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压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799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合金压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铝合金压模系统。
背景技术
模具是保证产品成型,具有正确形状、尺寸和精度的基本工具,是保证产品内外表面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质量是实现挤压生产高产、优质、低耗、高效、低成本的重要保证。随着高速加工中心的引进,模具加工开始应用高速加工解决方案来实现高精、高效模具的制造。采用高速铣削加工编程与数控伺服系统、加工材料和所用刀具等方面有关。使用CAM系统进行数控编程时,除去刀具选择、切削用量以及合适的加工参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外,加工方法的选择就成为高速加工数控编程的关键。如何选择最优化的工艺技术方法是值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方面。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铝合金压模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合金压模系统,包括数控机构、检测机构、自动控制机构和压模机。压模机上设置自动控制机构和检测机构,检测机构、自动控制机构的后端与数控机构相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压模机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上分别开有导孔和导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数控机构包括车、刨、铣、钻、镗、磨的加工设定面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检测机构为红外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自动控制机构分别与上模和下模相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上模的导孔位于上模的边缘处,上模的导坑位于上模的中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下模的导孔位于下模的中间,下模的导坑位于下模的边缘处。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铝合金结构压模制造效率和精度偏低的问题,操作简洁方便、安全可靠,确保了生产精度和质量,技术先进。相比传统通用机床方法来说,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另一方面解决铝合金结构压模制造效率和精度偏低的问题,做到了加工生产安全高效和技术先进,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和实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0014]图I是本实用新型铝合金压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压模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压模系统10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即数控机构
11、检测机构12、自动控制机构13和压模机14。其中,压模机可以分为上模15和下模16,顾名思义,上模15设置在下模16的上方。如图I所示,压模机上设置自动控制机构13和检测机构12,具体来说,检测机构12的检测端、自动控制机构13的控制端分别与压模机14相连接,更具体的来说,自动控制·机构12的控制端分别与压模机14的上模15和下模16相连接。另一方面,检测机构12、自动控制机构13的后端与数控机构11相连接。再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中,检测机构12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或者是距离传感器等,其传感器端与压模机14相连接,将压模机14的工作情况实时地传送回数控机构11中,数控机构11根据返回的压模机14的工作情况数据可以来微调压模机14的工作参数,或者发出声音或灯光警报,通知操作人员手动更改压模机14的参数。参照图2,对于压模机14来说,其上模15和下模16的接触面为非对称结构。具体来说,上模15和下模16的两个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导孔152、162和导坑151、161。如图2所不,上模15的导孔152位于上模15的边缘处,上模15的导坑151位于上模15的中间,而与上模15不同的是,下模16的导孔162位于下模16的中间,下模16的导坑161位于下模16的边缘处。在图2中,上模15具有一个导坑151和两个导孔151,下模16具有两个导坑161和两个导孔162。上述的上模15和下模16的导坑151、161和导孔152,162的数量仅用来作为说明,而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通过图2所示也可以看出,上模15和下模16的导坑151、161和导孔152、162的数量也不是对应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数控机构11包括车、刨、铣、钻、镗、磨的加工设定面板(未在图中示出)。作为压模机14而言,车、刨、铣、钻、镗、磨等加工方式是最常见的铝合金压模手段,因此为了达到一个更好的使用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压模系统10使用起来更加地方便,在数控机构11上增加快速设定面板,可以简化操作工人的操作复杂程度。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说明书仅是本实用新型众多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而并非用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均等变化、变型以及等同替代等技术方案,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招合金压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控机构、检测机构、自动控制机构和压模机;所述压模机上设置所述自动控制机构和所述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所述自动控制机构的后端与所述数控机构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铝合金压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机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上分别开有导孔和导坑。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铝合金压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机构包括车、刨、铣、钻、镗、磨的加工设定面板。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铝合金压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为红外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压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压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模的导孔位于所述上模的边缘处,上模的导坑位于所述上模的中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压模系统,其特征在于下模的导孔位于所述下模的中间,下模的导坑位于所述下模的边缘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铝合金压模系统,包括数控机构、检测机构、自动控制机构和压模机。压模机上设置自动控制机构和检测机构,检测机构、自动控制机构的后端与数控机构相连接。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铝合金结构压模制造效率和精度偏低的问题,操作简洁方便、安全可靠,确保了生产精度和质量,技术先进。相比传统通用机床方法来说,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另一方面解决铝合金结构压模制造效率和精度偏低的问题,做到了加工生产安全高效和技术先进,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和实效性。
文档编号B23P23/00GK202726472SQ20122040247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朱若兰, 毕辉, 杨凡 申请人:上海通用金属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