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290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包括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上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均需要一条走线,每条走线均需要与从信号源引出的一条信号输出线以及一个管脚连接,这样,信号源可以将其输出的信号输入到与每个触控电极连接的信号输出线,从而该信号可以输入到各触控电极。

然而,通常情况下,触控面板上包括很多触控电极,由于每个触控电极都需要一个管脚和一条信号输出线,这就导致触控面板与信号源连接的台阶处引线较多,而且管脚较多,占用了大量台阶空间,不利于窄台阶化。因此,可以将多个触控电极连接至同一管脚,但是不能满足连接至同一管脚的多个触控电极需要在不同时间得到信号的需求,因此驱动信号源输出信号的灵活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满足连接至同一管脚的多个触控电极需要在不同时间得到信号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触控电极层和多条引线,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每个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一条所述引线的第一端连接;

多路复用电路,包括多个开关以及至少一条时钟信号线;

其中,每个开关包括控制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出端与对应的所述引线的第二端连接;每个所述开关的控制端与对应的时钟信号线连接,且所述多个开关中存在至少两个开关对应一个时钟信号线。

进一步的,每个开关还包括信号输入端,至少两个所述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并与信号源连接。

进一步的,连接同一信号源的至少两个所述开关不相邻。

进一步的,连接同一信号源的各开关均不相邻。

进一步的,若开关的数目为K,每m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第i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第i+2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第i+2m-2个开关的信号线输入端互相电连接,并连接到同一信号源;

i取1,2,2m+1,2m+2,4m+1,4m+2,……,且满足i+2m-2≤y,

进一步的,若开关的数目为K,每m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每n个开关对应一个时钟信号线,时钟信号线的总数量等于m;其中,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则第1个开关的控制端、第m+1个开关的控制端、第2m+1个开关的控制端、……、第K-m+1个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条时钟信号线连接,第2个开关的控制端、第m+2个开关的控制端、第2m+2个开关的控制端、……、第K-m个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二条时钟信号线连接,以此类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触控电极层和多条引线,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每个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一条所述引线的第一端连接;

多路复用电路,包括多个开关以及至少一条时钟信号线;

其中,每个开关包括控制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出端与对应的所述引线的第二端连接;每个所述开关的控制端与对应的时钟信号线连接,且所述多个开关中存在至少两个开关对应一个时钟信号线。

进一步的,每个开关还包括信号输入端,至少两个所述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并与信号源连接。

进一步的,连接同一信号源的至少两个所述开关不相邻。

进一步的,连接同一信号源的各开关均不相邻。

进一步的,若开关的数目为K,每m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第i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第i+2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第i+2m-2个开关的信号线输入端互相电连接,并连接到同一信号源;

i取1,2,2m+1,2m+2,4m+1,4m+2,……,且满足i+2m-2≤y,

进一步的,若开关的数目为K,每m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每n个开关对应一个时钟信号线,时钟信号线的总数量等于m;其中,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则第1个开关的控制端、第m+1个开关的控制端、第2m+1个开关的控制端、……、第K-m+1个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条时钟信号线连接,第2个开关的控制端、第m+2个开关的控制端、第2m+2个开关的控制端、……、第K-m个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二条时钟信号线连接,以此类推。

进一步的,各触控电极在显示阶段均复用为公共电极。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多路复用电路,可以实现时钟信号线的复用,多个触控电极可以连接至同一时钟信号线,从而可以兼顾触控电极的同时驱动和分时驱动,将可以同时驱动的触控电极连接至同一时钟信号线,将分时驱动的触控电极连接至不同的时钟信号线,从而可以满足连接至同一管脚的多个触控电极需要在不同时间得到信号的需求,提升了驱动信号源输出信号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一种结构示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触控电极排布示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在该衬底基板上的触控电极层和多条引线,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与对应的一条所述引线的第一端连接;

多路复用电路,包括多个开关以及至少一条时钟信号线;

其中,每个开关包括控制端和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出端与对应的引线的第二端连接;每个开关的控制端与对应的时钟信号线连接,且多个开关中存在至少两个开关对应一个时钟信号线。

进一步的,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中,每个开关还可以包括信号输入端,至少两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并与信号源连接,也即,多个触控电极中存在至少两个触控电极连接至同一信号源。

