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膜及层叠膜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7435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层叠膜及层叠膜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层叠膜及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的偏光片通过对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坯料膜(日语:原反フィルム)(通常厚度为30~75μm左右)进行拉伸、染色而制造,拉伸后的膜的厚度通常为12~30μm左右。为了进行薄膜化而使用30μm以下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坯料膜时,存在拉伸时膜变得容易断裂等生产率的问题。

因此,为了应对最近的偏光板的薄化,提出了在基材膜上涂覆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的方式。该方式中,通过在基材膜上涂覆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从而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在得到层叠膜后,对该层叠膜实施拉伸及染色处理,由此,向聚乙烯醇系树脂层赋予偏光功能,得到偏光片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9865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通过涂覆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的方式得到偏光性层叠膜时,偏光性层叠膜通常可利用使用了长尺寸状的基材膜的卷对卷(roll to roll)方式制造。对于该方式而言,由于包括拉伸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工序、利用碘进行染色的工序等多道工序,所以有时在每道工序中均将长尺寸状的膜卷绕成卷状。

尤其是,在拉伸工序后将拉伸层叠膜卷绕成卷状而得到拉伸层叠膜卷,为了实施染色工序而从拉伸层叠膜卷进行开卷(uncoil)而得到拉伸层叠膜时,有时在开卷而得到的长尺寸状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产生褶皱、松弛。在将膜卷绕成卷状后进行开卷而得到的膜的两端部产生的褶皱、松弛于层叠膜中也同样地发生,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由于上述褶皱、松弛而导致在宽度方向上产生染色不均,无法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用于偏光板。另外,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在染色工序后得到的偏光性层叠膜中产生褶皱、松弛时,无法进行保护膜的贴合,无法稳定地制造偏光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包括下述方案。

[1]层叠膜,其是在长尺寸状的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具有实质上未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层叠膜,其中,在将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1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1c满足下式。

D1e-D1c≤-0.3μm

其中,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1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1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2]项[1]所述的层叠膜,其中,实质上未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平均值为10μm以下。

[3]拉伸层叠膜,其是在长尺寸状的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具有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拉伸层叠膜,其中,在将所述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2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2c满足下式。

D2e-D2c≤0.25μm

其中,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2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2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4]项[3]所述的拉伸层叠膜,其中,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平均值为7μm以下。

[5]项[3]或[4]所述的拉伸层叠膜,其中,在将所述基材膜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3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3c满足下式。

D3e-D3c≤1.0μm

其中,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3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3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6]项[3]~[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层叠膜,其中,在将拉伸层叠膜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4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4c满足下式。

D4e-D4c≤1.5μm

其中,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4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4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7]偏光性层叠膜,其是在长尺寸状的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具有偏光片层的偏光性层叠膜,其中,在将所述偏光片层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5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5c满足下式。

D5e-D5c≤0.25μm

其中,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5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5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8]项[7]所述的偏光性层叠膜,其中,偏光片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平均值为7μm以下。

[9]项[7]或[8]所述的偏光性层叠膜,其中,在将所述基材膜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6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6c满足下式。

D6e-D6c≤1.0μm

其中,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6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6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10]项[7]~[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性层叠膜,其中,在将偏光性层叠膜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7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7c满足下式。

D7e-D7c≤1.5μm

其中,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7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7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11]项[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性层叠膜,其中,在距偏光片层的宽度方向的边缘25mm的位置测得的可见度修正(日语:視感度補正)单体透射率Tye与在偏光片层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测得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c满足下式。

|Tye-Tyc|≤0.40%

其中,在距边缘25mm的位置测得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e为,2个测定值中与在中央测得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

[12]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以涂布层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比两端部厚的方式,在长尺寸状的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涂布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而形成涂布层的工序;和

使涂布层干燥而形成由聚乙烯醇系树脂形成的树脂层的工序。

[13]拉伸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项[12]所述的层叠膜单轴拉伸至超过5倍而得到拉伸层叠膜的工序。

[14]拉伸层叠膜卷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项[13]所述的拉伸层叠膜卷绕成卷而得到拉伸层叠膜卷的工序。

[15]偏光性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对项[13]所述的拉伸层叠膜或从项[14]所述的拉伸层叠膜卷开卷而得到的拉伸层叠膜进行染色,从而得到偏光性层叠膜的工序。

[16]偏光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贴合工序,在项[15]所述的偏光性层叠膜的偏光片层的与基材膜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贴合保护膜而得到多层膜;和

剥离工序,从多层膜中剥离所述基材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长尺寸状的层叠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不易产生褶皱、松弛,可减少无法成为产品的部分的面积。另外,可得到宽度方向上的光学特性均匀的偏光板。此外,可将保护膜容易地贴合于偏光性层叠膜,因此,可稳定地制造偏光板。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为表示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得到的具有涂布层的基材膜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为表示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得到的层叠膜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为表示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得到的拉伸层叠膜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为表示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得到的偏光性层叠膜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为表示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得到的涂布层的最外侧区域与中央区域的位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为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不满足本发明规定的情况下的拉伸层叠膜的示意性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基材膜

2 涂布层

3 聚乙烯醇系树脂层

4 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

5 偏光片层

9 具有涂布层的基材膜

10 层叠膜

11 拉伸层叠膜

12 偏光性层叠膜

30、32、34 开卷部

42 表面活化手段

44 涂布手段

46 干燥手段

48 涂布手段

50 干燥手段

52 驱动辊

31、33、35 卷绕部

100 最外侧区域

101 中央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当通过涂覆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的方式而得到偏光片层时,通常,偏光性层叠膜可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制造。

