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版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09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孔版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由印刷鼓进行印刷的孔版印刷装置。更具体地,涉及ー种在印刷鼓内形成墨积存,并将墨积存的墨供给到印刷鼓来进行印刷的孔版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ー种ー边旋转驱动印刷鼓ー边供给纸张来实现高速印刷的孔版印刷装置。在这样的孔版印刷装置中,在印刷鼓内形成沿印刷鼓的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墨积存,将墨积存的墨供给到印刷鼓。但是,供给到印刷鼓的墨被印刷消耗得不均匀。例如,印刷鼓进行P印刷的部分(图像区域中局部印字率为100%的部分)与不进行P印刷的部分相比墨的消耗量更多。因此,墨积存中向进行0印刷的部分供给墨的区域的墨消耗量当然也多。
因此,可能产生所谓的墨量偏差,S卩,在印刷中的墨积存沿印刷鼓旋转轴方向被假想地划分为的多个区域间存在一定偏差的状态。当产生这样的墨量偏差时,有可能在印刷图像上产生模糊(飞白)。在专利文件I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切换来自墨泵的供给路径,从而在沿墨积存长度方向具有一定间隔的多个位置检测有无墨,仅在检测到没有墨的位置附近供给墨。专利文件I :日本特开2001-328337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件I提出的技术中,为了防止墨量偏差所导致的模糊,需要用来切换墨供给路径的装置,有可能増加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成本增加且可防止墨量偏差所导致的模糊的孔版印刷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包括印刷鼓,其卷绕孔版原纸,并且能够旋转;印刷鼓驱动构件,其旋转驱动所述印刷鼓;供纸构件,其对应于所述印刷鼓的旋转向所述印刷鼓供给纸张;挤压辊,其从内侧接触所述印刷鼓;刮辊,其配置在所述挤压辊附近,与所述挤压辊一起形成沿所述印刷鼓的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墨接受部;墨供给构件,其向所述墨接受部供给墨;墨偏差检测构件,其在所述印刷鼓的旋转中检测在如下多个区域之间墨量的预定偏差作为墨量偏差,该多个区域是将在所述墨接受部积存的墨积存沿所述印刷鼓的旋转轴方向划分后的区域;以及控制构件,其控制所述印刷鼓驱动构件和所述供纸构件,以在所述墨偏差检测构件检测到所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旋转驱动所述印刷鼓,并且停止供给所述纸张。这里,在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中,“对应于印刷鼓的旋转”指与印刷鼓的旋转同歩。上述“从内侧接触”不仅指印刷鼓和挤压辊完全接触的状态,还包括在印刷鼓和挤压辊之间具有形成墨膜程度的间隙的状态。此外,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所述墨偏差检测构件包括检测各所述区域的每个中墨量是否为预定量以上的传感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将如下情况作为所述墨量偏差在至少ー个区域中,在预定期间内,连续产生持续预定时间不足所述预定量的状态;并且在所述至少ー个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中,没有产生持续预定时间不足所述预定量的状态。此外,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所述墨偏差检测构件使用所述孔版原纸的制版数据来对与各所述区域相对应的孔版原纸的各块算出穿孔率,将各所述块的穿孔率中最小穿孔率和最大穿孔率之差超过阈值的情况作为所述墨量偏差,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印刷鼓驱动构件和所述供纸构件,以在所述墨偏差检测构件检测到所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重复进行如下操作中止供给所述纸张直到所述印刷鼓旋转了第一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对应于旋转了所述第一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后的第二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的旋转来供给所述纸张,之后中止供纸直到旋转了所述第一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在旋转了所述第一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后对应于所述第二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的旋转来供纸。这里,在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中,“穿孔率”指各块中穿孔像素相对于全部像素的比例。