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中,连接同一信号源的至少两个开关可以不相邻,也即,连接至同一信号源的一个或多个触控电极中,存在至少两个触控电极是不相邻的。

更具体的,连接同一信号源的各开关均不相邻。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中,假设开关的数目为K,每m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则第i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第i+2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第i+2m-2个开关的信号线输入端互相电连接,并连接到同一信号源。

其中,i取1,2,2m+1,2m+2,4m+1,4m+2,……,且满足i+2m-2≤y,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源是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产生并输出给各触控电极的,在IC安装之前,需要检查触控面板中的各触控电极是否存在短路问题。由于短路有可能会在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上出现,因此如果当相邻两个触控电极出现短路问题时,如果将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连接至同一信号源(即两个触控电极中各触控电极对应的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至同一信号源),则在信号源输出信号后,这两个触控电极上信号的极性是相同的,在信号源输出信号给两个触控电极之后,无法通过对比两个触控电极上的显示图像来判断哪个触控电极出现短路问题。相反的,如果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相邻两个触控电极连接不同的信号源,这两个触控电极上的信号的极性不同,在不同的信号源分别输出信号给对应的触控电极之后,可以通过对比两个触控电极上的显示图像来判断哪个触控电极出现短路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同一信号源的开关不相邻,可以降低连接至同一信号源的不同触控电极在进行短路测试时存在的上述不良影响,提高了触控电极短路测试时的测试效率和准确率。

进一步的,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中,若开关的数目为K,每m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每n个开关对应一个时钟信号线,时钟信号线的总数量等于m;其中,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则第1个开关的控制端、第m+1个开关的控制端、第2m+1个开关的控制端、……、第K-m+1个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条时钟信号线连接,第2个开关的控制端、第m+2个开关的控制端、第2m+2个开关的控制端、……、第K-m个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二条时钟信号线连接,以此类推。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中,上述开关可以利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管实现,相应的,开关的控制端可以是CMOS管的栅极,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可以是CMOS管的漏极,开关的信号输入端可以是CMOS管的源极,或者,开关的控制端可以是CMOS管的栅极,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可以是CMOS管的源极,开关的信号输入端可以是CMOS管的漏极。

或者,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中,上述开关也可以利用薄膜晶体管实现。相应的,开关的控制端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开关的信号输入端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开关的控制端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开关的信号输入端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漏极。

请参考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一种结构示例图,如图1所示,该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1,设置在该衬底基板101上的触控电极层和6条引线S11~S16,触控电极层包括6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TP1~TP6,每个触控电极与对应的一条引线的第一端连接。具体的,触控电极TP1与引线S11连接,触控电极TP2与引线S12连接,触控电极TP3与引线S13连接,触控电极TP4与引线S14连接,触控电极TP5与引线S15连接,触控电极TP6与引线S16连接。

如图1所示,该触控面板中还包括多路复用电路100,该多路复用电路100包括:6个开关SW11~SW16以及3条时钟信号线Clock1~Clock3。

每个开关均包括控制端、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与对应的引线的第二端连接。具体的,如图1所示,开关SW11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1连接,开关SW12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2连接,开关SW13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3连接,开关SW14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4连接,开关SW15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5连接,开关SW16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6连接。

如图1所示,开关SW11的控制端、开关SW14的控制端都与时钟信号线Clock1连接,开关SW12的控制端、开关SW15的控制端都与时钟信号线Clock2连接,开关SW13的控制端、开关SW16的控制端都与时钟信号线Clock3连接。

如图1所示,开关SW11的信号输入端、开关SW13的信号输入端和开关SW15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并通过信号输出线1与信号源10连接。开关SW12的信号输入端、开关SW14的信号输入端和开关SW16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并通过信号输出线2与信号源20连接。

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中,连接至信号源10的开关SW11、开关SW13、开关SW15各不相邻,连接至信号源20的开关SW12、开关SW14、开关SW16也各不相邻,这样,相邻的触控电极连接不同的信号源,使得相邻的触控电极上的信号极性不同。从而可以避免相邻的触控电极存在短路问题时,由于连接同一信号源而无法被测试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个触控电极连接至同一信号源时对触控电极的短路测试的影响。

