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印花机烘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1525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节能型印花机烘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印花机烘房。



背景技术:

织物坯布经由印花机印花(局部染色)后,为防止串色需要进入印花机烘房利用加热气体对附着在织物上的染化料进行烘干固色。常规的印花机烘房结构包括烘箱以及风道,其中烘箱通常采用一体成型的内外框架结构,内外框架之间焊接有提升框架承重力的连接件,而后在内外框架中间填充保温材料,以确保内部温度不流失。然而由于内外框架一体成型,热量会顺着内外框架的连接件向外传导,而在对印花的织物进行烘干固色时,需要对织物进行快速烘干,因此需要烘房内的温度保持在200度,而如果烘房内部的温度散失的较多,则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才能维持烘房内的温度,如果温度不能维持,则会影响烘干固色的效果。因此烘干固色过程能耗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节能且烘干固色效果好的节能型印花机烘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印花机烘房,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的箱体、安装在箱体内且并列设置的若干组烘干单元、以及织物输送单元,箱体包含内框架、套设在内框架外的外框架、夹设在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且与内框架的外侧和外框架的内侧相连接的绝热框架、以及填充在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的绝热填充物;烘干单元包含:设置在箱体内一侧的加热构件、设置在箱体内与加热构件相对的一侧的风机、设置在风机的出风口的分风道、与分风道相连通的上风道、与分风道相连通且位于上风道下方的下风道;织物输送单元包括:设置在箱体外的至少两个辊轮、与辊轮驱动连接的电机、以及绕过辊轮闭合连接且穿过烘箱的烘干导带,其中,烘干导带穿过烘箱的部分夹设在上风道和下风道之间,上风道和下风道相对应的一面均设置有若干条出风口,两个烘干单元的风机分别设置在箱体相对的两侧,箱体上与风机相邻的两侧且位于上风道和下风道之间的位置分别设置进布口和出布口,箱体顶部位于风机的扇叶上方设置有补风管,箱体底部位于加热构件的下方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处设置有排气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印花机烘房 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出风口等间距设置在上风道和下风道上。热风均匀从上风道和下风道吹出,织物受热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印花机烘房 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加热构件为散热器,散热器与热源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印花机烘房 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箱体上还设置有保温门,保温门位于箱体的侧面且位于加热构件处,保温门包括:外层、内层、夹设在外层和内层之间的且与外层和内层相连接的绝热中间层、以及填充在外层和内层之间的绝热填充物。保温门方便箱体内的维修,并且不会影响箱体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节能型印花机烘房,因为箱体的外框架包裹在内框架外,绝热框架夹设在外框架和内框架之间,外框架和内框架之间填充绝热填充物,绝热框架能够将外框架和内框架连接起来,并且不传导热量,使得内框架的热量不能传导到外框架上,避免了热量通过内外框架的连接件散失,并且绝热框架也对绝热填充物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绝热填充物均匀填充在外框架和内框架之间;每个烘干单元的风机和加热构件分别设置在箱体的两侧,一个烘干单元的风机和相邻烘干单元的加热构件在同一侧且相邻,在每个风机上方的箱体设置补风管,在加热构件下方的箱体底部设置有排气管,风机运行时能够吸收与之相邻的加热构件的热空气和从补风管补充的空气并将热空气通过上风道和下风道吹向织物,箱体内的湿空气通过排气管排出,避免因空气湿度大,而导致烘干效率低,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印花机烘房保温效果好,不仅节能而且烘干固色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节能型印花机烘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节能型印花机烘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节能型印花机烘房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节能型印花机烘房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1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节能型印花机烘房的俯视-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印花机烘房作具体阐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节能型印花机烘房用于将已印花织物进行烘干固色,节能型印花机烘房包括:支撑架10、箱体20、若干组烘干单元和织物输送单元。在本实施例中,烘干单元为两组。

