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颈浮动导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235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笔颈浮动导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的自动化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笔的笔颈浮动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笔颈在记号笔中应用非常广泛,使笔颈装配技术在记号笔自动化装配应用中显的非常重要,现在的记号笔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个性化、大容量、体积小、装配要求高等特点。而现有技术的一种技术如图1所示笔颈承料座1将从流道垂直落下的笔颈11乘接,然后按箭头13所指方向旋转90°至水平位置后,再向前推进至由V型定位部件2定位的笔杆12端口完成装配,由于现在的记号笔产品体型做的相对较小,笔颈前端不能做较大的装配导向,不能解决笔颈与笔杆的相对精确定位问题,使得笔颈装入对产品尺寸的均一性要求较高,装入不稳定,易装偏造成不良率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笔颈浮动导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笔颈装入浮动导入装置包括笔颈承料座和浮动定位装置,所述浮动定位装置包括通过水平滑动实现让位的让位装置及用于固定笔颈固定的笔颈定位装置,所述笔颈定位装置与所述让位装置相连接并通过所述让位装置的移动而做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

所述笔颈承料座在竖直方向上将自由落下的笔颈承接后旋转90°到水平位置的同时所述让位装置带动浮动定位装置让位,此时笔颈对准浮动定位装置,并通过定位装置进行定位。

优选地,所述让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导向轴,第一动力源,滑块和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端,所述导向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与第二支撑板的上端,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导向轴上,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导向轴上且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

优选地,所述笔颈定位装置包括壳体,上定位部件,下定位部件和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所述上定位部件,下定位部件和第二动力源,第三动力源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上定位部件位于所述下定位部件的上端,所述第二动力源位于上定位部件的上端,所述第三动力源位于所述下定位部件的下端。

所述壳体内部两侧各设有支撑滑道,所述上定位部件与下定位部件通过所述支撑滑道可上下自由滑动。

所述壳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可辅助第二动力源完成所述上定位部件的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所述滑道内滑动。

所述上定位部件下端设有多个上笔槽,所述下定位部件上端设有与上定位部件的上笔槽相同数量的下笔槽,所述上笔槽与下笔槽大小,位置关系相对应,且两者组合的孔径大小与笔颈外径大小相匹配,通过上下定位部件可以夹持所述笔颈并将其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笔颈精准装配,减少不良品,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笔颈导入装置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笔颈浮动导入装置主视部分剖面示意图,其中笔颈承料座为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笔颈浮动导入装置左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笔颈承料座,2、V型定位部件,3、第一动力源,4、壳体,5、第一支撑板,6、第一固定板,7、第二支撑板,8、弹簧,9、导向轴,10、滑块,11、笔颈,12、笔杆,41、第二固定板,42、第二动力源,43、上定位部件,44、下定位部件,45、第三动力源,46、支撑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笔颈浮动导入装置,其包括笔颈承料座和浮动定位装置,所述浮动定位装置包括让位装置和笔颈定位装置,所述笔颈定位装置与所述让位装置相连接,所述笔颈承料座固定在所述笔颈定位装置的左侧所述让位装置的上方,所述笔颈承料座1在竖直方向上将自由落下的笔颈承接后按箭头11所指方向旋转90°到水平位置方向同时所述让位装置带动笔颈定位装置让位,当笔颈对准笔颈定位装置,并通过笔颈定位装置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如图2中所示的让位装置,所述让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6,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7,导向轴9,第一动力源3,滑块10和弹簧8,所述第一支撑板5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两端,所述导向轴9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7的上端,所述滑块10安装在所述导向轴9上,所述弹簧8安装在所述导向轴9外侧且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7上端另一端与所述滑块10相连,当第一动力源3推动滑块10向右(如图2)移动,弹簧8被压缩,与滑块10相连的笔颈定位装置也随之向右移动,为笔颈承料座1让位,笔颈承料座1到达水平位置时,让位装置通过弹簧8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3所述的笔颈定位装置,所述笔颈定位装置包括壳体4,上定位部件43,下定位部件44和第二动力源42和第三动力源45,所述壳体4的内壁两侧各设有支撑滑道46,上定位部件43与下定位部件44安装在支撑滑道46内部,所述上定位部件下端设有多个上笔槽,所述下定位部件上端设有与上定位部件的上笔槽相同数量的下笔槽,当笔颈到达上笔槽与下笔槽形成的组合孔内,此时第二动力源42推动上定位部件43向下同时第三动力源45推动下定位部件44向上运动,将笔颈夹持在笔槽内实现定位。

下面结合图2、图3完整的阐述本实用新型笔颈浮动导入装置的工作原理,笔颈承料座1将自由落下的笔颈11承接,同时第一动力源3驱动滑块10带动笔颈定位装置给装有笔颈11的笔颈承料座1让位,笔颈承料座1按箭头13所指的方向完成90°旋转到水平位置,笔颈承料座1即将到达水平位置的同时,第一动力源3退回,笔颈定位装置在弹簧8的作用下回位使笔颈槽与笔颈对位,同时图3中所示的上定位部件43与下定位部件44在第二动力源42与第三动力源45的推动下将笔颈牢牢夹持实现笔颈的定位;然后在动力作用下笔颈承料座1按箭头14所指方向带动笔颈11与笔颈定位装置整体移动到笔杆位置并完成笔颈11与笔杆12的装配,装配完成后上定位部件43与下定位部件44在第二动力源42与第三动力源45的带动下回位,笔颈承料座1随之退回后旋转90°到原位,让位装置带动笔颈定位装置回位,完成一个完整的笔颈装配。

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笔颈装配不良带来的损失,使装配稳定,对产品尺寸的变动的包容性高,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