(涂布工序)在长尺寸状的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涂布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得到涂布层的工序。

(干燥工序)通过使涂布层干燥,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有时简称为树脂层。),由此得到层叠膜的工序。

(拉伸工序)对层叠膜进行拉伸而得到拉伸层叠膜的工序。

(染色工序)将拉伸层叠膜浸渍到含有碘的染色溶液中,得到偏光性层叠膜的工序。

发明人发现,为了抑制在偏光性层叠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产生褶皱、松弛,在制造偏光板的各工序中,制造以下这样的中间产品即可。本发明的中间产品(层叠膜、拉伸层叠膜及偏光性层叠膜)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为100m以上,也可以为500m以上。膜的长度为100m以上时,由于卷绕直径增大,因而通常容易发生卷紧(日语:巻き締まり),但本发明可有效地防止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产生褶皱、松弛。通常,膜的长度为10000m以下。

[中间产品:层叠膜]

在长尺寸状的基材膜上具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层叠膜中,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1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1c满足下式(1-1)是重要的,进一步优选满足式(1-2)。D1e-D1c优选为-0.4μm以下,另外,优选为-1.5μm以上,更优选为-1.3μ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1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1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D1e-D1c≤-0.3μm (1-1)

D1e-D1c≥-2.0μm (1-2)

层叠膜在基材膜的两面具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时,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配置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满足式(1-1)即可,优选在基材膜的面上配置的任意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均满足式(1-1)。

认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D1e-D1c表示膜厚分布的均匀性及宽度方向膜厚分布的概略情况。而且,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满足式(1-1)表示,在基材膜上配置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为凸状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认为通过像这样使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为凸状,当一边在卷绕方向(MD方向)上施加张力一边将层叠膜卷绕成卷状而得到层叠膜卷时,与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为凹状的情况相比,可减小施加至层叠膜卷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张力。结果,在层叠膜卷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变得不易发生卷紧,可抑制在开卷而得到的层叠膜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产生褶皱、松弛。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有时在从层叠膜卷开卷而得到的层叠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产生褶皱、松弛,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褶皱、松弛可通过作为后续工序的拉伸工序而消除。另一方面,通过拉伸工序消除在宽度方向两端部产生的褶皱、松弛是困难的。从可容易地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褶皱、松弛消除这方面考虑,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优选满足式(1-2)。

由于层叠膜为实施拉伸工序、染色工序之前的膜,所以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为实质上未拉伸的层。所谓实质上未拉伸,表示拉伸方向上的拉伸倍率为0.99~1.01倍。

本说明书中,宽度方向是指与长尺寸状的层叠膜的长度方向垂直、且与层叠膜面平行的方向。在通过卷对卷方式制造层叠膜时,宽度方向同与层叠膜的传送方向(MD方向)垂直、且与层叠膜面平行的方向(TD方向)一致。当然,长度方向同MD方向一致。另外,在对本发明的层叠膜实施纵向拉伸工序而得到拉伸层叠膜时,以及进一步实施包括染色工序的工序而得到偏光性层叠膜时,通常,拉伸方向同层叠膜的长度方向一致,偏光性层叠膜的吸收轴方向同层叠膜的长度方向一致。上述关系在于偏光性层叠膜上贴合透明保护膜、并将基材膜剥离而得到的偏光板中也同样,对将偏光板切为规定大小而成的片状体来说也同样。

例如,本发明的层叠膜具有图3所示那样的凸状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

[中间产品:拉伸层叠膜]

拉伸层叠膜在长尺寸状的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具有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拉伸层叠膜是也可通过对上述层叠膜进行拉伸而得到的膜。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拉伸倍率例如可以为5~17倍,也可以为5~8倍。在将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2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2c满足下式(2-1)是重要的,进一步优选满足式(2-2)。D2e-D2c优选为0.20μm以下,更优选为0.15μm以下,另外,优选为-1.0μ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2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2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D2e-D2c≤0.25μm (2-1)

D2e-D2c≥-1.2μm (2-2)

在基材膜的两面上具有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时,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配置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满足式(2-1)即可,优选在基材膜的面上配置的任意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均满足式(2-1)。

若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满足式(2-1),则在卷绕拉伸层叠膜而形成拉伸层叠膜卷时,基于与上述层叠膜同样的理由,认为将不易发生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卷紧,可抑制在宽度方向两端部产生褶皱、松弛。

从可更有效地抑制拉伸层叠膜卷的卷紧这方面考虑,当在拉伸层叠膜中将基材膜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3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3c优选满足下式(3-1),更优选满足式(3-2)。D3e-D3c优选为0.8μm以下,另外,优选为-0.8μ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3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3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D3e-D3c≤1.0μm (3-1)

D3e-D3c≥-1.0μm (3-2)

优选地,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和基材膜一体性拉伸。此时,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有时反映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膜厚分布的倾向。即,不仅是聚乙烯醇系树脂层,而且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也可发生变化。因此,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不满足式(2-1)时,例如,如图7所示,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具有凹状的膜厚分布时(D2e-D2c>0.25μm),有时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也在拉伸的作用下而变形成凹状(D3e-D3c>1.0μm)。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拉伸层叠膜中,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满足式(2-1),接近平滑,因此可抑制基材膜的变形。

另外,对于拉伸层叠膜而言,在将拉伸层叠膜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4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4c优选满足下式(4-1),进而更优选满足式(4-2)。D4e-D4c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0.0μm以上,也可以为0.5μ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4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4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D4e-D4c≤1.5μm (4-1)

D4e-D4c≥-2.0μm (4-2)

