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歧管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16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排气歧管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歧管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控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自动弧焊机器人工作站,从60年代开始用于生产以来,其技术已日益成熟,主要有以下优点1、稳定和提高焊接质量;2、提高劳动生产率;3、改善工人劳动强度,可在有害环境下工作;4、降低了对工人操作技术的要求;5、缩短了产品改型换代的准备周期,减少相应的设备投资。因此,在各行各业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排气歧管焊接采用人工操作焊接,劳动强度高、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传统人工操作焊接排气歧管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机器人焊接的排气歧管焊接工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气歧管焊接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同时夹紧隔热罩支架和歧管催化器半壳的第二夹具总成和第五夹具总成,还设有用于夹紧隔热罩支架的第三夹具总成和第四夹具总成,所述第三夹具总成和第四夹具总成可在所述底板上滑动,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夹紧进气法兰的进气法兰夹具总成和用于夹紧出气法兰的出气法兰夹具总成。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夹紧歧管固定支架的第一夹具总成。所述第二夹具总成和第五夹具总成分别位于歧管催化器半壳两侧。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通过导轨和导槽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三夹具总成和第四夹具总成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设有控制所述底座滑动的气缸。所述底板上设有气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夹紧可靠,可适用于机器人焊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闻自动化水平。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气歧管焊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出气法兰夹具总成,2、第一夹具总成,3、第二夹具总成,
4、第三夹具总成,5、第四夹具总成,6、第五夹具总成,7、进气法兰夹具总成,8、底板,9、气阀,10、底座,11、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气歧管焊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底板8,底板8上设有用于同时夹紧隔热罩支架和歧管催化器半壳的第二夹具总成3和第五夹具总成6,还设有用于夹紧隔热罩支架的第三夹具总成4和第四夹具总成5,第三夹具总成4和第四夹具总成5可在底板8上滑动,底板8上还设有用于夹紧进气法兰的进气法兰夹具总成7和用于夹紧出气法兰的出气法兰夹具总成I。底板8上设有用于夹紧歧管固定支架的第一夹具总成2。第二夹具总成3和第五夹具总成6分别位于歧管催化器半壳两侧。还包括底座10,底座10通过导轨和导槽与底板8连接,第三夹具总成4和第四夹具总成5安装在底座10上,并设有控制底座10滑动的气缸11。底板8上设有气阀9。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夹紧可靠,可适用于机器人焊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自动化水平。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排气歧管焊接工装,包括底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上设有用于同时夹紧隔热罩支架和歧管催化器半壳的第二夹具总成(3)和第五夹具总成(6),还设有用于夹紧隔热罩支架的第三夹具总成(4)和第四夹具总成(5),所述第三夹具总成(4)和第四夹具总成(5 )可在所述底板(8 )上滑动,所述底板(8 )上还设有用于夹紧进气法兰的进气法兰夹具总成(7)和用于夹紧出气法兰的出气法兰夹具总成(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上设有用于夹紧歧管固定支架的第一夹 具总成(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气歧管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总成(3)和第五夹具总成(6)分别位于歧管催化器半壳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歧管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通过导轨和导槽与所述底板(8)连接,所述第三夹具总成(4)和第四夹具总成(5)安装在所述底座(10 )上,并设有控制所述底座(10 )滑动的气缸(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歧管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上设有气阀(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气歧管焊接工装,包括底板(8),底板(8)上设有用于夹紧隔热罩支架的第二夹具总成(3)、第三夹具总成(4)、第四夹具总成(5)和第五夹具总成(6);第二夹具总成(3)和第五夹具总成(6)还能够实现歧管催化器半壳的压紧作用,第三夹具总成(4)和第四夹具总成(5)可在底板(8)上滑动,底板(8)上还设有用于夹紧进气法兰的进气法兰夹具总成(7)和用于夹紧排气管出气法兰的出气法兰夹具总成(1),夹紧可靠,可适用于机器人焊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自动化水平。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2910505SQ20122056398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刘华, 徐余才, 赵可胜 申请人:芜湖恒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