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壳压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330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底壳压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类车身类复杂曲面零件的多工序板材冲压成型加工,特别是一种油底壳压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产量逐年增加,我国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车型也越来越多,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对汽车零部件的精度要求及复杂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一辆安全美观的汽车需要成千上万零部件的精确配合,任何一个有缺陷的零件都可能给整车留下安全隐患。车身零部件大多是形状复杂、多曲面立体成型,故对模具的设计和开发要求极高。现有的模具大多是传统的平面成型,复杂的曲面成型就得由多工序来完成,使得工序繁锁,人工成本高,又增加了工序之间的定位误差和制造累计误差。最终使整车装配曲面不匹配,引起装配干涉或间隙大焊接变形影响焊接强度,最终影响整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工序,降低人工成本的油底壳压筋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压筋装置,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下模板及上模板,所述下模板及所述上模板的两侧之间通过导柱连接;下模,所述下模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在所述下模板的两侧设有凹槽;上垫板,所述上垫板设置在所述上模板上;上模,所述上模设置在上垫板与所述下模之间,所述上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下料板,所述下料板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料板设置在所述上模的外侧;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下方。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顶销,在所述顶销下端连接有顶板及顶缸,所述顶销贯穿于所述下模板及所述下模。在所述上垫板与所述下料板之间还设有弹起缓冲装置。在所述上模板、所述上垫板、所述弹起缓冲装置及所述下料板中贯穿设有销钉。工作时,把待加工的产品放到下模上,将需要加工的面面向凹槽的位置,上模板是与机床连接的,由机床驱使上模板带动上模向下运动,上模在运动过程中向下挤压待加工的产品直至与下模上的凹槽形状相同,完全贴合,之后停止运动。然后当完成压筋后,由机床驱使上模板带动上模向上运动。弹起缓冲装置一方面在上模向下运动时候起到缓冲的效果,另外一方,当上模向上运动时,它的反作用力可推动下料板,使下料板能将套设置早定位板上的产品弹出,方便取出。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压筋装置减少了成型工序,降低加工中的定位误差和制造累计误差,提闻了广品的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并提闻了生广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压筋装置剖视图。[0010]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压筋装置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下模板2-上模板3-导柱4_下模5-凹槽6_上垫板7-上申旲8-下料板9-顶销10-顶板11-顶缸12-弹起缓冲装置I3-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压筋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压筋装置,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下模板I及上模板2,下模板I及上模板2的两侧之间通过导柱3连接;下模4,下模4设置在下模板I上,在下模板I的两侧设有凹槽5 ;上垫板6,上垫板6设置在上模板2上;上模7,上模7设置在上垫板6与下模4之间,上模7的一端设置在凹槽5内;下料板8,下料板8设置在下模4上,下料板8设置在上模7的外侧;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设置在下模板I的下方。升降装置包括顶销9,在顶销9下端连接有顶板10及顶缸11,顶销9贯穿于下模板I及下模4。在上垫板6与下料板8之间还设有弹起缓冲装置12。在上模板2、上垫板6、弹起缓冲装置12及下料板8中贯穿设有销钉13。工作时,把待加工的产品放到下模上,将需要加工的面面向凹槽的位置,上模板是与机床连接的, 由机床驱使上模板带动上模向下运动,上模在运动过程中向下挤压待加工的产品直至与下模上的凹槽形状相同,完全贴合,之后停止运动。然后当完成压筋后,由机床驱使上模板带动上模向上运动。弹起缓冲装置一方面在上模向下运动时候起到缓冲的效果,另外一方,当上模向上运动时,它的反作用力可推动下料板,使下料板能将套设置早定位板上的产品弹出,方便取出。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压筋装置减少了成型工序,降低加工中的定位误差和制造累计误差,提闻了广品的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并提闻了生广效率。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油底壳压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下模板及上模板,所述下模板及所述上模板的两侧之间通过导柱连接; 下模,所述下模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在所述下模板的两侧设有凹槽; 上垫板,所述上垫板设置在所述上模板上; 上模,所述上模设置在上垫板与所述下模之间,所述上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下料板,所述下料板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料板设置在所述上模的外侧;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压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顶销,在所述顶销下端连接有顶板及顶缸,所述顶销贯穿于所述下模板及所述下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压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垫板与所述下料板之间还设有弹起缓冲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底壳压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板、所述上垫板、所述弹起缓冲装置及所述下料板 中贯穿设有销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压筋装置,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下模板及上模板,所述下模板及所述上模板的两侧之间通过导柱连接;下模,所述下模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在所述下模板的两侧设有凹槽;上垫板,所述上垫板设置在所述上模板上;上模,所述上模设置在上垫板与所述下模之间,所述上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下料板,所述下料板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料板设置在所述上模的外侧;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下方。本实用新型油底壳压筋装置减少了成型工序,降低加工中的定位误差和制造累计误差,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1D22/22GK202910141SQ20122060472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魏继双, 吴岳明 申请人:上海贤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