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8097发布日期:2019-02-19 18:2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绕线机。



背景技术:

在毛纱的加工过程和衣衫的穿着过程中,受到摩擦力、拉力等各种外力的作用,毛纱中毛纤维易勾出形成环状或单头脱离状,经反复摩擦后,毛纤维纠结在一起,形成球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机,其能够将两种不同材料的纺织线按一定比例进行加捻,从而使生产出的面料表面富有弹性、手感柔软、光泽柔和、不易起球。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绕线机,用于对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进行混纺,具有:转动送线装置、紧线装置、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第二假捻器以及转动收线装置。

所述第一纺织线以自所述紧线装置依次经由所述并线构件、所述第一假捻器和所述第二假捻器后被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二纺织线以自所述转动送线装置依次经由所述并线构件、所述第一假捻器和所述第二假捻器后被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

所述转动送线装置的转动速度高于所述转动收线装置的转动速度。

所述第一假捻器被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二假捻器被第二电机驱动转动,且所述第一假捻器与所述第二假捻器的转动方向相反。

另外,技术方案2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1的绕线机中,在所述紧线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第一纺织线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所述第一纺织线以自所述第一限位构件依次经由所述紧线装置、所述第二限位构件、所述并线构件、所述第一假捻器和所述第二假捻器后被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

另外,技术方案3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1的绕线机中,在所述第二假捻器与所述转动收线装置之间设置有成品线限位构件。

另外,技术方案4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3的绕线机中,所述成品线限位构件包括成品限位构件本体,在所述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所述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成品线限位缝隙。

另外,技术方案5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1的绕线机中,所述并线构件包括并线构件本体,在所述并线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所述并线构件本体的并线缝隙。

另外,技术方案6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1的绕线机中,所述转动送线装置包括第一送线支撑架、第二送线支撑架、第一送线辊、第二送线辊和送线电机,所述第一送线辊和所述第二送线辊以上下相对且相互接触的方式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送线支撑架与所述第二送线支撑架之间;所述送线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送线辊或所述第二送线辊转动。

另外,技术方案7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1的绕线机中,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包括第一收线支撑架、第二收线支撑架、成品线收集辊、卷线筒和收线电机,所述成品线收集辊与所述卷线筒以上下相对且相互接触的方式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线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收线支撑架之间;所述收线电机能够驱动所述成品线收集辊转动从而使成品线卷绕于所述卷线筒上。

另外,技术方案8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1的绕线机中,在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一电机轮,在所述第一假捻器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电机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二电机轮,在所述第二假捻器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电机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

另外,技术方案9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8的绕线机中,所述第一皮带为同步带,所述第一电机轮和所述第一传动轮分别为同步带轮;和/或,所述第二皮带为同步带,所述第二电机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分别为同步带轮。

另外,技术方案10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8的绕线机中,所述第一皮带为圆带,所述第一电机轮和所述第一传动轮分别为具有圆形轮槽的摩擦轮;和/或,所述第二皮带为圆带,所述第二电机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分别为具有圆形轮槽的摩擦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毛纱的加工过程和衣衫的穿着过程中,受到摩擦力、拉力等各种外力的作用,毛纱中毛纤维易勾出形成环状或单头脱离状,经反复摩擦后,毛纤维纠结在一起,形成球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球”。

相对于此,技术方案1提供了一种绕线机,用于对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进行混纺,具有:转动送线装置、紧线装置、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第二假捻器以及转动收线装置。第一纺织线以自紧线装置依次经由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第二纺织线以自转动送线装置依次经由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转动送线装置的转动速度高于转动收线装置的转动速度。第一假捻器被第一电机驱动转动,第二假捻器被第二电机驱动转动,且第一假捻器与第二假捻器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以上结构中,第一纺织线以自紧线装置依次经由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在转动收线装置、第二假捻器和第一假捻器提供的卷绕力与紧线装置的作用下被持紧并持续送线;第二纺织线则以自转动送线装置依次经由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

