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温板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7647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温板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温板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用灯,例如射灯常采用LED作为光源。LED因其光效高、光衰小、长寿命以及绿色环保,很受大众欢迎。各行各业纷纷加大研究力度,使得大功率LED工艺、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然而,高功率的LED照明也有材料发光效率不足、散热技术无法突破的瓶颈而影响其寿命。现在很多散热技术采用热管进行热传导实现散热,但是热管属于一维线性热传导,在大功率LED或其他大功率器件面前散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另外一些采用导热灯罩等结果的散热装置,效果也很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温板散热装置,其能够对发热体实现快速、均匀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均温板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均温板、散热组件、外壳、散热风扇、电源;所述第一均温板包括第一金属导热体、金属导热网、第一烧结毛细组织,第一金属导热体和金属导热网连接形成第一容纳空间,该第一烧结毛细组织固定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一金属导热体的外表面设有发热体;散热组件包括导热体和散热鳍片,导热体固定在金属导热网外表面,散热鳍片固定在导热体上;所述第一均温板、散热组件和电源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安装孔和若干个散热孔,安装孔和散热孔均位于散热鳍片的上方;散热风扇安装在安装孔上,散热风扇与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均温板,该第二均温板包括第二金属导热体、第二烧结毛细组织和第三金属导热体,所述第二金属导热体和第三金属导热体连接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烧结毛细组织固定在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二金属导热体固定伤金属导热网外表面,导热体固定在第三金属导热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烧结毛细组织为铜铝烧结组织。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所述电源、温度传感器和散热风扇均与单片机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壳内的温度,并发送温度信号至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用于根据温度信号判断到外壳内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散热风扇启动,并根据温度信号控制散热风扇的工作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烧结毛细组织为铜铝烧结组织。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第一均温板对发热体所散发的热量进行二维均匀散热,经过第一均温板散热后,剩余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组件,由散热组件进一步散热,经过散热组件之后的热量经过散热风扇进行散热,并通过散热孔排放至外部,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均温板散热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均温板散热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均温板散热装置的拆分示意图。

其中,1、外壳;11、安装孔;2、第一均温板;21、第一金属导热体;22、金属导热网;23、第一烧结毛细组织;3、散热组件;31、导热体;32、散热鳍片;4、散热风扇;5、第二均温板;51、第二金属导热体;52、第三金属导热体;53、第二烧结毛细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均温板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均温板2、散热组件3、外壳1、散热风扇4和电源(未图示)。其中,第一均温板2、散热组件3和电源均安装在外壳1内部。散热风扇4安装在外壳1上。

具体的,第一均温板2包括第一金属导热体21、金属导热网22、第一烧结毛细组织23,第一金属导热体21和金属导热网22连接形成第一容纳空间,该第一烧结毛细组织23固定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一金属导热体21的外表面设有发热体。第一均温板2的散热原理为气-液循环,第一容纳空间为一真空腔,真空腔的底部的液体收到发热体散热的热量快速蒸发为气体,气体上升至与金属导热网22接触,金属导热网22相对第一金属导热体21为第一均温板2的冷凝端,气体经过冷凝端的冷凝后冷却为液体,液体经过第一烧结毛细组织23回流至底部。当然,由于冷凝端设置为网状结构,部分气体会通过网孔进行向上运动至与其他部位接触再变为液体回流。

散热组件3包括导热体31和散热鳍片32,导热体固定在金属导热网22外表面,散热鳍片32固定在导热体31上;所述第一均温板2、散热组件3和电源均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外壳1上设有安装孔11和若干个散热孔,安装孔11和散热孔均位于散热鳍片32的上方,并且优先将散热孔设置在于安装孔11相对的位置;散热风扇4安装在安装孔11上,散热风扇4与电源电性连接。

经过网孔继续上升的气体上升至导热体的底面,将热量传递至导热体31,并且预冷变为液体,导热体31将热量通过散热鳍片32传递疏散,最后通过散热风扇4更进一步的散热,实现良好的散热功能。

本实施例的第一烧结毛细组织23为铜铝烧结组织。第一金属导热体21为铜导热体或者铝导热体。

进一步的,外壳1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和单片机(未图示),所述电源、温度传感器和散热风扇4均与单片机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壳1内的温度,并发送温度信号至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用于根据温度信号判断到外壳1内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散热风扇4启动,并根据温度信号控制散热风扇4的工作电压。

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外壳1内的温度状况,从而单片机根据温度高低的不同控制散热风扇4的开启或关闭,同时也控制散热风扇4的功率,以节省功耗,并且有效散热。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均温板5,该第二均温板5包括第二金属导热体51、第二烧结毛细组织53和第三金属导热体52,所述第二金属导热体51和第三金属导热体52连接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烧结毛细组织53固定在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二金属导热体51固定伤金属导热网22外表面,导热体固定在第三金属导热体52上。

通过第二均温板5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热量进行消散,并且未在第一均温板2去除的热量经过第二均温板5散热后基本能够完成冷热循环,更好的节省散热风扇4的功耗。

相应的,第二烧结毛细组织53也为铜铝烧结组织。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