此外,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构件,其检测所述印刷鼓内的温度,所述墨偏差检测构件将所检测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下、并且在各所述块的穿孔率中最 小穿孔率和最大穿孔率之差超越阈值的情况作为所述墨量偏差。此外,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印刷鼓驱动构件和所述供纸构件,以在所述墨偏差检测构件检测到所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重复进行如下操作中止供给所述纸张直到所述印刷鼓旋转了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对应于旋转了所述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后的接下来的旋转来供给所述纸张,之后中止供纸直到旋转了所述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在旋转了所述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后再次供纸。根据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墨偏差检测构件在印刷鼓的旋转中检测在墨接受部所积存的墨积存沿印刷鼓旋转轴方向划分为的多个区域之间墨量的预定偏差作为墨量偏差,在墨偏差检测构件检测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控制构件控制印刷鼓驱动构件和供纸构件,以在旋转驱动印刷鼓的同时停止纸张的供给,因此可中断印刷以防止在印刷图像内产生模糊。此外,不需要切換供给路径等,可避免成本上升。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墨偏差检测构件包括在各区域的每个检测墨量是否是预定量以上的传感器,根据传感器的输出,将至少ー个区域连续产生持续预定时间不足预定量的状态、并且在至少ー个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未产生持续预定时间不足预定量的状态的情况检测为墨量偏差,从而可正确地检测出墨量偏差,防止在印刷图像内产生模糊。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墨偏差检测构件使用孔版原纸的制版数据来对与各区域相对应的孔版原纸的各块算出穿孔率,将各块的穿孔率中最小穿孔率和最大穿孔率之差超过阈值的情况检测为墨量偏差,控制构件控制印刷鼓驱动构件和供纸构件,以在墨偏差检测构件检测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重复进行如下操作中止纸张的供给直到印刷鼓旋转了第一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对应于旋转力第一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后的第二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的旋转来供给纸张,之后中止供纸直到旋转了第一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在旋转了第一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后对应于第二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的旋转来供纸,从而可预测墨量偏差,防止在印刷图像内产生模糊。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构件,其检测印刷鼓内的温度,墨偏差检测构件将所检测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下、并且各块的穿孔率中最小穿孔率和最大穿孔率之差超越阈值的情况检测为墨量偏差,因此考虑墨粘度增高的低温环境地预测墨量偏差,可防止在印刷图像内产生模糊。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控制构件控制印刷鼓驱动构件和供纸构件,以在墨偏差检测构件检测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重复进行如下操作中止纸张的供给直到印刷鼓旋转了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对应于旋转了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后的接下来的旋转来供给纸张,之后中止供纸直到旋转了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在旋转了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后再次供纸,因此可延长印刷周期继续印刷,同时防止在印刷图像内产生模糊。



