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光学膜、面发光体以及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493567阅读:来源:国知局
酯类、四(甲基)丙烯酸酯类、三(甲基)丙烯酸酯类、二(甲基)丙烯酸酯 类、二烯丙基类、(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聚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类、聚氨酯多官能(甲 基)丙烯酸酯类,更优选六(甲基)丙烯酸酯类、五(甲基)丙烯酸酯类、四(甲基)丙烯 酸酯类、三(甲基)丙烯酸酯类、二(甲基)丙烯酸酯类、聚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类、聚氨 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
[0051] 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总量中,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交联性单 体⑶的含有率优选为30~98质量%,更优选35~97质量%,进一步优选40~96质 量%。交联性单体(B)的含有率为30质量%以上时,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的交联性 和固化性优良,并且光学膜的耐溶剂性优良。另外,交联性单体(B)的含有率为98质量% 以下时,光学膜的柔软性优良。
[0052]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聚合引发剂(C),例如可举出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 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乙偶姻、苯偶酰、二苯甲酮、对甲氧基二苯甲酮、2, 2-二乙氧 基苯乙酮、α,二甲氧基苯基苯乙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甲基苯基乙醛酸酯、乙 基苯基乙醛酸酯、4, 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1-羟基环己基苯酮、2-羟基-2-甲 基-1-苯基丙烷-1-酮、2-乙基蒽醌等羰基化合物;四甲基秋兰姆单硫化物、四甲基秋兰姆 二硫化物等硫化合物类;2, 4, 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膦氧化物、苯甲酰基二乙氧基膦氧 化物等酰基膦氧化物类等。这些活性能量射线聚合引发剂(C)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 两种以上并用。在这些活性能量射线聚合引发剂(C)中,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的 处理性和固化性、光学膜的光透过性优良来看,优选羰基化合物、酰基膦氧化物类,更优选 羰基化合物。
[0053] 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总量中,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活性能量 射线聚合引发剂(C)的含有率优选为0. 1~10质量%,更优选0.5~8质量%,进一步优 选1~5质量%。活性能量射线聚合引发剂(C)的含有率为0. 1质量%以上时,活性能量 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的处理性和固化性优良。另外,活性能量射线聚合引发剂(C)的含有率 为10质量%以下时,光学膜的光透过性优良。
[0054]根据需要,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α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β中可 包含用于使光散射的微粒。 对于微粒,只要是具有可见光波长区域(大约400~700nm)的光扩散效果的微粒,就 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公知的微粒。微粒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并用。
[0055] 作为微粒的材料,例如可举出金、银、硅、铝、镁、锆、钛、锌、锗、铟、锡、锑、铈等金 属;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锗、氧化铟、氧化锡、铟锡氧化物、 氧化锑、氧化铈等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铝等金属氢氧化物;碳酸镁等金属碳酸化物;氮化硅 等金属氮化物;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硅酮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 等的树脂等。这些微粒的材料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并用。在这些微粒的材料 中,从制造光学膜时的处理性优良来看,优选硅、铝、镁、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铝、 碳酸镁、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硅酮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更优选 氧化硅、氧化铝、氢氧化铝、碳酸镁、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硅酮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 氰胺树脂、环氧树脂。
[0056] 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 5~20μm,更优选0· 7~15μm,进一步优选0· 8~ 10ym。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5μπι以上时,能使可见光波长区域的光有效地散射。另 外,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时,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混合时的流动性 优良。
[0057] 作为微粒的形状,例如,可举出球状、圆柱状、立方体状、长方体状、棱锥状、圆锥 状、星型状、圆环状、串珠状、粉末状、不定形状。这些微粒的形状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 将两种以上并用。在这些微粒的形状中,从能使可见光波长区域的光有效散射来看,优选球 状、立方体状、长方体状、棱锥状、星型状,更优选球状。
