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涂膜及光学功能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882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硬涂膜及光学功能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显示器用部件的硬涂膜及使用该膜的防反射膜、光扩散片材、棱柱状透镜薄片、近红外线阻断膜、透明导电膜、防眩膜等光学功能膜。详细地说,涉及基材膜与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其它的光学功能层(硬涂层、光扩散层、棱镜层、红外线吸收层、透明导电层、防眩层等)的粘合性优良且耐擦伤性优良的硬涂膜及使用该硬涂膜的光学功能膜。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屏(PDP)等显示器的部件所使用的硬涂膜是热塑性树脂膜和硬涂(HC)层夹着粘接性改性树脂层被层压而成。并且,显示器用光学功能膜通常通过粘合剂层将功能不同的光学功能膜贴合而进行使用。但是,在近年的低价格化的市场中,大型的平板显示器的需求变大。因此,显示器用部件中,也在开发1张硬涂膜上层压有其它的光学功能层的复合膜。例如,液晶显示器(LCD)中,使用在硬涂膜上层压防止户外阳光射入的防反射层(AR层)、用于聚光及光的扩散的棱柱状透镜层、使亮度提高的光扩散层等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复合功能膜。作为硬涂膜的基材的热塑性树脂膜,可以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丙烯酸、聚碳酸酯(PC)、三醋酸纤维素(TAC)、环状聚烯烃等构成的透明薄膜。这些基材膜中,从优良的透明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试剂性的观点出发,尤其是双轴取向聚酯膜被广泛地用作各种光学功能膜的热塑性树脂膜。通常,使用双轴取向聚酯膜及双轴取向聚酰胺膜之类的双轴取向热塑性膜时,由于膜表面结晶高度取向,因此具有与各种涂料、粘接剂、油墨等的粘合性差的缺点。于是,目前提案有通过各种方法赋予双轴取向热塑性树脂膜表面易粘接性的方法。此外,对于聚烯烃膜之类的不具有极性基团的薄膜,由于与各种涂料、粘接剂、油墨等的粘合性差,因此提案有事先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等物理处理或化学处理,之后通过各种方法赋予薄膜表面易粘接性的方法。例如,已知有利用涂敷法在热塑性树脂膜的表面设置含有薄膜、聚酯、丙烯酸、聚氨酯、丙烯酸接枝聚酯等粘接性改性树脂的粘接性改性层,由此赋予热塑性树脂膜易粘接性的方法。在该涂敷法中,对结晶取向结束之前的热塑性树脂膜直接或根据需要实施电晕放电处理,之后将所述树脂的溶液或含有通过分散介质使树脂分散而得到的分散体的水性涂敷液涂敷在基材膜上,干燥后,至少沿单轴方向拉伸,接着实施热处理,使热塑性树脂膜完成结晶取向的方法(即生产线内涂敷(inlinecoat)法);及在制造热塑性树脂膜之后,在该膜上涂敷水系或溶剂系的涂敷液,之后进行干燥的方法(即脱生产线涂敷(offline)法)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随着大型化和低成本化的年年推进,要求在作为LCD、PDP等显示器的部件使用的光学功能膜的制造工序中提高生产速度。伴随着这样的制造工序的高速化,在硬涂层、扩散层、棱镜层之类的功能层与基材膜的界面更容易产生伴随固化收縮的应力。因此,为了制造显示器,在将光学功能膜切成特定的尺寸时,如果所述界面的粘合性不充分,则会产生端部特别容易剥离的问题。巻取成巻状的薄膜的大型化及制造工序中生产速度的高速化越推进,切割时的冲击引起的界面剥离的影响越显著,目前的粘合性程度变得不充分。而且,从减轻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用于形成上述棱镜层及扩散层等功能层的加工剂多数情况下不经过有机溶剂的稀释而直接涂敷在基材膜上。因此,由于有时利用有机溶剂不能充分地得到提高粘接性改性层的润湿性的效果,因此对粘合性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如硬涂层那样重视平滑性的用途中,为了降低加工剂的粘度而得到良好的流平效果,通常用有机溶剂来稀释加工剂。该情况下,要求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具有适当的耐溶剂性。为了提高功能层与基材膜间的粘合性,通常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树脂作为构成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但是,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树脂时,在将粘接性改性基材膜连续地巻取成巻状、再由巻状薄膜打开薄膜时,耐粘连性有降低的倾向。此外,近年来,为了低成本化,用于将硬涂层、扩散层等功能层层压在基材膜上的加工机器在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作为基材膜使用的易粘接薄膜的巻直径也在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与此相伴,在为了防止辊的巻取错位而以高的张力进行巻取时,尤其是辊的巻芯部被高的压力压着,因此更容易发生粘连。为了提高耐粘连性,通常采用将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表面而使接触面积减小的方法。为了使膜表面凹凸不平,通常使用增加粘接性改性层或基材膜中所含的无机粒子或有机粒子的含量的方法、或者使用粒径大的粒子的方法。但是,通常可通过市售买到的粒子的折射率与粘接性改性层使用的树脂的折射率不同,并且伴随着薄膜的拉伸处理粒子周围形成空隙,因此,在这些方法中,会产生薄膜的光线透过率降低、雾度上升等情况。特别是光学功能膜的基材膜所要求的透明性降低。即,在现有的方法中,伴随着工序的高速化及薄膜巻直径的大型化,产生了新的问题,因此,很难在维持透明性的同时提高与功能层的粘合性及耐粘连性。近年来,光学功能膜以防止与导光板的粘着、提高透过率或减少巻边等为目的,通常在基材膜的两面设置硬涂层、或者在与棱柱透镜层及光扩散层之类的光学功能层相反侧的面上也层压硬涂层。特别是,硬涂膜通常使用热固化型树脂及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之类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在热塑性树脂膜上形成厚度为3~10/mi的薄的硬化涂膜(硬涂层)。但是,由于硬涂层的厚度与基材膜的厚度相比较薄,因此硬涂膜自身的硬度受基材膜的影响,不会变得特别高。于是,正在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硬涂层的耐擦伤性而使硬涂层中含有无机粒子的方法。另一方面,在使硬涂层中含有无机粒子时,由于硬涂层中的固化型树脂的比率降低,因此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与硬涂层的界面的粘合性降低。特别是,已知双轴取向聚酯膜与以棱柱透镜及硬涂层等中使用的丙烯酸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涂敷剂的粘合性差。因此,提案有各种在聚酯膜的表面形成由聚氨酯等构成的粘接性改性层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通过形成由聚氨酯构成的粘接性改性层,虽然与硬涂层等功能层的密合力提高,但是与作为基材的聚酯膜的密合力不充分,最后导致粘接性改性层与功能层的界面的粘合性不充分。特别是粘接性改性层与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的界面的粘合性显著变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40049号公报此外,提案有通过生产线内涂敷法在由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基体膜上设置以共聚聚酯和聚氨酯为主要构成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层,从而使与基材聚酯膜和油墨等功能层的粘合性提高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具体而言,在沿纵向单轴拉伸的聚酯膜上涂敷含有共聚聚酯和聚氨酯(=20/80;质量%)的水分散性涂敷液后,导入拉幅机中,进行干燥、横向拉伸后,在22(TC下进行热固定,得到易粘接性双轴取向聚酯膜。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64-6025号公报但是,专利文献2所述的方法中,虽然粘合性得到改善,但是近年来,用于光学功能膜的基材膜所需要的粘合性不充分,即基材膜与硬涂层及扩散层等功能层、特别是粘接性改性层与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的界面的粘合性不充分。本申请人提案有层压聚酯膜,在由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基材膜上设置添加有共聚聚酯和聚氨酯、及适当粒径的无机粒子的树脂组合物层,从而在维持作为光学用基材膜的极其重要的特性的透明性的同时,能充分地满足市场所要求的粘合性,且光学缺陷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4)。具体而言,公开了在沿纵向单轴拉伸的聚酯膜上涂敷含有共聚聚酯、聚氨酯(=20/80;质量%)及2种平均粒径不同的二氧化硅粒子、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水分散性涂敷液,之后导入拉幅机,进行干燥、横向拉伸,其后在24(TC下进行热固定,得到易粘接性双轴取向聚酯膜。由专利文献3及4得到的易粘接性双轴取向聚酯膜具有优良的粘合性及耐粘连性、透明性,且异物、擦痕等光学缺陷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满足目前所要求的特性。但是,如上所述,伴随着近年的低成本化、显示器的大屏幕化,对作为光学功能膜用的基材膜所必需的基材膜与硬涂层、扩散层、棱镜层等功能层的粘合性及耐粘连性的要求水平有日益严格的倾向。特别是在粘接性改性层与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的界面的粘合性方面,还没有能够充分满足目前的市场要求品质产P叩o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32327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246855号公报此外,本申请人为了提高粘合性的均一性,提案有涉及减少涂敷量的改变的易粘接薄膜巻(filmroll)的发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5的实施例中记载有,在沿纵向单轴拉伸的聚酯膜上涂敷含有共聚聚酯和聚氨酯(=50/50;质量%)、平均粒径1.4/mi的二氧化硅粒子及氟类表面活性剂的水分散性涂敷液,之后在干燥炉中于12(TC下干燥,其后进行横向拉伸,接着在22(TC下进行热固定处理,得到易粘接性双轴取向聚酯膜。所得到的薄膜巻整体均一地具有优良的粘合性,是满足市场要求的薄膜巻。但是,在粘接性改性层与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的界面的粘合性方面,还是不能充分地满足。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10669号公报此外,以提高耐擦伤性为目的,提案有在易粘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以干的厚度为约15^n的方式涂敷相对于IOO质量份树脂含有约40质量份的、粒径约50nm以下的二氧化硅超微粒子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硬涂剂,通过电子射线使其固化而得到的硬涂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但是,虽然该硬涂膜的硬涂层的硬度高、耐擦伤性优良,但在粘接性改性层与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的界面的粘合性方面,不能充分地满足目前市场所要求的品质。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0-112379号公报另一方面,提案有在具有由共聚聚酯和三聚氰胺交联剂构成的粘接性改性层的易粘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层压不含粒子的硬涂层而得到的硬涂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但是,该硬涂膜不能充分满足与硬涂层的粘合性及硬涂层的硬度。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160774号公报艮P,利用目前的技术得不到可维持高的硬度并且近年来所要求的能耐高速切割的粘合性、特别是与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的粘合性优良的硬涂膜。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粘接性改性层与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的界面的粘合性优良且硬度高的硬涂膜及使用该硬涂膜的光学功能膜。上述课题可以通过以下的解决方法来达到。艮P,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硬涂膜,其在热塑性树脂膜A的一面或两面上形成含有共聚聚酯及聚氨酯的粘接性改性层B而得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在该膜的任意一面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包括A/B/C或B/A/B/C的层结构,其特征在于,粘接性改性层B具有聚酯(PEs滩和聚氨酯(PU)相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且在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以相位测定模式观察硬涂膜的切削面时,从粘接性改性层B与硬涂层C的界面到深度20nm的范围内,用下述(l)式定义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聚氨酯相(相位图像中显示亮色调)的面积率为30%以上、60%以下。PU相的面积率(。/。)-(PU相的面积/测定面积)X100…(l)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硬涂膜,其在热塑性树脂膜A的一面或两面上形成含有共聚聚酯及聚氨酯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在该膜的任意一面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包括A/B/C或B/A/B/C的层结构,其特征在于,粘接性改性层B具有聚酯(PEs)相和聚氨酯(PU)相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且在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以相位测定模式观察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时,用下述(2)式定义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的聚酯相(相位图像中显示暗色调)的面积率在5/xmX5/ma的范围内为35。/。以上、不足90%。PEs相的面积率(。/。)KPEs相的面积/测定面积)X100…(2)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提供第1或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硬涂层C中的无机粒子的含量为20~80质量%。此外,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提供第1或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膜中不含有粒子或含有50ppm以下的粒子,粘接性改性层中含有0.1~20质量%的粒子。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提供第4技术方案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粒子是二氧化硅粒子。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光学功能膜,其中,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硬涂膜的与硬涂层C相反的一面层压有选自硬涂层、光扩散层、棱柱状透镜层、电磁波吸收层、近红外线阻断层、透明导电层中的至少l层光学功能层。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光学功能膜,其中,在第l或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硬涂膜的硬涂层C上层压有防反射层或防污层。发明效果本发明的硬涂膜中,作为热塑性树脂膜和硬涂层的中间层,在聚酯相和聚氨酯相中具有特异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粘接性改性层的切削面的靠近与硬涂层的界面的聚氨酯相的面积率在特定的范围内。因此,即使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也能在维持高硬度的同时使其与硬涂层的粘合性提高。并且与扩散层、棱镜层等光学功能层的粘合性也优良。进一步,通过仅使粘接性改性层含有特定量的特定粒径的粒子,或使粒子不均匀地分布于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相或聚氨酯相的任意一相中,能在高度地维持透明性的同时,改善耐粘连性、操作性、耐擦痕性。因此,作为透明性要求高的硬涂层及光学功能膜是有用的。特别是粘接性改性层中含有二氧化硅粒子时,由于能使二氧化硅粒子不均匀地存在于聚氨酯相中,因此能够弥补聚氨酯的耐粘连性差的缺点。图1是以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相位测定模式观察本发明的硬涂膜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而得到的相位图像的说明图。图2是用图像处理软件突出图1的相位图像中亮色调与暗色调的边界轮廓的相位图像的说明图。图3是用图像处理软件将突出了图2的亮色调与暗色调的边界轮廓的相位图像中的暗色调全部上色而得到的相位图像的说明图。图4是在突出了图2的亮色调与暗色调的边界轮廓的相位图像中,显示出亮色调和暗色调的边界线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使用三维非接触表面形状测量装置以波动来测量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擦痕的表面形状时擦痕的高低差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1-23和比较例1、4-6、8-14中,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的面积率与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成分中的PEs质量比不对应的情况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涂敷液的收容皿、循环用容器的循环用容器、调制用容器的配置及涂敷液的循环路径的说明图。图8是以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相位测定模式观察切削本发明的硬涂膜时粘接性改性层的切削面,并对其进行色彩均衡处理而突出对比度的相位图像的说明图。图9是以2条红线表示图8的进行了色彩均衡处理的相位图像中所要观察的相分离结构的范围的说明图。图10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图8的相位图像进行二值化而得到的相位图像的说明图。图11是将图9的2条红线粘贴在图10的二值化后的相位图像的同一位置而得到的相位图像的说明图。图12是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图11的相位图像中没被2条红线包围的部分全部涂成红色而得到的相位图像的说明图。标号说明1:暗色调(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相)2:亮色调(以聚氨酯为主要成分的聚氨酯相)3:由粒子引起的突起4:突出亮色调与暗色调的边界轮廓的线5: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凹凸的分布曲线6:擦痕的波谷7:擦痕的波峰8:实施例1-239:比较例1、4-6、8-1410:涂敷机11:涂敷液收容皿12:模具13:循环用容器14:调制容器15:基材膜16:夹送辊17:硬涂层C18:粘接性改性层B19:热塑性树脂膜A20:表示硬涂层C与粘接性改性层B的界面的线21:从界面20开始向粘接性改性层的内部平行移动至垂直方向为20nm深度的线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对本发明的课题中所述的粘合性和硬度的定义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硬涂膜中,所谓粘合性,是指对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重复进行10次利用粘胶带的划格剥离试验(IOO个格子)之后硬涂层与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界面的粘合性。本发明中,下式定义的粘合性为80%以上时为合格。优选为85%以上,特别优选为卯%以上。粘合性(%)=(1-格子剥落的个数/100个)x100此外,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中,所谓粘合性,是指使利用紫外线将溶剂稀释型的光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固化而得到的硬涂层形成于膜的粘接性改性层上,重复进行IO次利用粘胶带的划格剥离试验(IOO个格子)后丙烯酸类硬涂层与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界面的粘合性。本发明中,下式定义的粘合性为80%以上时为合格。优选为85%以上,特别优选为90%以上。粘合性(%)=(1-格子剥落的个数/100个)xioo此外,本发明中所说的硬度是指通过依据JIS-K5400的铅笔硬度试验进行评价的"铅笔硬度"。铅笔硬度是指,对硬涂膜的硬涂层的表面重复进行5次铅笔硬度试验,当任何试验中都观察不到伤痕等外观异常时,该试验中所使用的铅笔的硬度即为铅笔硬度。例如,使用3H的铅笔进行5次试验操作,如果1次都没有产生外观异常,则该材料的铅笔硬度为3H。此外,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耐粘连性是指,将2张膜样品以粘接性改性层正对的方式进行重合,对其施加lkgf/cn^的压力,在5(TC、60。/。RH的气氛下密合24小时,之后进行剥离,其剥离状态为"粘接性改性层没有移动且能够轻轻地将其剥离"时为合格。而且,本发明中,透明性高度优良的膜是指雾度为1.5%以下的膜。优选雾度为1.0%以下。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中,为了获得优良的粘合性和耐粘连性,使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呈现特异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是重要的。并且,在本发明的硬涂膜中,为了提高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与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的粘合性,使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即与硬涂层的界面呈现特异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是重要的。但是,本发明的硬涂膜中,粘接性改性层B成为热塑性树脂膜A与硬涂层C的中间层。即,从硬涂膜的表面不能观察到粘接性改性层B表面的相分离结构。因此,本发明中,通过切削硬涂膜,从该切削面观察靠近与硬涂层的界面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结构。本发明中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特异的相分离结构可以通过选择性地采用并控制用于形成粘接性改性层的涂敷液的树脂组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涂敷量、粘接性改性层的干燥条件及热固定条件等而形成。首先,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简称为PET)为代表例对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制造方法进行概括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代表例。将实质上不含有以赋予易滑性为目的的粒子的PET球充分地进行真空干燥,之后供给到挤出机中,于28(TC下溶融挤压成片状,使其冷却固化,将未取向PET薄片制成膜。