图I是孔版印刷装置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孔版印刷装置的框图。图3是孔版印刷装置的部分放大图(之一)。图4是孔版印刷装置的部分放大图(之ニ)。图5是流程图,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墨量偏差检测开始的检测后的处理。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中墨偏差检测部的概要结构图(之一)。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中墨偏差检测部的概要结构图(之ニ )。图8是流程图,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墨量偏差检测开始的检测后的处理。图9是流程图,示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从墨量偏差检测开始的检测后的处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I是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I的概要结构图。如图I所示,孔版印刷装置I包括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部10 ;根据由原稿读取部10读取的图像信息来对孔版原纸M进行制版处理的制版部20 ;使用在制版部20中制版的孔版原纸M来对印刷纸张进行印刷的印刷部30 ;向印刷部30供给印刷纸张的供纸部40 ;将印刷完的印刷纸张排出的排纸部50 ;使用完的孔版原纸M’所送入的版排出部60 ;显示预定事项,并且接受预定印刷条件的输入的显示部70 ;检测墨量偏差的墨偏差检测部80 ;以及控制各部分的控制部90。需要注意的是,孔版印刷装置I也可以是不具备原稿读取部10、直接从计算机等接收图像信息的结构。原稿读取部10包括装载原稿的原稿台11 ;对原稿台11上所装载的原稿施压的施压板12 ;光电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行(line)图像传感器13 ;将行图像传感器13沿副扫描方向(图I中箭头A方向)输送的传感器输送部14。此外,传感器输送部14包括安装有行图像传感器13的输送带14a和对输送带14a进行输送的输送辊14b。制版部20包括原纸卷部21 ;制版単元22,其具有将多个发热体沿一列排列的热头;将从原纸卷部21排出的孔版原纸M送出的原纸输送辊23、24 ;驱动原纸输送辊23、24旋转的驱动马达25 ;以及将由原纸输送辊23、24送出的孔版原纸M以预定长度切断的原纸切刀26。印刷部30包括具有墨通过性的圆筒状的印刷鼓31 ;从内部与印刷鼓31大体接触地配置的挤压辊32 ;挨近挤压辊32配置,与挤压辊32 —起形成沿印刷鼓的旋转轴方向即与附图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墨接受部R的刮辊33 ;向墨接受部R供给墨的墨供给构件34 ;使纸张P压接印刷鼓31的压カ辊35 ;在墨供给构件34和墨接受部R之间配置的墨驱动棒36 ;以及旋转驱动印刷鼓31的印刷鼓驱动构件37。在印刷鼓31的外周卷装孔版原纸M。来自墨供给构件34的墨在墨接受部R积存而形成墨积存Al。供纸部40包括装载印刷纸张P的供纸台41 ;由供纸台41将印刷纸张P —张张取出向二次供纸辊43送出的一次供纸辊42 ;以及在一次供纸辊4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使由一次供纸辊42输送的印刷纸张P的前端暂时停止,在预定时刻将印刷纸张P送到印刷鼓31和压カ辊35之间的二次供纸辊43。排纸部50包括将印刷完的印刷纸张P’从印刷鼓31剥取的剥取爪51 ;将由剥取爪51从印刷鼓31剥取的印刷完的印刷纸张P’输送到后述的排纸台53的排纸输送带部52 ;以及装载由排纸输送带部52输送的印刷完的印刷纸张P’的排纸台53。
版排出部60包括设在印刷部30的ー侧、从印刷鼓31剥离的使用完的孔版原纸M’所送入的版排出盒61 ;以及从印刷鼓31将使用完的孔版原纸M’剥离、向版排出盒61内送入的版排出棍62。显示部70由液晶面板或LED面板等已知显示面板构成。在显示面板上,对装置的工作状态和/或提示更换墨容器的消息等进行显示,并且还显示压カ辊35对印刷鼓31施加的印刷压カ和/或制版时穿孔的大小等与印刷浓度有关的设定内容和/或与印刷速度(印刷鼓的旋转速度)有关的设定内容。此外,显示部70被构成为可接受操作者输入与印刷浓度和/或印刷速度有关的设定内容,改变这些设定内容。另外,显示部70被构成为可接受操作者输入所期望的印刷页数和/或印刷份数,设定这些内容。墨偏差检测部80是在印刷鼓31的旋转中检测墨量偏差的部件。这里,墨量偏差是将墨接受部R所积存的墨积存Al沿印刷鼓31的旋转轴方向假想地划分为多个区域时各区域间的墨的偏差。如图2所示,控制部90与原稿读取部10、制版部20、印刷部30、供纸部40、排纸部50、版排出部60、显示部70和墨偏差检测部80分别连接,向各部分输出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各部分。接下来,详细说明印刷部30和墨偏差检测部80。图3和图4是孔版印刷装置I的部分放大图。印刷鼓31沿图中箭头A方向旋转。挤压辊32以预定间隙配置在印刷鼓31内,经由形成在该间隙的墨膜从内部与印刷鼓31接触,并且沿图中箭头B方向旋转。刮辊33在与挤压辊32具有预定间隙的位置固定在孔版印刷装置I上。星供给构件34具有星瓶341 ;以及分配星瓶341的星向星接受部R排出的星分配器342。墨分配器342的排出ロ 343沿印刷鼓31的旋转轴方向具有预定间隔地配置。墨驱动棒36在排出ロ 343和墨接受部R之间沿图中箭头C方向旋转。墨积存Al通过挤压辊32和墨驱动棒36的旋转而流动,沿墨驱动棒36的旋转轴方向延展。墨偏差检测部80具有多个墨传感器81,这些墨传感器81针对墨接受部R所积存的墨积存Al沿印刷鼓31旋转轴方向假想地划分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检测是否具有预定量的墨。