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中,时钟信号线Clock1上输入时钟脉冲信号后,时钟脉冲信号到达与时钟信号线Clock1连接的开关SW11的栅极和开关SW14的栅极,开关SW11和开关SW14导通,开关导通后,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SW11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到开关SW11,然后通过开关SW11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至触控电极TP1,同时,信号源20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SW14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到开关SW14,然后通过开关SW14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至触控电极TP4。

同理,时钟信号线Clock2上输入时钟脉冲信号后,时钟脉冲信号到达与时钟信号线Clock2连接的开关SW12的栅极和开关SW15的栅极,开关SW12和开关SW15导通,开关导通后,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SW12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到开关SW12,然后通过开关SW12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至触控电极TP2,同时,信号源20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SW15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到开关SW15,然后通过开关SW15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至触控电极TP5。

以及,时钟信号线Clock3上输入时钟脉冲信号后,时钟脉冲信号到达与时钟信号线Clock3连接的开关SW13的栅极和开关SW16的栅极,开关SW13和开关SW16导通,开关导通后,信号源10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SW13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到开关SW13,然后通过开关SW13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至触控电极TP3,同时,信号源20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SW16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到开关SW16,然后通过开关SW16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至触控电极TP6。

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中,触控电极的数目等于开关的数目K,K=6,其中,每m=3个触控电极共用一个信号源,共用一条信号输出线,信号源和信号输出线的数量均等于个,如信号源10和信号源20,信号输出线1和信号输出线2,也即,每3个触控电极共用IC上的一个管脚,触控电极TP1、触控电极TP3和触控电极TP5共用信号源10,触控电极TP2、触控电极TP4和触控电极TP6共用信号源20,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示例,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仅示出6个触控电极,实际上,触控面板上的触控电极的数量远远大于6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触控面板上触控电极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多个触控电极共用同一信号源,即连接至同一管脚,信号源10可以通过一条信号输出线1和一个管脚,将信号输出到各引线上,因此与现有技术中每一条引线都需要一个信号输出线和一个管脚的触控面板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减少了触控电极与信号源连接的台阶处信号输出线的数量和管脚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台阶空间,有利于窄台阶化。现有技术中,如果有6个触控电极,则需要存在6个信号源,6个管脚,需要6条信号输出线,而以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6个触控电极,可以共用2个信号源,2个管脚,需要2条信号输出线,将信号输出线和管脚的数量都降低到现有技术的1/3,大大减少了触控电极与信号源连接的台阶处引线数量和管脚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为了可以兼顾触控电极的同时驱动和分时驱动,将可以同时驱动的触控电极连接至同一时钟信号线,将分时驱动的触控电极连接至不同的时钟信号线,从而可以满足连接至同一管脚的多个触控电极需要在不同时间得到信号的需求,提升了驱动信号源输出信号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给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在该衬底基板上的触控电极层和多条引线,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与对应的一条所述引线的第一端连接;

多路复用电路,包括多个开关以及至少一条时钟信号线;

其中,每个开关包括控制端和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出端与对应的引线的第二端连接;每个开关的控制端与对应的时钟信号线连接,且多个开关中存在至少两个开关对应一个时钟信号线。

进一步的,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中,每个开关还可以包括信号输入端,至少两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并与信号源连接,也即,多个触控电极中存在至少两个触控电极连接至同一信号源。

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中,连接同一信号源的至少两个开关可以不相邻,也即,连接至同一信号源的一个或多个触控电极中,存在至少两个触控电极是不相邻的。

更具体的,连接同一信号源的各开关均不相邻。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中,假设开关的数目为K,每m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则第i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第i+2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第i+2m-2个开关的信号线输入端互相电连接,并连接到同一信号源。

其中,i取1,2,2m+1,2m+2,4m+1,4m+2,……,且满足i+2m-2≤y,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源是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产生并输出给各触控电极的,在IC安装之前,需要检查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各触控电极是否存在短路问题。由于短路有可能会在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上出现,因此如果当相邻两个触控电极出现短路问题时,如果将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连接至同一信号源(即两个触控电极中各触控电极对应的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至同一信号源),则在信号源输出信号后,这两个触控电极上信号的极性是相同的,在信号源输出信号给两个触控电极之后,无法通过对比两个触控电极上的显示图像来判断哪个触控电极出现短路问题。相反的,如果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相邻两个触控电极连接不同的信号源,这两个触控电极上的信号的极性不同,在不同的信号源分别输出信号给对应的触控电极之后,可以通过对比两个触控电极上的显示图像来判断哪个触控电极出现短路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同一信号源的开关不相邻,可以降低连接至同一信号源的不同触控电极在进行短路测试时存在的上述不良影响,提高了触控电极短路测试时的测试效率和准确率。