此时,溶融树脂在保持约2S(TC的任意场所进行用于除去树脂中所含的异物的高精度过滤。用加热到8012(TC的辊将得到的未取向薄片沿长度方向拉伸2.5-5.0倍,得到单轴取向PET薄膜。其后,在单轴取向PET膜的一面或两面上涂敷上述共聚聚酯及聚氨酯的水溶液。涂敷上述水性涂敷液时,可以使用例如逆转辊涂敷法、凹版涂敷法、吻合涂敷(kisscoat)法、辊刷法(rollbrush)、喷涂法、气刀刮涂法、棒涂法、Pipedoctor法、浸渍涂敷法及幕帘涂敷法等,可以单独使用这些方法也可以组合使用这些方法。接着,用夹子夹住薄膜的端部,将其导入被加热到8018(TC的热风区域中,干燥后沿宽度方向拉伸2.5~5.0倍。接着将其导入220240'C的热处理区域中,进行120秒的热处理,完成结晶取向。在该热处理工序中,根据需要可以沿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实施1~12%的松弛处理。首先,对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结构进行说明。接着对本发明的硬涂膜及光学功能膜中使用的原料及制造条件、包括用于控制上述相分离结构的条件因素进行详细的说明。(l)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结构本发明中,粘接性改性层具有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相(以下有时也简称为PEs相)和以聚氨酯为主要成分的聚氨酯相(以下有时也简称为PU相)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本发明的硬涂膜中,粘接性改性层B是以改善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与热塑性树脂膜的粘合性为目的而被使用的。而且,在与上述硬涂层相反侧的表面层压相同的硬涂层或其它光学功能层时,粘接性改性层B还以改善这些层与热塑性树脂膜的粘合性为目的而被使用。本发明中,粘接性改性层B的重要特征在于,在聚酯(PEs)相和聚氨酯(PU)相具有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且在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以相位测定模式观察硬涂膜的切削面时,从粘接性改性层B与硬涂层C的界面到深度20nm的范围内,下述式定义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聚氨酯相沐位图像中显示亮色调)的面积率(PU面积率)为30%以上、60%以下。PU相的面积率(y。)-(PU相的面积/测定面积)X100而且,上述PU相的面积率通过如下方法求出。以热塑性树脂膜/粘接性改性层/硬涂层为结构单元的本发明的硬涂膜中,为了求出中间层粘接性改性层的PU相的面积率,需要使埋藏在内部的粘接性改性层露出表面。作为使粘接性改性层露出表面的方法,优选使用表面界面物性解析装置(夕"<7。,々<>于义株式会社制造、SAICAS)从倾斜方向切削膜的方法。接着,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以相位测定模式(相位模式)由粘接性改性层的相位图像观察相位分离结构,求出硬涂层附近的PU相的面积率。粘接性改性层的切削面中,靠近与硬涂层的界面的聚氨酯相的面积率具有如下的技术意义。聚氨酯相的面积率超过60%时,在制造粘接性改性基材膜时,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的聚氨酯相的比率相对地变大,耐粘连性降低的频率增加。另一方面,聚氨酯相的面积率不足30%时,粘合性降低的频率增加。特别是对无溶剂型的硬涂剂或透镜形成用树脂的粘合性显著降低。从耐粘连性的观点出发,靠近与硬涂层的界面的粘接性改性层中的聚氨酯相的面积率的上限优选为50%。另一方面,从与硬涂层及由丙烯酸类树脂构成的其它光学功能层的粘合性的观点出发,PU相的面积率的下限优选为35%。此外,在层压硬涂层之前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可以观察到PES相和PU相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而且,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以相位测定模式观察时,下式定义的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相(相位图像中显示暗色调)的面积率在5/xmX5Mm的范围内为35%以上、不足90%。而且,本发明中,在热塑性树脂膜的两面设置粘接性改性层时,任意一个粘接性改性层都具有与上述相同的聚酯相的面积率。PEs相的面积率0)KPEs相的面积/测定面积)X100该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的面积率具有如下的技术意义。PEs相的面积率不足35%时,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氨酯相的面积率相对地变大,耐粘连性降低的频率增加。另一方面,PEs相的面积率在90。/。以上时,粘合性降低的频率增加。特别是对无溶剂型的硬涂剂的粘合性显著降低。从耐粘连性的观点出发,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的面积率的下限优选为40%,更优选为45%,特别优选为50%。另一方面,从与由丙烯酸类树脂构成的功能层的粘合性的观点出发,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的面积率的上限优选为85%,更优选为80%,特别优选为75%。而且,本发明中,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相分离结构的评价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相位测定模式沐位模式)。相位模式是通常与利用动态相位模式(DFM模式;使用二》7^7"^.t/于夕/口"一公司制SPM的情况)的表面形态观察同时进行的相位延迟测定模式。对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相位测定模式(相位模式)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结构的测定原理简单地进行说明。相位模式中,测出使DFM工作时悬臂振动的相位延迟。DFM工作时,以共振的悬臂的振动振幅一定的方式控制探针、样品间的距离,测定形状。在此,将用于使悬臂振动的、使双压电晶片(压电元件)振动的信号称为"输入信号"时,相位测定模式中,将相对于该"输入信号"有效的悬臂的振动信号的相位延迟与振动振幅同时检出。相位延迟对表面物性的影响灵敏地应答,样品表面越软,延迟越大。通过将该相位延迟的大小图像化,能够观察表面物性的分布(称为相位图像或相位像等)。由此,多个物性不同的树脂相存在于表面时,可以利用本测定方法评价相分离结构。其中,如果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结构的评价为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的表面物性分布评价模式,则除相位测定模式以外,也可以使用摩擦力测定模式、粘弹性测定模式等其它模式,选择能以最好的灵敏度评价相分离结构的观察模式是重要的。而且,利用相位测定模式,不仅能测出粘接性改性层的粘弹性差异引起的相位延迟,还能测出吸附力大小之类的表面物性差异引起的相位延迟。而且,在观察粘接性改性层的切削面的相分离结构时,为了更容易地观察相分离结构,优选以SPIP软件(ImageMetrology公司制造、Version4.1)读取相位图像,进行色彩均衡(ColorEqualization)处理,增强对比度。其理由如下。使用表面界面物性解析装置(SAICAS)从基材膜一侧向内部切削硬涂膜时,相对于切削方向,很难完全避免粘接性改性层的切削面的变形。此外,由于粘接性改性层中所含的无机粒子不能切削,因此,作为切削时的损害结果,在无机粒子的周围,不可避免地发现间隙。通过进行这样的切削,在露出于表面的粘接性改性层与热塑性树脂膜或硬涂层、其它功能层的界面,PU成分与PEs成分相比,处于支配地位。从PU成分比PEs成分容易变形、PEs成分的物性与邻接于粘接性改性层的热塑性树脂膜的物性之差小、从倾斜方向切削得到的粘接性改性层的厚度非常薄的观点出发,推测对比度的差变小。从大小的观点出发,本发明中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结构与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相当。观察本发明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中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与硬涂层的界面)的相位差图像时,可知具有如下相分离结构。将PES相看作是具有长轴和短轴的连续结构时,以短轴方向的宽度最大为1/xm、长轴方向的长度超过1/im的连续结构为主体。即,相对于PEs相全体的面积,具有上述连续结构部分的面积为80%以上,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此外,即使不是上述定义中记载的连续结构而为分散成岛状的PEs相,粘接性改性层的内部中具有连续结构的物质的末端也露出于表面。该PEs相的连续结构的大小优选短轴方向的宽度最大为1/mi,更优选为0.8/xm,进一步优选为0.6/mi,特别优选为0.4pm。短轴方向的宽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维持连续结构,优选最窄部分为O.Ol/mi,特别优选为0.05pm。另一方面,该PEs相的连续结构的大小优选长轴方向的长度超过1/mi,更优选为1.5/mi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xm以上,特别优选为2.5/xm以上。由图1所示的代表例可知,本发明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中,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相分离结构显示出自然界看不到的复杂的结构,将相分离的形态定义为一个意义是很难的。上述相分离结构可以如下表现出多种结构。例如,以图案表现上述相分离结构的形态时,文献中记载有与"树枝状结构"("化学语大辞典"、第226页、昭和54年6月15日、三共出版(株)发行)、"波纹状结构"("文样"、第168169页、2002.10.1(株)野tf^社发行)、"迷彩图案"相近的结构。这样的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相分离结构在共混聚合物类的形态学领域中,与表现为共连续结构的物质类似。并且,也可以用共聚聚酯和自交联型聚氨酯通过相互缠绕形成的网眼交织结构表示。此外,在形态上,可以使用分形维数定量地表现PES相的自相似性。例如,如图3所示,以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相位测定模式观察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在突出了亮色调(聚氨酯相)和暗色调(聚酯相)的边界轮廓的相位图像中,作为表示亮色调与暗色调的边界线(边界的轮廓)的复杂度的指数,可以使用计盒维数法,使用由上述边界轮廓求出的分形维数定量地表现。单位面积中的分形维数为l时表示直线(l维),为2时表示/面(2维)。即,分形维数越接近2,表示结构越致密。另一方面,分形维数越接近l,表示结构越疏松。具体而言,在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在突出了上述亮色调(聚氨酯相)和暗色调(聚酯相)的边界轮廓的相位图像中,亮色调与暗色调的边界线(边界轮廓)的分形维数在5;miX5/mi的测定面积内优选为1.601.95。上述分形维数的上限更优选为1.93,特别优选为1.90。另一方面,上述分形维数的下限更优选为1.65,特别优选为1.70。例如,图4所示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亮色调(聚氨酯相)和暗色调(聚酯相)的边界线(边界轮廓)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89和1.90。而且,图4是突出了表示本发明中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的代表性的相分离结构的图1的相位图像中的亮色调和暗色调的边界轮廓、表示出了亮色调和暗色调的边界线的图。本发明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作为粘接性改性层原料的共聚聚酯及聚氨酯所具有的功能,粘接性改性层为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是很重要的。这是由于,两树脂完全相溶时,两树脂的性质相抵消,整体上得不到共聚聚酯或聚氨酯的优良特性。认为粘接性改性层中PES相及PU相可以采用的其它的相分离结构表现出代表性的海岛结构,即在PEs相内分散有PU相、及在PU相内分散有PEs相的复合形态。该海岛结构在树脂不相溶的状态下,一种树脂相变多时,另一种树脂相必然变少,形成所谓的岛。本发明中,如果控制制造条件,也能制成由这样的海岛结构的分离相构成的粘接性改性层。但是,若考虑形成岛结构的树脂相的大小的不均一、分布状态的不均匀,则岛相的形状、数目及分布状态对其的影响不能忽视。因此,构成海岛结构的树脂的性质也可能造成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本发明的PEs相和PU相的相分离结构,认为形成到处均相互紧密缠绕的相分离结构更有利于保持材料的均一性。也可以将PEs相和PU相的显示出海岛结构的相分离结构列举为本发明的代表性的方式的一种。此外,作为本发明中的粘接性改性层的其它的相分离结构,还可以形成核/壳结构。例如为这样的结构用PU相包围PES相的周围,进一步用PEs相包围上述PU相的结构。但是,为了形成这样的核/壳结构,需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此外,由于采用了该核/壳结构,因此可以认为不能显示出优良的材料性能。而且,作为相分离结构的形态,也可以采用PEs相和PU相相互规则地排列的层压结构。各相以间隔大致相等的方式进行并列配置是理想的配置方式,但是使PEs相和PU相均一地分布在粘接性改性层的界面变得困难,并且可能对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品质产生影响。由于制造条件的微小差异,采用海岛结构、核/壳结构及层压结构的形态,并且有时它们是混合型的。但是,在粘接性改性层中PEs相和PU相具有一定的大小,它们均一地混在各处对于保证品质是重要的。而且,本发明不优选PES相和PU相在粘接性改性层的厚度方向相分离为2层的结构。这时由于,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出发,本发明中,使PEs相和PU相以适当的面积率均一地分布在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与硬涂层的界面)是重要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或切削面的相分离结构中,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相和以聚氨酯为主要成分的聚氨酯相分别具有不规则的形态。并且,这些树脂相不规则且致密地配置在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及内部的各处,形成复杂的阵列结构。此外,也可以为其它的树脂相以不相溶性的状态贴附在一个树脂相的表面的结构。而且,图3中,黑色部分表示聚酯相,白色部分表示聚氨酯相。在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在相对于单位面积(例如,5^nx5jimi),以分离两种类的树脂相的状态均一地排列时,如果一方的树脂相的尺寸变大,则另一方的树脂相的尺寸受到限制。因此,在树脂相的存在上产生大的偏差。其结果是,两树脂相难以维持分离且均一地分散排列的状态,并且粘接性改性层的质地产生不均匀,因此从品质管理上不优选。为了使两树脂相相分离且使它们以均一混合的状态存在于粘接性改性层中,优选PEs相的形态在短轴方向的最大宽度为1/rni、在长轴方向的长度为1mhi以上。在对品质的要求不特别高时,也可以为短轴方向的最大宽度为6pm左右的相对大的结构。该连续相(PEs相)的相分离结构中,通过选择性地采用并控制用于形成粘接性改性层的涂敷液的树脂组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涂敷量、涂敷层的干燥条件及热固定条件等,可以在粘接性改性层中发现特异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总之,图1所示的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相及聚氨酯相的相分离结构的形态是用于发现本发明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效果的代表性的形态。进一步对相分离结构的重要性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中的粘接性改性层优选以共聚聚酯成分和聚氨酯成分为树脂成分,并且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PES相和以聚氨酯为主要成分的PU相相分离、各相具有连续结构。通过不均匀地混合上述2种类的树脂而直接使它们相分离,对由热塑性树脂膜构成的基材膜具有优良的粘合性且具有较良好的耐溶剂性的共聚聚酯、和耐溶剂性差但对硬涂层、扩散层、丙烯酸类树脂等多种树脂具有优良的粘合性的聚氨酯而言,可以使它们各自的特性不相互抵消而充分地发挥各树脂的优点。作为构成粘接性改性层的聚酯相,优选仅以共聚聚酯构成,但也可以含有0.01-40质量%的聚氨酯。并且,在聚酯相中还可以含有0.001~20质量%的粒子。此外,在聚酯相中,有时上述树脂中还可以附着或含有表面活性剂。同样,聚氨酯相优选仅以聚氨酯构成,可以以上述共聚聚酯的上述程度的量含有粒子、表面活性剂。特别是在含有与聚氨酯的亲和性高的粒子时,在粘接性改性层的形成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使聚氨酯相具有比聚酯相多的粒子。通常,在由共聚聚酯及聚氨酯的混合物构成的组合物中,两者通常为化学性均一的材料,且经常发现相互补充各自具有的性质或功能的化学性补充功能。另一方面,作为本发明的由聚酯相及聚氨酯相构成的粘接性改性层,如前所述,聚酯相及聚氨酯相分别进行物理性的相分离,并且存在于树脂相的量有大的偏颇,两树脂相维持分离且均匀分散排列的状态的结构。各树脂经由各树脂相的表面根据分别所具有的性质按照例如共聚聚酯具有耐粘连性、聚氨酯具有粘合性的方式在分别相分离的状态下分担功能。可以说物理性补充功能的发现即该功能或原理是现有技术中完全没有认识到的新型的技术项目。本发明没有明确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结构的详细发生机制。但是,针对共聚聚酯和聚氨酯的组成比、分散介质水和醇的比率、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中的杂质、水性涂敷液的pH、涂敷量等涂敷液的材料构成及特性,通过干燥及热固定处理的时间、温度、风速的微小的条件的平衡,在粘接性改性层中发现了特异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该结果可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对比中容易地理解。并且,认为聚氨酯具有的异氰酸酯基的反应开始温度也对相分离结构有微小的影响。在此所说的相分离结构,不是所谓的PEs相和PU相两相保持物理性的边界而相距一定的距离,而应该为这样的结构边界没有距离地连接,PEs相较多地汇集有共聚聚酯,PU相主要汇集了聚氨酯,两层的边界正好可以清晰地辨别,但从外观上看又看不出边界是否分离。本发明中,在边界处,聚氨酯的异氰酸酯基团也可能发生反应,显示出复杂的分离结构。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具有由PEs相和PU相构成的粘接性改性层,由此发挥着同等地作用于例如存在于由热塑性薄膜构成的基材和硬涂层及扩散层等功能层之间的、即基材面和功能层面两面的界面功能的效果。由此,PEs相和PU相的任一相均釆用两者分离的结构,PEs相处于将自身具有的共聚聚酯的优良性质对粘接性改性层的两面(基材与粘接性改性层的界面,粘接性改性层与硬涂层等功能层的界面;i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的状态。S卩,PU相处于将本来具有的聚氨酯的优良性质对两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的状态。这是由于,具有粘接性改性层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中,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具有由PEs相和PU相构成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因此PEs相的共聚聚酯露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该共聚聚酯的性质或功能,同样,PU相的聚氨酯露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该聚氨酯自身具有的性质。因此,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中的PEs相及PU相各自以特定的范围分布时,两树脂的特性或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是由于,由于是被称为层压体的特有的结构,因此在基材与粘接性改性层的界面、粘接性改性层与功能层的界面合理地作用。另外,本发明中,使构成PES相和PU相的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粒子时,例如,可以使二氧化硅粒子不均匀地分布于PU相中。推测这是由于PU相的表面能比PES相的表面能更接近于二氧化硅粒子。通过使二氧化硅粒子不均匀地分布于PU相中,可以使作为聚氨酯的短处的耐粘连性提高,且可以减少粘接性改性层整体的粒子含量,因此是对维持透明性的功能有益的结构。同样,如果选择表面能与共聚聚酯相近的粒子,则可以推测粒子选择性地不均匀地分布于PEs相中。用使粒子不均匀地分布于由PEs相或PU相构成的相分离结构的任意一个中的现有技术,可以以预想不到的方法在维持透明性的同时高度地改善光滑性及粘连性。因此,从可以扩宽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的材料设计的应用范围的观点出发,本发明是有意义的。(2)热塑性树脂膜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膜,优选将熔融挤出或溶液挤出热塑性树脂得到的未取向薄片根据需要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单轴拉伸,或者沿双轴方向依次进行双轴拉伸或同时进行双轴拉伸,之后进行热固定处理得到的双轴拉伸热塑性树脂膜。此外,热塑性树脂膜中,在不有损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薄膜实施电晕放电处理、辉光放电、火焰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电子射线照射处理、臭氧处理等表面活性化处理。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在30~300/xm的范围内可以根据使用用途的规格随意地决定。上述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的上限优选为250Mm,特别优选为200Mm。另一方面,薄膜厚度的下限优选为50prn,特别优选为75^im。薄膜厚度不足50/mi时,刚性及机械强度容易不充分。另一方面,薄膜厚度超过300/mi时,由于存在于薄膜中的异物的绝对量增加,因此光学缺陷出现的频率高。此外,将薄膜切断成指定的宽度时,切割性变差,制造成本变高。并且,由于刚性变强,因此将长的薄膜巻成巻状变难。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TPX)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树脂,尼龙6、尼龙4、尼龙66、尼龙12等聚酰胺(PA),聚酰亚胺(PI)、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砜(PES)、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聚芳脂(PAR)、丙酸纤维素、聚氯乙烯(PVC)、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PVA)、聚醚酰亚胺(PEI)、聚苯硫醚(PPS)、聚苯醚、聚苯乙烯(PS)、间规聚苯乙烯、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等。此外,这些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为含有少量共聚成分的共聚体,还可以混合1种以上其它的热塑性树脂。这些热塑性树脂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规聚苯乙烯、降冰片烯类聚合物、聚碳酸酯、聚芳脂等。此外,从与粘接性改性层的粘合性出发,优选聚酯或聚酰胺之类的具有极性官能团的树脂。其中,更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以这些树脂的构成成分为主要成分的共聚体,特别优选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双轴取向薄膜。例如,作为形成热塑性树脂膜的树脂,在使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基本骨架的聚酯共聚体时,优选共聚成分的比例不足20mol%。