匹配尺寸52mm减小为32mm,第二滑块和底板的尺寸及用料也相应大幅减小。通过以上结构改进,减小了限位块尺寸和重量,将总重量由0.155kg减小为0.097kg,减少了38%,有效降低了零件成本,同时,尺寸的减小也有利于限位块的布置设计,降低了设计难度。

如图6所示,车身侧限位块2装配在侧围d柱上,上端覆盖后保,后保遮盖限位块安装面及紧固件,只外漏与尾门侧限位块配合的突起部分。新零件不外漏紧固件和整个限位块,解决了外观感知差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减小了尾门侧和车身侧限位块的零件尺寸,减小了零件重量,降低了零件开发成本;零件尺寸的减小节约了设计的布置空间,降低了限位块周边零件的设计难度;车身侧限位块布置在后保面下方,避免了限位块安装面和紧固件外漏,有利于感知质量的提升。

新尾门限位块应用于cn210s项目,经实车装配验证,对比其他车型限位块,减小了零件重量和尺寸,并且降低了零件成本;零件装配后,后保遮盖了限位块安装紧固件和安装面,减小了零件可见面积,提升了感知质量。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发明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发明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尾门限位块,属于汽车零部件结构领域。本发明包括相互配合的尾门侧限位块和车身侧限位块,其中,所述尾门侧限位块包括第一滑块、底座和防水件,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防水件设置在底座底部,所述车身侧限位块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为非对称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尾门侧限位块一侧的第一碰撞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减小了尾门侧和车身侧限位块的零件尺寸,减小了零件重量,降低了零件开发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聂根辉;李航;张功瑞;李林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8
技术公布日:2019.08.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