其中,通过设置转动送线装置的转动速度高于转动收线装置的转动速度,并赋予其一定的速差比例,例如,设置转动送线装置的转动速度比转动收线装置的转动速度快15%,由此使纺织过程中,第二纺织线送线量多于第一纺织线送线量的15%,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在并线构件处合并后共同进入到第一假捻器中,在与第一假捻器中的内部槽与纺织线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实现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的相互缠绕,其缠绕过程受到第二纺织线多于第一纺织线的影响,从而第二纺织线绕第一纺织线进行初步假捻,在第一假捻器中实现初步假捻的混合纺织线进入到第二假捻器中继续假捻,由于第一假捻器与第二假捻器的转动方向相反,因而,第二假捻器中的混合纺织线被卷绕得更加均匀,最终,形成成品线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

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机生产出的成品纱线织成布料后与普通布料抗起球等级进行比较,可发现由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机生产出的成品纱线织成的布料的抗起球等级更高,高于普通布料的1-1.5级,且由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机生产出的成品纱线织成的布料表面与普通布料相比更富有弹性、手感更柔软、光泽更柔和。

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作为技术方案1的改进,在紧线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第一纺织线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第一纺织线以自第一限位构件依次经由紧线装置、第二限位构件、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

由此,有利于第一纺织线被第一限位构件引导至紧线装置,并通过第二限位构件自紧线装置引导至并线构件,从而使被拉紧的第一纺织线走线顺畅,避免第一纺织线出现中断。

根据技术方案3和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作为技术方案1的改进,在第二假捻器与转动收线装置之间设置有成品线限位构件,进一步地,设置成品线限位构件包括成品限位构件本体,在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成品线限位缝隙,由此,可在成品线限位构件的作用下,对成品线进行限位,从而,引导成品线向转动收线装置引线,促进转动收线装置对成品线进行快速卷收。

根据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作为技术方案1的改进,设置并线构件包括并线构件本体,在并线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并线构件本体的并线缝隙,由此,可使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共同穿过并线缝隙后进入到第一假捻器,由于在进入第一假捻器之前就被并线缝隙收拢,从而可以使未被加捻的混合线以一定角度进入到第一假捻器中,以使混合线与第一假捻器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提高第一假捻器的假捻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作为技术方案1的改进,设置转动送线装置包括第一送线支撑架、第二送线支撑架、第一送线辊、第二送线辊和送线电机,第一送线辊和第二送线辊以上下相对且相互接触的方式水平设置于第一送线支撑架与第二送线支撑架之间;送线电机能够驱动第一送线辊或第二送线辊转动。

由此,可在送线电机的作用下,驱动第一送线辊或第二送线辊转动,进而使第二纺织线自第一送线辊和第二送线辊之间穿过,对第二纺织线进行传送,使第二纺织线穿过并线装置进入到第一假捻器中,达到自动传送功能。

根据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作为技术方案1的改进,设置转动收线装置包括第一收线支撑架、第二收线支撑架、成品线收集辊、卷线筒和收线电机,成品线收集辊与卷线筒以上下相对且相互接触的方式水平设置于第一收线支撑架与第二收线支撑架之间;收线电机能够驱动成品线收集辊转动从而使成品线卷绕于卷线筒上。

由此,可将成品线的一端固定于卷线筒上,通过收线电机驱动成品线收集辊转动从而使成品线自成品线收集辊和卷线筒之间穿过卷绕于卷线筒上,对成品线进行收卷。

根据技术方案8的实用新型,作为技术方案1的改进,在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一电机轮,在第一假捻器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轮,第一电机轮与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二电机轮,在第二假捻器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轮,第二电机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

由此,使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皮带传动结构驱动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进行转动,皮带传动具有良好的弹性,工作时传动平稳无噪声,能缓冲、吸振,且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较低、不需要润滑以及缓冲、吸震、安装及维护方便,并且,可通过选定皮带长度调整第一电机与第一假捻器之间、以及第二电机与第二假捻器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多种中心距要求。

根据技术方案9的实用新型,作为技术方案8的改进,第一皮带为同步带,第一电机轮和第一传动轮分别为同步带轮;和/或,第二皮带为同步带,第二电机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为同步带轮。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实用新型,作为技术方案8的改进,第一皮带为圆带,第一电机轮和第一传动轮分别为具有圆形轮槽的摩擦轮;和/或,第二皮带为圆带,第二电机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为具有圆形轮槽的摩擦轮。