为20mol。/。以上时,有时薄膜强度、透明性、耐热性变差。作为可作为共聚成分使用的二羧酸成分,例如有己二酸、癸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异苯二甲酸、苯二甲酸及2,6-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三草木犀酸及焦草木犀酸等多官能羧酸等。此外,作为可作为共聚成分使用的二醇成分,例如有二乙二醇、1,4-丁二醇、丙二醇及新戊二醇等脂肪酸二醇;对二甲苯二醇(xyleneglycol)等芳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等脂肪族二醇;平均分子量为15020000的聚乙二醇等。此外,在不影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在上述热塑性树脂中含有催化剂以外的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有无机粒子、耐热性高分子粒子、碱金属化合物、碱土类金属化合物、磷化合物、防静电剂、紫外线吸收剂、耐光剂、阻燃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抗凝胶化剂、表面活性剂等。从制造热塑性树脂膜时、巻成巻状时、或打开时的操作性(滑动性、移动性、粘连性、巻取时伴随的空气的排气性等)出发,上述粒子可以用于赋予薄膜表面适当的表面凹凸。作为无机粒子,例如有碳酸钙、磷酸钙、非结晶性二氧化硅、结晶性的玻璃填料、高岭土、滑石、二氧化钕、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铝复合氧化物粒子、硫酸钡、氟化钙、氟化锂、沸石、硫化钼、云母等。此外,作为耐热性高分子粒子,例如有交联聚苯乙烯粒子、交联丙烯酸类树脂粒子、交联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粒子、苯代三聚氰胺-甲醛縮合物粒子、三聚氰胺-甲醛縮合物粒子、聚四氟乙烯粒子等。在使用聚酯膜作为热塑性树脂膜时,上述粒子中,由于二氧化硅粒子与聚酯树脂的折射率较近,容易得到高的透明性,因此在用于透明的要求比较高的用途时,最优选使用二氧化硅粒子。另一方面,在要求掩盖性的用途中,优选氧化钛之类的白色颜料。此外,热塑性树脂膜中所含的粒子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多种。从兼顾上述粒子的种类、平均粒径、添加量、透明性和操作性的平衡出发,平均粒径为0.012/mi、薄膜中的粒子含量为0.01~5.0质量%的范围即可。此外,在将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用于对透明性高的用途时,优选使热塑性树脂膜中不实质性地含有使透明性降低的粒子,而使其为粘接性改性层中含有粒子的构成。上述所谓的"使其不实质性地含有粒子",是指例如用荧光X射线分析定量无机元素时,无机粒子的含量为50ppm以下、优选为10ppm以下、最优选为检测限以下。这是由于,即使不有意地在基材膜中添加粒子,来自外部杂质的污染成分及原料树脂、或附着在薄膜的制造工序中的管路或装置的污垢有时脱落而混入薄膜中。此外,本发明使用的热塑性树脂膜的层结构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具有单层不具有的功能的层压结构。制作层压结构时,优选使用共挤出法。下面以使用聚酯作为热塑性树脂膜的情况作为代表例,对基材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作为薄膜原料使用的聚酯颗粒的固有粘度,优选为0.45~0.70dl/g的范围。固有粘度不足0.45dl/g时,制造薄膜时容易发生破裂。另一方面,固有粘度超过0.70dl/g时,滤压大幅上升,高精度滤过变难,生产性容易降低。此外,在本发明的硬涂膜、或使用了该膜的光学功能膜中,优选除去原料聚酯中所含的导致光学缺陷的杂质。为了除去聚酯中的杂质,熔融挤出时,熔融树脂在温度保持在约280'C的任意场所进行高精度过滤。熔融树脂的高精度过滤中使用的滤材没有特别地限制,不锈钢烧结体的滤材优选以Si、Ti、Sb、Ge、Cu为主要成分的凝聚物及高熔点有机物的除去性能优良。熔融树脂的高精度过滤中使用的滤材的滤过粒子尺寸(初期滤过率95%)优选为15]tmi以下。滤材的滤过粒子尺寸超过15pm时,20pm以上的杂质的除去不充分。使用滤过粒子尺寸(初期滤过率95%)为15/mi以下的滤材进行熔融树脂的高精度过滤时,有时生产性降低,但是这对于获得光学缺陷少的薄膜是非常重要的。熔融树脂的挤出工序中,即使是微细的杂质通过滤材,在片状熔融物的冷却工序中,杂质的周围的结晶化速度加快,这会引起取向工序中取向的不均一,从而使厚度产生微小的差异,产生棱柱状态。在此,有如存在棱柱一样,光发生折射或散射,用肉眼观察时,看到的物质比实际的杂质大。该微小的厚度差可以作为凸部的高度与凹部的深度的差进行观测,凸部的高度为1/mi以上、邻接于凸部的凹部的深度为0.5/mi以上时,由于棱柱效果,肉眼观察大小20/mi的形状的物质时,该物质的大小被看成是50/xm以上,并且有时还被认为是100/mi以上的大小的光学缺陷。为了得到高透明的薄膜,优选使热塑性树脂膜中不含有粒子,但是粒子含量越少、透明性越高,微小的凹凸导致的光学缺陷可能更明显。此外,由于厚的薄膜的表面与薄的薄膜的表面相比,难以快速地变冷,且结晶化可能加速,因此在制造未取向薄片时,需要使整个薄膜快速地变冷。作为冷却未取向薄片的方法,优选如下方法将熔融树脂在旋转冷却桶上从冲模的狭缝部挤出成片状,边使片状熔融物密合在旋转冷却桶上,边快速冷却,得到薄片。作为冷却该未取向薄片的与大气接触的一面(与和冷却桶接触的面相反侧的面)的方法,喷射高速气流进行冷却的方法是有效的。(3)粘接性改性层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是经过以下工序将以含有共聚聚酯及聚氨酯的树脂、含有水及乙醇的分散介质、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构成成分的水性涂敷液连续地涂敷在移动的热塑性树脂膜的一面或两面的涂敷工序;干燥涂敷层(粘接性改性层)的干燥工序;接着,至少向单轴方向拉伸的拉伸工序;之后,将被拉伸的涂敷薄膜进行热固定处理的热固定处理工序连续地形成得到的设置有具有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此外,还可以通过将选自环氧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中的至少一种交联剂混合于涂敷液中,并进行热处理,使共聚聚酯中形成交联结构。在该设置有具有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共聚聚酯(PEs)和聚氨酯(PU)的质量比(PEs/PU)为30/70~70/30,且满足下述(a)(f)的条件。此外,涂敷液中含有交联剂的情况也相同。(a)从涂敷液的涂敷到干燥工序的入口的膜的通过时间不足2秒(b)干燥工序中,温度为12015CTC,时间为0.15秒(c)干燥工序中,干燥风的风速为30m/秒以上(d)热固定处理工序被连续地分为多个热固定区域,且各区域被分隔为可以独立地控制温度的区域,薄膜通过的第1热固定区域的温度为190~200°C,被设定为最高温度的热固定区域的温度为210~240°C,从第1热固定区域的出口到被设定为最高温度的热固定区域(而且,有多个时,为最接近入口侧的热固定区域)的膜的通过时间为IO秒以下(e)相对于涂敷液,混合0.01~0.18质量%的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f)粘接性改性层的最终涂敷量为0.005~0.20g/m2此外,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制造中,更优选满足下述(g)(i)的条件。(g)从涂敷液的涂敷到干燥工序的入口的膜的通过时间不足1.5秒(h)干燥工序中,温度为130150°C,时间为0.53秒(i)热固定处理工序中,被设定为最高温度的热固定区域的温度为225~235°C,从第1热固定区域的出口到被设定为最高温度的热固定区域(而且,有多个时,为最接近入口侧的热固定区域)的膜的通过时间为5秒以下此外,通过使上述利用生产线内涂敷法进行层压的粘接性改性层含有适当粒径的粒子,使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适当地形成凹凸,可以赋予滑动性、巻曲性、抗粘连性。因此,可以不使热塑性树脂膜中含有粒子而保持高透明性。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中,优选将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三维中心面平均粗糙度(SRa)设为0.0020.010/mi,使其为平滑的表面。从透明性出发,SRa的上限更优选为0.008/mi,特别优选为0.0060/mi。另一方面,从滑动性及巻曲性等操作性、耐擦伤性出发,SRa的下限更优选为0.0025/mi,特别优选为0.0030/mi。在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SRa不足0.002/mi的平滑表面,将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巻成巻状时的耐粘连性、或薄膜制造及加工时的滑动性及巻曲性等操作性、耐擦伤性降低,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SRa超过0.010/nn时,由于雾度增加,透明性降低,因此作为硬涂膜或使用硬涂膜的光学功能膜的基材膜不优选。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中,粘接性改性层具有以下的4种形态、结构的特征,可以利用如下上述的方法得到。(a)聚酯相与聚氨酯相为微米相分离或纳米相分离,它们具有特定的面积率(b)可以在表面和内部改变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成分的组成比(c)在使粘接性改性层含有粒子时,粒子不均匀地分布于聚酯相或聚氨酯相此外,在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上观察到的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相优选为具有宽度最大为lium、长度大于1/xm的连续结构,更优选为共聚聚酯相和聚氨酯相具有共连续结构的结构。在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的面积率的范围内,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相具有宽度最大为l/mi、长度大于1/mi的微细的连续结构,由此可以得到微观上的均一的粘合性。在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相中,在分布有宽度最大超过的地方的相分离结构中,相对于局部性的硬涂层、扩散层、棱镜层之类的功能层,有的地方粘合性差。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存在粘合性差的地方时,有时会导致以该部分为起点的宏观的牵引剥离。为了将上述聚酯相设置为宽度最大的微细的连续结构,适当地选择从横向拉伸区域到达到热固定区域的最高温度的区域所需要的时间、热固定条件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从横向拉伸区域到达到热固定区域的最高温度的区域所需要的时间过长时,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进行过度,结果导致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相的宽度最窄的地方超过lpm。制造粘接性改性基材膜时的具体的热固定条件将在后面介绍。为了控制最终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的相分离结构,后述的干燥工序中溶剂的蒸发速度及其后的加热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控制干燥工序中溶剂蒸发的速度,可以改变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成分和聚氨酯成分的组成比。例如,在使用水/异丙醇的混合溶剂时,在弱的干燥条件下,干燥后期过程中残存于表面的溶剂中水的比率变多。因此,亲水性相对高的聚氨酯残存于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比率与在强的条件下干燥粘接性改性层时相比变高。此外,改变涂敷量也与控制溶剂的蒸发速度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g卩,增加涂敷量时,干燥需要更多的时间,干燥前存在于涂敷面上的残留溶剂中水的比率变多。S卩,可以使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氨酯成分的比率比涂敷量少时高。在拉伸工序及热固定处理工序中,聚酯成分和聚氨酯成分进行相分离。但是,任意一种树脂开始热交联时,各相的运动性大幅地降低,相分离的进行受到抑制。即,通过控制拉伸工序及热固定处理工序中的加热条件,可以控制相分离结构。如上所述,通过控制干燥工序中聚酯/聚氨酯存在于粘接性改性层表面附近的比率、和拉伸工序及热固定工序中相分离的进行,可以严密地控制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相分离结构及各相存在于粘接性改性层表面附近的比率。此外,通过控制粘接性改性层中所含的粒子的表面能,可以选择性地使粒子不均匀地分布于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相或以聚氨酯为主要成分的聚氨酯相的任意一者中。粘接性改性层含有共聚聚酯及聚氨酯作为主要的树脂成分。共聚聚酯单独与聚酯类基材膜的粘合性充分,但是与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的粘合性差。此外,由于是较脆的树脂,因此对切割时的冲击容易产生凝聚破坏。另一方面,聚氨酯单独与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的粘合性较优良。但是,与聚酯类基材膜的粘合性差。进一步,将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巻成巻状时的耐粘连性差。因此,使用仅具有聚氨酯类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制造而得的硬涂膜及光学功能膜的品质显著降低。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需要使粘接性改性层中含有大量的粒子、含有粒径大的粒子、或者增加粒子的含量。其结果是,由于提高薄膜的雾度,因此特别不优选用于作为透明性要求高的硬涂膜及光学功能膜的基材膜。(3-l)用于形成粘接性改性层的涂敷液的制备工序本发明中,粘接性改性层使用涂敷法来形成。涂敷液所使用的材料为树脂及分散介质或溶剂。本发明中,用于形成粘接性改性层的涂敷液优选为水性。此外,本发明中,除树脂成分以外,优选为合用粒子及表面活性剂的实施方式。并且,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防静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有机润滑剂、抗菌剂、光氧化催化剂等添加剂。此外,为了促进树脂的热交联反应,可以在涂敷液中添加催化剂,例如,可以使用无机物质、盐类、有机物质、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及含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各种化学物质。此外,为了调节水溶液的pH,可以添加碱性物质或酸性物质。涂敷液在分散介质或溶剂中于搅拌下将树脂分散化或溶解,接着,除粒子、表面活性剂之外,根据需要合用各种添加剂,直至稀释成所希望的固体成分浓度。此外,为了使涂敷液的树脂成分及粒子均一地分散,并且为了除去粗大的粒子凝聚物及工序内尘埃等杂质,优选将涂敷液进行精密地过滤。用于精密过滤涂敷液的滤材的类型只要具有上述性能,就没有特别地限制,例如有细丝型、毡型、筛网型。用于精密过滤涂敷液的滤材的材质只要具有上述性能且对涂敷液不产生不良影响,就没有特别地限制,例如有不锈钢、聚乙烯、聚丙烯、尼龙等。用于精密过滤涂敷液的滤材优选过滤粒子尺寸(初期滤过效果95%)为25pm以下的滤材,更优选过滤性能为5mhi以下的滤材,特别优选过滤性能为1/xm以下的滤材。最优选组合使用过滤性能不同的过滤器。使用滤过粒子尺寸大于25/im的滤材时,粗大凝聚物的除去容易不充分。因此,通过滤过不能除去的粗大凝聚物由于涂敷干燥后的单轴取向或双轴取向工序中的取向应力而扩展,容易被认为是100pm以上的凝聚物,而成为光学缺陷。下面对涂敷液所使用的原料进行详细说明。(a)树脂本发明中,使用共聚聚酯(PEs)和聚氨酯(PU)作为构成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涂敷液中的共聚聚酯(PEs)和聚氨酯(PU)的固体成分基准的质量比优选(PEs)/(PU^70/3030/70,特别优选为60/40~40/60。而且,构成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可以合用上述共聚聚酯和聚氨酯以外的第3树脂。此外,还可以合用交联剂。而且,本发明中,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相的面积率与相对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成分的共聚聚酯的质量比如图6所示,不相对应。图6中明确地显示,相对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成分的共聚聚酯的质量比即使为50%,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表面分率在30~91%中变化。这表明,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和内部中共聚聚酯和聚氨酯的构成比不同。g卩,该提示是指在粘接性改性层的厚度方向,可以任意地控制共聚聚酯和聚氨酯的构成比。此外,通过将粘接性改性层中的共聚聚酯和聚氨酯的比率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坚固指数为3.015.0nm。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坚固指数不足3.0mn时,粘接性改性层变脆。因此,形成以丙烯酸类树脂为构成成分的硬涂层、扩散层、棱镜层等功能层之后,在高速切割为指定尺寸的加工工序中,相对高速切割时的剪断力,很难得到充分的粘合性。此外,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坚固指数超过15.0nm时,耐粘连性容易降低。并且,对基材膜的涂敷性、粘合性、耐溶剂性可能不充分。推测本发明中水分散型共聚聚酯成分和亲水性聚氨酯成分的相分离结构如下形成。用相同的溶剂混合的两树脂成分在涂敷液内处于分散或溶解的状态。涂敷于PET薄膜上后,经过干燥工序的涂敷面处于不具有明确的相分离结构的均一状态。其后,通过拉伸工序及热固定处理工序中的加热处理,发现相分离结构。SP,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相和以聚氨酯为主要成分的相分离。此外认为,伴随着相分离的进行,具有更低的表面能的共聚聚酯成分存在于粘接性改性层表面附近的比率变高。(共聚聚酯)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层中使用的共聚聚酯优选以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和作为二醇成分的乙二醇和支链醇为构成成分。作为上述支链醇类,例如有2,2-二甲基-1,3-丙二醇、2-甲基-2-乙基-l,3-丙二醇、2-甲基-丁基-l,3-丙二醇、2-甲基-2-丙基-l,3-丙二醇、2-甲基-2-异丙基-1,3-丙二醇、2-甲基-2-正己基-l,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乙基-2-正丁基-l,3-丙二醇、2-乙基-2-正己基-l,3-丙二醇、2,2-二正丁基_1,3-丙二醇、2-正丁基-2-丙基-l,3-丙二醇及2,2-二正己基-1,3-丙二醇。支链醇成分的摩尔比相对整个醇成分,下限优选为10mol%,特别优选为20mol%。另一方面,上限优选为80mol%,更优选为70mol%,特别优选为60mory。。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合用二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或1,4-环己二醇等。作为芳香族二羧酸成分,最优选对苯二甲酸及异苯二甲酸。相对所有的二羧酸成分,在10mol。/。以下的范围内,可以添加其它的芳香族二羧酸、特别是二苯基羧酸及2,6-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进行共聚。作为本发明中的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成分使用的共聚聚酯优选使用水溶性或可以进行水分散的树脂。因此,除上述二羧酸成分之外,为了赋予聚酯水分散性,优选使用110moP/o范围的5-磺基间苯二甲酸的碱金属盐,例如磺基对苯二甲酸、5-磺基间苯二甲酸、4-磺基萘间苯二甲酸-2,7-二羧酸及5-(4-磺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或其碱金属盐。(聚氨酯)粘接性改性层中使用的聚氨酯优选使用水溶性或可以进行水分散的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含有嵌段型异氰酸酯基的树脂,即用亲水性基团封闭(以下简称为封端)末端异氰酸酯基得到的热反应型水溶性聚氨酯等。作为上述异氰酸酯基的嵌段化剂,例如有,含有亚硫酸氢盐类及磺酸基的酚类、醇类、内酰胺类肟类、或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类等。嵌段化的异氰酸酯基将氨基甲酸酯预聚物进行亲水化或水溶化。薄膜制造时的干燥工序或热固定处理工序中,赋予上述树脂热能时,由于嵌段化剂从异氰酸酯脱离,因此,上述树脂在将混合于自交联得到的网状组织中的水分散性共聚聚酯固定化的同时,与上述树脂的末端基团等反应。涂敷液调解中的树脂为亲水性的,因此耐水性差,进行涂敷、干燥、热固定,热反应结束后时,由于聚氨酯树脂的亲水基即嵌段剂脱离,因此可以得到耐水性良好的涂膜。在上述嵌段化剂中,从在薄膜制造工序中的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下嵌段化剂从异氰酸酯基脱离的观点、及在可以进行产业化的观点出发,最优选亚硫酸氢盐类。作为上述树脂中所使用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的化学组成,为使(l)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有机聚异氰酸酯、或分子内至少具有2个活性氢原子的分子量为200~20000的化合物、(2)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有机聚异氰酸酯、或者(3)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活性氢原子的链延长剂反应得到的、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作为上述(l)的化合物,公知的有末端或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的羟基、羧基、胺基或巯基的化合物,作为特别优选的化合物,例如有聚醚多元醇及聚醚酯多元醇等。此外,作为聚醚多元醇,例如有聚合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等环氧烷烃类、或环氧苯乙垸及环氧氯丙烷等得到的化合物,或它们进行随机聚合、嵌段聚合或对多元醇的加成聚合得到的化合物。作为聚酯多元醇及聚醚酯多元醇,主要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将琥珀酸、己二酸、苯二甲酸及无水马来酸等多元饱和或不饱和羧酸或者它们的羧酸酐等和乙二醇、二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及三羟甲基丙垸等多元饱和及不饱和醇类、分子量较低的聚乙烯醇及聚丙烯醇等聚亚垸基醚二醇(polyalkyleneetherglycol)类,或这些醇类的混合物縮合来得到。另外,作为聚酯多元醇,例如有由内酯及羟酸得到的聚酯类。此外,作为聚醚酯多元醇,可以使用将环氧乙垸或环氧丙垸等附加在预先制得的聚酯类得到的聚醚酯类。作为上述(2)的有机聚异氰酸酯,例如有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构体类;4,4-二苯基甲垸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类;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类;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二异氰酸酯类;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及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类;或将单一的或多个的这些化合物预先和三羟甲基丙烷等附加得到的聚异氰酸酯类。作为上述(3)的具有至少2个活性氢的链延长剂,例如有乙二醇、二乙二醇、1,4-丁二醇及1,6-己二醇等醇类;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及季戊四醇等多元醇类;乙烯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及柠檬酸等二胺类;单乙醇胺及二乙醇胺等胺基醇类;硫代二乙二醇等硫代双乙醇类;或水。