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折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882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折弯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式金属折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折弯设备都是台式,体积大,笨重,耗能大、制造成本高,使用成本也高,不 适合小型机械加工使用。而且一般折弯机只能折角,不能折弧,既要折角又要折弧,则需两 种设备,这样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浪费时间。

发明内容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折弯设备,既能折角,又 能折弧,而且轻便、便携;环保、节能;经济、实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由压板、下弯轴、下弯轴手柄、间隙拉杆、上拉板、手柄、脚踏板、围板、 机身架等组成。设备的正面的平台边沿是直角,背面的平台边沿是圆弧,所以有着折角、折 弧的双重功能。 本实用新型折角时的流程为1、将要折角的金属板置放在平台上,并以平台边沿 为准,根据所要折角的大小,确定金属板伸出边沿尺寸;2、踏下踏板并一直踏住,使压板回 落到平台上,并将金属板压住压牢;3、握住上折板手柄,将上折板向上抬起,达到与平台平 行,使金属板折成90度角,或者根据所要折角角度(角度范围179度-31度),确定上折板 向上抬起的最终位置;4、松开踏板,压板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向上弹起恢复到空置状态; 拿出金属板,完成一个折角过程; 只要调换操作位置,折弧时的流程为1、将要弯弧的金属板置放在平台上,握住下 弯轴手柄并压紧间隙拉杆,使下弯轴与平台有一定空隙,将金属板通过平台和下弯轴之间。 并以平台边沿为准,根据所要折弧的弧度大小,确定金属板伸出边沿尺寸;2、踏下踏板(踏 板一边一个,都在右侧)并一直踏住,使压板回落到平台上,并将金属板压住压牢;3、握住 下弯轴手柄,将下弯轴向下压,达到与平台垂直并一直往里施压,使金属板折成圆弧,或者 根据所要折弧的弧度(最小半径三毫米),确定下弯轴向下压的最终位置;4、松开踏板,压 板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向上弹起恢复到空置状态;拿出金属板,完成一个弯弧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轻便、便携;环保、节能;经济、实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其中1、压板,2、下弯轴,3、间隙拉杆,4、下弯轴手 柄,5、围板,6、机身架,7、踏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其中8、上拉板,9、围板,10、机身架,11、脚踏板,12、手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其中13、脚踏板,14、下弯轴手柄,15、间隙拉杆,16、下弯轴,17、压板,18、脚踏板,19、下弯轴。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其中20、下弯轴,21、围板,22、机身架,23、踏板,24、 下弯轴手柄,25、间隙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操作流程加以说明 折角操作流程为1、将要折角的金属板置放在平台上,并以平台边沿为准,根据所 要折角的大小,确定金属板伸出边沿尺寸;2、踏下踏板并一直踏住,使压板回落到平台上, 并将金属板压住压牢;3、握住上折板手柄,将上折板向上抬起,达到与平台平行,使金属板 折成90度角,或者根据所要折角角度(角度范围179度-31度),确定上折板向上抬起的最 终位置;4、松开踏板,压板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向上弹起恢复到空置状态;拿出金属板, 完成一个折角过程; 调换操作位置进行折弧,折弧的操作流程为1、将要弯弧的金属板置放在平台上, 握住下弯轴手柄并压紧间隙拉杆,使下弯轴与平台有一定空隙,将金属板通过平台和下弯 轴之间。并以平台边沿为准,根据所要折弧的弧度大小,确定金属板伸出边沿尺寸;2、踏下 踏板(踏板一边一个,都在右侧)并一直踏住,使压板回落到平台上,并将金属板压住压牢; 3、握住下弯轴手柄,将下弯轴向下压,达到与平台垂直并一直往里施压,使金属板折成圆
弧,或者根据所要折弧的弧度(最小半径三毫米),确定下弯轴向下压的最终位置;4、松开 踏板,压板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向上弹起恢复到空置状态;拿出金属板,完成一个弯弧过程。
权利要求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折弯设备,由压板、下弯轴、下弯轴手柄、间隙拉杆、上拉板、手柄、脚踏板、围板、机身架等组成,其主要特征是由压板、下弯轴、下弯轴手柄、间隙拉杆、上拉板、手柄、脚踏板、围板、机身架组成,设备的正面的平台边沿是直角,背面的平台边沿是圆弧。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折弯设备,其特征是金属板折角角度范围179度-31度,折弧的弧度最小半径三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折弯设备,由压板、下弯轴、下弯轴手柄、间隙拉杆、上拉板、手柄、脚踏板、围板、机身架等组成。设备的正面的平台边沿是直角,背面的平台边沿是圆弧,所以有着折角、折弧的双重功能。金属板折角角度范围179度-31度,折弧的弧度最小半径三毫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能折角,又能折弧,轻便、便携;环保、节能;经济、实用。
文档编号B21D5/00GK201537642SQ20092017625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7日
发明者陈为江 申请人:陈为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