拉伸层叠膜的厚度是指总厚度,是拉伸层叠膜中的基材膜的厚度与经拉伸的树脂层的厚度之和。当在基材膜的单面上具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时,总厚度是基材膜的厚度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厚度之和,当在基材膜的两面上具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时,总厚度是基材膜的厚度与一对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厚度之和相加而得到的厚度。因此,在基材膜的两面上具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且满足式(4-1)时,可在拉伸层叠膜卷中更有效地抑制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褶皱、松弛。

如上所述,层叠膜满足式(1-1)时,表示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凸状。与式(1-1)的值相比,式(2-1)的值更大,认为这是因为,层叠膜中膜厚小的端部由于拉伸时的向内弯曲(neck in)而增厚,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从凸状变化为平面形状。

例如,本发明的拉伸层叠膜具有图4所示那样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

[中间产品:偏光性层叠膜]

偏光性层叠膜在长尺寸状的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具有偏光片层。偏光性层叠膜是也可通过对上述拉伸层叠膜实施包括染色工序的工序而得到的膜。通过包括染色工序的工序,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成为偏光片层。通常,偏光性层叠膜所具有的各层(偏光片层、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反映拉伸层叠膜所具有的各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

因此,与拉伸层叠膜同样,将偏光片层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5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5c满足下式(5-1)是重要的,进一步优选满足式(5-2)。D5e-D5c优选为0.20μm以下,更优选为0.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μm以下,另外,优选为-0.15μm以上,更优选为-0.1μ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5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5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D5e-D5c≤0.25μm (5-1)

D5e-D5c≥-0.2μm (5-2)

偏光性层叠膜在基材膜的两面上具有偏光片层时,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配置的偏光片层满足式(5-1)即可,优选在基材膜的面上配置的任意偏光片层均满足式(5-1)。

在宽度方向上偏光片层满足式(5-1)时,认为在卷绕偏光性层叠膜而形成偏光性层叠膜卷时,将不易发生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卷紧,可抑制在宽度方向两端部产生褶皱、松弛。

从可更有效地抑制偏光性层叠膜卷的卷紧这方面考虑,当在偏光性层叠膜中将基材膜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6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6c优选满足下式(6-1),进而更优选满足式(6-2)。D6e-D6c更优选为0.9μm以下,另外,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0.8μ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6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6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D6e-D6c≤1.0μm (6-1)

D6e-D6c≥-1.5μm (6-2)

另外,对于偏光性层叠膜而言,在将偏光性层叠膜在宽度方向上等分成9个区域时,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7e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7c优选满足下式(7-1),进而更优选满足式(7-2)。D7e-D7c优选为1.3μm以下,另外,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0μ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最外侧区域的平均膜厚D7e为,最外侧的2个区域的各自的平均膜厚中、与中央区域的平均膜厚D7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平均膜厚。

D7e-D7c≤1.5μm (7-1)

D7e-D7c≥-2.0μm (7-2)

偏光性层叠膜的厚度是指总厚度,是偏光性层叠膜中的基材膜的厚度与偏光片层的厚度之和。当在基材膜的单面上具有偏光片层时,总厚度是基材膜的厚度与偏光片层的厚度之和,当在基材膜的两面上具有偏光片层时,总厚度是基材膜的厚度与一对偏光片层的厚度之和相加而得到的厚度。因此,在基材膜的两面上具有偏光片层、且满足式(7-1)时,可在偏光性层叠膜卷中更有效地抑制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褶皱、松弛。

另外,从可得到更均匀的偏光性能的偏光板这方面考虑,在距偏光片层的宽度方向的边缘25mm的位置测得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e与在宽度方向的中央测得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c优选满足下式(8-1)。|Tye-Tyc|优选为0.3%以下,更优选为0.2%以下。|Tye-Tyc|通常为0.0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距边缘25mm的位置测得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e为,2个测定值中与在中央测得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c之差较大的一方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

|Tye-Tyc|≤0.40% (8-1)

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可通过以下方式求出:在波长380nm~780nm范围内,求出偏光性层叠膜MD方向的透射率(TMD)与TD方向的透射率(TTD),基于如下所示的式(9),算出各波长下的单体透射率,进而,通过JIS Z 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可见度修正,由此求出。

单体透射率(%)=(TMD+TTD)/2 (9)

例如,本发明的偏光性层叠膜具有图5所示那样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偏光性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及偏光板的制造方法,参照附图来说明一个实施方式。

(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基材膜)

首先,准备长尺寸的基材膜1。基材膜1可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热塑性树脂的例子为链状聚烯烃树脂及环状聚烯烃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等纤维素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

基材膜可以是包含由1种或2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1层树脂层的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层叠多层由1种或2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树脂层而得到的多层结构。

另外,基材膜可以是拉伸品,也可以为未拉伸。在拉伸品的情况下,可以为单轴拉伸,也可以为双轴拉伸。

作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除了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链状烯烃的均聚物之外,还可举出由2种以上的链状烯烃形成的共聚物。从容易稳定地拉伸成高倍率方面考虑,由链状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基材膜是优选的。其中,基材膜更优选由聚丙烯系树脂(作为丙烯的均聚物的聚丙烯树脂、以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等)、聚乙烯系树脂(作为乙烯的均聚物的聚乙烯树脂、以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等)等形成。

以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是丙烯和可与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作为可与丙烯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举出乙烯、α-烯烃。作为α-烯烃,优选为碳原子数4以上的α-烯烃,更优选为碳原子数4-10的α-烯烃。碳原子数4-10的α-烯烃的具体例包括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等直链状单烯烃类;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等支链状单烯烃类;乙烯基环己烷等。丙烯和可与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

