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设备及其齿轮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0328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VR设备及其齿轮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R设备及其齿轮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设备,即VR显示器,VR显示器是利用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集合的产品,是借助计算机及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手段,在增强显示、虚拟现实以及立体显示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目前,市场上的VR显示器都是采用蜗杆或皮带的传动方式来进行调焦,这种蜗杆或皮带的传动方式的零件个数较多、蜗杆及皮带的生产工艺复杂,从而导致零件成本及装配成本较高,而在零件个数多的情况下,装配失效风险也会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VR设备及其齿轮传动装置,所述齿轮传动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齿轮传动装置,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第四转轮、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

所述第一转轮包括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一端的第一左齿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的第一右齿轮;

所述第三转轮包括第三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一端的第一前齿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另一端的第一后齿轮,所述第一右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左齿轮与所述第一前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后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所述第二转轮包括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一端的第二左齿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的第二右齿轮;

所述第四转轮包括第四转轴、设置于所述第四转轴一端的第二前齿轮及设置于所述第四转轴另一端的第二后齿轮,所述第二左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右齿轮与所述第二前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后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为了增加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四转轴垂直。

为了增加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平行。

为了进一步增加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关于所述第一齿轮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转轮与所述第四转轮关于所述第一齿轮对称。

为了便于用户操作,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装置还包括轮盘,所述轮盘包括转盘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转盘垂直,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为了进一步提升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三齿条及第四齿条,所述第三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三齿条啮合;所述第四齿轮设置于所述第四转轴上,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四齿条啮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VR设备,所述VR设备包括前壳、后壳及如上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固定于所述前壳上,所述第一齿轮、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第四转轮装设于所述后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装置还包括轮盘,所述轮盘包括转盘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转盘垂直,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后壳上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转盘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第四转轮、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第一齿轮通过与第一右齿轮啮合带动第一转轮转动,第一转轮通过第一左齿轮与第一前齿轮啮合带动第三转轮转动,第三转轮通过第一后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带动第一齿条运动;同理,第一齿轮通过与第二左齿轮啮合带动第二转轮转动,第二转轮通过第二右齿轮与第二前齿轮啮合带动第四转轮转动,第四转轮通过第二后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带动第二齿条运动。整个齿轮传动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靠性和稳定性更强。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为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VR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齿轮传动装置与前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齿轮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

参照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VR设备包括前壳1、后壳2及齿轮传动装置3。前壳1用于固定移动终端4,例如,手机。前壳1与后壳2活动连接并相互扣合形成一容置空间,齿轮传动装置3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参照图3,齿轮传动装置3包括第一齿轮30、第一转轮31、第二转轮32、第三转轮33、第四转轮34、第一齿条35及第二齿条36。其中,第一齿条35和第二齿条36均为条形齿轮。第一转轮31包括第一转轴31a、设置于第一转轴31a一端的第一左齿轮31b及设置于第一转轴31a另一端的第一右齿轮31c。第三转轮33包括第三转轴33a、设置于第三转轴33a一端的第一前齿轮33b及设置于第三转轴33a另一端的第一后齿轮33c,第一齿轮30、第一左齿轮31b、第一右齿轮31c、第一前齿轮33b均为伞形齿轮,第一右齿轮31c与第一齿轮30啮合,第一左齿轮31b与第一前齿轮33b啮合,第一后齿轮33c与第一齿条35啮合。

第二转轮32包括第二转轴32a、设置于第二转轴32a一端的第二左齿轮32b及设置于第二转轴32a另一端的第二右齿轮32c。第四转轮34包括第四转轴34a、设置于第四转轴34a一端的第二前齿轮34b及设置于第四转轴34a另一端的第二后齿轮34c,第二左齿轮32b、第二右齿轮32c、第二前齿轮34b均为伞形齿轮,第二左齿轮32b与第一齿轮30啮合,第二右齿轮32c与第二前齿轮34b啮合,第二后齿轮34c与第二齿条36啮合。

第一齿轮30转动时分别通过第一右齿轮31c、第二左齿轮32b带动第一转轮31、第二转轮32转动,第一转轮31、第二转轮32再分别通过第一左齿轮31b、第二右齿轮32c与第一前齿轮33b、第二前齿轮34b的啮合带动第三转轮33、第四转轮34转动,第三转轮33、第四转轮34再分别通过第一后齿轮33c、第二后齿轮34c与第一齿条35、第二齿条36啮合带动第一齿条35、第二齿条36的运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齿条35和第二齿条36固定于前壳1上,第一齿轮30、第一转轮31、第二转轮32、第三转轮33、第四转轮34装设于后壳2上,后壳2上分别设置有供第一转轮31、第二转轮32、第三转轮33、第四转轮34转动的凹槽(图未标)。第一后齿轮33c、第二后齿轮34c与第一齿条35、第二齿条36啮合带动第一齿条35、第二齿条36的运动即带动前壳1运动。其中,第一齿条35和第二齿条36与前壳1垂直,第一齿条35和第二齿条36沿垂直于前壳1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前壳1朝着靠近后壳2或远离后壳2的方向移动。由于移动终端4固定在前壳1上,通过前壳1的移动便可以实现对VR设备的调焦,如图1、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前壳1上还开设有用于观看移动终端4的屏幕的左视孔11和右视孔12,左视孔11、右视孔12分别与用户的左眼、右眼对应。其中,第一齿轮30位于第一转轮31、第二转轮32的上方,第一转轮31位于右视孔12的上方,第二转轮32位于左视孔11的上方,第三转轮33位于右视孔12的右方,第四转轮34位于左视孔11的左方。这里,上方、下方、左方及右方是以VR设备佩戴于用户头上时,与用户的上方、下方、左方及右方一致。齿轮传动装置3在只包括第一齿条35和第二齿条36的情况下,优选的,第一齿条35设置于前壳1的右侧的中间,第二齿条36设置于前壳1的左侧的中间。

再次参照图3,为了增加整个齿轮传动装置3的可靠性,第一转轴31a与第三转轴33a垂直,第二转轴32a与第四转轴34a垂直。

为了增加整个齿轮传动装置3的稳定性,第一齿条35与第二齿条36平行。

为了进一步增加整个齿轮传动装置3的可靠性,第一转轮31与第二转轮32关于第一齿轮30对称,第三转轮33与第四转轮34关于第一齿轮30对称。

为了便于用户操作,齿轮传动装置3还包括轮盘37,轮盘37包括转盘37a和第二齿轮37b,第二齿轮37b与转盘37a垂直,第二齿轮37b与第一齿轮30啮合,转盘37a为圆形,转盘37a的边缘设置有齿纹,便于用户转动转盘37a,后壳2上开设有用于露出转盘37a的通孔21。

为了进一步提升稳定性,齿轮传动装置3还包括第三齿轮38、第四齿轮39、第三齿条40及第四齿条41,第三齿轮38设置于第三转轴33a上,第三齿轮38与第三齿条40啮合,第三齿轮38位于第一前齿轮33b与第一后齿轮33c之间。第四齿轮39设置于第四转轴34a上,第四齿轮39与第四齿条41啮合,第四齿轮39位于第二前齿轮34b与第二后齿轮34c之间。其中,第三齿条40和第四齿条41均为条形齿轮且均固定于前壳1上,第三齿条40与第一齿条35平行,第四齿条41与第二齿条36平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齿轮传动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靠性和稳定性更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