墨传感器81具有与墨接触的检测探针811,输出表不检测探针811接触墨的イ目号(以下称为墨检测信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墨偏差检测部80具有监视来自墨传感器81的墨检测信号以检测星量偏差的星监视器82。星监视器82将如下情况检测为星量偏差存在多个这样的星传感器81,这些星传感器81连续产生持续预定时间未输出墨检测信号的状态;除了上述墨传感器81以外,至少存在一个未发生持续预定时间未输出墨检测信号的墨传感器81。墨监视器82也可在例如如下情况下检测出墨量偏差至少存在一个这样的墨传感器81,其在120秒期间内,持续20秒墨检测信号为未输出的状态连续2 5次;并且除了该墨传感器81以外,至少存在一个这样的墨传感器81,其在120秒期间内,未发生持续20秒墨检测信号为未输出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期间和呈未输出状态的时间长度没有特别限定。接下来说明孔版印刷装置I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说明的各部分的动作是由控制部90的控制所进行的。说明从孔版印刷装置I对所供给的纸张P进行孔版印刷,到将印刷完的印刷纸张P’排出的一系列处理。在显示部70,操作者输入与孔版印刷有关的预定信息。具体地,由操作者输入压カ辊的印刷压カ和/或制版时穿孔的大小等与印刷浓度有关的内容、和/或与印刷速度(印刷鼓的旋转速度)有关的内容、和/或所使用的墨的种类的信息。此外,还由操作者输入期望的印刷张数和/或印刷份数。接下来,在原稿台11上放置原稿,在施压板12施压的状态下由行图像传感器13读取图像数据。根据原稿读取部10所读取的图像数据来生成制版数据,将所生成的制版数据输出到制版部20。制版部20根据所输入的制版数据和操作者输入的穿孔大小等浓度信息来制版。具体地,从设在原纸卷部21的原纸保持部的孔版原纸卷抽出孔版原纸M,抽出的长度为预先设定的ー张制版大小的长度。根据所输入的制版数据和浓度信息,通过制版单元22的热头的多个发热体分别单独有选择地发热,来进行热敏穿孔制版,从而形成制版后的孔版原纸M。制版后的孔版原纸M由原纸输送辊23、24送出,由原纸切刀26切断,卷绕在印刷鼓31上。由墨供给构件34向墨接受部R供给墨。印刷鼓驱动构件37沿图I中箭头C的方向旋转驱动印刷鼓31。与印刷鼓31的旋转同步地,在预定的时刻将印刷纸张P由一次供纸辊42从供纸台41移出,在暂时与二次供纸辊43抵接而形成松弛后,在预定的时刻由二次供纸辊43从图I的左方向右方输送,供给到印刷鼓31和压カ辊35之间。压カ辊35使印刷纸张P压接制版后的孔版原纸M,从而对印刷纸张P进行孔版印刷。当印刷鼓31旋转预定角度结束了对ー张印刷纸张P的孔版印刷时,该印刷后的印刷纸张P’由剥取爪51从印刷鼓31剥取,从该印刷鼓31剥取的印刷后的印刷纸张P’由排纸输送带部52输送到排纸台53,放置在排纸台53上。接下来,说明供给已消耗的墨的一系列处理。墨积存Al的墨经挤压辊32供给到印刷鼓31从而被消耗。当墨被消耗从而墨传感器81不输出墨检测信号时,为了补充所消耗的量的墨,墨供给构件34开始向墨接受部R供给墨,并且根据墨检测信号的再次输入来
停止供给墨。
具体地,当插入墨积存Al中的检测探针811的前端离开墨积存Al时,不从墨传感器81输出墨检测信号,墨供给构件34将墨瓶341内的墨通过墨分配器342从多个排出口343排出到墨接受部R。通过挤压辊32和墨驱动棒36的旋转,从排出口 343排出的墨沿墨驱动棒36的旋转轴方向延展。当墨积存Al的墨量增加,检测探针811的前端接触墨积存Al从而从墨传感器81输出墨检测信号时,墨供给构件34停止排出墨。接下来,使用图5来说明从检测墨量偏差开始的检测后的一系列处理。墨监视器82监视来自墨传感器81的墨检测信号,从而检测墨量偏差(STl)。在没有检测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原样继续进行印刷,在检测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判断连续产生持续预定时间未输出墨检测信号的状态的墨传感器81是否是与上次相同的墨传感器81 (ST2)。在是与上次相同的墨传感器81的情况下,停止墨的供给。然后,印刷鼓驱动构件37旋转驱动印刷鼓31,同时,供纸部40中止纸张P的供给(以下称为空转动作)(ST3)。需要注意的是,在 空转动作中,不供给纸张P,因此也不进行压力辊35的压接。在空转动作进行3 30秒左右之后,进行5 60秒左右供给墨的空转动作(ST4)。墨偏差检测部80确认是否从全部墨传感器81输出墨检测信号(ST5)。在没有输出全部墨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显示部70进行提示更换墨瓶341的警告显示(ST6)。在输出全部墨检测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供纸部40再次开始纸张P的供给,来再次开始印刷(ST7)。接下来,对孔版印刷装置I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将制版数据用于墨偏差检测。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点。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和作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墨偏差检测部80具有穿孔率计算部83。穿孔率计算部83从原稿读取部10接收制版数据,针对孔版原纸M沿主扫描方向被划分的多个块中的每个块算出穿孔率,其中,孔版原纸M的多个块与墨接受部R所积存的墨积存Al沿印刷鼓31旋转轴方向假想地被划分为的多个区域对应。