为了合成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利用使用了上述链延长剂的一段式或多段式异氰酸酯加聚方法,于15(TC以下、优选7012(TC的温度下,反应5分钟数小时。异氰酸酯基与活性氢原子的比只要为1以上,就可以自由地选择,但是得到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中需要残存有游离的异氰酸酯基。进一步,游离的异氰酸酯基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下即可,但考虑到嵌段化后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水溶液的稳定性,优选为7质量%以下。得到的上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优选使用亚硫酸氢盐进行嵌段化。与亚硫酸氢盐混合,进行约5分钟~1小时的搅拌,使反应进行。反应温度优选为6(TC以下。其后,用水稀释到适当的浓度,得到热反应型水溶性氨基甲酸酯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下述性质在使用时,将其调节到适当的浓度及粘度,通常加热到8020(TC左右时,由于嵌段剂亚硫酸氢盐离解、活性异氰酸酯基再生,因此,通过预聚物的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的加聚反应,生成聚氨酯聚合物或对其它的官能基团产生加成。作为含有上述说明的嵌段型异氰酸酯基的树脂(B)的1例,可以列举第一工业制药(株)制造的商品名工,义卜口>作为代表例。二5》卜口^是利用亚硫酸氢钠碱将异氰酸酯基进行嵌段化而得到的,由于分子末端具有强力的亲水性且存在氨甲酰基磺酸基,因此成为水溶性的树脂。(b)溶剂本发明中,溶剂不仅是溶解树脂的液体,而且也广义地包含用于将树脂分散成粒子状的分散介质。为了实施本发明,可以使用有机溶剂、水性溶剂等各种溶剂。涂敷液使用的溶剂优选为将水与乙醇、异丙醇、苄醇等醇类以占所有涂敷液的比例为3050质量%的范围进行混合得到的混合液。进一步,不足10质量%时,也可以在可以溶解的范围混合醇类以外的有机溶剂。其中,使涂敷液中醇类和其它的有机溶剂的总量不足50质量%。有机溶剂的添加量相对所有溶剂的量不足50质量%时,具有以下优点干燥涂敷时干燥性升高,同时与溶剂仅为水的情况相比涂敷层的外观有所改善。有机溶剂的添加量相对所有溶剂的量大于50质量%时,溶剂的蒸发速度变快,容易引起涂敷中涂敷液的浓度变化。其结果是,涂敷液的粘度上升,涂敷性降低,因此有时会引起涂敷膜的外观不良。并且,由于有机溶剂的挥发,火灾等的危险性变高。此外,有机溶剂的添加量相对所有溶剂的量不足30质量%时,水的比率相对增加,亲水性高的聚氨酯成分离析。其结果是,难以使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的面积率、或者粘接性改性层的切削面的靠近与硬涂层的界面的PU相的面积率在适当的范围。(C)涂敷液的pH调节本发明中用于形成粘接性改性层的涂敷液优选pH在5以上,不足8的范围。涂敷液的pH不足5时,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的面积率变大,或粘接性改性层的切削面的靠近与硬涂层的界面的PU相的面积率变小,粘合性可能变差。另一方面,涂敷液的pH为8以上时,由于粒子种类的不同,发生显著的凝聚,雾度增加,透明性恶化,因此不优选。作为pH调节剂,只要为对粘合性、耐粘连性、涂敷性没有不良影响、或影响可以忽视,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升高pH时,可以使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降低pH时,可以使用醋酸等。(d)表面活性剂的并用将上述水性涂敷液涂敷到热塑性树脂膜的表面时,为了使对该薄膜的润湿性提高、均匀地涂敷涂敷液,通常使用表面活性剂。本发明中,除此之外,作为用于控制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及内部的相分离结构的方法之一,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获得优良的涂敷性且在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及内部可以获得适当的相分离即可,对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表面活性剂中,优选以微量的添加即可以获得良好的涂敷性的氟类表面活性剂。进一步,为了使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的面积率、或者粘接性改性层的切削面的靠近与硬涂层的界面的PU相的面积率在适当的范围,优选相对于涂敷液混合0.01-0.18质量%的阳离子类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使用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时,有时会提高与上述的共聚聚酯及聚氨酯的相溶性,难以得到本发明规定的相分离结构。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只要不阻碍与硬涂层或扩散层等功能层的粘合性、在可以得到良好的涂敷性的范围,就可以适当地选择。例如,使用氟类表面活性剂时,优选添加量为相对纯水的临界胶束浓度的30倍以下。为临界胶束浓度的30倍以上时,涂敷液中所含的粒子容易凝聚,从而得到的层压薄膜的雾度升高,特别不优选作为光学功能膜的基材膜。此外,有时表面活性剂成分渗出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对粘合性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为临界胶束浓度以下时,不能得到良好的涂敷性。并且,难以将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的面积率、或粘接性改性层的切削面的靠近与硬涂层等的界面的PU相的面积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表面活性剂的精制)本发明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使用精制得到的表面活性剂。市场上的表面活性剂通常含有微量的杂质。特别是杂质聚乙二醇,根据其含量的不同,有时会阻碍良好的相分离结构的获得。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产生,优选进行将杂质从表面活性剂中除去的前处理,使用精制得到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将杂质除去的前处理工序,只要可以在不使表面活性剂变质的情况下除去杂质,对方法就没有特别地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下述方法。例如下述方法至少将表面活性剂和聚乙二醇溶解于可以溶解的有机溶剂中,于低温下静置,使作为主要成分的表面活性剂饱和而沉降,接着进行过滤,取出纯度提高了的表面活性剂。使用全氟烷基环氧乙垸加成物类表面活性剂时,于30。C的温水浴上加热溶解于异丙醇中,于O'C下静置24小时之后,通过滤过沉淀物、并取出,可以得到纯度提高了的表面活性剂。(e)粒子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雾度为1.5%以下,但在对透明性的要求高的用途中使用利用了硬涂膜及该薄膜的光学功能膜时,优选使用。更优选上述雾度为1.0%以下。雾度超过1.5%时,在将薄膜用于LCD用的透镜膜及背光灯用基材膜等时,画面的鲜明度降低,因此不优选。为了使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雾度为1.5%以下,优选使热塑性树脂薄中不含粒子。热塑性树脂膜中不含粒子时,为了改善耐擦伤性及巻成巻状或打开时的操作性(滑动性、移动性、粘连性、巻取时伴随空气的排气性),优选使粘接性改性层中含有特定量的适当大小的粒子,且使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形成适当的凹凸。作为粒子,优选与共聚聚酯或聚氨酯的亲和性高的粒子,优选对两者的亲和性存在不均匀地分布于某一相中的程度的差别。通过使粒子不均匀地分布于相分离了的树脂中,粒子适度地聚集,可以通过添加较少的粒子,即在不使雾度大幅度地上升的情况下得到优良的耐粘连性。作为粘接性改性层中所含的粒子,例如有碳酸钙、磷酸钙、非结晶二氧化硅、结晶性玻璃填料、高岭土、滑石、二氧化钛、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铝复合氧化物粒子、硫酸钡、氟化钙、氟化锂、沸石、硫化钼、云母等无机粒子;交联聚苯乙烯粒子;交联丙烯酸类树脂粒子;交联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粒子;苯代三聚氰胺甲醛縮合物粒子;三聚氰胺,甲醛縮合物粒子;聚四氟乙烯粒子等耐热性高分子粒子。这些粒子中,从以下方面出发,优选二氧化硅粒子。第1个优点是,由于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成分和折射率比较接近,因此容易得到高透明的薄膜。第2个优点是,二氧化硅粒子具有容易不均匀地分布于相分离后的聚氨酯相中的特征,可以弥补被认为是聚氨酯形树脂固有的性质的存在于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氨酯相的耐粘连性差的性质。认为这是由于,二氧化硅粒子和聚氨酯的表面能比与共聚聚酯的近,亲和性高。此外,粒子的形状没有特别地限制,从赋予易滑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接近于球形的粒子。粘接性改性层中的粒子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粘接性改性层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以下。粘接性改性层中的粒子的含量超过20质量%时,透明性变差,薄膜的粘合性容易不充分。另一方面,粒子的含量的下限优选相对于粘接性改性层为0.1质量%,更优选为1质量%,特别优选为3质量%。此外,还可以使粘接性改性层中含有2种以上平均粒径不同的粒子。此外,还可以使粘接性改性层中含有平均粒径不同的同种粒子。总之,将粒子的平均粒径及总含量设置在上述范围即可。在涂敷上述涂敷液时,为了除去涂敷液中的粒子的粗大凝聚物,优选以涂敷之前将涂敷液进行精密过滤的方式配置滤材。此外,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0~150nm,更优选为4060nm。平均粒径不足20nm时,不仅难以得到充分的耐粘连性,而且耐擦伤性可能变差。另一方面,粒子的平均粒径超过150nm时,雾度升高,且粒子容易脱落,因此不优选。本发明中,仅以平均粒径为20~150nm的粒子A,有时不能得到充分的耐粘连性及耐擦痕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耐粘连性及耐擦痕性,更优选并用少量平均粒径大的粒子。平均粒径大的粒子B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60~1000nm,特别优选为200~800nm。粒径B的平均粒径不足160nm时,有时耐擦痕性、滑动性、巻曲性变差。另一方面,粒子B的平均粒径超过1000nm时,雾度可能变高。此外,粒子B优选为一次粒子凝聚得到的凝聚物粒子,从耐擦痕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凝聚状态下的平均粒径为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的4倍以上的粒子。使用2种类的粒子时,例如,将粘接性改性层中的粒子A(平均粒径20150nm)和粒子B(平均粒径1601000nm)的含量比(P1/P2)设为530,且将粒子B相对于粘接性改性层的固体成分的含量设为为0.1~1质量%。通过将2种类的特定粒径的粒子的含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三维中心面平均表面粗糙度适当,使透明性、和操作性及耐粘连性得到兼顾,因此是优选的。相对粘接性改性层,粒子B的含量超过l质量y。时,雾度可能显著地升高。上述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及平均粒径的测定通过下述方法进行。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粒子,并拍照,以最小的粒子1个的大小为2~5nm的倍率测定300500个粒子的最大径,将其平均值作为平均一次粒径或平均粒径。此外,在求算层压薄膜的粘接性改性层中的粒子的平均粒径时,可以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12万倍的倍率拍摄层压薄膜的剖面,求出存在于粘接层改性层剖面的粒子的最大径。由凝聚物构成的粒子B的平均粒径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以200倍的倍率拍摄300500个层压薄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剖面,测出其最大粒径。(f)交联剂像移动电话、PDA、便携式计算机那样,在室外使用信息终端的机会在增加。并且,像用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中的触控式屏幕那样,在夏季温度高的车内使用的材料也在增加。因此,这样的即使在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下质量变化也很少的硬涂膜、即耐湿热粘合性优良的薄膜有望用于这样的用途。将本发明的硬涂膜用于这样的用途时,为了提高粘接性改性层的耐湿热性,通过在涂敷液中添加交联剂,之后进行热处理,形成含有具有交联结构的树脂的粘接性改性层。作为交联剂,使用选自环氧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中的至少一种。交联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与涂敷液中使用的共聚聚酯树脂的亲和性、及粘接性改性层所要求的耐湿热粘合性。特别是对耐湿热粘合性的要求高时,上述交联剂中,优选环氧类交联剂或三聚氰胺类交联剂。作为环氧类交联剂,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十力七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水溶性环氧类交联剂于一A〉v—文';EX-521、EX-512、EX-421、EX-810、EX-811、EX-851等)市售品。作为三聚氰胺类交联剂,例如,可以使用住友化学社制造的^S于'7夕^k>、〉'J一X(M-3、MK、M-6、MC等)或株式会社三和少$力^社制造的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MW-22、MX-706等)市售品。此外,作为噁唑啉类交联剂,可以使用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工水夕口》>,j一义'(wS-700)、新中村化学工业社制造的NXLinkerFX等市售品。上述交联剂优选以相对于粘接性改性层中的共聚聚酯树脂和交联剂的合计量(100质量%),优选为540质量%、更优选为10~30质量%的方式存在于粘接性改性层形成用涂敷液中。交联剂的含量超过40质量%时,粘接性改性层变脆,在形成由丙烯酸类树脂构成的硬涂层及扩散层等功能层后的加工工序中,有时得不到可以耐得住高速切割的充分的粘合性。另一方面,交联剂的含量不足5质量%时,有时难以得到近年所要求的耐久性。而且,涂敷液中,为了促进交联,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催化剂。(3-2)涂敷工序涂敷上述水性涂敷液的工序优选在该薄膜的制造工序中进行涂敷的生产线内涂敷法。更优选对结晶取向结束之前的基材膜进行涂敷。水性涂敷液中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3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以下。固体成分浓度的下限优选为1质量%,更优选为3质量%,特别优选为5质量%。为了进行取向及热固定,将涂敷有涂敷量的该水性涂敷液的薄膜导入拉幅机中,在其中对薄膜进行加热,通过热交联反应形成稳定的覆膜,成为聚酯类层压薄膜。(涂敷量)未干燥时的涂敷量(以下简称为湿涂敷量)优选为2g/l^以上、不足10g/m2。湿涂敷量不足2g/r^时,欲得到所设计的干涂敷量(最终粘接性改性层的涂敷量),需要增大涂敷液的固体成分浓度。增大涂敷液的固体成分浓度时,由于涂敷液的粘度变高,因此容易产生条状的涂敷斑。另一方面,湿涂敷量为10g/m4寸,容易受干燥炉内干燥风的影响,容易产生涂敷斑。而且,为了防止尘埃的附着导致的缺陷,优选在洁净度5000级以下的洁净的环境下涂敷涂敷液。此外,最终的粘接性改性层的涂敷量(每薄膜单位面积的固体成分质量)优选控制在0.0050.20g/n^范围。利用现有的技术以涂敷量不足0.05g/r^的方式进行涂敷时难以得到充分的粘合性。但是,由于粘接性改性层具有特定的相分离结构,因此,即使涂敷量不足0.05g/m2,也可以得到对功能层和基材具有优良的粘合性的层压薄膜。涂敷量不足0.005g/n^时,粘合性不充分。此外,涂敷量不足0.05g/m4寸,所使用的粒子优选使用平均粒径为60nm以下的粒子。粒子的平均粒径超过60mn时,在粘接性基材膜的制造及加工时,粒子容易从粘接性改性层脱落。粒子不均匀地分布于聚氨酯相中时,如果涂敷量为0.005g/m2以上,则粒子难以脱落。另一方面,涂敷量超过0.20g/n^时,离析在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氨酯成分变多,耐粘连性降低。此外,粘接性改性层的厚度可以通过利用切片机切断粘接性改性层的剖面,之后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来测定,但粘接性改性层为软的层时,切断时有时会变形。简便的方法为,已知涂敷量时,可以由粘接性改性层的密度换算成厚度。例如,粘接性改性层的密度为lg/cm3时,如果涂敷量为1g/m2,则厚度相当于1/mi。对粘接性改性层的密度而言,由构成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粒子的种类求出各材料的密度,在个材料的密度上乘以材料的质量比,通过求其和,可以推测粘接性改性层的厚度。(3-3)干燥工序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制造方法中,在对热塑性树脂膜涂敷涂敷液后,将所涂薄膜干燥。通常,在涂敷后,使其干燥时,多使用拉幅机的预热区域进行干燥。这时,干燥虽然与制膜设备的大小、膜的移动速度都有关,但通常从涂敷到干燥开始至少需要5秒。这期间作为涂敷液溶剂的水和醇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亲水性高的聚氨酯容易离析到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因此,对于最终得到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难以将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面积率、或粘接性改性层切削面的靠近与硬涂层的界面的PU相的面积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本发明中,将专用于涂膜干燥的干燥炉(预烘机)置于距涂敷装置的膜进行方向出口的很近的位置,且将涂敷液涂于聚酯膜后,立即进行干燥是很重要的。干燥炉内,吹向涂敷面的干燥风的温度优选在12(TC以上不足150。C。此外,风速优选为30m/s以上。更优选干燥温度为13(TC以上不足150°C。该干燥温度小于12(TC或风速小于30m/s时,干燥速度减慢,作为涂敷液的溶剂的水和醇的平衡被打破,相对的水的比例容易增大。因此,亲水性高的聚氨酯成分离析到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因此,对于最终得到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难以将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面积率、或粘接性改性层切削面的靠近与硬涂层的界面的PU相的面积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另外,干燥温度高于15(TC时,热塑性树脂膜容易发生结晶化,横向拉伸时容易发生断裂。另外,在上述的干燥炉中,优选将温度维持在12(TC以上不足150°C、将干燥时间设在0.15秒之间。更优选干燥时间为0.53秒。干燥时间不足0.1秒时,涂膜的干燥不充分,在通过配置在从干燥工序到横向拉伸工序之间的辊时,干燥不充分的涂敷面容易污染该辊。另一方面,干燥时间超过5秒时,热塑性树脂膜容易发生结晶化,横向拉伸时容易发生断裂。优选在用上述干燥炉以12015(TC的温度干燥涂膜后,直接将具有粘接性改性层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冷却到接近室温。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以表面温度为IO(TC以上的高温直接出炉,并接触近室温的辊时,容易因膜收縮而产生伤痕。通常干燥炉内的风速高于30m/s时,由于干燥炉内尚为未干燥的涂敷面上受到强的干燥风,因此容易产生干燥不均匀。但本发明中,由于向干燥炉外排出与吹风量等量或是更大的风量,因此可以以30m/s以上的风速进行干燥。此外,该排气风是朝着与涂敷机相反的方向流动的,因此防止涂敷机的排气风引起的涂敷面的涂敷不均匀的产生也是很重要的。应将从涂敷后到进入干燥炉之前的膜的通过时间控制在2秒内,优选控制在1.5秒内,这点是很重要的。从涂敷到进入干燥炉之前的时间大于2秒时,这期间作为涂敷液的溶剂的水和醇的平衡被打破,由此亲水性高的聚氨酯容易离析在粘接性改性层表面上。从而,对于最终得到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难以将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面积率、及粘接性改性层切削面的靠近硬涂层的界面的PU相的面积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为了将从涂敷后到进入干燥炉之前的膜的通过时间维持在2秒内,需要选择合适的膜的移动速度,但优选将涂敷机和干燥炉入口置于尽可能近的位置。同时,为了防止随干燥风而入的灰尘混入干燥炉中,优选使用经HEPA过滤器净化过的空气。这里用到的HEPA过滤器优选使用具有可阻止95%以上的标称滤过精度为0.5/mi以上的尘埃混入的性能的过滤器。干燥工序优选由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依次改变的、分割为28个区域的干燥区域构成。最优选使用分割为36个区域的多段干燥装置。例如,将涂敷液涂敷于单轴取向热塑性树脂膜的单面或双面,并用配置于涂敷机正上方的多段干燥炉干燥时,优选使用下述的方法。例如,分4阶段进行干燥时,在分为4个干燥区域的干燥炉中进行干燥。例如有下述方法以第一干燥区域温度12514(TC、0.14s,第二干燥区域温度55~100°C、0.1-4s,第三干燥区域温度3555°C、0.1~4s,第四干燥区域温度2535。C、0.14s进行干燥。上述干燥条件的数值范围因涂敷液的固体成分浓度的不同多少有所变化,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代表性的条件。而且,进行热风干燥吋,风量给各阶段带来的变化也是重要的。例如,优选如以下上述的方法。第一干燥区域中,设定干燥风的风速为20~50m/s、干燥风的给气风量为100150m3/s、排气风量为150~200m3/s。从第二干燥区域到第四干燥区域,设定给气风量为60140mVs、排气风量为100180m3/s。对于任何一个干燥区域,均不让干燥风吹过涂敷机一侧,接着,用夹子将薄膜的端部夹住,将其导入温度10014(TC、风速10~20m/s的热风区域,沿宽度方向拉伸26倍。另外,在温度维持在120~150°C,时间在0.15秒,优选0.53秒范围内,可以适当地调节干燥温度和总干燥时间。该干燥工序中各段(区域)条件的确定,要考虑到分散液的浓度、涂敷量、被涂敷的移动膜的移动速度、热风的温度、风速、风量等诸多因素,在制造过程中决定准确、恰当的值。(3-4)热固定处理工序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制造方法中,横向拉伸工序、热固定处理工序、冷却工序是如下设计的分为10~30个连续区域,且各段可以独立地控制温度,并且各区域之间不产生激烈的温度变化。尤其是从横向拉伸的后段到热固定最高温度设定区域,因为采用阶段性升温,因此可以抑制相邻区域间的急剧温度变化。对于本发明而言,在制造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及内部具有特异的相分离结构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时,特别是干燥工序、热固定处理工序中的温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为了使构成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形成交联结构,热固定处理工序中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该温度对交联反应的速度有很大影响。以下,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前所述,热固定处理工序中,热处理条件左右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状态。SP,适宜地设定热固定处理工序中的最高温度、上述的达到最高温度所需时间、及从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显著进行的起始温度到达热固定处理工序的最高温度所需时间是很重要的。热固定处理工序中各热固定区域的温度根据构成热塑性树脂膜的树脂种类的不同而有若干的差异,但优选在10026(TC的范围内进行设定。