对于上述其他单体的含量而言,在共聚物中,例如为0.1~20重量%,优选为0.5~10重量%。

上述中,作为聚丙烯系树脂,可优选使用丙烯的均聚物、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或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是以环状烯烃为聚合单元进行聚合而成的树脂的总称,包括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等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代表为无规共聚物)、及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将它们进行改性而得到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其中,作为环状烯烃,可优选使用利用了降冰片烯、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等降冰片烯系单体的降冰片烯系树脂。

基材膜可以由1种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构成,也可由2种以上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混合物构成,也可由2种以上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共聚物构成。

聚酯系树脂为具有酯键的树脂,通常为由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多元醇的缩聚物形成的树脂。作为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使用二元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羧酸二甲酯等。作为多元醇,可使用二元的二醇,例如,可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

作为聚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polytrimethylene na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聚萘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等。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膜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弹性模量,可预先进行拉伸。拉伸可以为单轴拉伸,也可以为双轴拉伸。

基材膜可以由1种聚酯系树脂构成,也可由2种以上的聚酯系树脂的混合物构成,也可由2种以上的聚酯系树脂的共聚物构成。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例子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具有脂环族烃基的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基酯共聚物等)。可优选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Cl-6烷基酯,可更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成分(50~100重量%,优选为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

基材膜可以由1种(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构成,也可由2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混合物构成,也可由2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共聚物构成。

纤维素酯系树脂为纤维素与脂肪酸形成的酯。纤维素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包括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纤维素三丙酸酯、纤维素二丙酸酯等。这些中,特别优选纤维素三乙酸酯(三乙酰纤维素)。

基材膜可以由1种纤维素酯系树脂构成,也可由2种以上的纤维素酯系树脂的混合物构成,也可由2种以上的纤维素酯系树脂的共聚物构成。

聚碳酸酯系树脂包含单体单元介由碳酸酯基键合而成的聚合物。聚碳酸酯系树脂可以是为了降低光弹性系数而修饰了聚合物骨架的被称为改性聚碳酸酯的树脂、改良了波长依赖性的共聚聚碳酸酯等。

基材膜可以由1种聚碳酸酯系树脂构成,也可由2种以上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的混合物构成,也可由2种以上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共聚物构成。

基材膜中,除了上述的热塑性树脂之外,可添加任意的适当的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例如,可举出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增塑剂、脱模剂、防着色剂、阻燃剂、成核剂、防静电剂、颜料、及着色剂等。基材膜中的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100重量%,更优选为50~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98重量%,特别优选为70~97重量%。基材膜中的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不足50重量%时,可能无法充分呈现热塑性树脂本来具有的高透明性等。

基材膜1的厚度可适当地确定,通常,从强度、操作性等作业性方面考虑,优选1~500μm,更优选1~300μm,进一步优选5~200μm,最优选5~150μm。

基材膜1的宽度可适当地确定,可以为500mm以上,也可以为1000mm以上。本发明的层叠膜中,即使宽度为500mm以上,也可有效地抑制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褶皱、松弛。另外,基材膜1的长度比宽度长即可,可使其为100m以上,优选使其为500m以上。

对于基材膜而言,从抑制干燥工序中的褶皱或折痕等缺陷、涂布层的干燥不良的观点考虑,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可以为140MPa以上,更优选为180MPa以上,更优选为200MPa以上。

另外,通常,基材膜在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为1000MPa以下,优选为800MPa以下,更优选为600MPa以下。基材膜在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超过1000MPa时,在拉伸工序中,需要较大的力,有时导致装置变得巨大。

(基材膜的预处理)

为了提高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密合性,根据需要,可利用预处理手段对基材膜1的表面进行预处理。

(表面活化)

例如,如图1的(a)所示,可利用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或火焰处理等表面活化手段42,对从开卷部30供给的基材膜1的表面进行基材膜1的表面的活化处理。

(底涂层形成)

另外,为了提高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密合性,也可利用底涂层形成手段,在基材膜1的表面、优选在进行了上述表面活化处理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

例如,如图1的(b)所示,利用涂布手段44,将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从开卷部32供给的基材膜1的表面,然后,利用干燥手段46,使涂布层干燥,可得到具有底涂层的基材膜,然后,可通过卷绕部33,将该基材膜1卷绕。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可含有树脂成分和溶剂。作为树脂成分,可优选使用透明性、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等。作为溶剂,通常,可使用可溶解上述树脂成分的常规的有机溶剂、水等水系溶剂。

为了提高底涂层的强度,可在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中添加交联剂。对于交联剂而言,可根据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种类而从有机系、无机系等已知的交联剂中适当选择合适的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使用WO2013/146644号公报中记载的交联剂。对于底涂层涂布液而言,优选使其固态成分浓度成为1~25重量%左右。

底涂层的厚度优选为0.05~1μm,更优选为0.1~0.4μm。

将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1的涂布手段44的例子,可以与后述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形成用的涂布手段48相同,也可以不同。

(聚乙烯醇系树脂溶液的涂布)

在预处理后,例如,如图1的(c)所示,利用涂布手段48,将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溶液涂布于从开卷部34供给的基材膜1的表面,形成涂布层2。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溶液可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粉末溶解于水等水系溶剂而得到。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例子为聚乙烯醇树脂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树脂的衍生物的例子为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用乙烯、丙烯等烯烃、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的烷基酯、丙烯酰胺等将聚乙烯醇树脂改性而得到的聚乙烯醇树脂。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00~10000,更优选为1000~10000。尤其是,更优选为1500~8000,进而最优选为2000~5000。平均聚合度为通过由JIS K 6726(1994)规定的方法求出的数值。平均聚合度不足100时,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光学特性。超过10000时,在水中的溶解性变差,树脂层的形成变得困难。