以上技术方案9和技术方案10提供了几种电机轮带动传动轮的结构形式,均可实现对驱动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转动的功能,且转动过程均具有传动平稳无噪声,能缓冲、吸振,且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较低、不需要润滑以及缓冲、吸震、安装及维护方便等优点,并且,均可通过选定皮带长度调整第一电机与第一假捻器之间、以及第二电机与第二假捻器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多种中心距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机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表示图2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第一纺织线;2-第二纺织线;3-转动送线装置;31-第一送线辊;32-第二送线辊;33-送线电机;4-紧线装置;41-第一限位构件;42-第二限位构件;5-并线构件;6-第一假捻器;61-第一电机;62-第一皮带;7-第二假捻器;71-第二电机;72-第二皮带;8-转动收线装置;81-成品线收集辊;82-卷线筒;83-收线电机;9-成品线限位构件;10-皮带张紧结构;11-第一辅助限位构件;12-第二辅助限位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对其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机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是表示图2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绕线机,用于对第一纺织线1和第二纺织线2进行混纺。

该绕线机具有:转动送线装置3、紧线装置4、并线构件5、第一假捻器6、第二假捻器7以及转动收线装置8。

其中,第一纺织线1以自紧线装置4依次经由并线构件5、第一假捻器6和第二假捻器7后被转动收线装置8卷收的方式设置;第二纺织线2以自转动送线装置3依次经由并线构件5、第一假捻器6和第二假捻器7后被转动收线装置8卷收的方式设置。

转动送线装置3的转动速度高于转动收线装置8的转动速度。

第一假捻器6被第一电机61驱动转动,第二假捻器7被第二电机71驱动转动,且第一假捻器6与第二假捻器7的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在紧线装置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第一纺织线1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构件41和第二限位构件42,第一纺织线1以自第一限位构件41依次经由紧线装置4、第二限位构件42、并线构件5、第一假捻器6和第二假捻器7后被转动收线装置8卷收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第二假捻器7与转动收线装置8之间设置有成品线限位构件9。

进一步地,成品线限位构件9包括成品限位构件本体,在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成品线限位缝隙。

另外,并线构件5包括并线构件本体,在并线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并线构件本体的并线缝隙。

另外,转动送线装置3包括第一送线支撑架、第二送线支撑架、第一送线辊31、第二送线辊32和送线电机33,第一送线辊31和第二送线辊32以上下相对且相互接触的方式水平设置于第一送线支撑架与第二送线支撑架之间;送线电机33能够驱动第一送线辊31转动,从而由第一送线辊31带动第二送线辊32转动。

另外,转动收线装置8包括第一收线支撑架、第二收线支撑架、成品线收集辊81、卷线筒82和收线电机83,成品线收集辊81与卷线筒82以上下相对且相互接触的方式水平设置于第一收线支撑架与第二收线支撑架之间;收线电机83能够驱动成品线收集辊81转动从而使成品线卷绕于卷线筒82上。

另外,在第一电机61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一电机轮,在第一假捻器6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轮,第一电机轮与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62传动连接;在第二电机71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二电机轮,在第二假捻器7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轮,第二电机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72传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第一皮带62为圆带,第一电机轮和第一传动轮分别为具有圆形轮槽的摩擦轮,第二皮带72为同步带,第二电机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为同步带轮。

另外,还可以配置与皮带相配合的皮带张紧结构10。

另外,还可以在第一假捻器6与第二假捻器7之间设置一个或两个或多个与第一限位构件41和第二限位构件42结构相同的第一辅助限位构件11,以此使混合线以一定角度进入到第二假捻器7中,加捻效果更好。

另外,还可以在转动送线装置3之前设置一个或两个或多个与第一限位构件41和第二限位构件42结构相同的第二辅助限位构件12。

在以上结构中,第一纺织线1以自紧线装置4依次经由并线构件5、第一假捻器6和第二假捻器7后被转动收线装置8卷收的方式设置,在转动收线装置8、第二假捻器7和第一假捻器6提供的卷绕力与紧线装置4的作用下被持紧并持续送线;第二纺织线2则以自转动送线装置3依次经由并线构件5、第一假捻器6和第二假捻器7后被转动收线装置8卷收的方式设置。