进一步的,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中,若开关的数目为K,每m个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每n个开关对应一个时钟信号线,时钟信号线的总数量等于m;其中,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则第1个开关的控制端、第m+1个开关的控制端、第2m+1个开关的控制端、……、第K-m+1个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条时钟信号线连接,第2个开关的控制端、第m+2个开关的控制端、第2m+2个开关的控制端、……、第K-m个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二条时钟信号线连接,以此类推。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中,上述开关可以利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管实现,相应的,开关的控制端可以是CMOS管的栅极,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可以是CMOS管的漏极,开关的信号输入端可以是CMOS管的源极,或者,开关的控制端可以是CMOS管的栅极,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可以是CMOS管的源极,开关的信号输入端可以是CMOS管的漏极。

或者,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中,上述开关也可以利用薄膜晶体管实现。相应的,开关的控制端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开关的信号输入端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开关的控制端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开关的信号输入端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的漏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源既能够向外输出显示信号,也可以向外输出触控探测信号,并且,信号源可以通过一个信号输出线将显示信号和触控探测信号输出。

当触控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时段时,向时钟信号线输入显示时钟脉冲信号,然后与该时钟信号线相连接的开关的导通,信号源输出的显示信号通过信号输出线到达该开关后,可以进一步通过开关与触控电极之间的引线,到达触控电极,从而触控显示面板处于显示阶段。

当触控显示面板处于触控探测时段时,向时钟信号线输入触控时钟脉冲信号,然后与该时钟信号线相连接的开关的导通,信号源输出的触控探测信号通过信号输出线到达该开关后,可以进一步通过开关与触控电极之间的引线,到达触控电极,从而触控显示面板处于触控探测阶段。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各触控电极在显示阶段均复用为公共电极。因此,显示和触控探测需要采用分时驱动的方法。

请参考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例图,如图2所示,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201,设置在该衬底基板201上的触控电极层和8条引线S11~S18,触控电极层包括8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TP1~TP8,每个触控电极与对应的一条引线的第一端连接。具体的,触控电极TP1与引线S11连接,触控电极TP2与引线S12连接,触控电极TP3与引线S13连接,触控电极TP4与引线S14连接,触控电极TP5与引线S15连接,触控电极TP6与引线S16连接,触控电极TP7与引线S17连接,触控电极TP8与引线S18连接。

如图2所示,该触控显示面板中还包括多路复用电路200,该多路复用电路100包括:8个开关SW11~SW18以及4条时钟信号线Clock1~Clock4。

每个开关均包括控制端、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与对应的引线的第二端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开关SW11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1连接,开关SW12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2连接,开关SW13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3连接,开关SW14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4连接,开关SW15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5连接,开关SW16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6连接,开关SW17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7连接,开关SW18的信号输出端与引线S18连接。

如图2所示,开关SW11的控制端、开关SW15的控制端都与时钟信号线Clock1连接,开关SW12的控制端、开关SW16的控制端都与时钟信号线Clock2连接,开关SW13的控制端、开关SW17的控制端都与时钟信号线Clock3连接,开关SW14的控制端、开关SW18的控制端都与时钟信号线Clock4连接。

如图2所示,开关SW11的信号输入端、开关SW13的信号输入端、开关SW15的信号输入端和开关SW17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并通过信号输出线3与信号源30连接。开关SW12的信号输入端、开关SW14的信号输入端、开关SW16的信号输入端和开关SW18的信号输入端互相电连接,并通过信号输出线4与信号源40连接。

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连接至信号源30的开关SW11、开关SW13、开关SW15和开关SW17各不相邻,连接至信号源40的开关SW12、开关SW14、开关SW16和开关SW18也各不相邻,这样,相邻的触控电极连接不同的信号源,使得相邻的触控电极上的信号极性不同。从而可以避免相邻的触控电极存在短路问题时,由于连接同一信号源而无法被测试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个触控电极连接至同一信号源时对触控电极的短路测试的影响。

