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底壳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8782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底壳框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底壳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的顶面设有第一法兰面,第一法兰面上设有多个机体连接孔;框架本体上设有凸出框架本体侧面并向框架本体底面延伸的延伸部,框架本体的底面和延伸部的底面共面并形成第二法兰面,第二法兰面上设有多个储油箱连接孔,储油箱连接孔以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和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均对称设置。从而安装在油底壳框架底部的油底壳储油箱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布置,有效提高了油底壳框架的配套范围和通用性,大大减少了油底壳框架和油底壳储油箱的设计数量,进而大大降低了配套开发成本。
【专利说明】
一种油底壳框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底壳框架。
【背景技术】
[0002]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知道,分体式油底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称为油底壳框架,下半部分通常为油底壳储油箱,油底壳框架的顶面与发动机机体的底面相连,油底壳框架的底面与油底壳储油箱相连。
[0003]现阶段,常用的分体式油底壳有两种:
[0004]1、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220285141.9——缩口分体式油底壳,由储油箱和集油箱(即油底壳框架)焊接而成,油底壳框架为冲压成型,油底壳框架和油底壳储油箱连接处开口较小且偏置。该分体式油底壳,油底壳框架底部开口较小且偏置,所以储油箱只能固定且偏置在一端,当根据配套需要改变储油箱位置时(比如:储油箱由后置改为中置),油底壳需要全部重新设计,无疑会增加配套开发成本。其次,冲压油底壳难以安装其它附件;而且,冲压油底壳刚度一般,难以起到发动机降噪的效果。
[0005]2、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120202406.X——分体式铸造油底壳,由上壳体(SP油底壳框架)、密封垫和底板组成,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油底壳框架为铸造,机油基本存储在油底壳框架内。该分体式铸造油底壳,油底壳框架较厚,前后等高,当配套某些车型时,油底壳框架可能与整车车桥等零部件发生干涉。其次,油底壳框架上没有用于安装其它附件的结构,同时,油底壳框架整体重量重,会增加发动机承载的负担,而且,结构简单,结构强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底壳框架,达到提高通用性和降低配套开发成本的目的。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底壳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的顶面设有第一法兰面,所述第一法兰面上设有多个机体连接孔;所述框架本体上设有凸出所述框架本体侧面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向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延伸,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和所述延伸部的底面共面并形成第二法兰面,所述第二法兰面上设有多个储油箱连接孔,所述储油箱连接孔以所述第二法兰面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和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均对称设置。
[000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框架本体的其中一端设有飞轮壳法兰面,所述飞轮壳法兰面上设有飞轮壳连接孔;所述框架本体的另一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附件连接孔。
[000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延伸部设有游标尺安装孔。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框架本体为铸铝框架本体。
[0011]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框架本体内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自靠近所述第一法兰面的一侧向所述第二法兰面延伸;位于所述第一法兰面和所述第二法兰面之间的所述延伸部内侧设有第二加强筋。
[0012]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储油箱连接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向所述储油箱连接孔和所述机体连接孔方向延伸,相邻两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0013]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法兰面上还设有至少两个机体销孔。
[0014]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法兰面上还设有油封座连接孔。
[001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油底壳框架的有益效果是:
[0016]由于第二法兰面上的储油箱连接孔以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和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均对称设置,从而安装在油底壳框架底部(即:第二法兰面上)的油底壳储油箱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布置(前置、中置或后置),如:前置油底壳储油箱旋转180度后安装,便成为后置油底壳储油箱,反之亦然。与传统相比,有效提高了油底壳框架的配套范围和通用性,大大减少了油底壳框架和油底壳储油箱的设计数量,进而大大降低了配套开发成本。
[0017]由于框架本体的其中一端设有飞轮壳法兰面,所述框架本体的另一端设有凸台,从而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飞轮壳法兰面上的飞轮壳连接孔进行连接飞轮壳,通过凸台上的附件安装孔进行连接附件(如液压栗等),尤其是对于小排量的发动机来说,由于前端轮系布置空间有限,很难将附件连接到发动机机体上,而通过凸台结构,可以将附件安装到油底壳框架上,降低了布置难度。
[0018]由于框架本体为铸铝框架本体,质量轻,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的承载负载。