以下,以作为代表性的热塑性树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作为热塑性树脂膜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热固定处理工序中的最高温度优选控制在210~240°C,更优选下限为225""C、上限为235。C。通常,热固定处理初期阶段,在210~240'C的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热固定,随着进入以后的阶段,多使温度从10020(TC依次降低。热固定处理工序中的最高温度不足21(TC时,粘接性改性层中难以形成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因此,难以达到近年来的能耐得住高速切割时由冲击引起的界面的剥离、基材和功能层的粘合性充分的要求。并且,得到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热收縮率变大,不优选。此外,热固定处理工序中的最高温度超过24(TC时,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表面分率会增大,对硬涂层、扩散层、棱镜层、由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印刷得到的印刷层等功能层的粘合性容易下降。并且,由于从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显著进行的起始温度到达热固定处理工序的最高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因而使得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相的最细处的宽度大于1/mi的部位点在式出现。结果导致,局部对硬涂层、扩散层、棱镜层、经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印刷而得的印刷层等功能层的粘合性变差,并可能会以该部分为起点,引起巨大的剥离。从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显著进行的起始温度到达热固定处理的最高温度所需的时间优选具体如下设定。本发明中,从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显著进行的起始温度设定区域到达热固定处理工序的最高温度设定区域入口的膜的通过时间优选为3秒以上、小于20秒,特别优选为4秒以上、小于15秒。上述通过时间不足3秒时,有时会使用于发现本发明所规定的相分离结构的时间不足。另一方面,上述通过时间为20秒以上时,相分离过度,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相的最细处宽度大于1/mi的部位容易点在式出现。结果导致,局部对硬涂层、扩散层、棱镜层、经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印刷而得的印刷层等功能层的粘合性变差,并且可能以此部分为起点,引起巨大的剥离。本发明中,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显著进行的起始温度,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涂敷液的组成的范围,推断约为20(TC。但是该温度自然会因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成分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并不该限定于温度。下面对热固定处理工序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说明。通常,横向拉伸工序、热固定处理工序、冷却工序中,为了避免相邻各区域的急剧温度变化,将拉幅机内分割为10~30个区域,各区域独立控制温度。尤其是在横向拉伸区域的后段到热固定处理工序的最高温度设定区域中,针对薄膜行进方向,各区域优选釆用阶段性升温,避免各热固定区域之间的急剧温度变化。本发明中,使从相分离显著进行的起始温度设定区域到达热固定处理工序最高温度设定区域的入口的膜的通过时间快速且均一地升温是重要的。为了快速升温,在各热固定区域增大热传递效率的方法是有效的,例如提高吹向薄膜的热风的风速。但是,该方法中,由于通常容易产生温度不均匀,因此有时会产生以下情况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产生不均匀、附着在热固定区域内的装置上的少量寡聚体等异物飞舞、飞舞的异物附着在膜上引起光学缺陷。相反,风速过小时,得不到足够的升温速度。因此,本发明的风速优选为10m/s以上、小于20m/s。为了快速且均一地使积叠膜升温,可以将吹热风的喷管的间隔设为500mm以下的相对较短的间隔,这种手段有效。将吹热风的喷管的间隔设为500mm以下的相对较短的间隔时,例如设置喷管间隔为300mm、350mm、400mm时,尽管在设备的维护上是不利的,但对完成本发明是重要的。相当于一段的每一区域对应的喷管根数为6~12根左右,根数根据喷管间隔、通风量、通风时间的状况而定。而且,本发明所述的风速,是指面对吹热风的喷管出口处的膜表面的风速,是用热式风速计(日本力乂^7夕^制造、7木乇^义夕一模型6161)进行测定得到的。下面叙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制造中热固定处理工序的优选实施方式。上述的热固定处理工序分为多个连续的热固定区域,且各区域可以独立地控制温度。热固定区域被分割为210段的热固定区域连续排列的工序,优选分割为48段工序,优选在这种分割为多段的热固定区域内,对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温度进行控制管理。例如以下方法,对具有粘接性改性层的聚酯膜,如下操作使其依次连续通过分割为6段的热固定区域,在各段维持微小的温度差的基础上进行热固定处理,并剪裁薄膜两端部未被涂敷的部分。上述的热固定处理温'C在第一热固定区域为20(TC,第二热固定区域225i:,第三热固定区域23(TC,第四热固定区域23(TC,第五热固定区域21(TC,第六热固定区域17(TC,第七热固定区域12(TC。此外,在第六热固定区域,在宽度方向进行3%的松弛处理。上述的段即相当于一个热固定区域。像这样使各段的热固定区域的温度之间具有微小的温度差,优选其为54(TC左右。该温度差的设定根据具有粘接性改性层的热塑性树脂膜的移动速度、风量及粘接性改性层的厚度等诸要素任意决定。作为透镜膜及扩散板等光学功能膜的基材膜使用时,即使为膜厚度100/mi以上的较厚的膜也可以以巻成的膜的长度通常至少在1000m以上、有时在2000m以上的巻状的形态用于层压棱镜层及扩散层的加工工序。本发明中,在膜的长度方向以100m间隔测定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相位图像中为暗色调)的面积率,或粘接性改性层的切削面的靠近与硬涂层的界面的PU相的面积率(相位图像中为亮色调)时,它们的长度方向的最大与最小的面积率之差优选小于15%,更优选小于10%。通过将它们的长度方向的最大与最小面积率之差设定为小于15%,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的粘合性和耐粘连性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辊。为了将它们的长度方向的最大与最小面积率之差控制在小于15%,在连续地制造本发明中使用的长粘接性改性基材薄膜辊时,一定地保证涂敷液的组成、涂敷条件、干燥条件等及热固定条件等制膜条件是重要的。但是,涂敷液所使用的混合溶剂的比例很容易变动,保证一定的该混合溶剂比例对于减小薄膜辊的长度方向的表面PES相面积率及切削面PU相面积率的变动是重要的。例如,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将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的面积率及切削面的PU相的面积率的变动控制在15%以下。而且,保证混合溶剂的比例一定的方法并不限于下述方法。相对涂敷液的收容皿(图7的ll)容量,增大循环用容器(图7的13)的容量,可以有效地稳定混合溶剂的浓度比。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涂敷液的收容皿的容量为1时,循环用容器的容量的比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容量比(循环用容器的容量/涂敷液的收容皿的容量)小于10、即循环容器的容量过小时,混合溶剂的浓度比的变动容易变大。而且,循环用容器的容量为1时,调制用容器(图7的14)的容量比优选为10以上,特别优选为20以上。由此,从调制用水槽向循环用容器供给涂敷液时,可以使循环用容器的容量在工作时一定。另外,提高涂敷装置中施料辊的精度(真圆度和圆筒度)对于减低薄膜辊长度方向的粘接性改性层的涂敷厚度不均匀也是有效的。并且,对于减小伴随薄膜辊长度方向的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的面积率及切削面的PU相的面积率的变动而变动的特性的变动也是有效的。上述的施料辊的真圆度是指,如JISB0621所示,以使用记录式真圆度测定器确定的由最小区域法得到的两个同心圆的各半径差的表示的指标。辊的真圆度的单位是mm。将该辊沿着置于定盘上的带有支架的测微器的轴线方向移动,以在圆筒上面碰到测定子的状态,围绕全长在各测定平面中进行测定,以此时所读的最大差的二分之一表示的指标即为施料辊的圆筒度。圆筒度的单位是mm。本发明中,通过提高辊的精度(真圆度和圆筒度),可以减小长度方向的涂敷层的厚度变化。具体而言,优选将辊的精度(真圆度和圆筒度)调到不足5/1000mm。另外,在涂敷涂敷液时,将逆转辊涂敷机的各辊的表面精加工控制在0.3S以内,而且将施料辊及计量辊的精度(真圆度和圆筒度)控制在小于5/1000mm、2/1000mm以上,由此可以降低湿涂敷量的变动,还可以抑制涂膜的厚度的变动。优选使用施料辊及计量辊的精度(真圆度和圆筒度)为3/1000mm的涂敷辊。此外,通过将薄膜张力设为400010000N/原宽度(原宽度为12m),可以以工业的规模保持膜的平面性,且使涂敷液的转印量均一。膜的张力根据膜的厚度不同而不同,相对薄的膜通过低的张力可以使平面性得到保持。薄膜张力超过10000N/原宽度时,会出现薄膜变形或破裂的情况。另一方面,薄膜张力不足4000N/原宽度时,会出现涂敷时薄膜的平面性不充分、薄膜产生蛇形的情况。结果,由于涂敷液转印量在薄膜长度方向上不均一、薄膜的湿涂量变动增大,涂敷层的厚度变动也增大。为了将薄膜辊宽度方向上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PEs相或切削面的PU相的面积率的变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控制在10%以下,重要的一点是减小薄膜辊的宽度方向的涂敷层的厚度的变动。为了实现这一点,改善涂敷时宽度方向的平面性是有效。具体而言,用逆转辊涂敷机涂敷后,立即用夹送辊(图7的16)仅仅夹持薄膜的两端面。通过用夹送辊夹持薄膜的两端部,可以在工业规模上改善薄膜宽度方向的平面性、稳定膜的宽度方向的湿涂敷量。由此即可减小薄膜辊的宽度方向的涂敷层的厚度的变动。不用夹送辊夹持薄膜的两端部时,薄膜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的湿涂敷量的变动增大,涂敷层的厚度的变动也增大。(4)硬涂层及其他光学功能层本发明的硬涂膜在热塑性树脂膜A的一面或两面上形成有含共聚聚酯及聚氨酯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在该薄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一面层压有含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是含有A/B/C或B/A/B/C的层结构的硬涂膜。作为构成硬涂层的固化型树脂,优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例如有以下所列举的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中,优选具有丙烯酸酯类官能团的树脂,特别优选聚酯丙烯酸酯或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是由聚酯类多元醇的寡聚体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以下,有时将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记为(甲基)丙烯酸酯),或者二者的混合物构成。此外,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是将由多元醇化合物和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构成的的寡聚体经(甲基)丙烯酸酯化而构成的。作为构成(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例如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丁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等。此外,在需要提高硬涂层的厚度时,优选并用具有多官能团的单体。作为多官能团单体,例如有三羟甲基丙垸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聚酯类多元醇的寡聚体,例如有作为己二酸和二醇(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聚丙二醇、丁二醇、聚丁二醇等)及三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癸二酸和二醇、三醇的縮合物的聚己二酸酯多元醇(Polyadipatepolyol)、聚癸二酸多元醇等。另外,可以用其他的有机酸置换上述脂肪族二羧酸的部分或全部。例如,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或苯二甲酸酐可以用作提高硬涂层的硬度的成分。将硬涂剂涂敷于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时,为提高流平性,也可根据需要用稀释剂进行稀释。作为稀释剂,例如有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己烷、庚烷、辛垸、壬垸、癸垸等脂肪烃;甲乙酮、二乙基酮、二异丙基酮等酮等。稀释剂的混合量以粘度适合的方式进行选择即可。作为硬涂层C中含有的无机粒子,例如有非晶性二氧化硅、结晶性的玻璃填料、二氧化硅、氧化锆、二氧化钛、氧化铝等无机粒子;二氧化硅-氧化铝复合氧化物粒子;碳酸镁、氢氧化铝、硫酸钡、碳酸钙、磷酸钙、高岭土、滑石、硫酸钡、氟化钙、氟化锂、沸石、硫化钼、云母等。在硬涂层C的表面层压由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或者高折射率层/中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结构的防反射层时,通过使硬涂层C高折射率化,可以从防反射层中省略掉高折射率层。这样可以减少成本。为了提高硬涂层C的折射率,可以使硬涂层中含有折射率高的无机粒子。作为折射率高的无机粒子,例如有氧化锆、氧化钛等。将硬涂层中无机粒子的含量设在20质量%以上,80质量%以下是重要的。无机粒子的含量小于20质量%时,耐擦伤性不足。另一方面,无机粒子的含量大于80质量%时,透明性可能降低。此外,从透明性出发,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在5100nm。但是,这样的平均粒径很小的无机粒子容易凝聚而不稳定。因此,为了提高无机粒子的分散稳定性,优选在无机粒子的表面添加光敏感性基团,提高与固化型树脂的亲和性。含有这样的无机粒子的硬涂剂可以在市面上买到。例如有,JSR株式会社制造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于"乂,^卜;Z7400A;Z7410A;Z7400B;Z7410B;Z7400C;Z7410C;Z7410D;Z7410E;Z7501;Z7503;Z7521;Z7527)。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通过紫外线或是电子线的照射而固化。照射紫外线时,使用超高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低压水银灯、碳弧、金属卤化物灯,在100400mn,优选200~400nm波长范围,以1003000mJ/t^的能量照射紫外线。此外,照射电子射线时,使用扫描型或帘幕型电子射线加速器,用加速电压在1000keV以上,优选100300keV,且波长为100nm以下的电子射线进行照射。硬涂层的厚度在0.130/mi的范围即可,可根据用途来确定。更优选厚度在l15/mi。硬涂层的厚度在上述的范围内时,硬涂层表面的硬度大,不容易受到破坏。而且,硬涂层难以变脆,折叠弯曲硬涂膜时,硬涂层不容易产生裂缝。接着,本发明所述的光学功能膜,是在本发明硬涂膜的硬涂层C的反面或在其上层压光学功能层而得到的膜,有下述两种实施方式。(a)在硬涂膜的硬涂层C的反面层压有选自硬涂层、光扩散层、棱柱状透镜层、电磁波吸收层、近红外线阻断层、透明导电层中的至少l层的光学功能层的光学功能膜。(b)在硬涂膜的硬涂层C上层压有防反射层或防污层的光学功能膜。以使用棱镜层作为光学功能层的透镜膜、使用光扩散层的光扩散膜为代表例,进行以下说明。(透镜膜)棱柱透镜膜(prismlensfilm)或菲涅耳透镜膜(fresnellensfilm)是由以下结构构成的在具有以共聚聚酯及聚氨酯为主要成分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薄膜的一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硬涂层,在相反的面上层压棱柱透镜层或菲涅耳透镜层。透镜膜有时也称为透镜薄片,在本发明中,薄片也包含于膜中。下面对构成棱柱透镜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树脂成分进行说明。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树脂成分,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的单体或寡聚体的至少一种是决定制得的透镜薄片的性能的,可以根据透镜膜目标的性能进行适当地选择。树脂成分使用单一的可进行自由基聚合的单体或寡聚体,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特别是使用两种以上树脂时,可以赋予透镜膜所必需的机械强度、抗冲击性、耐热性、表面硬度以及耐化学药品性。此外,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通过使用相对组合物的量为60质量份以上的具有丙烯酸基或甲基丙烯酸基化合物,在照射活性能量射线时,部分共聚、瞬间不流动。因此,形成透镜层时,由对流引起的光学偏差减少。作为树脂成分,例如有由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类的单或多元醇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的酯型(甲基)丙烯酸酯;由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与含有羟基或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进行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得到的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酯;或由分子内具有至少两个环氧基的化合物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进行縮水甘油基开环反应得到的环氧聚(甲基)丙烯酸酯;由饱和或不饱和多元羧酸、多元醇及(甲基)丙烯酸的縮合反应得到的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等的(甲基)丙烯酸基官能性单体、寡聚体;或苯乙烯、氯苯乙烯、溴苯乙烯、二溴苯乙烯、二乙烯苯等乙烯类化合物;与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联苯酸二烯丙酯等(甲基)烯丙基化合物。将优选的具体例示于以下。下述各种树脂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此外,市面上可以买到棱柱透镜或菲涅耳透镜用树脂。例如有,JSR株式会社制造的UV固化型树脂(于'乂,<卜;Z95卯、Z9502)。(a)脂肪族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b)脂环族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双环戊酯(Dicycl叩entan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冰片酯(c)芳香族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节酯、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2-甲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苯氧基-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苯基苯基(甲基)丙烯酸酯(2-phenylphenylmethacrylate)、2-苯基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4-苯基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苯基苯基-2-甲基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萘基(甲基)丙烯酸酯、2-溴苯基(甲基)丙烯酸酯、4-溴苯基(甲基)丙烯酸酯、2,4-二溴苯基(甲基)丙烯酸酯、2,4,6-三溴苯基(甲基)丙烯酸酯、苯基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phenylthioethylmethacrylate)、苯基巯乙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d)芳香族骨架的酯二(甲基)丙烯酸酯双[4-(异丁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甲烷、双[4-(异丁烯酰氧基二乙氧基)苯基]甲烷、2,2-双[4-(异丁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异丁烯酰氧基二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异丁烯酰氧基五乙氧基)苯基]丙垸、2,2-双[4-(异丁烯酰氧基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异丁烯酰氧基二丙氧基)苯基]丙垸、2,2-双[4-异丁烯酰氧基乙氧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双[4-异丁烯酰氧基二乙氧基-3,5-二溴苯基]丙垸、2,2-双[4-异丁烯酰氧基五乙氧基-3,5-二溴苯基]丙院、双[4-(异丁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磺酸、双[4-(异丁烯酰氧基二乙氧基)苯基]磺酸、双[4-(异丁烯酰基)苯基]硫、双[4-(异丁烯酰氧基乙基噻吩)苯基]硫等(e)脂环族骨架的酯二(甲基)丙烯酸酯双[4-(异丁烯酰氧基环己基)]甲烷、双[4-(异丁烯酰氧基乙氧基环己基)]甲烷、双[4-(异丁烯酰氧基二乙氧基环己基)]甲垸、双[4-(异丁烯酰氧基环己基)]丙垸、双[4-(异丁烯酰氧基乙氧基环己基)]丙烷、双[4-(异丁烯酰氧基二乙氧基环己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dicyclopentanedimethacrylate)(f)脂肪族骨架的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11=4~15)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11=415)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丁二醇(r^215)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酯的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g)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垸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h)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酯三(异氰酸根合己基)异氰脲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双(4,4,-异氰酸根合己基)甲垸、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含有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4-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之类的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反应生成物(i)环氧聚(甲基)丙烯酸酯2,2-双(4-縮水甘油氧基环己基)丙烷(2,2-bis(4-glycidyloxycyclohexyl)propane)、双酚A縮7R甘油醚、双酚A二縮水甘油醚、双酚F二縮水甘油醚、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四溴双酚A二縮水甘油醚、四溴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之类环氧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的反应物(j)聚酯聚(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延胡索酸、苯二甲酸或琥珀酸中的至少一种与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或季戊四醇中的至少一种及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的反应物作为活性能量射线感应催化剂,优选主要对波长200400nm的活性能量射线感应而产生自由基源的催化剂。