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时钟信号线Clock1上输入时钟脉冲信号后,时钟脉冲信号到达与时钟信号线Clock1连接的开关SW11的栅极和开关SW15的栅极,开关SW11和开关SW15导通,开关导通后,信号源30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SW11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到开关SW11,然后通过开关SW11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至触控电极TP1,同时,信号源30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SW15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到开关SW15,然后通过开关SW15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至触控电极TP5。

同理,时钟信号线Clock2上输入时钟脉冲信号后,时钟脉冲信号到达与时钟信号线Clock2连接的开关SW12的栅极和开关SW16的栅极,开关SW12和开关SW16导通,开关导通后,信号源40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SW12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到开关SW12,然后通过开关SW12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至触控电极TP2,同时,信号源40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SW16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到开关SW16,然后通过开关SW16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至触控电极TP6。

以及,时钟信号线Clock3上输入时钟脉冲信号后,时钟脉冲信号到达与时钟信号线Clock3连接的开关SW13的栅极和开关SW17的栅极,开关SW13和开关SW17导通,开关导通后,信号源30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SW13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到开关SW13,然后通过开关SW13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至触控电极TP3,同时,信号源30输出的信号通过开关SW17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到开关SW17,然后通过开关SW17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至触控电极TP7。

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数目等于开关的数目K,K=8,其中,每m=4个触控电极共用一个信号源,共用一条信号输出线,信号源和信号输出线的数量均等于个,如信号源30和信号源40,信号输出线3和信号输出线4,也即,每4个触控电极共用IC上的一个管脚,触控电极TP1、触控电极TP3、触控电极TP5和触控电极TP7共用信号源30,触控电极TP2、触控电极TP4、触控电极TP6和触控电极TP8共用信号源40,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示例,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仅示出8个触控电极,实际上,触控显示面板上的触控电极的数量远远大于8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触控显示面板上触控电极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多个触控电极共用同一信号源,即连接至同一管脚,信号源30可以通过一条信号输出线3和一个管脚,将信号输出到各引线上,因此与现有技术中每一条引线都需要一个信号输出线和一个管脚的触控显示面板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减少了触控电极与信号源连接的台阶处信号输出线的数量和管脚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台阶空间,有利于窄台阶化。现有技术中,如果有8个触控电极,则需要存在8个信号源,8个管脚,需要8条信号输出线,而以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8个触控电极,可以共用2个信号源,2个管脚,需要2条信号输出线,将信号输出线和管脚的数量都降低到现有技术的1/4,大大减少了触控电极与信号源连接的台阶处引线数量和管脚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为了可以兼顾触控电极的同时驱动和分时驱动,将可以同时驱动的触控电极连接至同一时钟信号线,将分时驱动的触控电极连接至不同的时钟信号线,从而可以满足连接至同一管脚的多个触控电极需要在不同时间得到信号的需求,提升了驱动信号源输出信号的灵活性。

另外,请参考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例图,如图3所示,该触控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彩膜基板301、阵列基板302和液晶层303,彩膜基板301和阵列基板302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在彩膜基板301和阵列基板302之间。上述触控电极层可以设置于彩膜基板301上,或者,也可以设置于阵列基板302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上,通常包括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中设置一个薄膜晶体管和与该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像素电极,每条栅线与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每条数据线与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而在彩膜基板或阵列基板上可以设置有公共电极。在显示阶段,在对应的栅线的控制下,像素单元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对应的数据线通过薄膜晶体管向漏极对应的像素电极实施充放电,公共电极则接收一恒定的公共电压信号,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驱动液晶旋转,以达到显示功能。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触控电极可以在显示阶段均复用为公共电极。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可以为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块状电极,该阵列可以是x×p的阵列,其中x和p均为大于1的整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块状触控电极的具体形状不进行特别限定,可以是矩形、风车形或者任意不规则图形。请参考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触控电极排布示例图,如图4所示,触控电极TP可以为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块状电极,每个触控电极TP和一条引线S可以通过过孔H实现电连接。在触控阶段,多个触控电极TP可以通过自电容进行触控检测,即驱动芯片(未示出)的信号源向触控电极TP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并接收触控检测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请参考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例图,如图5所示,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500。需要说明的是,图5以手机作为显示装置为例进行示例,但显示装置并不限制为手机,具体的,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MP4播放器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