其中,通过设置转动送线装置3的转动速度高于转动收线装置8的转动速度,并赋予其一定的速差比例,例如,设置转动送线装置3的转动速度比转动收线装置8的转动速度快15%,由此使纺织过程中,第二纺织线2送线量多于第一纺织线1送线量的15%,第一纺织线1和第二纺织线2在并线构件5处合并后共同进入到第一假捻器6中,在与第一假捻器6中的内部槽与纺织线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实现第一纺织线1和第二纺织线2的相互缠绕,其缠绕过程受到第二纺织线2多于第一纺织线1的影响,从而第二纺织线2绕第一纺织线1进行初步假捻,在第一假捻器6中实现初步假捻的混合纺织线进入到第二假捻器7中继续假捻,由于第一假捻器6与第二假捻器7的转动方向相反,因而,第二假捻器7中的混合纺织线被卷绕得更加均匀,最终,形成成品线被转动收线装置8卷收。

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机生产出的成品纱线织成布料后与普通布料抗起球等级进行比较,可发现由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机生产出的成品纱线织成的布料的抗起球等级更高,高于普通布料的1-1.5级,且由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机生产出的成品纱线织成的布料表面与普通布料相比更富有弹性、手感更柔软、光泽更柔和。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紧线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第一纺织线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第一纺织线以自第一限位构件依次经由紧线装置、第二限位构件、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

由此,有利于第一纺织线被第一限位构件引导至紧线装置,并通过第二限位构件自紧线装置引导至并线构件,从而使被拉紧的第一纺织线走线顺畅,避免第一纺织线出现中断。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假捻器与转动收线装置之间设置有成品线限位构件,进一步地,设置成品线限位构件包括成品限位构件本体,在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成品线限位缝隙,由此,可在成品线限位构件的作用下,对成品线进行限位,从而,引导成品线向转动收线装置引线,促进转动收线装置对成品线进行快速卷收。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并线构件包括并线构件本体,在并线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并线构件本体的并线缝隙,由此,可使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共同穿过并线缝隙后进入到第一假捻器,由于在进入第一假捻器之前就被并线缝隙收拢,从而可以使未被加捻的混合线以一定角度进入到第一假捻器中,以使混合线与第一假捻器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提高第一假捻器的假捻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转动送线装置包括第一送线支撑架、第二送线支撑架、第一送线辊、第二送线辊和送线电机,第一送线辊和第二送线辊以上下相对且相互接触的方式水平设置于第一送线支撑架与第二送线支撑架之间;送线电机能够驱动第一送线辊或第二送线辊转动。

由此,可在送线电机的作用下,驱动第一送线辊或第二送线辊转动,进而使第二纺织线自第一送线辊和第二送线辊之间穿过,对第二纺织线进行传送,使第二纺织线穿过并线装置进入到第一假捻器中,达到自动传送功能。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转动收线装置包括第一收线支撑架、第二收线支撑架、成品线收集辊、卷线筒和收线电机,成品线收集辊与卷线筒以上下相对且相互接触的方式水平设置于第一收线支撑架与第二收线支撑架之间;收线电机能够驱动成品线收集辊转动从而使成品线卷绕于卷线筒上。

由此,可将成品线的一端固定于卷线筒上,通过收线电机驱动成品线收集辊转动从而使成品线自成品线收集辊和卷线筒之间穿过卷绕于卷线筒上,对成品线进行收卷。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一电机轮,在第一假捻器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轮,第一电机轮与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二电机轮,在第二假捻器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轮,第二电机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设置第一皮带为圆带,第一电机轮和第一传动轮分别为具有圆形轮槽的摩擦轮,第二皮带为同步带,第二电机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为同步带轮。