箱体20安装在支撑架10上,支撑架10用于支撑箱体20。如图5所示,箱体20包含:内框架21、外框架22、绝热框架23和绝热填充物24。外框架22包裹在内框架21外。内框架21和外框架22均由钢、铁等金属材料制成,并形成框体,用于保证箱体20的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制成框体不仅减轻了箱体的重量,而且节省钢材。在本实施例中,内框架21和外框架22由多条角钢相互固定组成。绝热框架23由发泡混凝土等绝热材料通过模具浇筑成型,绝热框架23夹设在内框架21和外框架22之间,并且与内框架21的外侧和外框架22的内侧相连接,从而将内框架21、外框架22、绝热框架23三者固定为一体。内框架21的内侧固定有内封板,外框架22的外侧固定有外封板,因此将内框架21和外框架22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绝热填充物24填充在内框架21和外框架22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绝热填充物24为岩棉。当然,绝热填充物24也可以为其它具有绝热性质的材料。

箱体20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进布口25和出布口26,箱体20的底部设置有排气管27,排气管27上安装有排气扇271,排气扇271用于将箱体20内的湿空气排出。顶部设置有补风管28,用于为箱体20内补充空气。

两组烘干单元30用于对从进布口25进入箱体20内的织物进行烘干固色。如图6所示,两个烘干单元30并排设置在箱体20内,每个烘干单元30包含:加热构件31、风机32、分风道33、上风道34和下风道35。加热构件31设置在箱体20内与进布口25相邻的侧面的一侧,加热构件31用于将空气加热。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构件31为散热器,散热器与热源相连接。当然,加热构件31也可以为其它可以大面积加热周围空气的仪器。风机32设置在箱体20内与加热构件31相对的侧面的一侧,风机32为箱体20提供风。分风道33设置在风机32的出风口侧,上风道34与分风道33相连通,下风道35与分风道33相连通且位于上风道34的下方。如图7所示,上风道34和下风道35相对的一面均等间距设置多条出风口341。风机32形成的风从分风道33分别进入上风道34和下风道35,从上风道34和下风道35的出风口341吹出。

两个烘干单元30的风机32分别设置在箱体20相对应的两侧,补风管28位于风机32的扇叶的上方,风扇32转动时,从相邻烘干单元30的加热构件31处吸取热空气和从补风管28补入的外界空气,并吹入分风道33。排气管27位于加热构件31下方,由于热空气是由风机侧吹过来的,在到达加热构件侧时,将织物上的水分带出,因此含水率较高,如果不排除,在箱体20内循环加热,则烘干效率降低,排气扇271将从风机侧吹来的含水量较高的热空气排出,降低了箱体20内空气的含水率,提高烘干效率。

进布口25和出布口26在箱体20上的高度位于上风道34与下风道35之间,即高于下风道35的高度,且低于上风道34的高度。方便织物穿过箱体20。

箱体20与进布口相邻的两侧面分别还设置有两个保温门29,保温门29分别位于与加热构件31相对应的位置处。保温门29与箱体20从结构相似,均包含:外层、绝热中间层、内层和绝热填充物。绝热中间层夹设在外层和内层之间,且与外层和内层固定连接,绝热填充物填充在外层和内层之间。外层和内层为钢、铁等金属材料,绝热中间层为发泡混凝土等绝热材料,绝热填充物为岩棉等绝热材料。当整个装置需要维修时,打开保温门29即可,方便维修,并且保温门29的结构设计与箱体20相同,因此,不会降低保温效果。

织物输送单元用于将已印花织物从进布口25输送进通过箱体20内,被烘干单元烘干固色后从出布口26输送出来。织物输送单元包含:烘房导带41、至少两个辊轮42和电机。辊轮42设置在烘箱20的外面,电机与辊轮42驱动连接,烘房导带41绕过辊轮42闭合连接,烘房导带41穿过箱体20,且烘房导带41穿过箱体20的部分夹设在上风道34和下风道35之间。电机驱动辊轮42转动,带动烘房导带41循环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辊轮42为4个,两个辊轮42分别位于烘箱20的进布口25和出布口26的两侧,且高度分别与进布口25和出布口26的高度相同,另外两个辊轮42均低于箱体20的底部,烘房导带41依次经过进布口25、上风道34和下风道35之间、出布口26。

工作时,将织物放在烘房导带41上,电机驱动辊轮42转动,使得烘房导带41循环转动,从而带动织物从进布口25进入箱体20内,被上风道34和下风道35吹的热风烘干固色,然后从出布口26出来。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