具体的例子有二苯乙醇酮、二苯乙醇酮单甲醚、二苯乙醇酮异丙醚、乙偶姻、苄基、二苯甲酮、对甲氧基二苯甲酮、二乙氧基苯乙酮、安息香双甲醚、2,2-二乙氧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甲基苯基乙醛酸酯、乙基苯基乙醛酸酯、2-羟基-2-甲基-l-苯基丙垸-l-酮等羰基化合物;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等硫化合物;(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膦氧化物等酰基膦氧化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更优选二苯甲酮、二苯乙醇酮异丙醚、甲基苯基乙醛酸酯、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安息香双甲醚、(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膦氧化物等酰基膦氧化物等。活性能量射线感应催化剂的含量相对树脂成分总量100质量份为0.005-5质量份,更优选为0.02~2质量份。此外,在不有损透镜的功能的范围内,可以在透镜层中混合各种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耐候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防变黄剂、有机易滑剂、颜料、染料、上蓝剂、有机及无机粒子、填充剂、防静电剂、表面活性剂、流平剂、成核剂、扩散剂等。在粘接性改性基材薄膜的粘接改性层的表面层压上述活性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透镜层的构成成分的方法,可以根据所要求的特性及用途来选择各种方法。例如有用切割为棱柱状的棒涂敷该树脂的方法,或使该树脂流入透镜状等透镜层的形状的模型中,使其重合在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表面的方法。而且,活性射线是指使紫外线、电子射线、放射线(o:射线、e射线、Y射线等)等丙烯酸类的乙烯基聚合的电磁波。实际应用中,紫外线比较简便。作为紫外线源,使用紫外线荧光灯、低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氙气灯、碳弧灯。此外,电子射线方式装置昂贵、并且必须在惰性气体中操作,但是从可以使其不含光聚合引发剂及光敏剂方面出发,是有利的。透镜层的厚度根据透镜膜的目的以及透镜单元的形状不同而任意选择。一般来说,透镜层的厚度优选在0.15mm范围,更优选在0.23mm范围。透镜层的厚度小于O.lmm时,可能得不到作为透镜层的效果。另一方面,透镜层的厚度大于5mm时,可能会使亮度不充分。此外,透镜单元的间距也根据透镜膜的目的及透镜单元的形状任意地进行选择。通常,优选将各透镜层的中心间距离设0.03~0.5mm,更优选为0.050.3mm。特别是,从亮度、形成的难易来说,优选层压有棱柱状的透镜层的棱柱状透镜膜。此外,棱柱的顶角优选为S0150度,更优选为85~130。(光扩散膜)在本发明中,光扩散膜是由如下结构构成的在具有以共聚聚酯及聚氨酯为主要构成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薄膜的一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硬涂层,在相反面层压光扩散层。光扩散膜有时也称光扩散片,本发明中,膜包括片。光扩散层由含粘合剂树脂与光扩散剂的组合物构成。上述树脂中,优选具有光学透明性的树脂。例如有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氯乙烯、聚氨酯、硅酮树脂。市售的这种树脂例如有,三菱^一3乂株式会社生产的商品名"义<Y于一^*U。此外,作为光扩散剂使用的粒子优选透明的粒子,例如硅酮树脂粒子、丙烯酸树脂粒子,尼龙树脂粒子,聚氨酯树脂粒子、苯乙烯树脂粒子、聚乙烯树脂粒子、二氧化硅粒子、聚酯树脂粒子。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此外,上述粒子可以为表面或全体交联的结构。从确保光透过率的同时得到充分的光扩散性的观点出发,粒子相对树脂的混合比优选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为5150质量份。此外,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径通常为l~70/xm,优选为5~50Mm。艮P,粒子的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之外时,光透过性与光扩散性的平衡被破坏,可能无法使正面亮度增高。而且,作为粒子,使用球形的粒子时,各球形粒子作为一种透镜起作用,可以获得更好的光扩散效果。特别是圆球形的粒子,是非常有效的。圆球形的粒子的市售品有日本催化剂株式会社生产的商品名"工水》夕一"。以下是光扩散膜的代表性的制造方法。首先把粘合剂树脂、溶剂、粒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将分散得的涂敷液按照公知的涂敷方法涂敷于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与层压硬涂层的表面相反的面)的表面。接着,用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等干燥方法使涂敷层干燥固化,在粘接性基材膜的表面形成光扩散层。涂敷液的优选的配制方法如下。首先,将粘接剂树脂以特定的比例溶解于溶剂中。使粒子、和根据需要添加的其它副成分以特定的比例分散于该溶解液中,制备混合分散液。此时,将混合分散液的粘度调节到1~500泊的范围。而且,液体的粘度可以用brookfield粘度计(B型粘度计)来测定。接着,在粘合性改性基材膜的粘合性改性层的表面涂敷上述涂敷液,使之干燥。可根据作为溶液的粘度及目的的涂敷层的厚度的不同选择涂敷液的涂敷方法。作为涂敷方法,例如有千分级直接涂敷法、辊涂法、浸渍涂敷法、刮涂法、帘式流动涂敷法、喷涂法、旋涂法、多层涂敷法。而且,从用途与操作性出发,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厚度优选为50~200/mi。此外,光扩散层的厚度优选为2~30Mm。此外,溶剂可以为甲苯、甲乙酮、二甲苯、环己烷、乙酸乙酯。而且,相对粘合剂树脂的溶剂的混合比是根据涂敷方法、操作性、溶剂的种类等不同而适宜地设定的,优选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剂树脂,溶剂为5(K500质量份。另外,溶剂与粒子的混合比根据涂敷方法、溶剂的种类等的不同,适宜地设定在相对于粒子IOO质量份、溶剂为20500质量份的范围。更优选相对于粒子IOO质量份,溶剂为50300质量份。即,溶剂与粒子的混合比在上述范围内时,将溶剂相对于粒子的量设为使树脂软化的适当的量。作为上述光扩散层的辅助成分,例如可以含有单独或2种以上以下成分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环氧树脂、羟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羟甲基化尿素树脂、金属盐、金属氢氧化合物等交联剂;胍衍生物、含磷酸阴离子活性剂、磺酸类、季铵盐、吡啶鑰盐、咪唑啉衍生物、吗啉衍生物、聚氧乙烯垸基酚、烷基酰胺醚、山梨聚糖脂肪酸酯等抗静电剂;硅烷偶联剂。(实施例)下面,利用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的硬涂膜以及使用了该硬涂膜的光学功能膜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实施例中所记载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硬涂膜、光学功能膜的物性及特性用以下的方法进行评价。(l)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结构(l-l)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l-l-l)相位图像的观察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粘接性改性层的相分离结构的评价是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工》7^74.t乂亍夕乂口7'—制造,SPI3800Nsystem/SPA300),在相位测定模式(相位模式)下测定的。相位图像中,相位延迟越大则显示的越亮,反之相位延迟越小则显示的越暗。所谓的相位延迟小,是指与其他相相比更硬或吸附力较小。本发明所使用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中,暗色调是聚酯相、亮色调是聚氨酯相。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相位测定模式的测定原理记载于二》7<二^t/,夕乂口"一株式会社的网页(http:〃www.siint.com/technology/probe—applications.html)中的"l-2.application(按模式分)"中的Phase栏的"1.SPM的相位测定"的PDF文件中。测定所使用的悬臂主要使用DF3(弹性常数约1.6N/m),为了防止由探针污染引起的灵敏度以及分辨率的降低,一般使用新品。扫描仪使用FS-20A。另外,相位图像的观察在分辨率512X512像素以上进行,观察视野设在5/rniX5/im。测定时悬臂的振幅衰减率、扫描速度、扫描频率等测定参数设定为实施线扫描时,灵敏度最高、且能够以良好的分辨率进行观察的条件。(l-l-2)聚酯相的面积率的测定(a)图像分析用图像处理软件(Adobe制,photoshopver7.0)读取所得的相位模式图像(位图形式,512X512像素),使图像以大小205mmX205mm显示于显示器上(参照图1)。接着,在亮色调和暗色调的边界,用相同软件的画笔工具(主直径3px)以黑线突出两相的边界(参照图2)。而且,使用相同软件的涂抹工具,将暗色调涂为黑色、将亮色调涂为白色,进行2值化(参照图3)。此时,画面上的尺寸中,将处于亮色调内的直径2mm以下的暗色部判断为不均匀地分布于亮色调中的粒子,将其涂成白色。例如,使用二氧化硅粒子时,能像这样确认其不均匀地分布于亮色调中。将该二值化处理过的图像放在相同软件中,用以亮度(黑、白)作为横轴、频度作为纵轴的直方图来表示,并计算出黑色部(聚酯相)的面积率,作为粘接性改性基材膜中的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相的面积率。(b)纸重(paperweight)法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相的面积率的测定,除使用图像分析法之外,还可以使用纸重法。测定步骤如下所示。将所得的相位模式图像以位图形式的数字图像保存。之后,将该图像用打印机(Xerox制造、DocuPrintC830)在优质的A4纸上打印出来。对所打出的图像(200mmX200mm),在500勒克斯(lux)照明下的明亮的室内,通过目视分辨,将图像内的亮色调与暗色调的边界用4B铅笔描出。此时,存在于亮色调内的直径0.1/xm以下的暗色部被确认为不均匀地分布于亮色调中的粘接性改性层中所含的粒子。因此,无需在亮色调和其内部的暗色部的边界画线,该暗色部包含于亮色调中。之后,用割刀分割突出了亮色调与暗色调的边界线。然后测定亮色调(聚氨酯相)与暗色调(聚酯相)的纸的质量,求出暗色调(聚酯相)的质量与亮色调和暗色调的纸的总质量的比率,用单位%表示,将该比率作为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相的面积率。(c)聚酯相的面积率的变动幅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c-l)薄膜巻的长度方向将由长1000m以上、宽50mm以上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构成的巻打开。在该膜的长度方向(MD),在下述部位测定上述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相(相位图像中显示为暗色调)的面积率。接着,求出各个部位中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相的面积率。之后由这些面积率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相的面积率的测定中,将膜物性稳定的稳定区域的一端作为第一端部、另一端作为第二端部时,在第一端部内侧2m之内进行首次测定、在第二端部内侧2m之内进行末次测定,同时在首次的测定位置之后每隔100m测量一次。(c-2)薄膜巻的宽度方向将长1000m以上、宽50mm以上的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巻打开,在该膜的宽度方向(TD),沿宽度方向将膜分为四等分。接着,在各个中央部测定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相(相位图像中显示为暗色调)的面积率。然后求出宽度方向上粘接性改性层表面的聚酯相的面积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该测定还可以使用没有将膜的宽度方向切割成小宽度大小之前的大片巻进行。(l-2)硬涂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斜切削面本发明的硬涂膜中,粘接性改性层B是热塑性树脂膜A与硬涂层C的中间层。因此,在粘接性改性层B和硬涂膜C的界面(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是很难直接观察到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于是,本发明人发现,沿厚度方向切削硬涂膜,从其切削面能够测量粘接性改性层的厚度方向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另外,由于粘接性改性层的厚度通常很薄,因此从粘接性改性层的切削面来观察树脂的相分离结构是困难的。于是,以相对于厚度方向倾斜且小的角度切削硬涂膜。结果能够扩大粘接性改性层厚度方向的观察面积。利用该技术,能够观察到在粘接性改性层B与硬涂层C的界面附近的、构成粘接性改性层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以下,对评价用样品的制作方法、以及靠近与硬涂层c的界面的粘接性改性层的切削面中的聚氨酯相的面积率的评价方法进行详细说明。(l-2-l)切削样品的制作本发明的硬涂膜是将热塑性树脂膜设为A、粘接性改性层设为B、硬涂层设为C时,含有A/B/C或B/A/B/C的层结构的层压体。另外,使用该硬涂膜的光学功能膜是将其他的光学功能层设为D时,含有D(也包含C)/B/A/B/C的层结构的层压体。使用切削装置1(SAICASDN20-S型),在硬涂膜或光学功能膜上,按照下述条件从热塑性树脂膜A或光学功能层D的表面斜向切削。刀刃到达指定的深度时,按下"切入限制"按钮,按一定深度进行切削。另外,在切削的热塑性树脂膜厚时,优选在同一位置进行多次切削。(a)切削装置钻石刀(倾斜角40度)(b)水平方向刀刃的移动速度3000nm/s(c)垂直方向刀刃的移动速度200nm/s而且,上述"指定的深度",是指热塑性树脂膜的大部分被切削、但还未到达粘接性改性层的深度。此外,所谓"切入限制",是指垂直方向刀刃的移动速度为0、仅进行水平方向的切削。接着,使用切削装置2(SAICASNN-04型),按照如下的条件,对同一位置从斜方向进行高精度的切削,制作切削样品。(d)切割装置钻石刀(倾斜角40度)(e)水平方向刀刃的移动速度500nm/s(f)垂直方向刀刃的移动速度20nm/s而且,上述切削条件是用于切削由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及比较例得到的硬涂膜的代表性的条件。根据样品的不同,使用三维切削夹具进行三维切削的方法有时也有效。此外,钻石刀的刀刃宽度通常为lmm,但有时也为0.3mm。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刀刃的宽度为lmm的钻石刀。因此,对硬涂膜各层的材料的种类而言,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及比较例所使用的材料不同时,优选进行预备试验来决定合适的切削条件。此外,从光学功能层D(也包含硬涂层C)的表面进行切削时,根据光学功能层的物性的不同,有时需要在切削时进行加热或冷却。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用低/高温气体喷射装置(TTFC-L型,夕W7°5々<>^^株式会社制造)。加热或冷却时的温度或气体流量可以根据切削面的状态而适当调整。(l-2-2)相位图像的观察在得到的切削样品的切削面,使用上述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根据相位测定模式(相位模式)中得到的相位图像,观察粘接性改性层B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相位模式通常为与利用动态相位模式(DFM模式;使用二77^74.少/f夕乂口?'一公司制造的SPM时)的形态观察同时进行的相位延迟测定模式。粘接性改性层B的切削面的相位图像中,暗色调为聚酯相、亮色调为聚氨酯相。测定中所使用的悬臂主要使用DF3(弹性常数约1.6N/m),为了防止由探针污染引起的灵敏度以及分辨率的降低,一般使用新品。扫描仪使用FS-100A。另夕卜,相位图像的观察视野设为3pmX3Mm。测定时悬臂的振幅衰减率、扫描速度、扫描频率等测定参数设定为使用线扫描时,灵敏度最高、且能够以良好的分辨率进行观察的条件。(l-2-3)聚氨酯相的面积率测定申请书中的附图包含用彩色图像表示的图片,但是为了符合电子申请要求,彩色图像以JPEG的文件形式保存,以灰度表示。此外,为了防止画质变差,黑白的图像也以JPEG的文件形式保存,以灰度表示。(a)相位图像的读取使用SPIP软件(ImageMetrology公司制造、Version4.2.5),读取彩色的所得的相位图像。(b)相分离结构的对比度的突出(参照图8)接着,使用该软件进行色彩均衡(ColorEqualization)处理,突出对比度,以使相分离结构容易地可见化。(c)相分离结构观察范围的确定(参照图9)复制进行了色彩均衡处理的相位图像,把它粘贴在演示软件(MicrosoftPowerPoint2002)的画面中。然后,在粘接性改性树脂层B和硬涂层C的界面(B/C)上引一条红线20。此时,如果界面不清晰,则调整对比度。而且,从该界面(B/C)向粘接性改性层B的方向,在沿垂直方向深20nm的位置平行地复制、粘贴表示上述界面的红线(图9的线21)。而且,在制作切削样品时,要从斜方向切削层压体。因此,在以上所示的切削条件中,从上述界面向粘接性改性层B的方向深20nm的位置相当于图9中距离界面500nm的位置。由此,将这2条红线包围的范围、即从界面(B/C)至粘接性改性层B的深度20nm的范围设为观察粘接性改性层B的切削面中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范围。(d)相分离结构的图像处理将图8的图像用JPEG的文件形式保存,然后粘贴在图像处理软件(Adobe制造、Photoshopver6.0.1)的画面中,阈值用128的黑白的二颜色层次表示(参照图10)。然后,将图10的图像粘贴在演示软件(MicrosoftPowerPoint2002)的画面中。之后,使其与图9的图像重合,在图10的图像上表示出图9所记载的两条红线(20、21)(参照图11)。将该图11的图像显示在图像处理软件(Adobe制造、Photosh叩ver6.0.1)的画面中。并且,用笔刷工具将粘接性改性B以外的部分涂成红色(参照图12)。使用相同的软件,用以亮度(黑、白)为横轴、以频度为纵轴的直方图来表示白、黑、红的3值化图像。而且,在图12所示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相位图像中,黑色部分是聚酯相和粒子,白色部分代表聚氨酯相。从粘接性改性层B和硬涂层C的界面开始到距此界面20nm深的范围的切削面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聚氨酯相(白色部分)的面积率用下式计算。而且,下式右边的"测定面积"是指在图11的相位图像中,线20(界面B/C)和线21所包围的范围。聚氨酯相的面积率(。/。)-(白色部分的面积/测定面积)x100(2)聚酯相的宽度最小且超过ljLtm的部位的有无在上述的相位模式图像中,选择IO个不同的测定部位,研究在以共聚聚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相中,短轴方向的宽度最细的部位是否超过lpim。(3)相分离结构的分形维数用图像处理软件(Adobe制造、Photoshopver7.0)读取使用上述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工》747^.于乂f夕乂口y、一制造,SPI3800N系统/SPA300)、由相位测定模式(相位模式)得到的相位模式图像(位图格式、512X512像素),使图像以大小205mmX205mm显示在显示器上(参照图1)。接着,在亮色调和暗色调的边界,用相同软件的画笔工具(主直径3px)以黑线突出两相的边界(参照图2)。此时,在画面上的尺寸中,将处于亮色调内的直径在2mm以下的暗色部判断为不均匀地分布于亮色调中的粒子,不对此部分进行画边界线的操作。例如,使用二氧化硅粒子时,能像这样确认其不均匀地分布于亮色调中。用位图格式图像保存已经突出了边界线的图像之后,用计盒维数法进行分形维数分析,将所得的分形维数值作为表示相分离边界线的复杂度的指数。利用计盒维数法进行的分析中,使用图像分析软件(AT-Imagever3.2)。具体而言,用图像分析软件(AT-Imagever3.2)将保存的位像打开,利用来自菜单上的图像提取的亮度直方图进行二值化处理(参照图6)。而且,将二值化时的阈值设为8。对于经过二值化处理的图像,从菜单上的图像测量中选择分形维数,求出分形维数。此时,在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的分形维数的计算中,使用一边的长度为6像素到63像素的盒的计数结果。而且,根据计盒维数法进行分形维数的分析是一种公知的方法,运用其它的图像分析软件或程序进行维数分析,只要能够满足分析结果的重现性,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软件。所谓其他的软件,例如可以列举"独立行政法人农业技术研究机构畜产草地研究所制造分形分析系统版本3.33"、"f、7、夕Ah-—<>夕'*'7乂公司制造PopImagingVer.3.40"等图像分析软件。(4)硬涂层C中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把硬涂膜的样品埋于可见光固化型树脂(例如环氧树脂)中,在室温下放置使其固化。然后,使用安装有钻石刀的超薄切片机制作超薄切片,用四氧化钌染色。然后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造,TEM2010),观察被染色的超薄切片的硬涂层C的截面,并拍摄照片。此外,根据被观察的无机粒子的粒径,把照片的放大倍率适当设定在10000100000倍的范围内。而且,本发明的实施例l中,扩大倍率为80000倍(加速电压为200kV)。由该照片求出硬涂层C中的无机粒子的个数基准的平均粒径。(5)雾度以JISK7136为基准,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制造、NDH2000)对膜样品的三个不同部位进行雾度测定,求其平均值。(6)耐粘连性将两张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分别重合。然后,对其施加lkgf/cn^的压力,在5(TC、60y。RH的气氛下密合24小时。之后,在密合的两张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和粘接性改性层的界面进行剥离,按下面的标准判断其剥离的状态。〇粘接性改性层没有转移,可以容易地剥落剥离时发出声音,粘接性改性层部分地转移到另一粘接性改性层的面上X:2张膜粘接牢固、无法剥离,或者虽能够剥离但基材聚酯膜裂开(7)粘接性改性层的坚固指数在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使用表面性测定器(新东亚化学制造,HEID0N14)为其制造划痕。此时,作为制造划痕的针,使用尖端带有半径75/mi的蓝宝石的纯正的针。针的移动速度设为150mm/分钟,负重为5gf。在下述条件下,使用三维非接触表面形状测量装置(74,口^'7^制造、Micromap550)对带有划痕粘接性改性层的的表面形状进行测定,并用剖面模式数据(profilemodedata)表示。代表例示于图5。由所得的划痕的形状数据,对30处相邻的凸处和凹处的高度差进行测定,并求出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粘接性改性层的坚固指数。此时,高度在30nm以上的突起被判断为是由粘接性改性层或热塑性树脂膜中所含粒子引起的突起,因此,把它们从测定数据中排除。另外,高度在lnm以下的突起被认为是噪音的影响所引起的,因此,同样将它们从测定数据中排除。(测定条件)剖面模式(profilemode):波动模式(wavemode)物镜10倍分辨率160X160像素测定长度207.lnm(8)与硬涂层的粘合性(8-l)粘接性改性层B与硬涂层C的粘合性将由实施例及比较例得到的硬涂膜或光学功能膜的硬涂层C的相反面贴到粘贴有双面胶的厚度为5mm的玻璃板上。接着,使用间隙间隔2mm的导切装置(cutterguide)赋予膜贯穿硬涂层C和粘接性改性层B、到达热塑性树脂膜A的100个格子状的切口。