聚乙烯醇系树脂优选为皂化品。皂化度的范围优选为80.0~100.0摩尔%,更优选为90.0~99.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93.0~99.5摩尔%。例如,可使用皂化度98.0~99.5摩尔%的聚乙烯醇系树脂。

皂化度不足80.0摩尔%时,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光学特性。所谓皂化度,为用单元比(摩尔%)表示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原料的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中包含的乙酸基通过皂化工序而转化成羟基的比例的数值,由下式定义。

皂化度(摩尔%)=(羟基的数目)/(羟基的数目+乙酸基的数目)×100

可利用JIS K 6726(1994)中规定的方法求出。

溶液中的固态成分浓度优选为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5~1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5~10重量%。不足5重量%时,水分增多,干燥效率变差。超过15重量%时,存在粘度增高,处理变得困难的倾向。

涂布时的溶液的粘度优选为500~10000cps,更优选为1000~7000cps,进一步优选为1000~5000cps。粘度不足500cps时,存在难以控制膜厚的倾向,超过10000cps时,存在难以送液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溶液的粘度,除了可通过溶液的组成调节以外,还可通过对溶液进行加热或冷却来进行调节。

水系溶剂的例子为水、甲醇等醇。

溶液根据需要可含有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作为增塑剂,可使用多元醇或其缩合物等,例如,可例举甘油、二甘油、三甘油、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对于添加剂的配合量,优选使其为聚乙烯醇系树脂的20重量%以下。

关于涂布手段48的例子,可从线棒涂覆法(wire bar coating method)、逆式涂覆、凹版涂覆等辊涂法;模涂法;逗号涂覆法;唇式涂覆法;旋涂法;刮刀涂覆法;丝网涂覆法;喷注涂覆法;浸渍法;喷雾法等已知的方法中适当选择。聚乙烯醇系树脂溶液的涂布工序中,一边沿其长度方向传送基材膜1一边连续地涂布溶液。长度方向不一定是水平方向。涂布优选在基材膜1的上表面进行。

可使涂布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溶液的平均膜厚(WET膜厚)为例如50~200μm。溶液的涂布宽度可与基材膜1的总宽度一致,也可比基材膜1的总宽度更窄。

如图2(a)所示那样,本发明中,以涂布层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比两端部厚的方式涂布聚乙烯醇系树脂溶液,形成涂布层2。作为这样的涂布方法,例如,可举出以下方法:凹版涂覆法中,使用刀尖形状弯曲的刮浆刀(doctor blade),使得刮去的溶液的量在中央部少、在两端部多的方法;模涂法中,使形成在前边缘与刮浆刀边缘之间的用于排出涂布液的狭缝与液体储存部的间隔在中央部宽,在两端部窄的方法;刮刀涂覆法中,使用刀尖形状弯曲的刀,使基材膜与刀尖的间隔在中央部宽,在两端部窄;逗号涂覆法中,在支承辊(back up roll)的两端部卷绕薄形的膜,使逗号辊与基材膜的间隔在中央部宽,在两端部窄的方法。

涂布层2(进行干燥而得到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之前的层)中,以在宽度方向的中央测得的膜厚较之在距涂布层的宽度方向的边缘50mm的位置测得的膜厚厚2.5%以上的方式进行涂布是优选的,优选厚3.0%以上。

通常,以厚5.0%左右的方式进行涂布即足矣。需要说明的是,在距边缘50mm的位置测得的膜厚为,2个测定值中与在中央测得的膜厚之差较大的一方的膜厚。

通过如上所述涂布聚乙烯醇系树脂溶液而得到涂布层2,并使该涂布层2干燥,可形成满足上述的式(1-1)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3。

(干燥工序)

接下来,一边将涂布有溶液的基材膜1沿其长度方向进行传送,一边利用干燥手段50将涂布的溶液干燥,如图3的(a)所示,得到在基材膜1上具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3的本发明的层叠膜10。

干燥工序中,基材膜1的传送方向优选为水平方向,也可沿相对于水平方向成45°左右的倾斜的方向传送基材膜1。

干燥手段50的例子为,从基材膜的两面供给热风而以非接触方式在空中支持基材膜1并使其干燥的悬浮式干燥机、向在空中传送的基材膜1照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干燥机、微波干燥机。

对于干燥温度、例如干燥时的树脂层的温度、或向基材膜1供给热风时的热风的温度而言,例如,可设定为50~200℃,优选设定为60~150℃,更优选为80℃以上。溶液含有水时,优选将上述温度设定为80℃以上。可将干燥时间、即传送膜在干燥手段内走行的时间设定为2~20分钟。另外,干燥工序中,优选在基材膜1的上表面涂布有溶液。

通过该干燥工序,如图3的(a)所示那样,形成在基材膜1的一面上具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3的层叠膜10。从可赋予良好的偏光性能及耐久性这方面考虑,干燥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3的厚度的平均值通常为20μm以下,优选为10μm以下。另外,聚乙烯醇系树脂层3的厚度的平均值通常为2μm以上。

另外,针对基材膜的相反面再次进行上述的根据需要的基材膜1的表面的预处理、溶液的涂布、及干燥工序,如图3的(b)所示,可形成在基材膜1的两面上具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3的层叠膜10。