并且,穿孔率计算部83将各块的穿孔率中最小穿孔率和最大穿孔率之差超越阈值的情况检测为墨量偏差。该阈值对应于印刷周期来设定。具体来说,每次制版时算出穿孔率,根据所算出的值,或者根据所算出的值和印刷时的温度,来设定阈值。穿孔率计算部83可将最小穿孔率和最大穿孔率之差的阈值设定为10 100 (单位% )之间。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墨偏差检测部80还可具有检测印刷鼓31内的温度的温度检测传感器84,穿孔率计算部83将印刷鼓31内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下、并且各块的穿孔率中最小穿孔率和最大穿孔率之差超过阈值的情况检测为墨量偏差。由于墨在低温环境下粘性增高,因此,即使墨积存Al通过墨驱动棒36的旋转而沿印刷鼓31的旋转轴方向延展,也有可能耗费时间。因此,穿孔率计算部83还可将例如印刷鼓31内的温度为5 15°C以下的低温环境并且各块的穿孔率中最小穿孔率和最大穿孔率之差超过阈值的情况检测为墨量偏差。使用图8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从墨量偏差检测开始的检测墨量偏差之后的一系列处理。墨偏差检测部80的穿孔率计算部83从原稿读取部10接收制版数据,针对多个块中的每个块算出穿孔率,从而检测墨量偏差(STl)。在没有检测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原样继续进行印刷,在检测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供给墨地进行5 60秒左右的空转动作(ST4)。墨偏差检测部80确认是否从全部墨传感器81输出墨检测信号(ST5)。在没有输出全部墨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显示部70进行提示更换墨瓶341的警告显示(ST6)。在输出全部墨检测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供纸部40再次开始纸张P的供给,来再次开始印刷,进行预定张数的印刷,结束处理(ST7)。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制版数据不变的前提下,重复进行上述空转动作和空转后预定张数的印刷。接下来,对孔版印刷装置I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检测墨量偏差之后的处理。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方面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省略其说明,仅详细说明不同点。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和作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使用图9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从墨量偏差检测开始的检测后的一系列处理。通过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法来检测墨量偏差(STl)。在没有检测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原样继续进行印刷,在检测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进行空转动作,直到印刷鼓31旋转了预定圈 数,例如2 5圈(ST8)。供纸部40对应于空转动作的下一旋转供给纸张P,从而再次开始印刷(ST7)。即,第三实施方式在通过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法检测墨量偏差后,供纸部40进行间歇供纸,这可适用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空转动作中的印刷鼓31的旋转速度加快为印刷中的印刷鼓31的旋转速度I. I 2倍左右。需要注意的是,使空转动作中的印刷鼓31的旋转速度比印刷中的印刷鼓31的旋转速度快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适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墨偏差检测部80检测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通过进行预定时间的空转来中断印刷,因此可防止在印刷图像中产生模糊。而且,也可避免切换供给路径所导致的成本上升。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多个墨传感器81在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检测墨积存Al,墨监视器82将如下情况检测为墨量偏差,从而可正确地检测出墨量偏差在至少一个区域中在预定期间内连续发生这样的状态,即,持续预定时间墨量不足预定量;并且在该至少一个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中未发生上述状态,g卩,未发生持续预定时间墨量不足预定量。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穿孔率计算部83使用制版数据对与各区域相对应的孔版原纸各块算出穿孔率,将在各块的穿孔率中最小穿孔率和最大穿孔率之差超越阈值的情况检测为墨量偏差,从而可预测和检测出墨量偏差。再有,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穿孔率计算部83在印刷鼓31内为预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检测墨量偏差,因此可考虑低温环境地预测墨量偏差。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检测出墨量偏差后,供纸部40进行间歇供纸,从而可延长印刷周期地继续印刷。附图标记说明Al 墨积存M 孔版原纸R 墨接受部31 印刷鼓32挤压辊33 刮辊