接着将粘胶带(二f"">公司制造、405号;24mm宽)贴到格子状的切口面上。消去粘贴时残留在界面的空气并用橡胶挤压使其完全密合后,用力垂直地剥离粘胶带。进一步,同样操作,换贴上新的粘胶带,并同样用力垂直地剥离粘胶带。重复该剥离粘胶带的操作10次,通过目视观察,由下式求出粘合性。而且,l个格子内部分地被剥离的格子也包含在剥离的个数中。粘合性(%)=(1-格子的剥离个数/100个)X100(8-2)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评价形成由溶剂稀释型和无溶剂型的2种光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构成、且不含粒子的硬涂层,利用上述方法对硬涂层与粘接性改性层B的粘合性进行评价。用于评价与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硬涂层的粘合性的样品利用下述方法进行制备。(a)与由溶剂稀释型的光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构成的硬涂层的密合性将混合硬涂剂(大日精化制造,七^力匕一厶EXF01(B))50质量份、甲苯25质量份、甲乙酮25质量份并均匀搅拌而得到涂敷剂用线棒涂敷在膜样品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在7(TC下干燥1分钟除去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以200mJ/cm2、照射距离15cm、移动速度5m/分钟的条件,得到具有厚度为3Mm的硬涂层的硬涂膜。(b)与由无溶剂型的光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构成的硬涂层的粘合性在保持清洁的5mm厚的玻璃板上放置硬涂剂(大日精化制造、七<力e—AEXF01(B))约5g,以膜样品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与硬涂剂接触的方式进行重合,用宽10cm、直径4cm的手动式载重橡胶辊从膜样品的上方进行压接,以使硬涂剂拉伸。然后,从膜的表面侧用高压水银灯在500mJ/cm2、照射距离15cm、移动速度5m/分钟的条件下照射紫外线,使硬涂层固化。然后将具有硬涂层的膜样品从玻璃板上剥离,制得硬涂膜。(9)铅笔硬度以JIS-K5400为基准,利用铅笔硬度试验测定硬涂层C的表面。铅笔硬度试验中,重复进行5次试验,所有的试验中硬涂层C的表面均没有发现伤痕等外观异常时,则将该试验中所使用的铅笔的硬度作为铅笔硬度。例如使用3H的铅笔进行5次上述试验,如果所有的实验均不产生外观异常,则该材料的铅笔硬度至少为3H。本评价中,硬度3H以上用Q表示,2H以下用X表示。(实施例1)(l)涂敷液的调制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涂敷液按以下方法进行制备。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95质量份)、间苯二甲酸二甲酯(95质量份)、乙二醇(35质量份)、新戊二醇(145质量份)、醋酸锌(O.l质量份)及三氧化锑(0.1质量份)装入反应容器中,在18(TC下进行3小时的酯交换反应。然后添加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6.0质量份),在24(TC下进行1小时的酯化反应,之后再在25(TC下减压下(100.2mmHg),进行縮聚反应2小时,得到数均分子量为19500、软化温度为6CTC的共聚聚酯。将得到的共聚聚酯(A)的30质量%的水分散液7.5质量份、含有用亚硫酸氢钠进行嵌段化的异氰酸酯基的自交联型聚氨酯(B)的20质量y。的水溶液(第一工业制药制造、ElastronH-3)11.3质量份、Elastron用催化剂(第一工业制药制造,Cat64)0.3质量份、水39.8质量份及异丙醇37.4质量份分别混合。进一步,添加氟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制造、乂力'77'7夕F142D)的10质量%水溶液0.6质量份、作为粒子A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制造、^/—于'7夕^OL;平均粒径40nm)的20质量。/。水分散液2.3质量份、作为粒子B的干式二氧化硅(日本7二a"A制造、7工口"》OX50;平均粒径200nm、平均一次粒径40nm)的3.5质量%水分散液0.5质量份。之后用5质量%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将涂敷液的pH调至6.2,用滤过粒子尺寸(初期滤过率95%)为10/mi的毡型聚丙烯制过滤器进行精密过滤,作为涂敷液A。而且,上述表面活性剂使用用下述方法进行前处理的表面活性剂。在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中加入异丙醇(IPA),用3(TC的温浴加热使其溶解,制备15质量y。的表面活性剂的IPA溶液。用定量滤纸(7卜"o于7,東洋製、N0.5C)过滤该溶液,除去溶液中不溶成分和杂质。之后将上述过滤的溶液放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0'C的冰箱中静置24小时。24小时之后,用上述的定量滤纸抽滤含有析出的固体的溶液。真空干燥滤纸上的固体,得到固体,用水将该固体稀释成10质量%的水溶液,作为进行了前处理的表面活性剂使用。此外,以甲醇为展开剂,用TLC铺层完毕的塑料板(乂A夕制造、〉'J力7A60)分析由上述前处理得到的表面活性剂。样品点用碘蒸气进行着色,结果发现没有与聚乙二醇相对应的点。(2)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制造作为原料聚合物,将不含有粒子、固有粘度为0.62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球在135。C下减压干燥(lTorr)6小时。接着,将干燥后的PET树脂球输送到挤出机,在约285'C下熔融挤出成片状,在表面温度保持在2(TC的金属辊上骤冷固化,得到挤塑薄膜。此时,使用滤过粒子尺寸(初次滤过率95%)为15/mi的不锈钢制烧结滤材作为除去溶融树脂中的异物的滤材。将得到的挤塑薄膜用加热过的辊群及红外线加热器加热至95°C,其后用具有周速差的辊群沿长度方向拉伸3.5倍,得到单轴取向PET膜。接着,用滤过粒子尺寸(初期滤过率95%)为10/mi的毡型聚丙烯制滤材精密过滤上述涂敷液A,用逆转辊涂敷法涂敷单轴取向PET膜的一面。而且,此时,加热器的施料辊及计量辊使用镀硬铬的表面为0.2S以下、且真圆度和圆筒度为3/1000mm的辊。然后,将其放置于涂敷机正上方的分为4个区域的干燥炉中,干燥涂敷面,其中,第一区域(135X:,1.0秒),第二区域(65。C,2.2秒),第三区域(40。C,1.8秒),第四区域(3(TC,1.8秒)。此外,以最终固体成分的量为0.08g/m2的方式进行涂敷。此时设定第一区域的干燥风的风速为30m/秒、干燥风的供气风量为130mV秒、排气风量为170mV秒,从第二区域到第四区域的供气风量为100mV秒、排气风量为150mV秒,使干燥风不吹过涂敷机一侧。而且,膜的张力设为7000N/原宽度,从涂敷到干燥炉入口之间使夹送辊夹住膜的两端部分。另外,在此时的涂敷中,使用涂敷液的收容皿的容量与循环用容器的容量及调制用容器的容量的比具有以下关系的涂敷装置。&)涂敷液收容皿的容量与循环用容器的容量比=1/50(b)循环用容器的容量与调制用容器的容量比-l/40然后,以夹子夹持膜的端部的同时,将其导入温度为120°C、风速为15m/s的热风区域,在宽度方向拉伸4.3倍。接着,保持宽度方向上的拉伸宽度,顺次连续通过第一热固定区域(温度;20(TC),第二热固定区域(温度225°C),第三热固定区域(23(TC),第四热固定区域(温度;230°C),第五热固定区域(温度210°C),第六热固定区域(温度;170°C),第七热固定区域(温度;120°C)。另外,在第六热固定区域,在宽度方向进行3%的松弛处理。然后,裁剪膜的两端部未被涂层的部分,放入缠绕装置中进行缠绕,并沿宽度方向将膜分割为四等分,得到宽为1000mm、膜长为1000mm、膜厚为125/rni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的辊。另外,热固定区域的热风的风速均为15m/秒、各区域的通过时间均为4.5秒钟、吹出热风的喷管间隔为350mm、每一区域的喷管根数为8根。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物理性质及特性如表4所示。另外,所得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的辊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的聚酯相的面积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雾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硬涂层粘合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如图5所示。另外,对于耐粘连性,全部的测定点均为O。(3)硬涂膜的制造然后,以下述的方法,在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作为用于形成硬涂层的涂敷液,准备以紫外线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氧化锆超微粒子、甲乙酮为主成分的有机/无机混合类硬涂剂(JSR株式会社制造,批号Z7410B;固体成分浓度50%质量)。将该硬涂剂以干厚度为8/mi的方式涂敷于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在40度下干燥1分钟。然后,以高压汞灯在1000mJ/ci^的条件下照射紫外线,使树脂固化,形成硬涂层C。在得到的硬涂层中,相对于丙烯酸酯树脂100质量份含有31质量份平均粒径为10nm的氧化锆超微粒子。(实施例2)作为在实施例1中用于涂敷液的表面活性剂,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了前处理的氟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株式会社冬才^制,7夕一-->卜310)的10质量%水溶液,作为涂敷液B,除此之外,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3)将在实施例1的热固定处理工序中的各热固定区域的温度定为,第一热固定区域温度为190。C,第二热固定区域温度为205。C,第三热固定区域温度为220°C,第四热固定区域温度为220°C,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得到粘接性改性的聚酯膜。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4)除将实施例1的涂敷液中的共聚聚酯和聚氨酯的质量比变更为60/40的溶液作为下述涂敷液C之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涂敷液C的调制)将实施例l中使用的共聚聚酯(A)的30质量y。水分散液9.0质量份、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氨酯(B)的20质量%水溶液9.0质量份、Elastron用催化剂(第一工业制药制造,Cat64)0.3质量份、水40.6质量份及异丙醇37.3质量份分别混合。进一步,添加实施例1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0.6质量份、作为粒子A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制造、^乂一于7,^OL平均粒径40nm)的20质量o/o水分散液2.3质量份、作为粒子B的干式二氧化硅(日本7工口、y'^制造、7工n-aOX50;平均粒径200nm、平均一次粒径40nm)的3.5质量%水分散液0.5质量份,用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进行pH调节,使其顺次通过过滤性能为5um和lum的过滤器,作为涂敷液C。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5)除将实施例1的涂敷液中的共聚聚酯和聚氨酯的质量比变更为40/60的溶液作为涂敷液D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涂敷液D调制)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共聚聚酯(A)的30质量%水分散液6.0质量份、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氨酯(B)的20质量%水溶液13.5质量份、Elastron用催化剂(第一工业制药制造,Cat64)0.3质量份、水38.9质量份及异丙醇37.5质量份分别混合。进一步,添加实施例1中使用的10质量%表面活性剂水溶液0.6质量份、作为粒子A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制造、》/—亍^夕》OL;平均粒径40nm)的20质量%水分散液2.3质量份、作为粒子B的干式二氧化硅(日本7二口?'A制造、7工口-AOX50;平均粒径200nm、平均一次粒径40nm)的3.5质量%水分散液0.5质量份,用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至6.2,顺次通过过滤性能为5nm和lum的过滤器,作为涂敷液D。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D,得到硬涂膜。(实施例6)除将实施例1中的涂敷量以最终的固形成分的量为0.12g/r^的方式进行设置以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7)除使用实施例1中的涂敷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混合量变更为0.03质量。/。的下述涂敷液E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涂敷液E的调制)将实施例1的涂敷液的调制中的氟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制造、乂力"77'7夕F142D)的10质量%水溶液变更为0.3质量份、水变更为38.2质量份、及异丙醇变更为39.3质量份。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8)除使用将实施例1中的涂敷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混合量变更为0.10质量。/。的下述涂敷液F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涂敷液F的调制)将实施例1的涂敷液的调制中的氟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制造、^力'77'7夕F142D)的10质量%水溶液变更为1.0质量份、水变更为37.5质量份、及异丙醇变更为39.3质量份。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9)除将实施例1中从涂敷到进入干燥炉入口的膜的通过时间设为0.7秒钟、干燥时间为0.8秒钟、且在热固定处理工序中各区域的膜的通过时间均为3.5秒钟,膜的厚度为100/mi夕卜,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得到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10)除将实施例l中从涂敷到进入干燥炉入口的膜的通过时间设为1.0秒钟、干燥时间为1.9秒钟、并且在热固定处理工序中各区域的膜的通过时间均为6.6秒钟,膜的厚度为188/mi夕卜,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11)除使用将实施例1中用5%质量的碳酸钠水溶液将涂敷液的PH调到7.9的下述涂敷液G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12)除将实施例1中在单轴取向聚酯膜的两面都涂敷粘接性改性层B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另外,从涂敷到进入干燥炉入口的膜的通过时间为,单面为0.8秒钟,反面为1.0秒钟。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上,通过粘接性改性层B在两面层压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而且,硬涂层C的形成方法如下。在上述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一个表面上,用Meyer棒(MeyerBar)、以固化后的膜厚为3pm的方式涂敷实施例1中使用的含无机粒子的硬涂剂,于4(TC干燥60秒。进一步照射300mJ/cm2的紫外线,使树脂固化,在一个面上形成硬涂层C。然后,在其相反面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用Meyer棒(MeyerBar)、以固化后的膜厚为3^n的方式涂敷与上述同样的硬涂剂,于40。C干燥60秒。进一步照射500mJ/ci^的紫外线,使树脂固化,在另一个面上形成硬涂层C。(实施例13)除使用实施例1中未进行表面活性剂的前处理的涂敷液H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在得到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通过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可以辨别聚酯相和聚氨脂相的相分离结构,但不是很清楚。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得到的硬涂膜的切削面的粘接性改性层B上的聚酯相和聚氨脂相的相分离结构,与上述同样,也不是很清楚。(实施例14)除使用实施例1中涂敷液的分散介质(水/IPA)的质量比变更为50/50的下述涂敷液I以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得到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涂敷液I的调制)在实施例1的涂敷液的调制中,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共聚聚酯的30质量%水分散液7.5质量份、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氨酯的20质量%水溶液11.3质量份、Elastron用催化齐U(第一工业制药制造,Cat64)0.3质量份、水30.4质量份及异丙醇46.8质量份分别混合。进一步,添加实施例1中使用的10质量%表面活性剂水溶液0.6质量份、作为粒子A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制造、7乂一于7夕7OL;平均粒径40nm)的20质量%水分散液2.3质量份、作为粒子B的干式二氧化硅(日本7二口、y'A制造、7工口-AOX50;平均粒径200nm、平均一次粒径40mn)的3.5质量%水分散液0.5质量份,用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至6.2,顺次通过过滤性能为5um和1um的过滤器,作为涂敷液I。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15)除使用用醋酸将实施例1的涂敷液的PH值调成4.6的涂敷液J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25/rni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然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有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16)除使用实施例1聚氨酯(B)变更为下述聚氨酯的涂敷液K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聚氨酯以下述方法得到。(聚氨酯的调制)混合由己二酸/l,6-己二醇/新戊二醇(摩尔比4/3/2)的组成构成的聚酯二醇(OHV:111.8eq/ton、AV:l.leq/ton)93质量份、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质量份,在氮气气流、9510(TC下反应1小时,得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NCO/OH比1.50、游离异氰酸酯基理论值3.29质量%、实测值3.16质量%)。将得到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冷却至6(TC,加入甲乙酮肟4.5质量份,在6(TC下反应50分钟,得到含有游离异氰酸酯1.3质量%、且部分嵌段化了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接着将上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冷却至55°C,添加由9质量份异丙醇及140质量份甲醇构成的混合溶剂,混合均匀。之后,添加9.3质量份50质量%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和5.4质量份的N-甲基牛磺酸的30质量%水溶液,进行剧烈地搅拌。约30分钟后,出现水溶性,2小时后,游离的亚硫酸氢钠几乎变为零,反应结束。在其中加入水,得到产生白色悬浊且粘稠的20质量%的水溶液。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比较例1)(l)涂敷液L的调制混合对苯二甲酸二甲酯33.7质量份、间苯二甲酸二甲酯20.0质量份、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9.1质量份、乙二醇40.0质量份、二乙二醇10.0质量份、醋酸钙一水盐0.049质量份,在20023(TC下进行酯交换,直至馏出理论量的甲醇。之后加入正磷酸0.09质量份,在减压、28(TC下聚合,得到共聚聚酯。混合用亚硫酸氢钠将由烯丙醇出发得到的环氧乙垸的聚醚磺化得到的含有磺酸盐基的聚醚(S03含量8.3质量%、聚环氧乙烷含量83质量%)192质量份、聚(丁二醇己二酸)(数均分子量2250)1013质量份、由双酚A得到的聚环氧丙垸聚醚(数均分子量550)248质量份,真空中,于IO(TC下脱水。将该混合物加热到7(TC,在其中加入异佛尔酮异氰酸酯178质量份和六亚甲基-l,6-二异氰酸酯244质量份的混合物,然后在80°C90T:的范围搅拌生成的混合物,以使异氰酸酯含量为5.6质量%。将该预聚物冷却至60°C,按顺序加入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3mo1和水lmol得到的縮二脲多异氰酸酯56质量份、和由异佛尔酮二胺和丙酮得到的匕'^少Sf>175质量份,得到聚氨酯水分散液。以固体成分质量份别为20质量份、80质量份的方式混合上述共聚聚酯及聚氨酯水分散液,调节为固体成分浓度10质量%的水分散液,作为涂敷液L。而且,在涂敷液中不混合粒子及表面活性剂。(2)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制造作为原料聚合物,将不含有粒子、固有粘度为0.66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球在B5。C下减压干燥(lTorr)6小时,之后,将干燥后的PET树脂球输送到挤出机,在约285'C下熔融挤出成片状,在表面温度保持在60'C的金属辊上骤冷固化,得到挤塑薄膜。此时,与实施例1同样,使用滤过粒子尺寸(初次滤过率95%)为15/mi的不锈钢制烧结滤材作为除去溶融树脂中的异物的滤材。接着,将得到的挤塑薄膜用加热过的辊群及红外线加热器加热至95°C,其后用具有周速差的辊群沿长度方向拉伸3.5倍,得到单轴取向PET膜。接着,用滤过粒子尺寸(初期滤过率95%)为10/mi的毡型聚丙烯制滤材精密过滤上述涂敷液L,用逆转辊涂敷法涂敷单轴取向PET膜的一面。接着,用夹子夹住膜的端部,吹入加热到ll(TC的热风区域,进行干燥,之后沿宽度方向拉伸3.5倍。此时拉幅机内的风速为15m/秒、干燥时间为20秒。从膜的涂敷到拉幅机入口的时间为IO.O秒。此外,以最终固体成分的量为0.15g/n^的方式进行涂敷。之后,在保持沿宽度方向拉伸的膜的宽度的同时,顺次连续通过第一热固定区域(200。C),第二热固定区域(205。C),第三热固定区域(210t:)及第四热固定区域(213。C),第五热固定区域(温度215°C),第六热固定区域(220。C),第七热固定区域(17(TC)。进一步,在第七热固定区域,沿宽度方向进行3。/。的松弛处理,之后,裁剪膜的两端部未被涂层的部分,得到膜厚为125|um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而且,热固定区域的热风的风速均为15m/秒、各区域的通过时间为4.5秒、吹出热风的喷管间隔为700mm、每一区域的喷管根数为4根。在得到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不能确定共聚聚酯和聚氨酯的相分离结构。(3)硬涂膜的制造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比较例2)(1)涂敷液M的调制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共聚聚酯(A)的30质量%水分散液3.0质量份、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氨酯(B)的20质量%水溶液18.0质量份、Elastron用催化剂(第一工业制药制造,Cat64)0.3质量份、水70.7质量份及异丙醇4.7质量份分别混合。