此外,可在基材膜1的两面上进行预处理、及溶液的涂布,使被设置在基材膜1的两面的涂布层同时干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分别以分批式进行预处理、底涂层形成、及树脂层的形成(涂布及干燥)的各工序的方式,即,在各工序后得到膜的卷、在后续工序中从该卷开卷而得到膜并进行处理的方式,但也可连续地进行上述工序中的任意的2道以上的工序,即不卷绕成卷地连续进行2道以上的工序。

(拉伸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将得到的层叠膜10(可仅在基材膜1的一面上具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3,也可在基材膜1的两面上具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3)从卷开卷,并进行拉伸,得到本发明的拉伸层叠膜。需要说明的是,可在拉伸工序之前进行染色工序,也可同时进行拉伸工序和染色工序。另外,拉伸可在空中进行,也可在水中进行。优选将拉伸层叠膜卷绕成卷,得到拉伸层叠膜卷。拉伸层叠膜卷的保存期间优选为2年以内,更优选为1年以内。在将从拉伸工序直至下一工序的、卷的传送时间也视为保存期间时,通常,保存期间为30分钟以上。为了防止因水分的移动而导致的涡纹(curl)、表面状态的恶化,优选采取用耐蒸煮铝膜(Aluminum retort film)覆盖拉伸层叠膜卷等防湿对策而进行保存。

通过如上所述在各工序结束后暂且将膜形成为卷,从而在任一工序中产生故障时或启动工序时的损失较之连续实施各工序的情况更小。拉伸层叠膜卷以外的卷的保存也与上述相同。

可使用已知的各种方法进行拉伸。例如,可以为在层叠膜10的长度方向上进行拉伸的纵向拉伸,可以为在层叠膜10的宽度方向上进行拉伸的横向拉伸,也可以为斜向拉伸。其中,优选一边沿长度方向传送层叠膜10一边进行纵向拉伸(单轴拉伸)。拉伸倍率可根据所要求的偏光特性适当调节,例如,可设定为5~17倍,可设定为5~8倍。

可以通过一个阶段进行拉伸,也可通过多个阶段进行拉伸。

拉伸工序中,优选伴随着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拉伸也一并拉伸基材膜。即,优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拉伸倍率与基材膜的拉伸倍率实质相同。拉伸倍率实质相同是指,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拉伸倍率与基材膜的拉伸倍率之差的大小为0,差的大小优选为0.0。另外,优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拉伸方向与基材膜的拉伸方向实质相同。拉伸方向实质相同是指,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拉伸方向与基材膜的拉伸方向所成的角度的大小不足5°,优选所成的角度的大小不足1°。

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平均值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7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μm以下。另外,从可赋予良好的耐久性这方面考虑,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平均值通常为1μm以上,优选为2μm以上。

(偏光性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染色工序中,可利用在染色槽中浸渍层叠膜或拉伸层叠膜等已知的各种方法。例如,可使用二色性色素作为染料。二色性色素的例子为碘、有机染料。染色中,可进行树脂槽中的聚乙烯醇的交联处理。染色后,优选对层叠膜进行水洗、干燥。

偏光片层的厚度的平均值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7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μm以下。另外,通常,偏光片层的厚度的平均值为1μm以上,优选为2μm以上。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说明偏光板的制造方法。首先,介由粘接剂在偏光性层叠膜12的偏光片层5上贴附保护膜,得到多层膜。偏光片层5被设置在基材膜1的两面时,将保护膜贴附在各偏光片层5上。接下来,从多层膜中剥离基材膜1,得到保护膜介由粘接剂与偏光片层5贴合而成的2片偏光板。偏光性层叠膜12仅在单面上具有偏光片层5时,可得到1片偏光板。

本发明中,偏光性层叠膜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松弛、褶皱得到抑制,因此,在将保护膜贴合于偏光片层时,能以高成品率、稳定地制造偏光板。

作为保护膜3,可使用已知的各种膜。例如,可使用作为基材膜1而例举的膜。

作为粘接剂,可使用已知的各种粘接剂。例如,可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等。

对于得到的偏光板,根据需要,可卷绕到轴上而以偏光板卷的形式保存。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光板而言,由于偏光片层5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厚度没有比偏光片层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厚度厚很多,因此,在以卷的形式保存偏光板时,也可发挥与上述同样的防止松弛的效果。可根据需要从保存后的卷开卷而得到偏光板,切割成所期望的大小。对于得到的偏光板而言,可形成为薄型,可作为液晶显示元件等的偏光材料合适地使用,可将其装配于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使用量或含量的份及%是以重量为基准。

〔涂布层的膜厚测定〕

利用Keyence Corporation制的膜厚测量仪(SI-80T),在距涂布层的宽度方向的边缘50mm的位置和中央的位置测定涂布层的膜厚。在线(in-line)地在MD方向上以7mm间隔测定涂布层的膜厚,求出测定了10m的膜厚数据的平均值。

〔其他膜厚测定〕

利用Filmetrics公司制的干涉型膜厚计(F20),在宽度方向的总宽度的范围内进行膜厚的测定。以膜厚数据的取得间隔成为2mm以下的方式,一边利用自动操作台移动样品一边进行测定。

[实施例1]

<层叠膜的制作>

(1)基材膜

准备厚度为90μm的未拉伸的聚丙烯(PP)膜(熔点:163℃)作为基材膜。该基材膜在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为205MPa。

(2)涂布液的制备

将聚乙烯醇树脂粉末(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Z-200”,平均聚合度为1100,平均皂化度为99.5摩尔%)溶解于95℃的热水,制备浓度为3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在得到的水溶液中混合相对于聚乙烯醇树脂粉末2重量份为1重量份的交联剂(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rez Resin(注册商标)650”),得到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