34墨供给构件
37印刷鼓驱动构件40供纸部80墨偏差检测部90控制部。
权利要求
1.ー种孔版印刷装置,包括 印刷鼓,其卷绕孔版原纸,并且能够旋转; 印刷鼓驱动构件,其旋转驱动所述印刷鼓; 供纸构件,其对应于所述印刷鼓的旋转向所述印刷鼓供给纸张; 挤压辊,其从内侧接触所述印刷鼓; 刮辊,其配置在所述挤压辊附近,与所述挤压辊一起形成沿所述印刷鼓的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墨接受:部; 墨供给构件,其向所述墨接受部供给墨; 墨偏差检测构件,其在所述印刷鼓的旋转中检测在如下多个区域之间墨量的预定偏差作为墨量偏差,该多个区域是将在所述墨接受部积存的墨积存沿所述印刷鼓的旋转轴方向划分后的区域;以及 控制构件,其控制所述印刷鼓驱动构件和所述供纸构件,以在所述墨偏差检测构件检测到所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旋转驱动所述印刷鼓,并且停止供给所述纸张。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墨偏差检测构件包括检测各所述区域的每个中墨量是否为预定量以上的传感器, 根据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将如下情况作为所述墨量偏差在至少ー个区域中,在预定期间内,连续产生持续预定时间不足所述预定量的状态;并且在所述至少ー个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中,没有产生持续预定时间不足所述预定量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墨偏差检测构件使用所述孔版原纸的制版数据来对与各所述区域相对应的孔版原纸的各块算出穿孔率,将各所述块的穿孔率中最小穿孔率和最大穿孔率之差超过阈值的情况作为所述墨量偏差, 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印刷鼓驱动构件和所述供纸构件,以在所述墨偏差检测构件检测到所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重复进行如下操作中止供给所述纸张直到所述印刷鼓旋转了第一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对应于旋转了所述第一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后的第二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的旋转来供给所述纸张,之后中止供纸直到旋转了所述第一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在旋转了所述第一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后对应于所述第二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的旋转来供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干, 还包括温度检测构件,其检测所述印刷鼓内的温度, 所述墨偏差检测构件将所检测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下、并且在各所述块的穿孔率中最小穿孔率和最大穿孔率之差超越阈值的情况作为所述墨量偏差。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印刷鼓驱动构件和所述供纸构件,以在所述墨偏差检测构件检测到所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重复进行如下操作中止供给所述纸张直到所述印刷鼓旋转了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对应于旋转了所述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后的接下来的旋转来供给所述纸张,之后中止供纸直到旋转了所述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在旋转了所述预定圈数或预定时间后再次供纸。
全文摘要
一种孔版印刷装置,其避免成本上升地防止由于墨量偏差所导致的模糊。墨偏差检测部(80)在印刷鼓(31)的旋转中检测在墨接受部(R)所积存的墨积存(AI)沿印刷鼓(31)旋转轴方向划分为的多个区域之间墨量的预定偏差作为墨量偏差,在检测到墨量偏差的情况下,控制部(90)控制印刷鼓驱动构件(37)和供纸部(40)以在旋转驱动印刷鼓(31)的同时停止纸张(P)的供给。
文档编号B41F31/02GK102806764SQ2012100152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
发明者中郡茂之 申请人: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