[0019]由于框架本体内设有第一加强筋,延伸部内侧设有第二加强筋,从而通过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保证了框架本体和延伸部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以满足工作时的需求;同时,刚度高且质量轻的油底壳框架,相应固有频率高,能够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
[0020]由于第一加强筋与储油箱连接孔对应设置;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向储油箱连接孔和机体连接孔方向延伸,从而通过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保证了储油箱连接孔和机体连接孔处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可靠性,大大提高了油底壳框架的使用寿命。
[0021]由于第一法兰面上还设有至少两个机体销孔,从而在将该油底壳框架装配至发动机上时,先通过销轴和机体销孔的配合将油底壳框架定位于发动机上,然后再进行装配,为便于装配和提高装配效率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3]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24]图3是图1的仰视图;
[0025]图4是图1的左视图;
[0026]图5是图1的右视图;
[0027]图6是图1中的A向视图;
[0028]图中,1-框架本体;11-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2-第一法兰面;21-机体连接孔;22-油封座连接孔;23-机体销孔;3-延伸部;31-游标尺安装孔;32-游标尺固定孔;4-第二法兰面;41-储油箱连接孔;5-飞轮壳法兰面;51-飞轮壳连接孔;6-凸台;61-附件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0]如图1至图6共同所示,一种油底壳框架,包括框架本体I,该框架本体I为铸铝框架本体;该框架本体I的顶面设有第一法兰面2,该第一法兰面2上设有多个与发动机机体相连的机体连接孔21 ;该框架本体I上设有凸出框架本体I侧面的延伸部3,该延伸部3向框架本体I的底面延伸,该框架本体I的底面和延伸部3的底面共面并形成第二法兰面4,该第二法兰面4上设有多个与储油箱相连的储油箱连接孔41,该储油箱连接孔41以第二法兰面4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和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均对称设置;该第一法兰面2的长度大于第二法兰面4的长度,且在长度方向上,该第一法兰面2的中心线和第二法兰面4的中心线共线。
[0031]该框架本体I的其中一端设有飞轮壳法兰面5,该飞轮壳法兰面5上设有用于安装飞轮壳的飞轮壳连接孔51;该框架本体I的另一端设有凸台6,该凸台6上设有用于安装附件的附件连接孔61,该附件包括:液压栗、真空栗、助力转向栗、空气压缩机和发电机等,具体安装哪种,以实际需要确定。
[0032]为了避免装配时,油底壳框架与其他的部件发生干涉,该框架本体I的厚度小,为了便于飞轮壳和附件的装配,该框架本体I设有飞轮壳法兰面5的端部凸出框架本体I的底面(即:凸出第二法兰面4),该凸台6的底部也凸出框架本体I的底面,上述的描述也可以为:该凸台6的厚度和框架本体I设有飞轮壳法兰面5处的厚度大于框架本体I的厚度。
[0033]该延伸部3设有游标尺安装孔31,位于游标尺安装孔31—侧的延伸部3上设有游标尺固定孔32。
[0034]该框架本体I内设有第一加强筋11,该第一加强筋11自靠近第一法兰面2的一侧向第二法兰面4延伸,且第一加强筋11与储油箱连接孔41对应设置;位于第一法兰面21和第二法兰面4之间的延伸部3内侧设有第二加强筋12,该第二加强筋12的两端分别向储油箱连接孔41和机体连接孔21方向延伸;作为优选,该第二加强筋12倾斜设置,且相邻两第二加强筋12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0035]该第一法兰面2上还设有多个油封座连接孔22,以及至少两个机体销孔23。
[0036]上述所述的机体连接孔21、储油箱连接孔41、飞轮壳连接孔51、附件连接孔61和油封座连接孔22均优选为螺纹孔,以保证相邻两部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油底壳框架,包括框架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I)的顶面设有第一法兰面(2 ),所述第一法兰面(2)上设有多个机体连接孔(21);所述框架本体(I)上设有凸出所述框架本体(I)侧面的延伸部(3),所述延伸部(3)向所述框架本体(I)的底面延伸,所述框架本体(I)的底面和所述延伸部(3)的底面共面并形成第二法兰面(4),所述第二法兰面(4)上设有多个储油箱连接孔(41),所述储油箱连接孔(41)以所述第二法兰面(4)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和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均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I)的其中一端设有飞轮壳法兰面(5),所述飞轮壳法兰面(5)上设有飞轮壳连接孔(51);所述框架本体(I)的另一端设有凸台(6),所述凸台(6)上设有附件连接孔(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3)设有游标尺安装孔(3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I)为铸铝框架本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底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I)内设有第一加强筋(11),所述第一加强筋(11)自靠近所述第一法兰面(2)的一侧向所述第二法兰面(4)延伸;位于所述第一法兰面(2)和所述第二法兰面(4)之间的所述延伸部(3)内侧设有第二加强筋(1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底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1)与所述储油箱连接孔(41)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12)的两端分别向所述储油箱连接孔(41)和所述机体连接孔(21)方向延伸,相邻两所述第二加强筋(12)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在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底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面(2)上还设有至少两个机体销孔(2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底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面(2)上还设有油封座连接孔(22)。
【文档编号】F01M11/00GK205532768SQ201620114065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4日
【发明人】李超, 王建军, 韩景峰, 丁晓辉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