另外,将聚乙烯醇树脂粉末(KURARAY CO.,LTD.制“PVA124”,平均聚合度为2400,平均皂化度为98.0~99.0摩尔%)溶解于95℃的热水,制备作为浓度为8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树脂层形成用涂布液。

(3)涂布、干燥

·单面层叠品

一边连续地传送基材膜,一边对其单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在基材膜的经电晕放电处理的面上,利用微凹版涂布机连续地涂布上述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于60℃干燥3分钟,由此,形成厚度为0.2μm的底涂层。接下来,一边传送基材膜,一边利用逗号涂覆法在底涂层上连续地涂布上述树脂层形成用涂布液,得到涂布层。通过在支承辊的两端部卷绕厚度为2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从而使得逗号辊与基材膜的间隔在中央部宽,在两端部狭窄。通过在干燥炉中于80℃干燥涂布层10分钟,在底涂层上形成了宽度方向的平均厚度为9.7μm的聚乙烯醇(PVA)系树脂层。

此时,涂布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分布(WET膜厚)中,中央比两端部(距边缘50mm的位置)厚约3.5%。另外,在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D1e-D1c=-0.54μm。

·两面层叠品

进而,针对基材膜的与形成上述树脂层的面(第一涂布面)呈相反侧的面(第二涂布面),实施与制造上述单面层叠品时同样的处理,形成厚度为0.2μm的底涂层及宽度方向的平均厚度为9.6μm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制作两面层叠品。而后,将层叠膜(两面层叠品)卷绕成卷状,得到层叠膜卷。

此时,第二涂布面上的涂布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分布(WET膜厚)中,中央部比两端部(距边缘50mm的位置)厚约3.0%。另外,在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D1e-D1c=-0.40μm。

<拉伸层叠膜的制作>

(4)拉伸

从上述(3)中得到的层叠膜卷开卷而得到层叠膜(两面层叠品)并连续地进行传送,并在夹持辊(nip roll)间,于拉伸温度140℃,沿纵向(MD方向)拉伸至2.5倍,接下来,于拉伸温度160℃,沿纵向进行拉伸,使得总拉伸倍率成为5.8倍,制作拉伸层叠膜。进而,将拉伸层叠膜卷绕成卷状,得到拉伸层叠膜卷。在将层叠膜开卷时,在层叠膜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未确认到褶皱、松弛,在宽度方向中央部确认到松弛。然而,在拉伸层叠膜中,在宽度方向的端部·中央部均未确认到褶皱、松弛。

拉伸层叠膜的第一涂布面上及第二涂布面上的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平均厚度分别为4.9μm及4.9μm。此时,在第一涂布面上及第二涂布面上的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分别地,D2e-D2c=0.07μm及0.11μm。将拉伸层叠膜所具有的2层树脂层剥离,而将基材膜取出,结果,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D3e-D3c=0.73μm。拉伸层叠膜的宽度方向的总厚度的膜厚分布中,D4e-D4c=1.48μm。

<偏光性层叠膜的制作>

(5)染色·交联

从上述(4)中得到的拉伸层叠膜卷开卷而得到拉伸层叠膜,以停留时间成为150秒左右的方式,将拉伸层叠膜浸渍到包含碘和碘化钾的30℃的染色溶液中,对树脂层进行染色处理,接下来,用10℃的纯水冲洗多余的染色溶液。接下来,以停留时间成为600秒的方式,将拉伸层叠膜浸渍到包含硼酸和碘化钾的76℃的交联溶液中,进行交联处理,得到偏光性层叠膜。然后,用10℃的纯水洗涤偏光性层叠膜4秒,于80℃干燥300秒。进而,将偏光性层叠膜进行卷绕,制作偏光性层叠膜卷。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拉伸层叠膜开卷时,在两端部和中央部均未确认到褶皱、松弛。

偏光性层叠膜中的第一涂布面上及第二涂布面上的偏光片层的宽度方向的平均厚度分别为5.8μm及5.8μm。此时,第一涂布面上及第二涂布面上的偏光片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分别地,D5e-D5c=-0.12μm及-0.09μm。将偏光性层叠膜所具有的2层偏光片层剥离而取出基材膜,结果,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D6e-D6c=0.91μm。偏光性层叠膜的宽度方向的总厚度的膜厚分布中,D7e-D7c=1.21μm。

将第二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剥离而去除,得到由基材/第一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这2层形成的偏光性层叠膜。分别切出所述偏光性层叠膜的两端部和中央部,制成样品。

利用带有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V7100),测定具有第一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的样品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使入射光从偏光片层侧射入。在第一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中,两端部的Ty中与中央部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c相比差值较大的一方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e为42.51%,此时,偏光度Py为99.983%。中央部的Tyc为42.34%,偏光度Py为99.978%。

另外,针对去除的第二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也同样地测定Ty。在第二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中,两端部的Ty中与中央部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c相比差值较大的一方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e为42.59%,此时,偏光度Py为99.980%。中央部的Tyc为42.52%,偏光度Py为99.981%。

因此,对于|Tye-Tyc|的值而言,在第一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中为0.17%,在第二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中为0.07%。

<偏光板的制作>

(6)粘接剂溶液的制备

将聚乙烯醇树脂粉末(KURARAY CO.,LTD.制“KL-318”,平均聚合度为1800)溶解于95℃的热水,制备浓度为3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在得到的水溶液中混合相对于聚乙烯醇树脂粉末2重量份为1重量份的交联剂(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rez Resin(注册商标)650”),制作粘接剂溶液。

