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光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1863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光的背光模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光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的遮光胶3容易被下玻璃5带起,导致漏光。为了解决显示屏的漏光问题,一般是在背光模组组装完成后,手动揭开遮光胶3并在遮光胶3尾部加贴一条绝缘PET条10,如图2所示,来防止遮光胶3被下玻璃5带起,但这样会大大的增加人工和材料成本,且作业过程中容易把异物带到遮光胶上。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可以防漏光,且成本较低的背光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光的背光模组,其可有效防止漏光,且降低了人工和材料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漏光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导光板的入光侧设置有LED灯条,导光板的上方设置有遮光胶,遮光胶的上表面设置有离形膜,离形膜包括安装时需揭掉的揭取部和设置在靠近LED灯条一侧的预留部。

其中,离形膜在靠近LED灯条的一侧设置有两条冲压线,两条冲压线将离形膜分隔成一个揭取部和两个预留部。

其中,揭取部包括本体部和设置在两条冲压线之间的手揭部。手揭部的设置,使得揭掉揭取部时更加方便。

其中,遮光胶的上方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下偏光片和下玻璃,下玻璃的宽度、遮光胶的宽度均大于下偏光片的宽度,预留部位于下玻璃的下方且位于下偏光片的外侧,可防止遮光胶被下玻璃粘起而导致漏光。

其中,导光板的周侧设置有胶框,LED灯条位于胶框与导光板的入光侧之间。

其中,遮光胶的下表面粘贴在导光板、LED灯条和胶框上。

其中,导光板的下方设置有反射片。

其中,下玻璃的上方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上玻璃和上偏光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遮光胶安装时,将其上表面的离形膜的揭取部揭掉,保留预留部,可以解决遮光胶被下玻璃粘起而导致的漏光及难返修的问题,相对现有技术减少了贴PET条的步骤,降低了人工和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一的结构示意图(存在漏光现象)。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二的结构示意图(贴PET条防漏光)。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形膜与遮光胶的配合示意图(揭取前)。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形膜与遮光胶的配合示意图(揭取后)。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导光板;2-LED灯条;3-遮光胶;31-离形膜;311-揭取部;3111-本体部;3112-手揭部;312-预留部;313-冲压线;4-下偏光片;5-下玻璃;6-胶框;7-反射片;8-上玻璃;9-上偏光片;

10-PET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防漏光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导光板1的入光侧设置有LED灯条2,导光板1的上方设置有遮光胶3,遮光胶3的上表面设置有离形膜31,离形膜31包括安装时需揭掉的揭取部311和设置在靠近LED灯条2一侧的预留部312。遮光胶3安装时,将其上表面的离形膜31的揭取部311揭掉,保留预留部312,可有效防止漏光,相对现有技术减少了贴PET条10的步骤,降低了人工和材料成本

本实施例中,离形膜31在靠近LED灯条2的一侧设置有两条冲压线313,两条冲压线313将离形膜31分隔成一个揭取部311和两个预留部312,揭取部311包括本体部3111和设置在两条冲压线313之间的手揭部3112。手揭部3112的设置,使得揭掉揭取部311时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遮光胶3的上方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下偏光片4和下玻璃5,下玻璃5的宽度、遮光胶3的宽度均大于下偏光片4的宽度,预留部312位于下玻璃5的下方且位于下偏光片4的外侧,可防止遮光胶3被下玻璃5粘起而导致漏光。

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的周侧设置有胶框6,LED灯条2位于胶框6与导光板1的入光侧之间,遮光胶3的下表面粘贴在导光板1、LED灯条2和胶框6上。

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的下方设置有反射片7,下玻璃5的上方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上玻璃8和上偏光片9。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