[0058] 从能使可见光波长区域的光有效散射来看,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100质 量%中,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α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β中的微粒的含有 率优选为1~50质量%,更优选5~40质量%。
[0059]根据需要,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α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β中还 可含有消泡剂、脱模剂、抗静电剂、流平剂、防污性提高剂、分散稳定剂、粘度调整剂等各种 添加剂等的其它成分。
[0060] 从制造光学膜时的处理性优良来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α和活性能量 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β的粘度优选为10~3000mPa·S,更优选20~2500mPa·S,进一步优 选 30 ~2000mPa·s。
[0061] 对于乳辊55,从光学膜的厚度变均匀方面来看,优选以一定压力朝着辊模51进行 按压。按压的压力值优选为5~200N,更优选10~100N。 在辊模51与基材22的汇集部、即由乳辊55和辊模51夹持基材22的部分,在工序C中 涂布于基材22的表面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α和在工序B中涂布于辊模51的外 周面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β交汇汇集,形成积聚液。对于这时的汇集程度,从抑 制气泡产生方面来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β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α的 质量比优选为β:α= 5~50 :50~95,更优选β:α= 10~40 :60~90。
[0062] 根据辊模51与乳辊55之间的距离即开口宽度以及从乳辊55朝向辊模51的压力, 可控制基层21的厚度。 基层21主要具有缓和伴随着固化时的聚合收缩等的应力、维持微透镜10的凸状的作 用。 基层21的厚度优选为1~60μm,更优选3~40μm,进一步优选5~30μm。基层21 的厚度为1μπι以上时,光学膜的处理性优良。另外,基层21的厚度为60μπι以下时,使用 光学膜的面发光体的光提取效率更优良。
[0063](工序Ε) 工序Ε是一种以下的工序: 在辊模51的外周面与基材22的表面之间夹持着在工序D中汇集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 性组合物α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β的状态下,向辊模51的外周面与基材22的 表面之间的区域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α和活性能量射线 固化性组合物β。
[0064]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例如,可举出紫外线、电子射线、X射线、红外线、可见光线等。 这些活性能量射线中,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性优良、能抑制光学膜的劣化 来看,优选紫外线、电子射线,更优选紫外线。
[0065](工序F) 工序F是从辊模51剥离由工序Ε所得固化物的工序。 在工序F中,为了易于从辊模51剥离固化物,可对辊模51进行剥离处理或使活性能量 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α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β中含有脱模剂。
[0066] 如上所得的固化物可作为配置有多个凸状微透镜的光学膜使用,适合用于各种用 途、特别是构成面发光体的用途。这时,可将固化物与基材22连接一体化的材料作为光学 膜利用,也可以将剥离去除基材22后的固化物作为光学膜利用。 从制造方法方面的观点来看,前者即将固化物与基材22连接一体化的材料作为光学 膜利用,由于其没有基材22的剥离工序,因而具有工序简单化的优点。
[0067](面发光体) 本发明的面发光体包含本发明的光学膜。 作为本发明的面发光体,例如可举出如图5所示的面发光体。 以下,对图5所示的面发光体进行说明,但基于本发明的面发光体并不限定于图5所示 的面发光体。
[0068] 图5所示的面发光体,其在有机EL发光元件40的玻璃基板41的表面上,通过胶 粘层30设置有光学膜20,其中,有机EL发光元件40是通过依次层积玻璃基板41、阳极42、 发光层43和阴极44而形成的。光学膜20由微透镜10、基层21和基材22的层积体所构 成,其中,微透镜10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构成。 在有机EL发光元件40设置了本发明光学膜20的面发光体,其光提取效率优良。 实施例
[0069]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被这些实施例限定。 另外,实施例中的"份"和" % "分别表示"质量份"和"质量% "。
[0070](微透镜内有无气泡的残留的评价) 用光学显微镜(机种名"VHX-900",基恩士株式会社制造)观察实施例和比较例所得的 光学膜的具备微透镜的面,并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A:整体上看不到气泡的残留B:部分地看得到气泡的残留 C:整体上看得到气泡的残留
[0071](面发光体的光提取效率的测定) 在由实施例和比较例所得的面发光体的发光面上配置开有直径10mm的孔的厚度 0. 1mm的遮光片,将其配置于积分球(蓝菲光学(Labsphere)公司制造,大小为6英寸)的 样品开口部。在这种状态下,米用分光测量仪(分光仪:机种名"PMA-12"(滨松光子学株 式会社制造,软件:软件名"PMA用基本软件U6039-013. 3. 1版"),对在构成面发光体的有 机EL发光元件通以10mA的电流进行点灯时的从遮光片的直径10mm孔射出的光进行测定, 并根据标准可见度曲线进行修正,算出面发光体的光子数。 将无光学膜而得的面发光体的光子数作为100%时的实施例和比较例所得的面发光体 的光子数的比例作为光提取效率。
[0072](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的制造) 在玻璃制的烧瓶中投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17. 6g(0. 7摩尔)和异氰脲酸酯型的六 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151. 2g(0. 3摩尔)、作为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丙烯酸 2-羟基丙酯128. 7g(0. 99摩尔)和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693g(l. 54摩尔)、作为催化剂的 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22.lg以及作为阻聚剂的氢醌单甲醚0. 55g,升温至75°C,保持至75°C 并继续搅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