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钻孔机台垫板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9058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钻孔机台垫板套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电路板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钻孔机台垫板套件。



背景技术:

印制电路板用的垫板是PCB机械钻孔加工必备的重要辅助材料。由于PCB机械钻孔加工生产中的需要大量的垫板,并且近些年随着印制电路板钻孔技术快速发展, PCB用垫板产业已成为PCB原辅材料行业中有相当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 PCB 生产中的钻孔工序,需要钻孔的敷铜板大部分都是通过在垫板上打定位孔,然后种销钉的方法固定的。由于 PCB 的排版尺寸比较接近,所以种销钉的位置非常集中,这样如果采用一块大垫板来覆盖整个工作台面,大垫板经常会在使用不到五分之一的情况下就报废了,造成极大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提高。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PCB钻孔机台垫板套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PCB钻孔机台垫板套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CB钻孔机台垫板套件,包括垫板本体,所述垫板本体的一端下侧设有第一滑块,所述垫板本体的另一端下侧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通过螺钉与垫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设置在其下侧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设置在其下侧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螺孔,所述第一滑槽的侧壁上设有与螺孔匹配的条形孔,所述第一滑槽远离第二滑槽的一侧设有第一锁紧螺钉,所述第一锁紧螺钉的一端穿过条形孔插设在螺孔中,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两端还设有第二锁紧螺钉。

优选的,所述垫板本体的厚度不小于25mm。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两端焊接在滑槽的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先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垫板本体的下侧两端设置滑块,并将垫板本体通过螺钉固定在滑块上,当垫板本体上销孔非常密集时,可从滑块上拆下垫板本体,并更换一块新的垫板本体继续使用,方便快捷,提高了PCB钻孔的效率;通过将滑块置于滑槽中,再将滑槽固定在工作台上,滑动滑块可改变垫板本体在工作台上的位置,以此来代替使用一整块大垫板,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此外,通过在第一滑槽的一侧设置锁紧装置,在进行PCB加工前可对垫板本体进行固定,防止其发生移位,提高了PCB钻孔机钻孔的孔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PCB钻孔机台垫板套件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PCB钻孔机台垫板套件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PCB钻孔机台垫板套件的主视图。

图中:1垫板本体、2第一滑块、3第二滑块、4螺钉、5第一滑槽、6第二滑槽、7条形孔、8第一锁紧螺钉、9第二锁紧螺钉、1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一种PCB钻孔机台垫板套件,包括垫板本体1,垫板本体1的厚度不小于25mm,以保证垫板本体1的工作强度,垫板本体1的一端下侧设有第一滑块2,垫板本体1的另一端下侧设有第二滑块3,第一滑块2和第二滑块3均通过螺钉4与垫板本体1固定连接,第一滑块2与设置在其下侧第一滑槽5滑动连接,第二滑块3与设置在其下侧的第二滑槽6滑动连接,第一滑块2、第二滑块3、第一滑槽5和第二滑槽6均采用不锈钢制成,采用不锈钢材质不仅能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性,且防锈效果好,延长整体套件的使用寿命,第一滑块2上设有螺孔,第一滑槽5的侧壁上设有与螺孔匹配的条形孔7,第一滑槽5远离第二滑槽6的一侧设有第一锁紧螺钉8,第一锁紧螺钉8的一端穿过条形孔7插设在螺孔中,第一滑槽5和第二滑槽6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的两端焊接在滑槽的内壁上,用于对第一滑块2和第二滑块3进行限位,第一滑槽5和第二滑槽6的两端还设有第二锁紧螺钉9,通过第二锁紧螺钉9将第一滑槽5和第二滑槽6固定在工作台上。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垫板本体1的下侧两端设置滑块,并将垫板本体1通过螺钉4固定在滑块上,当垫板本体1上销孔非常密集时,可从滑块上拆下垫板本体1,并更换一块新的垫板本体1继续使用;通过将滑块置于滑槽中,再将滑槽固定在工作台上,滑动滑块可改变垫板本体1在工作台上的位置;通过在第一滑槽5的一侧设置第一锁紧螺钉8,在进行PCB加工前可对垫板本体1进行固定,防止其发生移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