由此,使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皮带传动结构驱动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进行转动,皮带传动具有良好的弹性,工作时传动平稳无噪声,能缓冲、吸振,且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较低、不需要润滑以及缓冲、吸震、安装及维护方便,并且,可通过选定皮带长度调整第一电机与第一假捻器之间、以及第二电机与第二假捻器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多种中心距要求。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绕线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皮带为圆带,第一电机轮和第一传动轮分别为具有圆形轮槽的摩擦轮,第二皮带为同步带,第二电机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为同步带轮。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一皮带为同步带,第一电机轮和第一传动轮分别为同步带轮,第二皮带为圆带,第二电机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为具有圆形轮槽的摩擦轮。

或者,第一皮带为同步带,第一电机轮和第一传动轮分别为同步带轮,第二皮带为同步带,第二电机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为同步带轮。

或者,第一皮带为圆带,第一电机轮和第一传动轮分别为具有圆形轮槽的摩擦轮,第二皮带为圆带,第二电机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为具有圆形轮槽的摩擦轮。

同样可实现上述皮带传动能够达到的各项功能。

另外,在上述的绕线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假捻器与转动收线装置之间设置有成品线限位构件,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成品线限位构件,同样可实现利用转动收线装置对自第二假捻器传送出的成品线进行卷收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在第二假捻器与转动收线装置之间设置成品线限位构件,可在成品线限位构件的作用下,对成品线进行限位,从而,引导成品线向转动收线装置引线,促进转动收线装置对成品线进行快速卷收,避免因卷收角度多变而造成成品线出现断线或者缠线现象。

另外,在上述的绕线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设置成品线限位构件包括成品限位构件本体,在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成品线限位缝隙,但是不限于此,该成品线限位构件也可以是形成为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弯钩的结构形式等,从而对成品线进行限位导向,但是使用弯钩进行导向,容易出现脱钩现象,相比之下,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成品线限位构件包括成品限位构件本体,在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成品线限位缝隙,其限位导向功能更可靠。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并线构件包括并线构件本体,在并线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并线构件本体的并线缝隙,但是不限于此,上述并线构件的结构也可以是形成为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纱钩的结构形式,同样可实现并线功能,但是使用纱钩进行并线,容易出现脱钩现象,相比之下,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并线构件包括并线构件本体,在并线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并线构件本体的并线缝隙,其并线功能更可靠。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紧线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第一纺织线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第一纺织线以自第一限位构件依次经由紧线装置、第二限位构件、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同样可实现通过紧线装置对第一纺织线进行紧线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上述的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由此,有利于第一纺织线被第一限位构件引导至紧线装置,并通过第二限位构件自紧线装置引导至并线构件,从而使被拉紧的第一纺织线走线顺畅,避免第一纺织线出现中断。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转动送线装置包括第一送线支撑架、第二送线支撑架、第一送线辊、第二送线辊和送线电机,第一送线辊和第二送线辊以上下相对且相互接触的方式水平设置于第一送线支撑架与第二送线支撑架之间;送线电机能够驱动第一送线辊转动,从而由第一送线辊带动第二送线辊转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送线电机能够驱动第二送线辊转动,从而由第二送线辊带动第一送线辊转动,实现对第二纺织线送线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转动收线装置包括第一收线支撑架、第二收线支撑架、成品线收集辊、卷线筒和收线电机,成品线收集辊与卷线筒以上下相对且相互接触的方式水平设置于第一收线支撑架与第二收线支撑架之间;收线电机能够驱动成品线收集辊转动从而使成品线卷绕于卷线筒上。

但是不限于此,转动收线装置也可以是形成为包括卷线筒和能够直接驱动卷线筒进行转动的驱动电机的结构,但是,其卷绕出的线混乱易断,其卷绕效果明显不如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转动收线装置的卷绕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一电机轮,在第一假捻器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轮,第一电机轮与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二电机轮,在第二假捻器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轮,第二电机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第一电机直接与第一假捻器的转动轴连接,第二电机直接与第二假捻器的转动轴连接,进而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驱动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转动,同样可实现假捻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对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的转动形式进行设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利用具有良好弹性的皮带进行传动,工作时传动平稳无噪声,能缓冲、吸振,且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较低、不需要润滑以及缓冲、吸震、安装及维护方便,并且,可通过选定皮带长度调整第一电机与第一假捻器之间、以及第二电机与第二假捻器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多种中心距要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紧线装置具有多种形式,例如,形成为缝纫机常用紧线装置等。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机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