进一步,作为表面活性剂,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的10质量%水溶液0.6质量份、作为粒子A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制造、》乂一于^夕》OL;平均粒径40nm)的20质量%水分散液2.3质量份、作为粒子B的干式二氧化硅(日本7工Q、7A制造、7工口^AOX50;平均粒径200nm、平均一次粒径40nm)的3.5质量%水分散液0.5质量份,作为涂敷液M。由于不进行pH调节,因此涂敷液M的pH为4.8。(2)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制造作为原料聚合物,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不含有粒子、固有粘度为0.62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球在135。C下减压干燥(1Torr)6小时,之后,将千燥后的PET树脂球输送到挤出机,在约285。C下熔融挤出成片状,在表面温度保持在2(TC的金属辊上骤冷固化,得到挤塑薄膜。此时,使用滤过粒子尺寸(初次滤过率95%)为的不锈钢制烧结滤材作为除去溶融树脂中的异物的滤材。将得到的挤塑薄膜用加热过的辊群及红外线加热器加热至95°C,其后用具有周速差的辊群沿长度方向拉伸3.5倍,得到单轴取向PET膜。接着,用滤过粒子尺寸(初期滤过率95%)为lO/mi的毡型聚丙烯制滤材精密过滤上述涂敷液M,用逆转辊涂敷法涂敷单轴取向PET膜的一面。接着,用夹子夹住膜的端部,导入加热到8(TC的热风区域,干燥涂敷面,之后沿宽度方向拉伸4.0倍。此时拉幅机内的风速为15m/秒、干燥时间为20秒。从膜的涂敷到拉幅机入口的时间为IO.O秒。此外,以最终固体成分的量为0.10g/m2的方式进行涂敷。之后,将各热固定处理工序中的温度分别设为第一热固定区域(20(TC),第二热固定区域(210。C),第三热固定区域(220。C),第四热固定区域(225。C),第五热固定区域(23(TC),第六热固定区域(235'C),第七热固定区域(24(TC),并不进行宽度方向的松弛处理,除此之外,用与比较例l相同的方法,得到膜厚为125/mi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在得到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不能观察到共聚聚酯和聚氨酯的相分离结构。(3)硬涂膜的制造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得到的硬涂膜的切削面的粘接性改性层B中的聚酯相和聚氨酯相的相分离结构,和上述的一样,无法观察。(比较例3)(l)涂敷液N的配制将实施例l中使用的共聚聚酯(A)的30质量y。水分散液7.5质量份、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氨酯(B)的20质量%水溶液11.3质量份、Elastron用催化剂(第一工业制药制造,Cat64)0.3质量份、水40.5质量份及异丙醇39.5质量份分别混合。进一步,添加没有进行前处理的氟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制造、乂力,7'7夕142D)的10质量%水溶液0.6质量份、不使用粒子B而使用作为粒子A的凝聚物二氧化硅(富士〉U-〉7化学制造、寸4U>7310;平均粒径1.4/rni)的3.5质量°/。水分散液0.03质量份,作为涂敷液N。而且,不进行涂敷液N的pH调节。涂敷液N的pH为4.6。(2)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制造做为原料聚合物,将不含有实施例1中使用的粒子、固有粘度为0.62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球供给到挤出机中,在约285°C将其熔融挤出成片状,然后将其放在表面温度保持在2(TC的金属辊上急速冷却固化,得到挤铸薄膜。此时,使用滤过粒子尺寸(初期滤过率:95y。)15/mi的不锈钢制烧结滤材作为除去熔融树脂的杂物的滤材。将得到的挤铸薄膜放在加热后的辊群及红外线加热器上加热至95°C,然后利用具有周速差的辊群沿长度方向拉伸3.5倍,得到单轴取向PET膜。接着用滤过粒子尺寸(初期滤过率:95。/。)10/m!的毡型聚丙烯制滤材将上述涂敷液L精密过滤,用逆转辊涂敷法对单轴取向PET膜的一面进行涂敷。涂敷后,导入干燥炉,于12(TC干燥3.2秒。此外,涂敷一定的量,以使最终固体成分的量为0.08g/m、从涂敷到干燥炉的入口的膜的通过时间为3.2秒。而且,干燥炉的第一区域的风速为15m/秒,从第二区域开始到第四区域的风速与实施例1一样,将干燥风的给气风量从第一干燥区域开始到第四干燥区域均设为701113/秒,将排气风从干燥炉前后排出,作为自然排气。接着,除横向拉伸倍数为4倍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横向拉伸,用和比较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热固定、宽度方向的松弛处理,得到膜厚为125Mm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得到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上,无法观察到聚酯相和聚氨酯相的相分离结构。(3)硬涂膜的制造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得到的硬涂膜的切削面的粘接性改性层B中的聚酯相和聚氨酯相的相分离结构,和上述的一样,无法观察。(比较例4)除将实施例1中从在膜上涂敷涂敷液A开始到干燥炉入口的膜的通过时间设为3.2秒之外,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膜厚125/mi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比较例5)将实施例l中使用的共聚聚酯(A)的30质量y。水分散液3.0质量份、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氨酯(B)的20质量%水溶液18.0质量份、Elastron用催化剂(第一工业制药制造,Cat64)0.3质量份、水37.3质量份及异丙醇37.8质量份分别混合。进一步,添加实施例1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10质量%水溶液0.6质量份、作为粒子A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制造、^7—f'7夕7ol;平均粒径40nm)的20质量%水分散液2.3质量份、作为粒子B的干式二氧化硅(日本7二o"A制造、7二口-AOX50;平均粒径200nm、平均一次粒径40nm)的3.5质量%水分散液0.5质量份,用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将pH调节到6.2,作为涂敷液O。作为涂敷液,除使用上述涂敷液O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膜厚125pm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比较例6)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共聚聚酯(A)的30质量%水分散液12.0质量份、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氨酯(B)的20质量。/。水溶液4.5质量份、Elastron用催化剂(第一工业制药制造,Cat64)0.3质量份、水42.3质量份及异丙醇37.2质量份分别混合。进一步,添加实施例1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10质量%水溶液0.6质量份、作为粒子A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制造、^乂一于'少夕》OL;平均粒径40nm)的20质量%水分散液2.3质量份、作为粒子B的干式二氧化硅(日本7二a-7'》制造、7工口^*OX50;平均粒径200nm、平均一次粒径40nm)的3.5质量%水分散液0.5质量份,用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将pH调节到6.2,作为涂敷液P。作为涂敷液,除使用上述涂敷液P之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得到膜厚125Mm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比较例7)除将实施例1中,各热固定处理工序的温度分别设为第一热固定区域设为19(TC、第二热固定区域设为195°C,从第三热固定区域开始到第五热固定区域设为设为20(TC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膜厚为i25Mm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得到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的粘接性改性层的表面上,无法观察到聚酯相和聚氨酯相的相分离结构。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得到的硬涂膜的切削面的粘接性改性层B中的聚酯相和聚氨酯相的相分离结构,和上述的一样,无法观察。(比较例8)除将实施例1中干燥炉内的风速设为15m/秒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膜厚为125/mi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比较例9)除以使实施例1中最终的固体成分的量为0.20g/n^的方式设定涂敷量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膜厚为125Mm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比较例10)除使用实施例1中涂敷液的pH被5质量y。的碳酸钠水溶液调节为9.0的涂敷液Q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膜厚为125/mi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比较例11)除使用实施例1中涂敷液中不混合表面活性剂而进行调节得到的涂敷液R之外,用与实施例l同样的方法,得到膜厚为125/mi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17)将实施例l中使用的共聚聚酯(A)的30质量。/。水分散液7.5质量份、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氨酯(B)的20质量%水溶液11.3质量份、Elastron用催化剂(第一工业制药制造,Cat64)0.3质量份、水40.5质量份及异丙醇39.5质量份分别混合。进一步,添加实施例1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10质量%水溶液0.6质量份、作为粒子A的凝聚物二氧化硅(富士*"〉7化学制造、廿<'J*7310;平均粒径1.4^11)的3.5质量%水分散液4.3质量份,用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将pH调节到6.2,使其依次通过滤过性能5/xm和1/mi的过滤器,作为涂敷液S。而且,粒子B不混合于涂敷液中。除使用上述涂敷液S之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得到膜厚125/mi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比较例12)除使用实施例1中,使涂敷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量以固体成分计为0.60质量c/。的方式制备得到的涂敷液T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膜厚为125Mm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18)将实施例1中各热固定处理工序的温度设定为,第一热固定区域为200。C、第二热固定区域为210°C、第三热固定区域为215°C、第四热固定区域为22(TC、第五热固定区域为225t:、第六热固定区域为230°C、第七热固定区域为170°C,在第七热固定区域沿宽度方向进行3%的松弛处理,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膜两端的未被涂敷的部分经修整过的、膜厚为125/mi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比较例13)实施例1中,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共聚聚酯(A)的30质量%水分散液7.5质量份、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氨酯(B)的20质量。/。水溶液11.3质量份、Elastron用催化剂(第一工业制药制造,Cat64)0.3质量份、水5].0质量份及异丙醇26.2质量份分别混合。进一步,添加实施例1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10质量%水溶液0.6质量份、作为粒子A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制造、》/一亍'7夕》OL;平均粒径40nm)的20质量%水分散液2.3质量份、作为粒子B的干式二氧化硅(日本7二a-A制造、7二口OX50;平均粒径200nm、平均一次粒径40nm)的3.5质量%水分散液0.5质量份,用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将pH调节到6.2,作为涂敷液U。除使用上述涂敷液U之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得到膜厚125/mi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比较例14)作为实施例1中的硬涂剂,使用不含有无机粒子、由溶剂稀释型的光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构成的硬涂层(大日本精化株式会社制造,*<力—aEXF—O1B),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单面上层压有不含无机粒子的硬涂层的硬涂膜。得到的硬涂膜虽然硬涂层和粘接性改性层的粘合性优良,但硬度降低,且巻曲变大。(实施例19)在实施例1的涂敷液的制备中,替代氟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制造,^万77'7夕F142D)的10质量%水溶液,使用利用了氟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制造,^力,7'7夕F444)的5质量%水溶液的涂敷液V,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20)除将实施例1中的单轴取向聚酯膜的两面涂敷粘接性改性层B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而且,对从膜的涂敷到干燥炉入口的膜的通过时间而言,一面是0.8秒,另一面是1.0秒。对于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而言,通过粘接性改性层B,在其一个面上层压硬涂层C、在其另一面上层压棱柱透镜片层D,得到棱柱透镜膜。首先,对硬涂层C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一个表面上,用Meyer棒(MeyerBar)、以固化后的膜厚为3jam的方式涂敷实施例1中使用的含无机粒子的硬涂剂,于4(TC干燥60秒。进一步照射300mJ/cm2的紫外线,使之固化,在一个面上形成硬涂层C。接着,对棱柱透镜层D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在间距0.05mm,顶角90°的棱柱状的切削成倒置型的成形模型中注入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液(JSR株式会社制造,f7,<卜Z9590)后,在与上述硬涂层C相反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使其与上述成形模型重合。接着,在硬涂层C侦ij,利用紫外线灯(功率6.4kw),照射80w/cm的紫外线,使树脂固化后,进行剥离,形成棱柱透镜层。(实施例21)除将实施例1中单轴取向聚酯膜的两面涂敷粘接性改性层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而且,对从膜的涂敷到干燥炉入口的膜的通过时间而言,一面是0.8秒,另一面是1.0秒。对于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而言,通过粘接性改性层B,在其一个面上层压硬涂层C、在其另一面上层压光扩散层D',得到光扩散膜。首先,对硬涂层C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一个表面上,用Meyer棒(MeyerBar)、以固化后的膜厚为的方式涂敷实施例1中使用的含无机粒子的硬涂剂,于4(TC干燥60秒。进一步照射300mJ/cm2的紫外线,使之固化,在一个面上形成硬涂层C。接着,对光扩散层D'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将下述所示的光扩散层用涂敷液涂敷到与上述硬涂层C相反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在13(TC下干燥3分钟。(光扩散层用涂敷液的组成)(a)粒子[26.3质量份]球形的丙烯酸类树脂粒子(二水。^夕一MAIOIO、日本催化剂株式会社制造;平均粒径10/mi)(b)树脂[19.5质量份]丙烯酸类粘接剂树脂溶液(三菱^一3^株式会社制造,夕'4々于—&LR-1065;固体成分浓度45质量%)(c)溶齐U[54.2质量份]甲乙酮[24.2质量份]丙二醇甲醚[15.0质量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5.0质量份](实施例22)除以使实施例1中最终的固体成分的量为0.02g/n^的方式设定涂敷量之外,用与实施例l同样的方法,得到粘接性改性聚酯膜。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实施例23)实施例1中,作为涂敷装置,使用涂敷液的收容皿的容量、循环用容器的容量及调制用容器的容量比满足下述的条件的涂敷装置,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膜的长度为2000m、宽为1000mm、厚为125/mi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的巻。(a)涂敷液的收容皿的容量/循环用容器的容量=1/5(b)循环用容器的容量/调制用容器的容量=1/50(c)施料辊及计量辊的真圆度和圆筒度6/1000mm(d)从涂敷机到干燥炉之间不设置夹送辊接着,在上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上,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单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得到硬涂膜。将实施例1~23、比较例1~14中的涂敷液的组成及特性示于表1、涂敷/干燥条件示于表2、热固定条件示于表3、粘接性改性基材膜的物性及特性示于表4。此外,将得到的粘接性改性聚酯膜的辊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的PEs表面分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雾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硬涂层的粘合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示于表5。而且,对于耐粘连性,所有测定点均为O。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3</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4</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5</column></row><table>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6</column></row><table>表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7</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8</column></row><table>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的硬涂膜不仅可以维持高的硬度,而且与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的粘合性优良,因此,可以优选作为棱柱透镜片、光扩散膜、防反射(AR)膜、透明导电性膜、红外线吸收膜、电磁波吸收膜等显示器用光学功能膜的基材。此外,本发明的硬涂膜除可以用于显示器用光学功能膜之外,还可以用于对遮蔽性有要求的用途。该情况下,作为基材的热塑性树脂膜,优选使用含有白色颜料或空洞的白色膜。权利要求1.一种硬涂膜,其在热塑性树脂膜A的一面或两面上形成含有共聚聚酯及聚氨酯的粘接性改性层B而得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并在该膜的任意一面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包括A/B/C或B/A/B/C的层结构,其特征在于,粘接性改性层B具有聚酯(PEs)相和聚氨酯(PU)相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且在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以相位测定模式观察硬涂膜的切削面时,从粘接性改性层B与硬涂层C的界面到深度20nm的范围内,用下述(1)式定义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聚氨酯相即相位图像中显示亮色调的面积率为30%以上、60%以下,PU相的面积率(%)=(PU相的面积/测定面积)×100…(1)。2.—种硬涂膜,其在热塑性树脂膜A的一面或两面上形成含有共聚聚酯及聚氨酯的粘接性改性层B而得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并在该膜的任意一面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包括A/B/C或B/A/B/C的层结构,其特征在于,粘接性改性层B具有聚酯(PEs)相和聚氨酯(PU)相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且在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以相位测定模式观察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时,用下述(2)式定义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的聚酯相即相位图像中显示暗色调的面积率在5gmX5/mi的范围内为35%以上、不足90%,PEs相的面积率(。/。)^PEs相的面积/测定面积)X100…(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硬涂层C中的无机粒子的含量为20~80质量%。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膜不含有粒子或含有50ppm以下的粒子,粘接性改性层含有0.1-20质量%的粒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粒子是二氧化硅粒子。6.—种光学功能膜,其中,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涂膜的与硬涂层C相反的一面层压有选自硬涂层、光扩散层、棱柱状透镜层、电磁波吸收层、近红外线阻断层、透明导电层中的至少1层光学功能层。7.—种光学功能膜,其中,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涂膜的硬涂层C上层压有防反射层或防污层。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硬涂膜,其在热塑性树脂膜A的一面或两面上形成含有共聚PEs及PU的粘接性改性层B而得到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并在该膜的任意一面的粘接性改性层B的表面层压含有无机粒子的硬涂层C,其特征在于,粘接性改性层B具有PEs相与PU相的微米相分离结构或纳米相分离结构,且在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以相位测定模式观察硬涂膜的切削面时,在从粘接性改性层B与硬涂层C的界面至深度20nm的范围内,粘接性改性层B的PU相的面积率为30%以上、60%以下。文档编号B32B27/36GK101460308SQ2007800200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申请日期2007年4月2日优先权日2006年5月29日发明者岩出茂则,杉原秀纪,森重地加男,水野直树,西野泰弘,野濑克彦,铃木利武申请人: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