从上述(5)中得到的偏光性层叠膜卷开卷而得到偏光性层叠膜,在两方的偏光片层上涂布上述粘接剂溶液,然后将对贴合面实施了皂化处理的保护膜〔由三乙酰纤维素(TAC)形成的透明保护膜(Konica Minolta Opto Products Co.,Ltd.制“KC4UY”),厚度为40μm〕贴合于各偏光片层。使其通过一对贴合辊间,将偏光片层与TAC膜压接,得到依序具有TAC膜/偏光片层/底涂层/基材膜/底涂层/偏光片层/TAC膜的贴合膜。在将偏光性层叠膜开卷时,在两端部·中央部均未确认到褶皱、松弛。

在贴合膜中的基材膜与底涂层之间进行剥离,将贴合膜分割成依序具有TAC膜/偏光片层/底涂层/基材膜的膜和依序具有底涂层/偏光片层/TAC膜的膜这2片膜。接下来,将基材膜剥离而去除,得到依序具有TAC膜/偏光片层/底涂层的偏光板。在上述剥离工序中,未发生膜的断裂等不良情况。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将基材膜变更成厚度为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以及,未在基材膜上形成底涂层,除此之外,同样地操作,制作单面层叠品。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平均厚度为9.5μm。此时,涂布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分布(WET膜厚)中,中央部比两端部(距边缘50mm的位置)厚约3.3%。另外,在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D1e-D1c=-0.32μm。

卷绕层叠膜而得到层叠膜卷,然后,从层叠膜卷开卷而得到层叠膜。此时,在层叠膜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未确认到褶皱、松弛,在宽度方向中央部确认到松弛。

[比较例1]

·单面层叠品

实施例1中,未特别地实施涂布层的膜厚分布(WET膜厚)的控制,除此之外,同样地操作,制作单面层叠品。此时,涂布层的膜厚在宽度方向上变得大致平坦。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平均厚度为9.7μm。

此时,在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D1e-D1c=0.68μm。

·两面层叠品

进而,针对基材膜的与形成了上述树脂层的面(第一涂布面)呈相反侧的面(第二涂布面),并未特别地实施涂布层的膜厚分布(WET膜厚)的控制,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形成树脂层,制造层叠膜(两面层叠品)。而后,卷绕层叠膜,得到层叠膜卷。此时,第二涂布面上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平均厚度为9.8μm。另外,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D1e-D1c=0.64μm。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将层叠膜进行拉伸而制造拉伸层叠膜。进而,卷绕拉伸层叠膜,得到拉伸层叠膜卷。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层叠膜开卷时,仅在层叠膜的两端部确认到松弛。

拉伸层叠膜的第一涂布面上及第二涂布面上的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平均厚度分别为4.8μm及4.8μm。此时,第一涂布面上及第二涂布面上的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分别地,D2e-D2c=0.28μm及0.37μm。将拉伸层叠膜所具有的2层树脂层剥离而取出基材膜,结果,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D3e-D3c=1.47μm。拉伸层叠膜的宽度方向的总厚度的膜厚分布中,D4e-D4c=2.28μm。

接下来,实施例1中,使拉伸层叠膜在染色溶液中的停留时间为170秒左右,除此之外,同样地操作,从拉伸层叠膜卷开卷而得到拉伸层叠膜,实施染色工序及交联工序,制造偏光性层叠膜。而后,卷绕偏光性层叠膜,得到偏光性层叠膜卷。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拉伸层叠膜开卷时,仅在拉伸层叠膜的两端部确认到松弛。偏光性层叠膜的第一涂布面上及第二涂布面上的偏光片层的宽度方向的平均厚度分别为5.9μm及5.9μm。

此时,第一涂布面上及第二涂布面上的偏光片层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分别地,D5e-D5c=0.27μm及0.28μm。将偏光性拉伸层叠膜所具有的2层偏光片层剥离而取出基材膜,结果,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膜厚分布中,D6e-D6c=1.3μm。偏光性层叠膜的宽度方向的总厚度的膜厚分布中,D7e-D7c=2.11μm。

将第二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剥离并去除,制作由基材/第一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这2层形成的偏光性层叠膜。分别切割所述偏光性层叠膜的两端部和中央部,制成样品。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测定具有第一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的样品的Ty。

第一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中,两端部的Ty中与中央部的Tyc相比差值较大的一方的Tye为41.52%,此时,偏光度Py为99.997%。中央部的Tyc为41.10%,偏光度Py为99.998%。

另外,针对去除的第二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也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Ty。

在第二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中,两端部的Ty中与中央部的Tyc相比差值较大的一方的Tye为41.42%,此时,偏光度Py为99.998%。中央部的Tyc为40.94%,偏光度Py为99.998%。

因此,对于|Tye-Tyc|的值而言,在第一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中,为0.42%,在第二涂布面侧的偏光片层中,为0.48%。

从偏光性层叠膜卷开卷而得到偏光性层叠膜,结果,在宽度方向两端部确认到松弛。在偏光性层叠膜中的2层偏光片层上涂布粘接剂溶液,想要贴合保护膜,但松弛部分形成褶皱,未能贴合保护膜。

将实施例1及2以及比较例1的结果示于表1~3。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中的数值的单位为μm。像这样,本发明中,在拉伸工序及染色工序中,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松弛得到抑制,可稳定地制造偏光板,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的光学特性均匀。

表1

表2

表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在长尺寸状的层叠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不易产生褶皱、松弛,可减少无法成为产品的部分的面积。另外,可得到宽度方向上的光学特性均匀的偏光板。此外,可将保护膜容易地贴合于偏光性层叠膜,可稳定地制造偏光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