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纤维新型高效宽频金属吸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747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纤维新型高效宽频金属吸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声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纤维新型高效宽频金属吸声装置。
背景技术
经济活动的增加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影响所引起的投诉在经济发达城市占各类环境投诉的50%以上。
吸声降噪是噪声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吸声材料为多孔纤维材料如玻璃棉、岩棉等,外加穿孔护面板,或双层微穿孔装置。多孔纤维材料具有吸声性能好的优点,中、高频可接近1.0,但存在耐候性差、吸声性能在受潮后将受到严重影响、以及长期使用纤维产生飞扬,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通常多孔纤维材料使用一段时间后需予以更换,且在生产、加工过程纤维也会危害人体。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纤维吸声材料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呈现逐步取代传统的多孔纤维材料的趋势。目前已发展的无纤维吸声材料主要有微穿孔吸声装置、铝纤维吸声材料、发泡铝吸声材料、泡沫玻璃、聚氨酯吸声泡沫等,这些吸声材料的吸声频带较窄,吸声系数较低,需要针对噪声源的频谱特性进行特别设计。双层微穿孔装置可解决传统纤维材料耐侯性和二次污染的问题,但吸声频带较窄,主要为低频,无规入射吸声系数峰值在0.6以下,通常用于噪声源以低频为主的情况。泡沫玻璃存在易碎的缺点,吸声系数在0.4~0.6,吸声频带较窄。聚氨酯吸声泡沫存在不能耐高温、耐候性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薄形、宽频带、高吸声系数、装置简单、易于清洁的非纤维新型高效宽频金属吸声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非纤维新型高效宽频金属吸声装置,由面板1、微穿孔板2、背板5、侧板6、顶板7、底板8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面板1、背板5、侧板6、顶板7、底板8相连组成箱体10,其中,面板1的两侧分别连接两块侧板6的一侧,两块侧板6的另一侧分别连接背板5的两侧,顶板7的四边分别连接面板1的顶边、两块侧板6的顶边和背板5的顶边,底板7的四边分别连接面板1的底边、两块侧板6的底边和底板5的底边;微穿孔板2嵌于两块侧板6之间,将箱体10分隔成二个空间,形成前空腔3、后空腔4,微穿孔板2上分布有微孔9。
本实用新型中,微孔9的孔径为0.1-2.0mm,微孔9所占的面积为微穿孔板2面积的0.1%~5%。
本实用新型中,面板1可以采用由泡沫金属或铝纤维材料,本实用新型厚度较小,可小于15cm,本实用新型结构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具有高吸声性能的装置。与传统吸声装置相比,不需要任何内填传统多孔纤维材料,加工、安装简便。
本实用新型分成前空腔3、后空腔4,空腔内不含任何常规多孔纤维材料,而且前空腔3与后空腔4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本实用新型具有吸声系数显著提高、吸声频带宽明显加宽的优点。在160Hz以上的频率范围内均具有优良的吸声性能,尤其200~1.25KHz的无规入射吸声性能接近1.0,优于或与等厚度的传统多孔纤维材料相当,能够适用于各种形式的交通噪声和其它绝大多数噪声源,噪声降低效果好。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吸声装置采用合金泡沫金属材料或铝纤维材料,因此具有易清洗、耐高温,并具有优越的耐侯性,可完全回收利用,完全避免了传统纤维材料存在的耐候性和二次污染的问题,具有优越的环保功能。
使用本实用新型只要将其安装到需要吸声处理的场所,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装置简单,薄形轻便,吸声性能优越,吸声系数大于0.6的吸声频带宽度接近4个倍频程,远大于微穿孔装置和其它目前开发的非纤维材料,适用面大,易清洗、耐高温,并具有优越的耐侯性,可完全回收利用,完全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问题,具有优越的环保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标号1为面板,2为微微穿孔板,3为前空腔,4为后空腔,5为背板,6为侧板,7为顶板,8为底板,9为微孔,10为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将面板1、背板5、侧板6、顶板7、底板8相连,组成箱体10装置,微穿孔板2嵌于二个侧板之间,形成前、后空腔。面板1采用1mm厚的泡沫金属材料或铝纤维材料,面板1的尺寸为1.5m长×1m宽,微穿孔板2的尺寸为1.5m长×1m宽,厚度为0.8mm,穿孔率为2%,微穿孔板2上分布有微孔9,微孔9有30000个,微孔9的孔径为1.0mm,前空腔3的厚度为7cm,后空腔4的厚度为7cm,背板5、顶板7、底板8和侧板2均采用1.5mm厚钢板或铝板,背板5的尺寸为1.5m长×1m宽,侧板2的尺寸为1.0m长×0.144m宽,顶板7和底板8的尺寸为1.5m长×0.144m宽,制成的箱体10厚度小于15cm。
权利要求1.一种非纤维新型高效宽频金属吸声装置,由面板(1)、微穿孔板(2)、背板(5)、侧板(6)、顶板(7)、底板(8)组成,其特征在于面板(1)、背板(5)、侧板(6)、顶板(7)、底板(8)相连组成箱体(10),其中,面板(1)的两侧分别连接两块侧板(6)的一侧,两块侧板(6)的另一侧分别连接背板(5)的两侧,顶板(7)的四边分别连接面板(1)的顶边、两块侧板(6)的顶边和背板(5)的顶边,底板(7)的四边分别连接面板(1)的底边、两块侧板(6)的底边和底板(5)的底边;微穿孔板(2)嵌于两块侧板(6)之间,将箱体(10)分隔成二个空间,形成前空腔(3)、后空腔(4),微穿孔板(2)上分布有微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纤维新型高效宽频金属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孔(9)的孔径为0.1-2.0mm,微孔(9)所占的面积为微穿孔板(2)面积的0.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声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纤维新型高效宽频金属吸声装置。由面板、侧板、顶板、底板、微穿孔板、背板组成,面板、背板、侧板、顶板、底板相连组成箱体,微穿孔板嵌于两块侧板间,将箱体分隔成二个空间,形成前、后空腔,微穿孔板上分布有微孔,微孔所占面积为微穿孔板面积的0.1%~5%,其孔径小于2.0mm。面板采用合金泡沫金属材料或铝纤维材料,背板采用钢板或铝板。前、后空腔的厚度可据实际情况调节,使用时只要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需要吸声处理的场所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薄形轻便,吸声性能优越,吸声系数大于0.6的吸声频带宽度接近4个倍频程,适用面广,易清洗、耐高温,并具有优越的耐候性,可完全回收利用,避免二次污染,具有优越的环保功能。
文档编号G10K11/16GK2857155SQ200520046598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7日
发明者俞悟周, 毛东兴, 王晨 申请人: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